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烤烟实际产量分离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根据1997~2011年白河县气象资料和烤烟产量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建立趋势产量和气候产量回归模型,最终建立产量回归模型:Y=-89 321.903+43.455T+41.972x1+48.276x2.并对历年产量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预测精度最高为100%,最低为92%,平均精度为97%.该模型具有较高的信度和实用性,可作为白河烤烟产量预报的有效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给旱作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在半湿润农田系统下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了施肥、除草及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草对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影响不明显;种植密度和施肥极显著影响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正常密度(播量150.0 kg·ha-1)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比低密度处理(播量90.0 kg·ha-1)分别高15.5%和9.1%.相比不施肥、单施氮肥和单施磷肥,氮磷配施具有较高的增产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施氮量有助于提高小麦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过量施氮有降低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趋势.综合来看,在正常种植密度、氮磷配施和135kg·ha-1施氮量下,半湿润地区的冬小麦能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
净套作下不同耐荫性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耐荫性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研究其在单作和大豆玉米套作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套作增加大豆株高和底荚高,分枝减少,茎粗减小,产量降低,耐荫品种变幅均为最小,不耐荫品种变幅最大.套作大豆产量垂直方向分布向上移动,耐荫大豆以20~ 40 cm产量最高,20~ 60 cm产量所占比重大;不耐荫品种以40~60 cm产量最高,且40 cm以上产量所占比重大.与单作相比,套作下大豆产量分布向分枝集中,耐荫大豆分枝产量高于主茎;不耐荫大豆主茎产量高于分枝,且主茎产量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单作.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春大豆在与小麦套种模式下.品种和密度二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晋豆19号品种的产量均高于承豆6号、晋豆42号两个品种.品种与密度间除了简单效应累加外,还存在互作效应.在套作条件下,晋豆19号在播种密度1.21万株/667m2时,产量最高,密度在1.0万株/667m2时,产量次之;晋豆42号在密度1.42万株/667m2时,产量位居第三;承豆6号在密度1.00万株/667m2时.产量为223.22 kg/667m2,位居第四.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生长速度、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和产量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对7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小区试验.用"Apollo"品种试验的结果表明,开花前增加生物产量、灌浆期维持较高的生长速度能提高籽粒产量,同时,也可保证产量的稳定.开花后,依靠提高生长速度使其达到或略低于开花期的生物产量潜力,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但是产量稳定性稍差.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期对黑河38大豆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进黑龙江省大豆品种黑河38,对不同播期处理的产量性状、生育期结构、叶面积指数消长、生物产量积累动态、器官平衡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沈阳地区种植,随着播期延迟,生育日数逐渐缩短,最大叶面积指数下降、单株生物产量的积累减少.各播期间单株粒数、百粒重、小区产量差异显著,单位面积产量以6月9日播种最高,迟至7月11日播种,仍可获得较高产量,可作为春小麦或马铃薯下茬利用.以黑河、沈阳两地同期播种相比较,产量和品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分析了9个红麻品种在南非地区的产量稳定性.结果显示,在南非纳塔尔地区,红麻产量的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显著.在不同的参试地区和年份中,红麻鲜重,鲜茎产量以及干茎产量均为极显著差异.灌溉条件下各产量指标明显高于干旱地区.本实验还应用了3个不同的参数和方案,评估了这9个品种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综合三个参数,EI Salvador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具有丰产潜力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以盐恢888为父本,盐161S、盐220S、盐221S为母本,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母本和栽插密度对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 表明,栽插密度、母本以及两者的互作效应都对制种产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栽插密度的提高,制种产量、有效穗数、总颖花数表现为增加趋势.栽插密度对不同母本制种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盐161S、盐221S在中密度处理下制种产量最高,盐220S在高密度处理下制种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穗数、结实率与制种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棉花是临清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5万hm2.近几年,棉花产量低而不稳,每公顷子棉产量在3000~3750 kg徘徊.虽然棉农不断更换品种,增加投入,但产量难以提高.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种植管理技术落后,严重影响临清市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0.
