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瓜白粉病抗性遗传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 通过3个抗感杂交组合研究了黄瓜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3个组合的最适遗传模型皆是两对加性- 显性- 上位性主基因+加性- 显性- 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2120模型) 。组合Ⅰ的主基因遗传率为64.26% ~95.47% , 两对主基因感病相对抗病为部分显性, 两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及第二主基因的显性效应较大, 两主基因的加性×显性互作效应也较大。组合Ⅱ和组合Ⅲ两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95.35%和96.04% , 两主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显性度较为相近。  相似文献   

2.
房桂萍  成玉富  徐强 《蔬菜》2023,5(5):11-16
为探究2个茄子组合品种的果形指数遗传规律,选用3种果形指数差异显著的高代自交系茄子(长筒、高圆和短筒果形)为材料,构建了2个杂交组合(组合Ⅰ:长筒×高圆,组合Ⅱ:高圆×短筒),采用六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果形指数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果形指数遗传属于数量性状,2个组合果形指数遗传模型均适于E-3模型,即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组合Ⅰ表现出一负一正的主基因加性效应,组合Ⅱ表现出2个负向的主基因加性效应,2个组合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均大于显性效应,说明以加性效应遗传为主。组合Ⅰ中B1、B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大于多基因遗传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F2世代多基因遗传率大于主基因遗传率,以多基因遗传为主,B2世代环境效率较高,为48.49%;组合Ⅱ中B1、B2分离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大于多基因遗传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F2的多基因遗传率大于主基因遗传率,以多基因遗传为主,B1和B2世代遗传受环境因素影...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了探究茄子产量相关性状与基因间互作的遗传模型,为茄子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绿圆茄 “茄27”自交系为母本,紫长茄“茄31”自交系为父本,配制成F1杂交组合,分别进行自交、回交,构建了 P1、P2、F1、F2、B1、B2 6个世代遗传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分析法研究了茄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 模型。结果表明:茄子单株产量受1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单株结果数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 因混合遗传,单株最大单果质量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单株产量和单株结果数以非加性 遗传为主,其中单株结果数以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遗传为主;单株最大果质量中B1和F2世代以主基因加性遗传 为主,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0.48%和54.33%,B2世代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多基因遗传率为50.88%。综上可 知,茄子产量性状受到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苦瓜白粉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的方法,对苦瓜苗期白粉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瓜对白粉病的抗性受两对以上基因控制,两对主基因抗病相对感病为不完全隐性,回交效应极显著,正反交效应差异不显著,抗病性主要受核基因控制,两对主基因的狭义遗传力较高,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较大,抗性效应在亲本和F1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因此,苦瓜抗白粉病育种时应首先利用加性效应累加亲本的抗性基因,然后配制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5.
茄子青枯病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其AFLP标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茄子高感青枯病品种‘三月茄’与高抗品种‘S69’的F1、F2为材料, 对青枯病抗性遗传进行了分析, 同时开展了与抗性基因连锁的AFLP标记鉴定。结果表明: ‘S69’对青枯病的抗病性属于不完全隐性遗传, 感病性属于不完全显性; 抗性由1~2对基因控制。对86个F2单株AFLP分析, 鉴定出1个与‘S69’抗性基因连锁的AFLP标记39A980 (该引物组合为E-ACC /M-CTG) , 该标记与抗性基因间的交换值为4.65% , 遗传距离为4.9 cM。  相似文献   

6.
小白菜耐盐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杨  李锡香 《中国蔬菜》2009,1(4):21-25
以8个具有不同耐盐水平的小白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Ⅱ正交全轮配法配制杂交组合,采用Hayman法对小白菜耐盐性基因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小白菜耐盐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耐盐性主要表现为显性,盐敏感性为隐性;遗传效应中存在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以显性效应为主,可能存在超显性,控制耐盐性表现显性的基因组数较少。  相似文献   

7.
茄子果径遗传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小果径自交系I521593和大果径自交系SJ16212865为材料,通过自交、杂交和回交,获得亲本、F1、F2、BC1和BC2各世代,按照数量遗传学理论对6个世代群体的果长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茄子果径遗传方式属于数量遗传;其遗传效应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且以加性效应为主;控制果径性状的最少基因数目为4对;果径的狭义遗传力为61.45%.  相似文献   

