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09号毛白杨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毛白杨良种基地建设质量,对天水码头苗圃培育的1609号毛白杨生长状况进行跟踪研究,选择1609号毛白杨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和研究引种该树种16年后,其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609号毛白杨在养分贫瘠的沙质盐碱土上不仅生长量大,而且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虽在该区域生长16年,但还未达到数量成熟阶段,具有一定的生长潜力和培育价值。  相似文献   

2.
毛白杨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区域较广,从而形成了许多的类型,生长和抗异性能差异显著。为了尽快筛选出优良的类型,在生产中更加充分地发挥这一重要乡上树种的作用,我们于1983年搜集了省内外的毛白杨优良无性系共31个,在本苗圃进行了不同类型苗期对比试验。希望获得比易县毛白杨更加优异的类型。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前言毛白杨是我国特有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它具有生长快,寿命长(至今在陕西保存有200年以上的大树),干直,材优的特点,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广泛栽培的树种之一。我所与西北农学院林学系,于1960年在武功三道原营造了毛白杨速生丰产试验林。为了探索毛白杨栽培措施的生理基础,在1962~1963年进行了毛白杨光合作用的研究。二、实验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1960年1月营造的不同栽培措施毛白杨速生丰产试验林。造林地原为苗圃,地势平坦,灌溉便利,排水良好,地下水位3米左右。土壤为深度熟化的草甸黑褐土,土层深厚,呈弱碱性反应。有机质和全氮、磷、钾含量丰富,速  相似文献   

4.
毛白杨是我地区优良乡土树种,生长快,材质好,树形美观,深受群众欢迎。近年来,煤污病在毛白杨苗圃和幼树上普遍发生,造成早期落叶,影响植株生长。发病严重时,叶片落光,顶梢枯萎,个别导致植株死亡。 我场“三结合”科学试验小组,从生产需要出发,近两年来,对毛白杨煤污病的发生发展,进行了观察;同时,还进行了多种农药防治实验,从而取得了一定效果。下面将我们实验的初步结果。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毛白杨1971年引进延安市,生长情况良好。5年生毛白杨平均高9.8米,平均胸径11.6厘米,是四旁绿化、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之一。枣园苗圃1972年开始毛白杨育苗试验,曾用接炮捻、芽接、埋株、埋条等方法进行试验,但都不够理想。在上级党委的直接领导下,由于部、工人、技术人员组成三结合的科学实验小组,以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大胆试验,反复实践,经过几年的努力,结合  相似文献   

6.
户县苗圃毛白杨插条育苗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毛白杨是陕西省主要速生用材树种,栽培极为广泛。户县苗圃从1961年开始,经过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技术,摸索出用毛白杨大树一年生萌条插条育苗的方法,成活率达80%以上,当年生苗平均高2米左右。这种方法已在户县、周至等县的一些社队苗圃和园林场推广,效果较好。现将他们的主要经验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7.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Carr.)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树种,也是我省优良的乡土树种之一。具有较强的抗烟、防污能力,是营造用材林、防护林和城乡绿化的主要树种,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但长期以来由于毛白杨雌株较少,实生繁殖受到限制,扦插育苗又多采用冬插封垄方法,成活率低。为解决毛白杨扦插繁殖成活难的问题,1985年11月至1986年6月我在山西农大苗圃进行了插穗蘸泥浆倒置催根处理试验。具体方法如下:一、种条的冬藏及插穗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毛白杨是一个很好的绿化树种,各地都在尽力发展.但毛白杨的生根能力较差,用常规方法培育,成活率较低;用一般嫁接方法,需要通过培育砧木、嫁接及接穗成活后的管理等工序,不仅生产周期较长,且管理费工,成活率还不理想.为缩短毛白杨培育周期,提高苗圃地利用率,降低育苗成本,河北省涿鹿县林业局苗圃采用快速育苗技术培育毛白杨,实现了两年出圃、苗木质量优良、经济效益高的目的.现将做法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市唯一一个国家彩叶树种良种基地,收集保存彩叶树种种质资源30科60属188个;保存常绿阔叶种质资源树种5科8属29个;收集保存砂梨、白梨、洋梨、秋子梨四大系统和杂交品种梨种质资源365份;收集保存大兴乡土、甘肃天水雄株毛白杨无性系200份;收集保存了国内、国际栎树资源11个品种。黄垡苗圃在40年中不断摸索出一条适合苗圃的发展路径,立志做专业化、标准化苗圃,为此黄垡苗圃人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毛白杨(又叫绵白杨)是我国的特有树种,也是我省的乡土树种。它生长快,寿命长,干形直,材质好,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又是优美的绿化树种。截叶毛白杨是毛白杨的一个变种,与毛白杨相比,春季出叶早5天,秋季落叶晚10天,生长期长15天。在相同条件下,无论散生或在人工林中,其生长量  相似文献   

