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侧柏叶总黄酮在功能性洗发香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侧柏叶总黄酮在功能性洗发香波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侧柏叶总黄酮提取液为疗效剂,以去屑防脱功能性香波为研究对象,对侧柏叶功能性洗发香波的制备工艺及配方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去屑防脱发功能性洗发香波的工艺及配方。并且对该功能性洗发香波的稳定性、发泡性、pH值、黏度及调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该功能性洗发香波中,侧柏叶总黄酮的浓度以1.28 mg/ml为宜。[结论]该功能性洗发香波综合性能良好,且制作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2.
侧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提取侧柏叶总黄酮的最优工艺。[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选用不同溶剂在不同的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液料比下对侧柏叶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最优浸提方案是浸提时间6h、浸提温度70℃、液料比8∶1;浸提温度对提取侧柏叶总黄酮的影响较大,其次为浸提时间,而液料比的影响较小;甲醇作提取剂的效果最佳。按最优提取工艺得总黄酮产率为8.450%。定性试验和紫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侧柏叶中的黄酮化合物主要为黄酮醇类。[结论]该研究提出了侧柏叶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为侧柏叶总黄酮的提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莲萍  张莲珠  李庆杰  袁媛  赵全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96-11997,12010
[目的]建立侧柏叶总黄酮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侧柏叶总黄酮中的总黄酮含量及穗花杉双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0.002 08~0.020 8 mg/ml范围内槲皮苷浓度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0%,RSD为1.98%(n=6);在0.13~1.3μg范围内穗花杉双黄酮浓度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66%,RSD为1.46%(n=6);[结论]该方法简便、精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白簕消炎喷雾剂,为开发利用白簕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提取白簕、野菊花、车前草中的黄酮,通过正交试验检测3种物质提取物的混合杀菌效果,研制一种具有快速消炎、镇痛、杀菌等作用的喷雾剂。[结果]白簕、野菊花、车前草中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54%、3.41%、3.45%。配方为40 mg/ml白簕提取物、30 mg/ml野菊花提取物、2 mg/ml车前草提取物的喷雾剂0.5 h后的杀菌效果较好,但仍剩余43.3%的菌体,1.0 h后的杀菌效果最好,适合作外用药。配方为60 mg/ml白簕提取物、60 mg/ml野菊花提取物、4 mg/ml车前草提取物的喷雾剂3.0 h后的杀菌效果较好,有效抑制了细菌再生,仅剩余16.7%的菌体。[结论]利用白簕、野菊花和车前草的黄酮提取物,可制成绝佳的消炎杀菌喷雾剂。  相似文献   

5.
银杏叶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志彬  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751-5752,5754
[目的]优化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为银杏黄酮的精制提供前提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回流温度、提取时间对银杏黄酮收率的影响,优化提取条件。[结果]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为1.502 6mg/ml;最佳提取条件:70%乙醇为提取剂,回流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3.0 h。[结论]该研究得到银杏黄酮最佳的提取工艺,为银杏叶黄酮的精制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枳实总黄酮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亮  李知敏  陆丽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857-7859
[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枳实(Auraneii immaturusFructus)总黄酮的工艺。[方法]比较AB-8、HPD-450和D101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枳实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效果;并对上柱液的黄酮浓度、pH值和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进行了优化。[结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枳实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效果最好,其纯化枳实总黄酮的工艺条件为:上柱液浓度3mg/ml,上柱液体积2.0BV,上柱液pH值4.5,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体积2.0BV。[结论]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总黄酮的综合性能较好,适合于枳实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7.