8.
以10个茄子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配制组合,对茄子果皮红色素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茄子果皮红色素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茄子果皮红色素的一般配合力在各亲本间、特殊配合力在各组合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茄子果皮红色素是由显性基因起主要作用,性状受环境影响大,其狭义遗传力比较低,不利于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9.
通过全轮配双列杂交试验,分析了黄瓜霜霉病抗性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遗传方差组成中,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都是显著的,控制抗性的加性作用比显性作用大,狭义遗传力值高,为95.24%。群体中显性等位基因频率少于隐性等位基因频率,该性状至少受两对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以华北型黄瓜霜霉病抗病自交系‘HNAU0023’、霜霉病感病自交系‘IL112’通过自交、杂交、回交所构建的P_1、P_2、F_1、F_2、B_1、B_2 6个世代作为研究材料,使用6世代联合分离分析软件(SEA-G 6)对黄瓜霜霉病抗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抗性遗传的最佳模型为E-0模型,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相同,均为13.05;显性效应为负值,分别为-30.34、-15.88。B_1、B_2、F_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8.63%、76.36%、87.1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7.25%、0,各分离世代主基因遗传率明显大于多基因遗传率。因此,在黄瓜霜霉病抗性育种中应优先考虑主基因。  相似文献   

11.
黄瓜嫩果果皮叶绿素含量的遗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4个皮色性状不同的黄瓜品种配成正反杂交组合8个,测定结果表明相同亲本正反交组 合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黄瓜嫩果果皮叶绿素含量受核基因控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对黄瓜嫩果果皮叶绿素低含量品种‘海阳白皮’与高含量品种‘济宁秋黄瓜’杂交组合的6个家系世代(P1、F1、P2、B1、B2和F2)进行群体叶绿素含量的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显示:该组合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受2对加性一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2模型)控制。其B1、B2和F2群体叶绿素含量主基因遗传率(h2mg%)分别为83.94%、62.12%和86.98%,多基因的遗传率(h2pg%)为5.86%-18.15%。主基因中加性效应明显,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显著高于第二对主基因的效应值,2对主基因对叶绿素含量的贡献率差异较大。两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差异不大,分别为2.7762(ha)和2.3392(hb )。多基因效应主要表现为显性效应[h],效应值为-5.5243。  相似文献   

12.
以铁木砧、RS112、蒜芥茄、茄砧21 号、茄砧31 号为砧木,以渝茄5 号为接穗,研究不同砧木嫁接对茄子生长、品质及青枯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 个供试砧木与接穗亲和力均较强。RS112 和蒜芥茄作砧木对嫁接植株生长有较好的促进效果,RS112 作砧木能够改善果实品质。5 个供试砧木均高抗青枯病,RS112 和铁木砧作砧木可以推迟青枯病发病时间、显著降低病情指数、有效防控青枯病,蒜芥茄、茄砧31 号和茄砧21 号作砧木对青枯病则表现为高感或感病。综合评价,RS112 是嫁接茄子抗病、增产、优质的优选砧木。  相似文献   

13.
利用KASP 分子标记技术辅助筛选多抗番茄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大部分地区春秋两季阴雨天气较多、降雨量偏高,利于晚疫病产生的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及其 孢子囊的存活及传播。利用田间抗性鉴定与KASP 分子标记技术,对16 份番茄材料进行晚疫病抗性检测,筛选聚合多抗材料。 结果表明:10 份材料田间对晚疫病表现高抗或抗病;3 份材料含晚疫病纯合体抗性基因Ph-3,2 份材料含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病纯合体抗性基因Ty-1,4 份材料含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纯合体抗性基因Ty-3,10 份材料含黄萎病纯合体抗性基因Ve-2, LF-15、LF-35、LF-41 等3 份材料同时含有4 种抗性基因,其中LF-35 含有的4 种抗性基因皆为纯合体。  相似文献   

