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采用原创研发的机插秧栽插密度田间测试装置和4行步进插秧机组成的试验系统装置,在泥脚深度23~30cm,水层深度3~11cm的冬水田里进行了田间机械化无载荷栽插试验、模拟满载荷栽插试验和实际插秧正交试验,研究了冬水田机插秧的秧苗株距和标定秧爪株距的关系,种植密度和理论密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冬水田的泥脚深度、水层深度、秧苗株距对田间栽插密度的影响特别显著,插秧机的驱动轮、水稻的品种对田间栽插密度看不出影响.在泥脚深度23~30cm的冬水田,当水层深度大于7cm时,机插秧栽插密度随机性较大,种植密度差异高达35.1%,不能保证种植密度和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
田间示范是一种简单的田间对比试验,是田间效果的检验。2010年北票市玉米肥料校正试验是根据2006~2009年3414田间试验结果,制定符合北票地区的施肥方案,并对前4年的试验结果和主要参数进行校验,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北票各乡镇大面积的推广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56%2甲4氯钠水溶性粉剂是防除春小麦田间杂草的新型除草剂,为明确其田间使用的除草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6%2甲4氯钠水溶性粉剂在春小麦田间应用能有效防除多种阔叶杂草,使用剂量以2250~3750g/hm2为宜,在春小麦3~5叶期、双子叶杂草2~8叶期每公顷兑水300kg茎叶喷雾。对供试春小麦高原438号品种安全,使用后增产9.47%~10.24%。  相似文献   

4.
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颗粒剂防除春小麦田阔叶杂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颗粒剂是防除春小麦田间杂草的新型除草剂,为明确其田间使用的除草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5%氯吡嘧磺隆在春小麦田间应用能有效防除多种阔叶杂草,使用剂量以60~90 g/hm2为宜,在春小麦3~5叶期、双子叶杂草2~10叶期每公顷兑水300 kg茎叶喷雾。对供试春小麦高原483号品种安全,使用后增产5.42%~15.36%。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40%甲基硫菌灵?嘧菌环胺悬浮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以40%甲基硫菌灵?嘧菌环胺悬浮剂为供试药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0%甲基硫菌灵?嘧菌环胺悬浮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有效地控制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发生。根据试验结果,建议该复配剂适宜的田间有效成分使用量为133.3~200 mg/kg(2000~3000倍),不产生药害,对人畜安全。  相似文献   

6.
李玮 《湖北农业科学》2014,(13):3054-3056
50%酰嘧磺隆是防除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田间阔叶杂草的新型除草剂,为明确其田间使用的除草效果及对春小麦的安全性,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酰嘧磺隆水分散粒剂在春小麦田间应用能有效防除多种一年生阔叶杂草,使用剂量以45~60 mL/hm2为宜,在春小麦3~5叶期、双子叶杂草2~8叶期每公顷对水300 kg茎叶喷雾。对供试春小麦高原483号品种安全,使用后增产3.32%~11.43%。  相似文献   

7.
70%氟唑磺隆WDG是防除春小麦田间杂草的新型除草剂,为明确其田间使用的除草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氟唑磺隆WDG在春小麦田间应用能有效防除禾本科杂草,使用剂量以45-60 ml/hm2为宜,在春小麦3~5叶期、双子叶杂草1~8叶期每公顷兑水300 kg茎叶喷雾。对供试春小麦青春38号品种安全,使用后增产4.02%~5.06%。  相似文献   

8.
12%高氯·毒死蜱乳油防治草地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12%高氯.毒死蜱乳油对草地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2%高氯.毒死蜱乳油对草地螟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施药量为750mL/hm2、900mL/hm2,药后3~7天的杀虫效果达到90.61%~98.45%。  相似文献   

