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美国佐治亚大学的研究证明在肉用仔鸡饲粮中添加DL—蛋氨酸可消除黄曲霉素对肉用仔鸡生长的大部分影响。黄曲霉素能阻碍DNA和RNA的前体进入细胞核,从而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据认为,RNA合成的减少是抗体生成受阻和血凝因子水平降低的原因;而消化酶合成的减少则可能导致养分的消化和吸收降低,结果使各种蛋白质消化成为氨基酸的量不充分,氨基酸的吸收受到干扰。由此可见,在饲料中添加游离氨基酸可部分地补偿生产性能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小肽是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是动物蛋白质营养中的重要物质;小肽的吸收部位除小肠外,还有瘤胃、瓣胃等;小肽的转运机制与氨基酸明显不同;小肽吸收具有耗能低、速度快、载体不易饱和等优点,小肽吸收具有降低游离氨基酸间的吸收竞争、促进氨基酸(除蛋氨酸外)的吸收等作用;小肽还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矿物质元素的吸收代谢。蛋白质的种类、消化酶的活性、小肽本身的性质都会影响小肽的释放、吸收及代谢。  相似文献   

3.
动物对日粮中各种氨基酸的利用程度并不完全受单一限制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即使按理想氨基酸模型配制的混合日粮或低蛋白平衡日粮也不能获得最佳生产性能。小肽可以促进氨基酸的吸收,加快微生物的繁殖速度,缩短细胞分裂周期,提高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因此,小肽作为蛋白质消化吸收代谢过程中重要的一员,对于构建奶牛理想氨基酸模式,提高氮的利用效率,调控乳蛋白率,降低氮排泄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阐述了反刍动物小肽的吸收途径、吸收机制、营养作用、影响吸收的因素及控制技术和小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肽吸收的影响因素及其营养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近年来 ,对蛋白质消化吸收利用的认识 ,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发现 ,肽吸收的特点与氨基酸混合物的吸收特点有很大的不同 ,小肠粘膜对以肽形式存在的氨基酸 ,其吸收速度比以混合游离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氨基酸吸收速度更快 ,肽的吸收与氨基酸的吸收之间不存在竞争 ,而存在两种相互独立的转运机制。此外对反刍动物而言 ,瘤胃和瓣胃是其肽吸收的主要位点。本文就肽吸收的影响因素及肽对动物的营养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 肽吸收的特点Newey和Smyth (1 959,1 960 )首次提出了肽可被完整吸收的观点 ,证实了完整双甘肽的转运。以后一…  相似文献   

5.
猪可消化理想氨基酸模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张勇 《猪业科学》2007,24(12):46-49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猪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对构成蛋白质的多种氨基酸的数量及相互比例的需要,还有对可消化氨基酸的吸收利用.本文着重综述猪可消化理想氨基酸模式;影响猪可消化理想氨基酸模式的因素;可消化理想氨基酸模式的作用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反刍动物乳腺氨基酸的吸收与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是合成乳蛋白的重要器官,其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功能非常活跃。氨基酸作为前体物直接参与反刍动物乳蛋白的合成。为了提高反刍动物产奶量、乳蛋白的合成量,深入研究反刍动物乳腺对氨基酸的吸收和代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乳腺氨基酸吸收方式及其影响氨基酸吸收因素、氨基酸的代谢和氨基酸对乳蛋白合成的调节4个方面,对反刍动物乳腺氨基酸的吸收与代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反刍动物蛋白质新体系的研究逐渐向数量化、模型化发展 ,重点转向小肠吸收氨基酸的配比及其平衡关系的研究。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供应量及其模式是影响氨基酸在动物体内吸收和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 ,也是氨基酸平衡调控的主要目标 (王洪荣 ,1 998)。小肠内氨基酸充足的供应和平衡的模式 ,可降低粗蛋白质进食水平 ,提高氮利用率 ,减少向环境中排放的氮量。反刍动物小肠可吸收氨基酸主要来源于 3个部分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饲料非降解蛋白质 (包括小肽 )和内源分泌的蛋白质。因此 ,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供应的调控也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 ,但要…  相似文献   

8.
寡肽的吸收机制及其生理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降解成为游离氨基酸和寡肽,自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作了旅游氨基酸,寡肽尤其是小肽也能够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目前关于寡肽的吸收机制有很多种观点,但大多数的研究认为,其吸收转运需要载体,而这些载体是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编码这些载体蛋白质的基因已被克隆;影响寡肽吸收转运的因素主要有寡太分子的大小与氨基酸顺序、载体的特征、动物所处的生理状态以及日粮的营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深海鱼肽对肉仔鸡肠道氨基酸(苏氨酸、甘氨酸、脯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吸收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差异不显著的6周龄爱拔益加肉仔公鸡10只,随机分为两个处理,分别是深海鱼肽处理组和游离氨基酸处理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采用外翻肠囊法,将肠段进行离体培养.结果显示:在深海鱼肽系统中,7种氨基酸回肠中的总吸收高于游离氨基酸系统;对苏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组氨酸,深海鱼肽能很好的促进它们在小肠的吸收,且在小肠后段效果更明显;深海鱼肽系统中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的吸收相对于游离氨基酸系统要低.结果表明,深海鱼肽对不同肠段不同氨基酸作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0.
刘兴海  刘伟 《饲料工业》1992,13(2):33-35
<正> 在以植物性蛋白为主的对虾饵料中,通过添加游离氨基酸能否达到氨基酸平衡互补?李爱杰、弟子丸修等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了虾体对游离氨基酸的吸收情况,结果发现,游离氨基酸在胃、中肠腺处即大部分被吸收,而结合态氨基酸大部分在中肠被吸收,致使二者  相似文献   

