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连续2年开展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试验。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用量0.125×10~8~0.2×10~8cfu/g枯草芽孢杆菌,移栽前蘸根,移栽后灌根4次,防效达53.1%~65.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大白菜根肿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是防治大白菜根肿病较好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2.
百菌清防治大白菜根肿病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直播大白菜于播种后即用百菌清1000倍液每穴300mL药液淋施.移栽大白菜于移栽时即用百菌清1000倍液每株300mL药液灌根1次.2种防治技术均对根肿病有显著的控病保产效果,对大白菜根肿病根瘤的抑制率分别达86.2%和71.7%。  相似文献   

3.
2011年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4种药剂对茶园赤星病进行药剂试验。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茶赤星痛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18%、71.53%、66.49%和59.52%。  相似文献   

4.
不同杀菌剂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效及对油菜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使用5种杀菌剂和1种微肥于油菜苗期2~3片真叶期进行灌根处理,以传统的石灰处理方法比较,评价不同处理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和对油菜产量损失的影响。5种杀菌剂处理、微肥以及石灰处理均对油菜根肿病有较好的防效,其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效达90.82%;从产量损失方面比较,10%氰霜唑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60%硫磺·敌磺钠可湿性粉剂处理可显著减少根肿病引起的产量损失;50%氟啶胺悬浮剂处理较对照增产不显著,而且对油菜生长有抑制作用;油菜根肿病的病情指数与油菜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0.796 2,油菜产量(y)与病情指数(x)的回归方程为y=-32.65x+2 372。  相似文献   

5.
氰霜唑10%悬浮剂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氰霜唑10%悬浮剂对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效果可达71.02~86.80%,明显高于常规使用药剂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1.1~76.39%的药效。正确的药剂使用方法是:氰霜唑10%悬浮剂150mL/667m2,共用药2~3次。第1次于播种前拌毒土穴施塘底,再播种;第2次于出苗后(播种后5~7d)按2 000倍液用药液300L/667m2量灌根(或间隔7~10d再灌根施药1次)。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棉花苗期病害发生越来越重,越来越广泛。但近年来,防治棉苗病害的药剂品种比较单一,效果也不很理想。1993年我们进行了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防治棉花苗期病害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摘要如下: 试验在湖北省农科院农场棉田进行。每1kg棉籽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g、10g、20g和7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g,并设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每  相似文献   

7.
曾忠坚 《广西植保》2002,15(4):10-14
用5%霉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30%爱苗乳油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防治香蕉黑星病,防效达80%以上,值得在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8.
75%丰登可湿性粉剂防治稻穗瘟,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用药1次。第2次施药后20d,75%丰登可湿性粉剂45g、35g两处理穗瘟病情指数分别为2.60和3.51,防效分别为86.86%和82.19%,均显著高于该药25g、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90g和50%硫磺悬浮剂200g三处理。建议生产上每666.7m^2使用35-45g的75%丰登可湿性粉剂对水60kg喷雾,用药2次。  相似文献   

9.
1、绵疫病:绵疫病危害下部老果较多。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逐渐扩大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果实内变黑,极易脱落。病果落地后,遇潮湿全果腐烂产生白霉,最后干缩,成为黑褐色僵果。发病初期,根据病情7-10d喷1次2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连喷2—3次。  相似文献   