对21块新香优80早稻示范田随机取样,进行产量及构成因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构成产量的4个因子与产量均呈正相关,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与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粒重与产量之间为显著相关.各因子之间又相互制约,千粒重分别与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其余都达极显著负相关.田间栽培管理必须促进产量构成各因素协调发展,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优化施肥和化控对提高大豆油分和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大豆优化施肥,即适量少施氮,增施磷钾和接种根瘤菌可提高大豆产量和油分含量.适量少施氮可增加大豆产量4.2%-6.1%,油分增加0.08-0.25百分点.增施磷钾可增加大豆产量3.3%-7%,油分增加0.27-0.41百分点.单独使用抗旱拌种剂或叶面肥对大豆产量和油分含量影响不大.采取优化施肥配合使用拌种剂和叶面肥可增加大豆产量11.3%-15.6%,油分含量增加0.44-0.6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播期对裸燕麦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裸燕麦的最适播种时期,研究了5种播种时期对裸燕麦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后,裸燕麦的分蘖力逐渐减弱,株高降低,干草产量亦随之下降.随着播期推迟.裸燕麦整个生育期也必然后延,灌浆期相应缩短,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越来越低.穗粒数和公顷穗数显著减少,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因子中日照时数对籽粒产量影响最大,≥0℃积温次之;在其它因子不变的情况下,积温每增加1℃·d,籽粒产量增加1.517kg/ha;日照时数每增加1h,籽粒产量增加4.176kg/ha;而降雨量每增加1mm,籽粒产量减少1.629kg/ha.本试验条件下,为保证灌装顺利进行和完全成熟,吉林白城地区裸燕麦播期最好选择在4月上旬.  相似文献   

13.
水稻条纹叶枯病与产量损失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程度和产量损失关系的研究,分析该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病株率的上升,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建立了发病株率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式.水稻受害后,有效穗数减少是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免耕抛秧的产量结构与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免耕抛秧产量诸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构成免耕抛秧产量的4个构成因素对产量均呈正向相关.4个产量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整体,其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每穗粒数次之,结实率居第3,千粒重最小.因此,要提高免耕抛秧产量,首先要在确保有足够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力争增加每穗粒数,同时也要兼顾结实率和千粒重.栽培上,要结合免耕抛秧稻的生育特性并加以相应的配套技术,确保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和比例对冬小麦产量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了给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小麦植株性状、产量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粒数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穗长与产量相关显著(r=0.607*),在不同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处理问,株高、德长、千粒重、容重和产量均有显著差异.在施氮量150~300 kg/ha范围内,穗长、穗粒数和产量有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的趋势,其中产量在处理间差异显著,以施氮300 kg/ha的处理产量最高.氮肥底施和追施的比例对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本试验中以底追比例5:5的处理产量最高.不同蛋白质组分对施氮的反应有差异,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均随施氯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醇溶蛋白和总蛋白含量随追氯比例的增加而逐步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时底追比例的反应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高赖氨酸玉米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黎明  石德权  白丽 《玉米科学》1994,2(3):001-004
本文以8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以及这8个亲本的56个完全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考查产量、品质等14个性状,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赖氨酸产量、蛋白质产量、脂肪产量和籽粒产量这4种产量性状的遗传距离与超亲优势、超标优势和特殊配合力之间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有一种趋势,即杂种优势较大的组合大多有较大的遗传距离.亲本的平均遗传距离与一般配合力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还属于参考性的,在实际育种工作中,进行配合力的测定依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棉花的产量质量与棉花生产(种植)方式密切相关.通过较全面的分析新疆地区棉花生产方式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式、因素、环节及差异.提出了"关键要制定合适的棉花生产种植方案,营造有利于棉花高产优质的生产条件,保障技术精准到位"等提高棉花产量质量措施.以实现新疆棉花产量品质及效益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张启华 《大豆科技》2005,(5):23-23,26
大豆新品种“泉豆6号”属中熟类型品种.2004年建宁县引种春播全生育期105~110d,夏播全生育期100~105d.春种667m^2平均产量达177.1kg,比建宁县本地对照种667m^2平均产量126.6kg,增产28.5%,最高产量达187.5kg/667m^2.田埂上栽培折清种产量达249.6kg/667m^2.适应性强,抗旱、耐涝,抗倒伏.  相似文献   

19.
4个玉米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郑单958、农大108、京单28、京科30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干物重、氮含量、氮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4个玉米品种产量、总吸氮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氮利用效率差异均不显著.植株干重、子粒氮含量、总吸氮量与产量显著相关,子粒氮含量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植株干重与子粒氮含量显著相关,植株干重越大子粒氮含量越高;子粒氮含量与植株干重对产量的影响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氮收获指数与产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灰色系统理论在玉米新品种综合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树林 《玉米科学》1994,2(2):006-008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估东北地区早熟组玉米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参试的9个品种.该方法可避免局限于以前的对产量的方差分析或稳定性分析.以前分析方法主要以产量性状为品种评审分析基础.决定品种优劣除产量性状外,还有其它性状,如早熟性、抗病性、抗倒性、稳产性、品质和经济产量等.因此,评估玉米新品种应客观综合诸因素.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法,可避免对品种评估造成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