11.
动物的肽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 ,降解成为游离氨基酸和肽。自 2 0世纪 6 0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除了游离氨基酸 ,肽尤其是小肽也能够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肽除了对动物的营养作用外 ,某些有生理活性的肽直接被动物吸收利用后 ,还具有阿片肽活性、免疫调节、抗高血压、抗凝血、促进DNA合成等作用 ;影响肽吸收转运的因素主要有日粮的营养水平、蛋白质品质、动物采食量、肽分子结构等。本文就肽的吸收机制、对动物的营养和生理作用及影响其吸收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1小肽的营养功能1.1促进氨基酸的吸收,提高蛋白质沉积率小肽与游离氨基酸具有相互独立的吸收机制,二者互不干扰,这就有助于减轻由于游离氨基酸相互竞争共同吸收位点而产生的拮抗作用,从而促进氨基酸的吸收,加快蛋白质的合成。施用晖等(1996)研究发现,日粮蛋白质完全以小肽的形式供  相似文献   

13.
众多应用研究发现,发酵豆粕能够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有利于矿物质元素吸收和利用;可以消除游离氨基酸的吸收竞争,使摄入的氨基酸更加平衡;增加氨基酸摄入吸收量;加快蛋白质合成(沉积);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王平  汪管保  陆克文 《北方牧业》2010,(9):28-28,29
<正>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均表明,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最终消化产物除氨基酸外,还有大量小肽,而且小肽可完整吸收进入肠黏膜细胞。以小肽形式直接吸收比以氨基酸形式吸收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小肽吸收有速度快、耗能低,可避免氨基酸之间的吸收竞争,载体不易饱和等特点。Neway等研  相似文献   

15.
<正> 人们在考虑猪日粮中氨基酸的数量与比例时,基本上是以其中所含的各种氨基酸的总量为基础的。从理论上讲,这种做法不尽合理,因为氨基酸虽是通过日粮提供的,但其利用却在细胞中,从饲料中的蛋白质到细胞中可被利用的氨基酸,其间须经过一系列过程,也就是说,畜体对饲料氨基酸的利用亦存在着生物学利用效率的问题。 饲料蛋白质在消化结束时常常并不完全以游离氨基酸的形式存在,其中一些氨基酸分子可能仍与其他成分结合在一起,这使得它们有可能不被小肠吸收,或虽被吸收,但不能被利用。  相似文献   

16.
小肽营养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肽一般是指由2~3个氨基酸组成的寡肽。其吸收除小肠外,对于反刍动物,瘤胃、瓣胃是主要的吸收部位,具有耗能低、转运速度快、载体不易饱和等优点,其转运机制与氨基酸不同。与游离氨基酸(FAA)比较,小肽可提高蛋白质合成,降低与FAA的吸收竞争,促进氨基酸和矿物元素吸收等。对小肽吸收机制、营养生理作用及当前小肽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等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7.
微量元素在畜禽体内的吸收利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除畜禽的种类、年龄、生理与健康状况等因素外,日粮的类型及其微量元素含量的高低与种类等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另随所投入的微量元素的化学形态不同,其被吸收的难易和所产生的效果差异也很大,试验证明,氨基酸络合盐在生物体内吸收利用率较无机盐高出5至10倍,被誉为第三代微量元素添加刺,氨基酸络合盐的生产工艺不同对畜禽的吸收利用是否有差异,为此本试验利用于三种工艺生产的氨基酸络合盐进行了饲喂蛋鸡的试验,通过对试鸡生产性能的影  相似文献   

18.
4 反刍动物氨基酸的营养与研究进展4 .1 反刍动物氨基酸的代谢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从很大程度上说 ,蛋白质的营养就是氨基酸的营养 ,对于反刍动物来说也不例外。反刍动物体内氮的来源有 4个途径 ,即通过瘤胃壁吸收的氮、小肠吸收的瘤胃微生物氮、瘤胃非降解蛋白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15N标记法估算微生物对宿主动物氨基酸的体内自平衡调节作用、微生物合成氨基酸的氮来源、影响肠道微生物合成氨基酸的饲粮因素及微生物氨基酸在肠道吸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消化道微生物对单胃动物氨基酸自平衡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绿色饲料添加剂-生物活性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观点认为蛋白质营养实质上是氨基酸营养,蛋白质必须被消化成为游离氨基酸之后才可被吸收利用。但最近研究表明,以氨基酸代替粗蛋白的量是有限的,直接吸收较大分子的肽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因此,添加合成氨基酸很难获得最佳的生长效果。肽与氨基酸的吸收,存在两种独立的转运机制。小肽吸收具有转运快,耗能低、不易饱和等特点;而氨基酸则吸收慢、耗能高、载体易饱和,从而限制了其在肠道中的吸收量。目前普遍认为,动物从胃肠部位吸收二肽或三肽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且循环中相当数量的氨基酸是以寡肽形式被吸收的,因此,肽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