10.
根肿病是十字花科作物的全球性重大病害之一,但可供选择的防治药剂非常有限。以本课题组筛选出的一株对十字花科白菜根肿病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海洋生境芽孢杆菌Txc2-1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载体和助剂的筛选以及采用混料设计确定Txc2-1可湿性粉剂最优配方,同时运用制备的30亿CFU/g可湿性粉剂进行盆栽试验和田间药效的考察。结果表明:Txc2-1可湿性粉剂最佳载体为轻质碳酸钙,最佳润湿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最佳悬浮剂为聚乙烯醇(PVA),这3种物质与Txc2-1菌株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且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通过混料设计确定其最优配比为m(轻质碳酸钙):m(十二烷基硫酸钠):m(PVA)=83:9:8。利用5 L罐培养液及上述配方进行喷雾干燥获得了30亿CFU/g Txc2-1可湿性粉剂(Txc2-1 WP);进一步盆栽(40 d)和田间(60 d)药效试验结果表明,Txc2-1 WP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效分别达70.53%和66.84%。该解淀粉芽孢杆菌Txc2-1可湿性粉剂达到了国家质量标准,对白菜根肿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为将Txc2-1开发成首个防治根肿病的海洋微生物杀菌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药液浸渍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杀菌剂对储藏期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效果,调查了各处理甘薯的出苗情况和农药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储藏90d后,12.5%粉唑醇SC 80mg/kg、粉唑醇25mg/kg+甲基硫菌灵210mg/kg和粉唑醇25mg/kg+百菌清800mg/kg对黑斑病的防效可达90%以上,各药剂处理对甘薯出苗没有不良影响。720g/L百菌清SC、70%噁霉灵WP、50%多菌灵WP和70%甲基硫菌灵WP在甘薯薯块中的残留量符合相关标准。而12.5%粉唑醇SC 20mg/kg和80mg/kg两处理在甘薯薯块中的残留量高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利用药剂拌种处理马铃薯种薯后播种的方法,研究比较了2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马铃薯甲虫的活性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按药剂有效成分18 g/100 kg种薯拌种,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出苗后60 d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的生物活性和防效较高,卵块孵化率较低,死亡率在61.1%以上,防效达57.3%,孵化率为36%,这有利于降低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减轻为害。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出苗后60d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生物活性和防效较低,卵块孵化率较高,死亡率在12.5%以下,防效为37.1%,孵化率为64.6%,对马铃薯甲虫的控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出防治降香黄檀炭疽病的环境友好型药剂,本文测定了10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并从中筛选出毒力较强的药剂进行林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丙环唑EC,60%唑醚·代森联WG和40%氟硅唑EC对降香黄檀炭疽病菌的毒力较强,其EC50分别为0.12,0.15和1.12 mg/L。其他供试药剂的EC50分别为:75%百菌清WP231.42mg/L,10%苯醚甲环唑WG 3.60mg/L,80%醚菌酯WG 1.58mg/L,70%甲基硫菌灵WP 4.51mg/L,3%中生菌素WP 19.36mg/L,80%代森锰锌WP 79.76mg/L,80%多菌灵WP 11.47mg/L。考虑到氟硅唑、唑醚·代森联价格较高,建议将这两种药剂使用在降香黄檀苗木炭疽病的防治上。人工林炭疽病的防治采用25%丙环唑EC、80%醚菌酯WG、70%甲基硫菌灵WP和3%中生菌素WP,每隔15d依次施用,林间防治效果达到71.53%,明显高于其他防治方法。因此,在人工林降香黄檀炭疽病的防治中采用这4种药剂每隔15d依次施用可以有效控制降香黄檀炭疽病的暴发。喷雾时间应选择在阴天或晴天早晨露水干后8:00-10:00或者15:00-17:00。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百菌清的安全使用,明确百菌清及其代谢物4-羟基百菌清在三七上的残留行为,2017年在云南三七主产区丘北、广南、弥勒和石林4地进行了百菌清在三七上的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气相色谱 (GC-ECD) 测定三七中百菌清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测定4-羟基百菌清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中百菌清用V (乙酸乙酯) : V (正己烷) = 2 : 8混合溶液提取,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GC-ECD检测;4-羟基百菌清用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 (PSA) 分散固相萃取净化,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百菌清在三七块根和须根中的添加回收率为93%~98%,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3%~6%,定量限 (LOQ) 为0.05 mg/kg;4-羟基百菌清在三七块根和须根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5%~94%,RSD为3%~9%,LOQ为0.02 mg/kg。丘北和广南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显示:百菌清在三七植株上的半衰期为8.4~8.5 d,4-羟基百菌清为16.5~17.3 d;百菌清和4-羟基百菌清在三七地下部分根系中的消解不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在施药后45 d内,百菌清呈波动性缓慢下降,4-羟基百菌清呈波动性缓慢上升的趋势。