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场来势汹汹的罗非鱼链球菌病,让整个华南罗非鱼产业震惊,上至科研院所,下至养殖户,为之求索。广西水产研究所渔业病害防治研究室早在2005年,就开始对罗非鱼链球菌病进行局部跟踪,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疫苗防治能基本免绝罗非鱼感染链球菌病。而这场似乎越演越烈的暴发性疾病,也将广西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推入了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溶血素(Hemolysin,Hly)对鱼体的免疫保护作用,根据已获得的无乳链球菌ZQ0910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hly基因,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中,构建原核重组质粒p ET-28a-hly,经IPTG诱导表达后,制成亚单位疫苗免疫吉富罗非鱼,并分析疫苗的免疫保护力。结果显示,hly基因产物大小1335 bp,编码444个氨基酸,经测序与Gen Bank报道的链球菌属Hly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可达99%。经IPTG诱导表达后,SDS-PAGE分析可见一条51.7 k D的特异条带;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说明表达的Hly蛋白能与His-Tag单抗特异性结合;制备的亚单位疫苗免疫鱼体后第14天即可检测到抗体产生,并在第28天达到峰值,抗体效价为1∶4096,免疫保护率为70%。由此证实,该亚单位疫苗有望成为预防由无乳链球菌引起的罗非鱼链球菌病的基因工程类疫苗。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链球菌病有2种病原,即海豚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在5年前,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是海豚链球菌,且疾病的发生多呈局部性的零星暴发流行。但随着罗非鱼养殖密度增大、养殖环境恶化、抗病性能退化,罗非鱼链球菌病呈现大面积、高死亡的急性流行暴发,且病原主要是无乳链球菌。近3年来,罗非鱼链球菌病的广泛暴发,给罗非鱼养殖业造成极...  相似文献   

4.
从广东省肇庆、广州、番禺三个地区发病罗非鱼肝、肾、脑中分离出3株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中草药药敏试验显示,茵陈蒿散、黄连解毒散、黄连解毒散改方、三黄散、黄连有良好的抑菌效果。随着罗非鱼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近年在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省的养殖罗非鱼中暴发一种流行病—链球菌病,无论是网箱,还是池塘养殖的罗非鱼,都有此病的发生,主要危害亲鱼及100克以上的幼鱼和成鱼。罗非鱼链球菌病是一种暴发性流行病,主要病理特征为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眼眶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采食减少或绝食,游姿平衡失调,翻滚,转圈,解剖病鱼可见胆囊肿大,胆汁稀薄,色浅,肠腔充满淡黄色液体,肝脏增大。近期,华南地区养殖罗非鱼出现链球菌病,其发病面积之广,危害程度之重很快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无论是罗非鱼饲料经销商、罗非鱼出口企业还是政府相关部门都表示了高度的重视。本文对广东省部分地区发病鱼体中进行罗非鱼链球菌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及中药药敏试验,为该病的防治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无乳链球菌Sip-GAPDH嵌合核酸疫苗对罗非鱼链球菌病的免疫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PCR和重叠延伸拼接技术(SOEing)获得融合基因Sip-GAPDH,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制备DNA疫苗,通过背鳍肌肉注射方式免疫吉富罗非鱼,免疫后第7、28天取样,采用PCR及RT-PCR方法检测pcDNA-Sip-GAPDH在各个组织(包括肌肉、脑、头肾、脾脏、鳃和肝脏)中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Real-time PCR法和体外攻毒法分别分析各实验组不同时间血清抗体效价、免疫基因(IgM、IL-1β和CD8)表达变化规律和相对保护率,研究该嵌合性疫苗对吉富罗非鱼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免疫接种第7和第28天时,注射点周围的肌肉、脑、头肾、脾脏、鳃和肝脏均能检测到嵌合性质粒,实验组罗非鱼血清抗体效价均高于对照组并于21 d时达到峰值(1∶4 096);qPCR数据表明,实验组鱼体胸腺、头肾和脾脏的IgM、IL-1β和CD8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出现了上调,并且在胸腺、头肾和脾脏中的表达量分别在免疫后第12和第48 h达到峰值;免疫后42 d进行人工攻毒后计算免疫保护率为93.3%。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无乳链球菌Sip-GAPDH嵌合核酸疫苗在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罗非鱼链球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卢迈新 《南方水产》2010,6(1):75-79