11.
毛白杨 ,又叫绵白杨 ,是我国特有的树种 ,它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广大地区 ,这一乡土树种生长快、干形好、材质优、寿命长、抗性强、适应性广 ,深受群众喜爱。毛白杨系杂种起源 ,变异很大。 70年代初 ,陕西省林科所通过在关中广泛深入地调查 ,从毛白杨中选择划分出新变种——截叶毛白杨 ,并作为毛白杨的一个优良地方品种进行繁育推广。与此同时 ,山东、河南、河北、北京也从毛白杨中选出了抱头毛白杨、箭杆毛白杨、易县毛白杨、京西毛白杨等优良类型。从 1981年开始 ,我们在全省进行了毛白杨单株选优调查 ,发现截叶毛白杨这一变种内也有变异。…  相似文献   

12.
用嫁接法繁殖毛白杨娄庆元毛白杨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速生用材树种,分布广泛,栽培历史悠久,具有生长快,寿命长,树干高大通直、材质好等特点。是四旁绿化、农田林网和营造用材林的重要树种。由于毛白杨扦插育苗很难成活,只能依靠根蘖少量繁殖,所以毛白杨很难成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毛白杨在白银引种生长情况的调查,摸清了毛白杨资源分布、生长习性、生长规律,鉴于目前现状,提出了毛白杨在白银的发展方向,为这一树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毛白杨是我省推广的速生树种之一。它在我区的平川、丘陵均有分布,栽培历史久。因其生长快、寿命长,材质优良,树干高大通直,树姿雄伟壮丽,已成为我区“四旁”绿化和农田林网化的重要树种。毛白杨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各省,南部可达江苏、浙江一带。广阔的分布区域造成了毛白杨种内产地间的生长差异。在育苗和栽培实践中,我们  相似文献   

15.
毛白杨     
一、经济价值毛白杨又名大叶杨、绵白杨,是我国特有树种,已有两千多年栽培历史。毛白杨高大挺拔,树姿雄伟,生长快,材质好,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又是优美的绿化树种,广泛用于农村“四旁”绿化、城市绿化和营造速生用材林。毛白杨与其它各种杨树比较,其木材力学性质较强,纤维品质较好,可用于建筑、制作家俱和农具,又是造纸、胶合板、粘胶纤维等工业的好原料。二、分布区域毛白杨的天然分布尚无确实的记载,都认为它是一个栽培历史悠久的栽培种。毛白杨在我国的栽培区域北自辽宁南部,南至长江下游,西到甘肃的天水,集中栽培于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000—1500米。毛白杨在黄土高原分布的北界可到长武、洛川、宜川一线,尤以陕西关中平原栽培最多,生长最快。近年来,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16.
毛白杨是我国特有的速生树种,生长迅速,材质好,干形通直高大,是北方地区主要速生用材和绿化树种。从圃地选择整地,插穗剪截以及扦插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毛白杨嫩枝扦插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 毛白杨(Populus tomen tosa Ca-nn)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用材树种,也是我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为摸清我省毛白杨资源状况,为我省大力发展这一优良树种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于1982年至1986年,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如下:一、调查内容与方法根据我省毛白杨分布范围广,栽培点分散等特点,确定以县为调查单位。首先走访当地林业局,收集当地毛白杨有关资料,然后选择该地毛白杨集中分布点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毛白杨的生长,类型变异及土壤、水分条件等情况。具体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毛白杨生长和收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祖渊  毕君 《林业科学》1989,25(2):120-126
本文介绍了根据毛白杨调查数据检验J.L.Clutter的火炬松生长和收获模型的过程和结果。在他的模型基础上,根据毛白杨的生长特点,作了一些修改,分别为该树种成片林和林带制定了生长和收获预测模型,并编制了毛白杨地位指数曲线。  相似文献   

19.
毛白杨是我国优良的速生用材树种,临汾县国营侯村苗圃,从1969年就进行繁育,但是由于种条不足,出苗率又低,不能满足大规模造林加速绿化祖国的需要。1973年冬季采用沟底铺马粪直接扦插育苗0.5亩,1974年秋季调查,成活率达64.8%,平均苗高3.8米,地径3厘米,苗木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20.
自1994年以来,国有南乐县马颊河苗圃连续四次被省林业厅评为“全省十强苗圃”,1999年被确定为全省三倍体毛白杨繁育中心基地。但是,马颊河苗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纪历了由盛到衰,由衰到盛的曲折和坎坷,是一位优秀的经营管理者、一个高科技含量的树种、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机制使它起死回生,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