4地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采用40%百菌清悬浮剂,分别按其有效成分2 400和3 600 g/hm2的剂量喷雾施药3~4次,每次施药间隔为7 d,于末次施药后21 d采样测定,三七块根中百菌清的残留量为<0.05~3.14 mg/kg,4-羟基百菌清为0.19~1.54 mg/kg;三七须根中百菌清的残留量为0.085~0.760 mg/kg,4-羟基百菌清为0.46~4.48 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百菌清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 (NEDI) 为0.967 mg,风险概率 (RQ%) 为76.8%,4-羟基百菌清的NEDI为0.012 mg,RQ%为2.4%,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2018年开展青花菜根肿病田间防治试验, 移栽后用5种药剂灌根处理?分别进行了5种药剂灌根次数试验?3种药剂灌根剂量试验和3种药剂灌根时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5种药剂中500 g/L氟啶胺SC是防治青花菜根肿病的最佳药剂, 但使用不当会有药害风险, 移栽当天用2 250 g/hm2?移栽后3 d用3 375 g/hm2和4 500 g/hm2灌根, 花球成熟期推迟, 株高?最大叶面积均不同程度受抑制, 尤其在苗期使用会明显抑制生长, 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无法正常盘根?建议用2 250 g/hm2分别在移栽后3~7 d和移栽后30 d各灌根1次?其次采用100 g/L氰霜唑SC, 338 g/hm2在移栽后0~3 d和30 d灌根也可取得较好防效?75%百菌清WP 8 440 g/hm2与100 g/L氰霜唑SC 338 g/hm2防效相当?20%噻唑锌SC防效较低, 62.5 g/L精甲·咯菌腈FSC防效最差, 不适宜用在根肿病防治上?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防控甘蔗梢腐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 为甘蔗梢腐病精准高效防控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支撑, 选用多菌灵、苯菌灵、百菌清、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和生产示范验证。结果表明, 3个配方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 500 g/hm2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600 mL/hm2分别与磷酸二氢钾2 400 g/hm2和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复配后对甘蔗梢腐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其病株率均在8.62%以下, 防效均达90.73%以上, 较空白对照甘蔗实测产量平均增加15 489 kg/hm2以上, 糖分增加1.8%以上, 每公顷用药成本仅270元。本研究显示3个配方药剂是防控甘蔗梢腐病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 可在7月-8月发病初期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叶面喷施、7~10 d喷1次, 连喷2次, 可有效控制甘蔗梢腐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蘑菇褐腐病菌Mycogone perniciosa Magn.的室内毒力及其中5种杀菌剂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室内安全性,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其中6种杀菌剂对蘑菇褐腐病的药效及对双孢蘑菇的安全性。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咪鲜胺、噻菌灵、百菌清、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对蘑菇褐腐病菌的毒力均较强,EC50值分别为0.036 9、0.024 5、0.296、0.136、0.036 0和0.058 1 mg/L,福美双毒力较弱,EC50值为88.0 mg/L;多菌灵和百菌清对双孢蘑菇较安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及福美双对其有药害风险。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按有效成分质量分数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250、500和1 000 mg/kg,50%咪鲜胺锰盐WP 333、266和200 mg/kg,75%百菌清WP 375 mg/kg对蘑菇褐腐病的防效较好,且对双孢蘑菇生长无显著影响;而采用43%戊唑醇悬浮剂(SC)143.3、86.0 mg/kg防治褐腐病时,双孢蘑菇的减产率分别为20.54%和13.19%,采用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WG)33.3 mg/kg时,减产率为4.73%,表明这2种杀菌剂对双孢蘑菇的安全性较差,不宜用于防治蘑菇褐腐病;50%福美双WP 1 000 和 500 mg/kg均会造成蘑菇出菇推迟,而166.7 mg/kg的防效较差,因此也不宜用于防治蘑菇褐腐病。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百菌清在甘蓝叶片中的光化学降解,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探究了甘蓝叶片的水提取液在氙灯、紫外灯2种光源下对百菌清的光化学降解作用效应;研究了百菌清在花青素含量差异较大的绿甘蓝和紫甘蓝叶片表面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在氙灯光照下,百菌清在绿、紫甘蓝叶片水提取液中的光降解半衰期分别为80.58 min和70.71 min,降解速率分别是未添加甘蓝叶片水提取液百菌清水溶液的7.17倍和8.71倍;除光催化氧化和光催化还原作用外,百菌清在甘蓝叶片水提取液作用下还可产生光催化水解反应。在紫外灯光照下,百菌清在绿、紫甘蓝叶片表面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光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2.68 h和11.25 h;将甘蓝叶片进行创伤处理后,百菌清的光降解速率明显加大。该研究结果可为百菌清在不同蔬菜上的科学使用及其食用安全性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