14.
桃品种需冷量评价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通过1986~2001年对450余份桃品种需冷量的7.2℃模式、0~7.2℃模式(不包括0℃)和犹它模式比较分析,归纳出桃品种需冷量的评价模式为:以秋季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7.2~C的日期为需冷量测定的起点,以0~7.2℃累积低温值作为需冷量的评价标准比较适宜;犹它模式在中需冷量和长需冷量范围内能有效预测休眠的结束,而不适宜低需冷量品种的测定;7.2℃模式不适宜作为需冷量的评价模式。品种的需冷量与叶芽开放和始花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和0.58,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提出了桃品种需冷量评价的系列标准参照品种。  相似文献   

15.
茄子新品种青茄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茄2号是以H2005-8-4-3为母本,以X2005-1-7-9为父本选育的茄子一代杂种。中晚熟,始花节位为第7~8节,生育期171d(天)左右;果实卵圆形,纵径17.6cm,横径11.3cm,果皮绿色,果面光滑,单果质量为0.49kg,平均每667m2产量可达5000kg。田间对黄萎病、青枯病、绵疫病和病毒病的抗性与对照新乡糙青茄相当。适于河南省平顶山、漯河、郑州、驻马店、信阳以及各地喜好绿茄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6.
闽茄6号是以自交系HLB107-2-3-1为母本,以自交系艳后-2-1-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茄子一代杂种。中早熟,定植至始收48~53d(天),植株生长势强,株型直立,株高105cm,开展度95cm,始花节位为第11节左右,主茎紫绿色;果实长条形、顺直,果长35cm,横径4cm,果皮紫红色、亮丽,萼片紫绿色,果肉绿白色,平均单果质量210g;连续坐果能力强,每667m~2产量4500kg以上,抗青枯病、黄萎病、枯萎病,适宜福建省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17.
驻茄15 号是以自交系P04-11 为母本,以高代自交系驻Q-25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绿茄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果实卵圆形,纵径15.0 cm 左右,横径10.6 cm 左右,平均单果质量0.52 kg,果皮绿色、光亮,肉质硬度中等,商品性好,一般每667 m2 前期产量1 100 kg 左右,总产量5 300 kg 左右,田间对青枯病、绵疫病、黄萎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郑研早青茄,适宜河南省及周边省份春、秋设施及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8.
o3对‘五月蔓’ 白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农田开顶式气室进行不同03浓度处理对白菜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3浓度增加导致白菜黄叶率上升,总生物量增长速率下降,并可改变光合产物分配模式;延长高浓度03熏气时间,对白菜叶片数、叶面积、产量和外轮叶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大,对心叶和中部叶片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小;对处于不同生长期的白菜进行相同天数高浓度03处理,经济产量和总生物量的响应,前期处理大于后期,叶面积则相反,对叶片数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的温度补偿点与光合启动时间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英国PP system公司生产的CIRAS-1型便携式光合仪并配置有关设备,在控温、控光条件下,对黄瓜叶片的光合起动时间、温度补偿点及其某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瓜低温温度补偿点约为3.3 ℃ ,高温温度补偿点为48.9~50.7℃。日光温室品种新泰密刺的高温温度补偿点低于露地品种津研4号。低温下老叶的温度补偿点明显高于新叶。黄瓜功能叶的光合作用的起动时间一般在42~45 min,而老叶则相对较长,约54~60 min。  相似文献   

20.
荔枝果实发育时期的新划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荔枝果实的个体发育应划分两个时期(第1期和第Ⅱ期),第Ⅱ期又可划分为两个亚期(Ⅱa和Ⅱb)。第1期是以果皮和种皮发育为主,为果实缓慢生长阶段,种子的溶质累积生长率小于水分累积生长率,果皮的溶质累积生长率与水分累积生长率近似; Ⅱa期大约维持14 d,种胚快速生长,其它部分也有一定量的生长,溶质累积生长率大于水分累积生长率,而具败育种子果实不具有Ⅱa期; Ⅱb期大约持续21 d,假种皮快速膨大生长,溶质累积生长率小于水分累积生长率,成熟过程加速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这种划分方法符合数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