郑朝华  陈建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486-14487,14492
[目的]优化葡萄皮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考察葡萄皮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方法]以市售葡萄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葡萄皮总黄酮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考察了乙醇浓度、回流温度、回流时间及料液比4个因素对葡萄皮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研究其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葡萄皮黄酮乙醇浸提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40%,浸提时间1 h,固液比1∶15 g/ml,浸提温度85℃,在此工艺条件下葡萄皮总黄酮含量为65.17 mg/g。葡萄皮提取物中含有对羟基自由基具有清除能力的有效成分,并有较好的清除效果。[结论]该研究得到葡萄皮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并为葡萄皮的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板栗壳总黄酮的纯化筛选合适的工艺。[方法]采取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附结合的方法,以解吸附率和黄酮含量为主要指标对板栗壳总黄酮的纯化进行研究。[结果]4种大孔吸附树脂中,AB-8最适合纯化板栗壳总黄酮,纯化工艺为:按9.1 mg黄酮/g树脂,以2 BV/h的速度上样,用45%乙醇,2 BV/h的速度洗脱,所得总黄酮含量达47.86%。[结论]大孔吸附树脂AB-8对板栗壳总黄酮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法优化核桃花粉黄酮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核桃花粉黄酮提取工艺。[方法]试验先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核桃花粉中的黄酮物质,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化核桃花粉总黄酮提取工艺。[结果]响应面法得出的提取核桃花粉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乙醇浓度64.7%,提取温度80℃,液料比为30∶1 ml/g,提取时间为102 min,该工艺条件可使总黄酮得率达4.17%。[结论]响应面法对黄酮提取的优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为工业化利用丰富的核桃花粉资源提取总黄酮提供生产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2种方法测定荞麦黄酮含量的效果。[方法]采用水浴提取和超声提取2种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野荞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测定大野荞植物叶中黄酮含量的最适波长为420 nm,超声提取法和水浴提取法所得大野荞叶中平均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26%和5.40%,且水浴提取法所得平均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超声提取法。[结论]该研究结果对改进荞麦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梁玉  王强  范小莉  房用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14-15317,15387
[目的]探讨不同造林模式(侧柏纯林、侧柏-油松混交林)对侧柏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当地荒山造林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根据。[方法]于4月26与27日分别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每隔2 h测定侧柏纯林和侧柏-油松混交林中侧柏的光合及蒸腾特性,对侧柏与油松的混交林以及侧柏纯林的光合特性、蒸腾特性以及叶片水分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混交林中侧柏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蒸腾速率日变化,以及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叶室温度、空气中CO2浓度等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与纯林侧柏均不相同。1 d中光合速率平均值,纯林侧柏仅为混交林侧柏的54.1%;以鲜重为基础和以干重为基础的叶子含水量混交林侧柏与纯林侧柏相比差异不明显,但混交林侧柏的相对含水量明显高于纯林侧柏,而其叶片的自然饱和亏明显低于纯林侧柏叶片。[结论]在良好的森林小气候,有较高土壤水分条件下,旱季混交林林木的水分平衡状态好于纯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超临界流体CO2萃取侧柏桧木精油的工艺条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侧柏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动态萃取时间、萃取流量、萃取温度和静态萃取时间对桧木精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影响侧柏桧木精油萃取效果的因素排序为:萃取温度>动态萃取时间>萃取流量>静态萃取时间;超临界流体CO2萃取侧柏桧木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流量500 L/h、萃取温度45℃条件下动态萃取4.0h,无需进行静态萃取,侧柏桧木精油萃取率为4.59%.[结论]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是提取侧柏桧木精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文庆  万福绪  蒋丹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665-2666,2705
