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收集整理洛阳第一奶牛场散养奶牛1989-1991年度生产记录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季节对各泌乳段日均产奶量的影响。并且计算环境影响系数;比较各泌乳阶段泌乳月产奶量与产犊月份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季节能泌乳中期的平坦日产奶量影响极显著,同时也显著地影响泌乳前,后期的平均日产奶量。从1月到12月,环境影响系数依次为2.0、2.1、3.3、5.3、6.6、2.7、-6.8、-8.9、-6.1、-1  相似文献   

2.
荸荠秆枯菌(CylindrosporiumeleocharidisLentz)生长发育温度8~35℃,最适于菌丝体生长、产孢的温度为25~30℃,20~28℃孢子萌芽率较高。致死温度46℃10min。病菌在RH75%以上生长良好,其产孢量则随湿度升高而增加。RH81%以上孢子可以发芽,饱和湿度再加水滴时发芽率最高。PH4.50~9.13均较适于病菌生长,产孢量则以在PH6.94~9.13时较多,PH4.20~7.60较适宜孢子发芽。连续黑光灯照射有促进孢子形成和菌丝体旺盛生长的作用。此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都能利用,以蜜二糖、麦芽糖、葡萄糖等产孢量较多。适于病菌生长和产孢的氮源是甘氨酸、DL-α-氨基丙酸和氨基乙酸,脲素较差。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惠州地区农村小型水源产毒蓝藻污染情况,从惠州村镇采取不同类型水源地的水样,分别利用分子生物学和HPLC方法分析水样中的产毒蓝藻污染情况和微囊藻毒素含量。通过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片段mcyA-Cd的检测发现,在采取的27个水样中,12个水样已经被产毒蓝藻污染。PCR-DGGE和克隆测序的结果证明,利用mcyA-Cd基因对环境样品中的产毒蓝藻进行初步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所有样品中只有一个样品检出来自阿氏浮丝藻属的产毒蓝藻,其他检出的产毒蓝藻均为微囊藻属;HPLC分析结果显示,8个水样检出微囊藻毒素,其中5个样品超过1μg.L-1。研究结果表明,mcyA-Cd基因可以用于快速、准确的对环境样品中的产毒蓝藻进行初步检测;采样区域部分水源地已经被产毒蓝藻污染,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对惠州地区农村水源地进行产毒蓝藻的监测,防止或减少微囊藻毒素对人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不同土壤抗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资阳水土保持试验所布设的7种土壤试验小区,用模拟降雨装置进行了土壤抗蚀性能的初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7种土壤的抗蚀能力大小依次为:冷沙黄泥>棕紫泥>红棕紫泥>灰色潮土>红紫泥>黄红紫泥>暗棕紫泥;(2)7种土壤的么径流过程累积量与降雨历时、产沙过程累积量与降雨历时,径流过程累积量与产沙过程累积量之间均有显的线性相关关系,以及6种土壤的土壤含水量与开始产流时间之间有非常  相似文献   

5.
赭曲霉广泛分布在粮食和饲料中,其次级代谢产物赭曲霉毒素A(OTA)具有强毒性和高稳定性。由于同一产毒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产毒能力不同,为筛选得到赭曲霉生长、产毒最优的培养基,选取多种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接种赭曲霉,对比其生长和产毒的差异性;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比5种常用提取方法的回收率。结果表明,赭曲霉在不同培养基上产毒差异较大,天然培养基中产毒最高的是玉米和小麦培养基,OTA产量均在250μg·g~(-1)以上;固体培养基中产毒最高的是DG18培养基,OTA达到107.93 ng·mm~(-2);赭曲霉在液体培养基中的产毒十分微弱且只有在YES液体培养基中产毒,OTA产量仅为15.39 ppb。HPLC检测发现,5种常用的OTA提取方法中,甲醇直接提取法的回收效果最好,回收率达到106.64%;氯仿萃取法次之,回收率为87.28%。本研究结果为OTA检测、赭曲霉生长和产毒机制的探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吕聪  王平  常鹏  靳婧  刘阳  马龙雪  杨庆利  邢福国 《核农学报》2019,33(10):2033-2039
为了解析不同培养温度和水分活度对稻谷和大米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影响,揭示温度和水分活度(aw)调控稻米上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分子机制,以湖南黄华占稻谷和黑龙江稻花香大米为原料,分析稻谷和大米的真菌菌相,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稻谷和大米AFB1含量,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稻谷和大米水分活度及温度对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w降低至0.75以下,稻谷和大米上不适合黄曲霉生长繁殖和产毒。在33℃、aw为0.96条件下大米黄曲霉产毒最多,33℃、aw为0.90条件下大米黄曲霉的生长最好;稻谷则是在温度37℃,aw为0.94和0.92条件下分别为最适产毒和生长,可见黄曲霉在稻谷和大米上生长和产毒的最适条件并不统一。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低温25℃可以促进黄曲霉产毒基因表达,但毒素在转录合成过程中受到了阻抑,高温37℃则抑制部分结构基因的表达,但菌的生长受到极显著影响而导致毒素量极低。因此,稻谷和大米储藏期及加工时,保持较低的aw是有效预防黄曲霉侵染及AFB1污染的关键。本研究结果为制定储藏及加工期稻谷和大米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防控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不同季节蛋鸡饲料养分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温夏季,用6种不同配方的日粮饲喂处于相同生境的6组23-36周龄罗曼蛋鸡。按罗曼公司推荐的饲养标准配制第1组日粮;对第2-6组日粮养分浓度作适当调整,饲养结果表明:各组间罗曼蛋鸡率、饲料转化率和产蛋饲料成本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第5组鸡产蛋率和饲料转化率均为最高,比第1组鸡产蛋率和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6.36%和5.77%;第5组鸡产蛋饲料成本比第1组鸡产蛋饲料成本降低14.51%。第5组日  相似文献   

8.
厌氧污泥发酵制氢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了酸处理、碱处理、热处理、超声波预处理厌氧污泥发酵产氢的产氢量,选择产氢量最高的热预处理后的污泥作为混合微生物系,以葡萄糖为基质,研究了温度、pH值、底物浓度对厌氧污泥发酵产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的温度、pH值、底物浓度是影响热处理污泥发酵产氢的3个重要因素。厌氧污泥发酵产氢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葡萄糖浓度为5 g/L,最适温度为45℃。  相似文献   

9.
光合菌群产氢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该文主要研究高效产氢光合菌群产氢的工艺条件,探讨光照度、温度、酸碱度、接种量等因素对光合菌群高效产氢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效产氢光合菌群产氢必须在光照和厌氧的条件下进行,高效产氢光合菌群的良好产氢工艺条件为:光照度2000~6000 lx、温度28~34℃、pH值5~8、接种量10%~100%,最大产氢量达到39.6 mL H2/g(COD)·d,对进一步研究开发太阳能光合生物制氢技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长期不同施肥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小麦(辽春9号)为试验材料,应用同位素^15N示踪方法,采用棕壤定位试验14年后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研究作物对氮的吸收及产氮的去向,结果表明,在长期单施化肥的土壤中,植株吸收氮量以NPK〉NP〉N,CK;在长期施有机肥化和化肥的处理中,吸氮量以及M1NPK〉M1NP〉M1N〉M1。不同时期作物吸氮量与产量均呈明显正相关(r=0.94~0.99),单施氮肥处理氮肥利用率只有6.2%,其它施肥处理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