链球菌(Streptococcus spp.)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革兰氏阳性菌,是人类的重要病原之一,也是其他多种脊椎动物包括猪、牛、鱼等的重要病原菌。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报道了鱼类链球菌病的暴发与流行,受感染的鱼类包括多种海水和淡水鱼类,以温水性鱼类最为严重。近年中国罗非鱼链球菌感染的报道也呈现增加趋势,尤其在2009年,广东、海南、福建和广西地区养殖罗非鱼的链球病发病率为20%~50%,死亡率达50%~70%,甚至更高。链球菌病已严重危害着中国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对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病原、流行及防治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罗非鱼是世界范围内水产养殖最为广泛的优良品种之一。链球菌病是我国罗非鱼养殖过程中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病害,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给罗非鱼养殖带来极大的风险。为做好2016年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防控工作,农业部特制定了2016罗非鱼重要疫病防控技术方案。一、防控目标链球菌病预防率达到7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达到60%以上,降低链球菌病危害损失。二、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产》2012,(10):33-33
8月,广西水产研究所链球菌病疫苗候选菌株筛选研究获得新突破。该所科研人员以罗非鱼链球菌病为研究模型,对近6年临床菌株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持续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流行菌株的免疫原性与其基因型有重要关联,并以PFGE技术、细胞试验和动物试验为主要方法创建了一套高效准确的疫苗候选菌株筛选方法(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该方法不仅弥补了现行方法(以血清型为基础)在准确性方面的弊端,还显著提高筛选效率。同时,份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是养殖罗非鱼的主要国家,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及海南等省份,罗非鱼产业在全球占据了重要地位。但近几年来,罗非鱼的病害已趋向严重,尤其是罗非鱼的链球菌病,发病率、死亡率高,不仅给从事罗非鱼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严重制约着罗非鱼产业的持续发展。对一线养殖者来说,如何简单、快速、准确地判断罗非鱼链球菌病,是他们渴望掌握的一项技术。因此,了解链球菌的生  相似文献   

10.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普遍存在于养殖水体中,可产生外毒素,对动物具有致死性,由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引起的罗非鱼链球菌病被认为是对罗非鱼危害最严重的细菌性疾病,而且链球菌还可随伤口感染人类.近几年来,因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暴发流行,给罗非鱼养殖业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威胁到罗非鱼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2011年5月~10月,广西多地暴发罗非鱼链球菌病,危害各种规格的养殖罗非鱼,共造成7127吨鱼死亡,经济损失8610.8万元,已严重制约了广西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研究结果表明,近两年广西养殖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且大多表现为多重耐药菌株.而生产实际中,药物防治仍是目前养殖户针对罗非鱼链球菌病普遍采用的主要控制措施.本试验选取12种常用国标渔药,研究其对无乳链球菌的抑菌作用,旨在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药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低温对罗非鱼类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非鱼类作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耐受低温能力差成为限制其产量的重要原因。因此,很多学者对低温伤害罗非鱼的机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以期针对性地解决罗非鱼不耐寒的问题。文章综述了饵料、环境和鱼体自身等影响罗非鱼耐寒的因素,以及低温对鱼体的伤害范围,包括宏观的生理变化和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的改变,介绍了低温对罗非鱼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研究,重点讨论了这些研究成果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罗非鱼链球菌病是茂名市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细菌病,病原是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ys ubuae)或者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属革兰氏阳性菌,每年造成罗非鱼养殖损失很大,但是部分养殖户囿于对此病的认识,难以进行正确的诊断与治疗。茂名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在中山大学李安兴教授和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的技术支撑下,对罗非鱼链球菌病进行相关的研究,现将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原因、检测方法与防治方法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吴融 《淡水渔业》1985,(4):33-36
<正> 罗非鱼单性养殖不仅在理论上涉及鱼类的性决定及其分化等问题,在实用上也可解决罗非鱼在单位水域内因繁殖过剩带来的鱼体过小问题,而且罗非鱼雄鱼生长较快,因此对罗非鱼单性养殖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有重要的意义。近十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以色列、巴西、日本、菲律宾和我国台湾对罗非鱼单性养殖的研究有  相似文献   

14.