[目的]研究不同造林模式对石灰岩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以徐州市铜山县吕梁林场小黑山为研究区,选取侧柏黄栌栾树混交林(CHL)、侧柏青桐混交林(CQ)、侧柏枫香混交林(CF)、侧柏纯林(C)、侧柏女贞混交林(CN)5种造林模式及对照荒坡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造林模式及对照荒坡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①5种造林模式都显著改良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其中侧柏枫香混交林对土壤改良效果最为明显.②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侧柏黄栌栾树混交林比其他4种造林模式效果差,其他4种模式改良效果差异不明显.③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良效果:侧柏枫香混交林对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磷的改良效果较好;侧柏纯林对土壤全氮的改良效果较好;改良全钾的效果以侧柏黄栌栾树混交林最好.[结论]侧柏枫香混交林比其他4种造林模式更适宜在研究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埋土前取下无纺布容器袋对油松和侧柏苗木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苗龄为2.5年的油松、侧柏无纺布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雨季移植时分为埋土前取下无纺布容器袋(去袋苗)和保留无纺布容器袋(带袋苗)2个处理,移植1年后,调查移植苗成活率,成活苗木株高、地径、高生长量。[结果]经χ2检验,去袋苗与带袋苗成活率差异不显著;经方差显著性F检验,去袋苗和带袋苗2个正态总体株高方差差异显著,地径方差差异极显著,高生长方差差异不显著;经t检验,去袋苗和带袋苗株高、地径、高生长量平均值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雨季移植埋土前取下无纺布容器袋对半干旱地区油松、侧柏苗木成活和前期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宇飞  李靖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83-10584
[目的]寻找安全、高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方法]以酶抑制动力学为跟踪方法,考察了苹果渣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并将其用于马铃薯的抗褐变。[结果]苹果渣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为不可逆抑制,苹果渣提取液浓度为2.0 g/L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高达90.0%,对马铃薯浆褐变的抑制率高达86.8%。[结论]苹果渣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为果蔬的抗褐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方苏  闫兴富  周立彪  李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530-2532,2580
[目的]研究不同溶剂的苦豆子浸提物对侧柏和梧桐树种子萌发的化感影响,为植物化感效应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这2种树种资源的种苗繁育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人工气候箱控制的条件下,以双层滤纸为萌发基质,以乙醇、甲醇、丙酮和蒸馏水4种溶剂的苦豆子浸提物水溶液处理种子,以蒸馏水为对照,计算并分析萌发参数。[结果]不同溶剂苦豆子浸提物对2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经乙醇、甲醇、丙酮和蒸馏水的苦豆子浸提物处理的侧柏种子萌发率分别从对照的90.00%降低至82.50%、85.00%、77.50%和36.88%。蒸馏水和丙酮的苦豆子浸提物处理后的梧桐树种子萌发率分别为15.83%和33.33%,显著低于对照(74.38%,P〈0.05)。不同溶剂苦豆子浸提物处理种子的萌发进程均不同程度地延迟,且萌发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均有所减小。[结论]不同溶剂的苦豆子浸提物对侧柏和梧桐树种子的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表现为萌发率、萌发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的减小和萌发进程的延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刺槐突瓣细蛾对徂徕山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效应。[方法]采用"Y"形嗅觉仪法和风洞法研究刺槐突瓣细蛾对刺槐、国槐、紫藤、紫荆、胡枝子、合欢、侧柏、油松、板栗、核桃这些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结果]刺槐对刺槐突瓣细蛾有明显的招引效应,国槐、胡枝子可能成为其潜在的危害对象,紫藤、紫荆、合欢、侧柏、油松、板栗、核桃不会成为刺槐突瓣细蛾的危害和寄主对象。[结论]刺槐的挥发物质对刺槐突瓣细蛾有显著的招引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锈色粒肩天牛对三门峡市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效应。[方法]采用"Y"形嗅觉仪法和风洞法研究锈色粒肩天牛对国槐、龙爪槐、栾树、垂柳、榆树、旱柳、雪松、桧柏、侧柏、刺柏、紫藤这些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结果]国槐对锈色粒肩天牛有明显的招引,龙爪槐、栾树、紫藤可能成为其潜在的危害对象,垂柳、榆树、旱柳、雪松、桧柏、侧柏、刺柏不会成为锈色粒肩天牛的危害和寄主对象。[结论]国槐的挥发物质对锈色粒肩天牛有显著的招引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