9.
热力烟雾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病虫害的药剂防治主要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进行,但由于株高叶茂,田间喷药困难。热力烟雾机采用一些油剂作为农药的载体,经输导管在高温点(350~400℃)时瞬间气化,形成热雾且分布均匀,可沿田埂施药。试验以机动弥雾机喷雾防治为对照,在玉米田进行了热力烟雾机热雾粒田间不同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的药剂雾滴分布规律和对玉米南方锈病、纹枯病、蚜虫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热力烟雾机防治效果高于机动弥雾机喷雾防治效果,热力烟雾机防治有效距离为25 m以上,热雾粒数量在田间不同水平距离(0~25 m)、垂直高度(0~2 m)范围内比较均匀,正面热雾粒附着量为150~300粒.cm-2,背面热雾粒附着量为50~140 cm2粒。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对番茄叶霉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番茄叶霉病有较好的防效,未产生药害。根据试验结果,建议适宜的田间有效成分使用量为577.5~787.5 g·hm-2。  相似文献   

11.
病毒康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年四地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病毒康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初期叶面喷施,防治效果68.6%~82.0%,使用浓度600~1200倍液,间隔期7~10d,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2.
浙西南茶园杂草的发生及其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3~2005年对景宁、松阳等县主要茶园杂草发生种类及其为害的田间调查和防除试验,提出了相关的综合治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60%丁草胺EC100m L加5.16%五氟磺草胺·丁草胺GR进行田间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整田时每667m~2撒施60%丁草胺EC100m L加田间杂草2~3叶期撒施5.16%五氟磺草胺·丁草胺GR1 000g对田间杂草总体防效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田间微区~(15)N 示踪试验研究了北京春稻的氮素效应,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的追氮时期和追氮量对水稻植株氮素营养的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30%吡蚜.异丙威WP 450~600 g/hm2,药后1~14 d对草莓蚜虫的防治效果达79.96%~95.17%,显著高于30%吡蚜.异丙威WP 300 g/hm2的防治效果(76.22%~87.70%)和对照药剂10%吡虫啉600g/hm2的防治效果(62.58%~83.67%)。在田间施用30%吡蚜.异丙威WP 450~600 g/hm2,对草莓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6.
在江西省根肿病区采集106份样土测定土壤p H值,调查田间根肿病病情;结合人工接种与土壤p H值调节试验,研究土壤p H值与根肿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p H值分布区域主要在4.0~7.0,占所测土样的94.3%;田间根肿病情以土壤p H值4.5~6.5相对较重。人工接种试验土壤p H值与根肿病关系密切,适宜根肿病发生的土壤p H值区域为4.0~6.5,最适区域为4.5~5.5。调节土壤p H值至6.5以上,在相同背景条件下病情减轻。施用石灰调高土壤p H值,减轻或抑制根肿病发生。每667 m2石灰的适宜用量75~100 kg,用量过大,可导致作物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17.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安打与吡虫啉混配可以扩大杀虫谱,减少劳动力投入。安打25~40 g/hm2与吡虫啉19~30 g/hm2混配,连续用药2次,用药间隔期5天,可以有效控制甘蓝蚜虫和小菜蛾。  相似文献   

18.
利用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地下害虫和丝黑穗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100 kg种子用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128.6~180.0 g包衣处理对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平均防治效果为55.40%~64.83%,对丝黑穗病平均防治效果为66.19%~79.77%,防治效果较好,对玉米安全、无药害。推荐田间有效成分用量以每100 kg种子用药150.0~180.0 g为佳。  相似文献   

19.
14.5%苄·扑·乙粉剂防除稻田杂草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了14.5%苄·扑·乙粉剂不同剂量的田间除草试验。结果表明:14.5%苄·扑·乙粉剂1050g/hm2除草效果最好。该药剂田间适用量为600~1050g/hm2,适施期为移栽后7d左右。  相似文献   

20.
在2007~2008年进行了10.2%福美双.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该药剂1∶40~60拌种,平均防治效果达90.65%~96.2%,增产16.50%~18.10%,且不影响玉米出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