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介绍了采用单一电流传感器检测功率因数校正主电路中电感电流信号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可同时控制输入电流波形和输出电压,不需要分别检测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被检测的电感电流主要用在2个方面:一是用于与锯齿波信号相比较去控制输入电流的波形;另一是用于当主开关处于开通或关断状态时,通过对电感电流变化率的处理得出输入和输出电压信号.同传统的APFC相比较,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不再使用耗能的分压电阻器采集信号;(2)自然实现了功率转换级同控制级的电气隔离;(3)不必进行复杂的数字采样和大量计算.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电源供电模块受功率大小影响的不足,提出了解决方案。设计出一种由三路DC/DC变换器并联组成的输出电流任意比例分配的电源供电模块。整个系统由DC/DC变换器、采样电路、控制电路、按键显示电路等模块组成。开关电源三路主回路都输入12 V DC,通过升压斩波电路,变换为20~30 V DC输出;主控制器为STC12C516S2单片机。主控制器和TL494以双闭环形式控制DC/DC变换电路,既能通过电压反馈控制稳定输出电压,又能通过电流反馈对输出电流任意分配比例控制。且该系统还有过流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3.
与其它矩阵变换器的控制策略相比,矩阵式电力变换器的双电压控制策略具有电压增益大,抗扰动性能好的优点。文章对矩阵式电力变换器进行了Simulink仿真研究,建立了详细的仿真模型,对基波频率为50Hz、75Hz时的矩阵式电力变换器输入端电流、输出端电压的波形进行了分析。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矩阵式电力变换器的众多优点及矩阵式电路变换器用于工程实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控制蓄电池的充放电的稳定性,保护系统的安全性,设计了一种以非隔离型的Buck/Boost拓扑结构为主电路的DC-DC变换器、设计了电路的参数,提出了基于电压、电流双闭环的控制算法,采用微处理器TMS320F28335为控制核心,开发了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DC-DC变换器具有输入电压范围广、输出电压精度高以及良好的动态、稳态特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基于固定环宽滞环电流控制的矩阵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它是将矩阵变换器等效为虚拟整流器和虚拟逆变器的串接,然后在虚拟逆变器上做固定环宽滞环电流控制;分析和推导了矩阵变换器在这种策略下的开关状态和控制规律;给出了在一个周期里,划分输入电压相区,输出电流相区的原则,确定了开关规则表;最后通过仿真得到了输出线电压和电流波形,其结果验证了文中提出的矩阵变换器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有非最小相位特性的二阶DC/DC(直流/直流)变换器平均值模型的特性,以Buck-Boost变换器为典型例子,提出了一个非线性反馈做内环控制器,控制其电感电流;用RB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作为自适应机构,提出了一个神经网络鲁棒控制器作为电压外环控制器,控制其输出电压.证明了系统跟踪误差和神经网络权值的有界性.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器对于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并具有很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单相数控Boost型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系统,采用平均电流型控制策略,分析了功率电路、信号调理电路、驱动电路的实现方案.采用DSP实现系统的数字控制,深入探讨了3个模拟采样信号和乘法器增益的确定方法,以及PI控制与PWM占空比算法,并对系统软启动、A/D转换、输入电压前馈和PWM信号产生4个程序模块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压模式控制Buck变换器运行时参数变化导致系统出现分岔和混沌等非线性现象问题,结合Buck变换器电路结构及其精确状态方程模型,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并加驱动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信号幅值及相位调节,使系统达到最优非线性控制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当系统电路参数变化时,采用外加驱动控制法可有效抑制系统中非线性现象,系统稳定运行,通过搭建电压模式控制Buck变换器实验平台验证该方法对控制非线性现象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双闭环控制策略的三重交错Buck变换器,其暂态响应慢,并且输出电压的控制精度受输入电压波动、负载变化、滤波器参数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三重交错Buck变换器电压环的抗干扰性能和暂态响应速度,本文提出了基于扰动观测器和PI算法的双环控制策略。该策略将输入电压的波动、滤波器参数的变化和负载变化视为外部扰动,利用扰动观测器对其进行观测,将观测值前馈到电压环的输出端,抵消扰动对系统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观测器抑制扰动的机理,设计了扰动观测器,校正了电压环和电流环,仿真研究了变换器的暂态性能和抗扰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提高了三重交错Buck变换器的抗干扰性能和暂态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0.
三相PWM逆变器是风力发电并网系统的主要部分,开发高性能的逆变器控制策略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对于相位幅值逆变控制电路,为电压单环结构,响应速度慢,且网侧存在直流电流偏移量,瞬态时,输入电压滤波器会出现振荡且负载电流会发生畸变。提出一种矢量解耦控制策略,对直流侧电容电压的平衡进行分析与补偿设计,给出矢量解耦控制算法的软件流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获得较好的控制性能,并能实现单位功率因数校正。该逆变器运行效率高,可靠性好,完全满足并网要求。  相似文献   

11.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发电电气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珀尔帖效应(Peltier effect)、汤姆逊效应(Thomson effect)原理,制作了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系统,通过试验测试获得了在不同温度等级下的电气特性。结果表明,开路电压和负载电压随温度升高呈线性上升趋势。当温度一定时,电流随负载变化呈几何对数增长,并找到了电压越低输出功率越大的功率特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高效率的电荷泵电路结构,在相同输入电压条件下,其输出电压比传统电荷泵高出1个阈值电压.此外,针对传统电荷泵电路在上电过程中存在浪涌电流的缺点,设计了一个两级限流电路,实现电荷泵电路的软启动,确保芯片在热拔插过程中,不会影响输入电源线上的其他芯片的正常工作.芯片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源电压为2.7 V、负载电容为4.5μF、负载电阻为600Ω的条件下,提供4.8 V的输出电压,上升时间约为36 ms,实现可靠性工作,效率最高达到83%.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一种新型高效节能双管荧光灯镇流器的结构和原理,推求了该镇流器电参数的估算公式,提供了30W及40W双管荧光灯采用该镇流器和采用两个通用的电感式镇流器时的对比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在荧光灯光输出相同的前提下,采用该镇流器不仅接入电路的功率因数高,可减少输入电流50%;而且可减少输入有功功率,30W及40W双灯节能镇流器,在额定电压下,可减少输入有功分别为7W和5W左右。电路总体可节约有功20%,节约无功80%。  相似文献   

14.
根据LED驱动电源设计要求,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论证,前级功率因素校正采用升压型斩波电路,控制芯片采用仙童公司的FAN7527,后级采用隔离式单端反激电路实现降压型DC/DC变换,控制芯片为TI公司的UC3843;此外为满足LED驱动电源恒流输出特性,设计中采用AP4310设计一个恒流限压控制器。基于以上结构,完成一款实验样机,通过测试和分析,实验波形与理论波形基本一致,完成本次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款以MCU-51系列单片机为控制单元实现对电源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的简易直流数控电压源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MCU-51控制D/A的输出电压的大小,MCU-51按键设置输出电压数值,并送D/A转换器。D/A输出与参考电压比较后送出控制信号以调整稳压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同时送数显系统进行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