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林业资源管理》2015,(4):172-178
我国现行《森林法》更多地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管制森林资源的分配,而林权制度改革更加注重保护权利人的财产权免受行政权力的束缚。这反映了我国森林立法一直以来陷入要么放权、要么集中的两难悖论的现实。事实上,在域外的森林资源的法律制度中,森林作为财产普遍建立了财产权;但区别于传统财产权,森林财产权是受到行政权力限制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修订森林法、健全森林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是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重要任务。通过借鉴国外立法经验,为建立我国的财产权与行政权协力的森林法律制度提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俄森林资源产权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俄罗斯的森林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对中俄两国的森林资源产权法律制度的异同进行了对比,从中得出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森林资源产权立法进行重新审视并提出建议,以完善我国森林资源产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森林法》及《森林法实施条例》的立法指导思想是保护森林资源和提高森林覆盖率。立法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 :突出了生态环境建设 ;围绕植树造林、林木管理和林地管理三条主线完善了基本法律制度 ;充分利用了立法赋予的强制手段 ;充分体现了权利义务对等的立法原则。在林业执法中应掌握立法的本意和宗旨 ,注意执法主体、内容和程序三个合法 ;具体执行中要注意 10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晶 《广西林业》2007,(2):21-22
一个国家森林资源产权的制度,决定了森林资源的配置和利益的分享,进而影响到人们从事森林保育、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积极性。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要求对我国现存森林资源产权法律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林  相似文献   

5.
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并日益受到重视。基于森林资源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法律的核心是权利,森林法律规范设置了一组权利,形成森林资源法上的权利群,是森林资源法律制度的重心。如何妥善配置这组权利,适当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协调好权利之间的冲突,既是森林资源法内部和谐性的需要,也是森林资源法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6.
森林资源不仅在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产生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全面保护,有利于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笔者剖析了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管护制度落后、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森林防火形势严峻等问题,并从制度层面、法律层面和管护层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可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森林、林木和林地是重要的森林资源。为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简称林权)管理,我国对林权实行登记发证制度。《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条规定,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要求,对林权权属明确并已核发林权证的,要切实维护林权证的法律效力;对权属明确尚未核发林权证的,要尽快核发;对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要抓紧明晰或调处,并尽快核发权属证明。由于森林、林木和林地在法律性质上属于不动产,而不动产登记的法律效力因立法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森林采伐限额是采伐消耗森林、林木蓄积的最大限量。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是《森林法》确定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核心措施和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手段。本文阐述了森林采伐限额的概念,分析了当前采伐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及具体做法,以寻求最佳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保护好国家珍贵而有限的森林资源,达到科学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采伐是调整森林结构、改善森林质量、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整体功能的关键措施。实行森林限额采伐管理是《森林法》确立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介绍了"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的原则、方法与技术,以期为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在森林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日本森林计划制度和森林组合制度是森林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支撑,维护着森林资源的科学、民主和高效管理。从森林治理的视角,对日本森林计划制度和森林组合制度进行剖析,探讨其森林善治特征,以期对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