“项目计划第一期连续投入3年,每年投入经费1000万元以上,每年降低罗非鱼链球菌病死亡率10个百分点以上。”3月31日,通威股份水产技术总监、通威研究院副院长张璐作为“罗非鱼链球菌病综合解决方案全面推广项目”总负责人,在“全球最先进罗非鱼链球菌病综合解决方案”发布会上宣布,3年后争取大幅度降低乃至消除链球菌病对罗非鱼养殖业的巨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的罗非鱼链球菌病来得比以往更早一些,也比往年更加猛烈。2010年3月海南文昌、广东吴川已经暴发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鱼塘多,死亡率高。许多罗非鱼养殖户对去年的发病心有余悸,称之为"罗非鱼鱼瘟"。近期许多的养殖、病害会议上讨论这个病,讨论的结果无非是改善水质,不要放猪粪、鸭粪等通用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罗非鱼养殖业的深入发展,尤其是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推广、养殖密度的不断升高,导致了链球菌病频发等一系列问题。罗非鱼一旦感染链球菌病,通常在48小时内死亡率可达90%以上,药物难以控制死亡。因此,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防治还须以预防为主。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研发的两种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微全康与保肝宁)在海南海口市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罗非鱼良种基地的链球菌病防治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现将主要养殖管理过程与实验结果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用鱼实验鱼为中心海口罗非鱼良种基地自行繁育  相似文献   

17.
冉春丽 《中国水产》2013,(11):48-50
2009年以来,罗非鱼“链球菌病”给罗非鱼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特点为每年4月~5月气温上升开始发病,8月~9月死鱼达到高峰,10月份气温下降以后才有所缓解。笔者在近几年对罗非鱼养殖情况的跟踪统计发现,水质较好的池塘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率要远低于水质较差的池塘,而且即使出现了链球菌病,死鱼量也比水质差的池塘少得多。目前罗非鱼链球菌病难以治愈,对于从业者,通过调控水质,不失为减少病害发生减少养殖损失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链球菌病是威胁我国罗非鱼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害之一。为研制出免疫效果好、操作简便的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本研究构建重组表达无乳链球菌Sip蛋白的穿梭质粒pNZ8124-Sip,通过酶切和测序验证后电转化乳酸乳球菌NZ9000,获得能够诱导重组表达无乳链球菌Sip蛋白的乳酸菌活菌载体疫苗。采用SPS-PAGE电泳摸索最佳诱导浓度和诱导时间以获得最大表达量,通过镍柱纯化目的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利用不同浓度的重组乳酸菌活载体疫苗灌胃口服免疫尼罗罗非鱼,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免疫后血清抗体水平变化,通过人工腹腔注射感染无乳链球菌获得相对免疫保护率。研究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可通过nisin诱导表达大小为48 ku特异性蛋白,与目的蛋白大小一致;PAGE电泳显示,重组蛋白主要以可溶蛋白和包涵体2种形式存在,其中胞内可溶性蛋白浓度达7.65 mg/mL;诱导表达的最佳条件为100 ng/mL nisin诱导6 h;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诱导蛋白可与鼠抗His标签抗体特异性结合。口服免疫结果显示,中浓度组(2.24×10~(10) CFU/mL)和低浓度组(2.24×10~9 CFU/mL)免疫2次能够显著提高尼罗罗非鱼的血清抗体水平和抗无乳链球菌感染能力,中浓度免疫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最高为41.0%。本研究可为罗非鱼链球菌病口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2009年全国主要罗非鱼养殖区发生链球菌病,死亡非常严重。笔者在广东、广西、海南罗非鱼养殖区进行了详细临诊,开处方治疗,并跟踪治疗效果,所开处方对链球菌病治疗效果非常好,很多鱼塘链球菌病治疗断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罗非鱼链球菌病爆发频繁,并呈现出发病鱼的规格越来越小、发病时间提前、发病面积增大、病死率高和损失大等特点[1]。对于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预防与治疗诸多学者做了研究,如姚邵云[2]、吴山楠[3]、刘忠强[4]、刘志玲[5]等。为了健康有效的预防罗非鱼链球菌病,减少药物使用,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该研究团队也对该病防治进行了研究。在总结前人成果,结合多年养殖和临床防治经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