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番茄斑潜蝇 番茄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斑潜蝇除番茄斑潜蝇外,具有重要性的还有三叶草斑潜蝇、线斑潜蝇、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等。五种斑潜蝇形态极相似。寄主在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36科。嗜食番茄、瓜类、莴苣和豆类。  相似文献   

2.
<正>1番茄斑潜蝇1.1学名:属双翅目潜蝇科。斑潜蝇除番茄斑潜蝇外,具有重要性的还有三叶草斑潜蝇;线斑潜蝇;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等。五种斑潜蝇形态极相似。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蔬菜上主要有4种潜叶蝇,分别是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番茄斑潜蝇和豌豆彩潜蝇,其中前3种斑潜蝇是1994年以后从国外陆续传入的,豌豆彩潜蝇是我国的自然种。在3种传入的斑潜蝇中,开始以美洲斑潜蝇为主要危害蔓延种,2-3年以后南美斑潜蝇种群迅速增殖,逐渐与美洲斑潜蝇成为主要交替危害种。番茄斑潜蝇属于阶段性危害种,豌豆彩潜蝇则属于常年在十字花科蔬菜上的危害种。  相似文献   

4.
美洲斑潜蝇俗称蔬菜斑潜蝇,原分布在巴西、加拿大、智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1994年在海南首次发现后,现已遍布我国20多个省,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美洲斑潜蝇是近几年我国新发现的重要检疫性害虫。发生面广,为害重,防治难,对蔬菜及花卉生产威胁极大。因此,了解其发生规律,加强防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为害特点 美洲斑潜蝇寄主范围广,全国现已查明该虫寄主22科、110多种植物。我市于1995年首次查明该虫为害,已知寄主植物有5科10多种,受害较重的作物有豇豆、四季豆、黄瓜、丝瓜等。受害重的蔬菜一般减产20%-35%,重的减产50%以上。美洲斑潜蝇传播速度相当惊人。例如远离蔬菜基地的灰河乡,过去以种植水稻为主,1996年春,部分水田改种豇豆、黄瓜、丝瓜后,均发现该蝇为害。 二、田间识别 美洲斑潜蝇虫体小,为害状及寄主范围与其他潜叶蝇相近,因此,田间识别比较困难。笔者在调查时将豌豆潜叶蝇与之进行比较识别,效果较好。美洲斑潜蝇  相似文献   

6.
1 潜叶蝇的种类美洲斑潜蝇 (liriomyzasativae)属于双翅目潜蝇科。潜叶蝇种类较多 ,经常发生并为害蔬菜的潜叶蝇还有菠菜潜叶蝇、豌豆潜叶蝇、葱潜叶蝇、番茄斑潜蝇等。2 寄生植物据报道 ,美洲斑潜蝇能在 170多种植物上取食为害。在上海发现有近 4 0种蔬菜遭受其害 ,其中瓜类 (黄瓜、冬瓜、西瓜、甜瓜、丝瓜等 )、豆类 (豇豆、刀豆、扁豆、豌豆、蚕豆等 )、茄果类 (番茄、辣椒、茄子等 )蔬菜受害较重。表 1 几种潜叶蝇的田间识别菠菜潜叶蝇豌豆潜叶蝇葱潜叶蝇美洲斑潜蝇番茄斑潜蝇寄主 常见于菠菜、甜菜等蔬菜常见于豌豆…  相似文献   

7.
蔬菜上4种斑潜蝇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害我国蔬菜的斑潜蝇主要有4种,分别是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Blanchard)、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Banchard)〕、番茄斑潜蝇〔Liriomyza bryoniae(Kalten-bach)〕和葱斑潜蝇(Liriomyza chinensis),其中前3种斑潜蝇是1994年后从国外陆续传入我国,并在蔬菜上为害;开始传入时以美洲斑潜蝇为主,2~3a(年)以后南美斑潜蝇种群迅速增殖,逐渐与美洲斑潜蝇成为主要交替为害种,在我国内陆广大地区造成严重为害。番茄斑潜蝇是偶尔发生种,很少造成大面积为害。葱斑潜蝇是我国的自然种,主要寄主是葱、蒜等百合科蔬菜。1分布美洲斑…  相似文献   

8.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又名蔬菜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原产于巴西,分布于美国、加拿大等全世界40多个国家及地区,是危害瓜类、蔬菜、观赏植物及饲料、绿肥作物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已被许多国家及地区列为重要的检疫性害虫.  相似文献   

9.
美洲斑潜蝇是近年蔬菜生产上出现的新害虫,寄主范围广,危害重。为解决当前蔬菜生产急需,我们近二年来摸索美洲斑潜蝇发生规律,观察其主要的生物学特性,为测报与防治提供依据,通过1995-1996年的立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美洲斑潜蝇寄生范围与发生程度的调查 我们从1995年8-12月、1996年4-11月中旬在上海菜区调查,已发现受美洲斑潜蝇危害的蔬菜有20多种,按株寄生率小于5%为轻发生、株寄生率5%-30%为中等发生、株寄生率30%以上为重发生的发生程度区分,其中重发生的蔬菜种类有刀豆、豇豆、扁豆、黄瓜、冬瓜、丝瓜、樱桃番茄、番茄等8种,中等发生的有生菜、茄子、大白菜、蒲瓜、南瓜等5种,轻发生的有莴苣、萝卜、青菜、卷心菜、美芹、蚕豆、豌豆、毛豆、花菜、胡萝卜、辣椒、茼蒿等10多种蔬菜。 二、美洲斑潜蝇的习性 (一)成虫;成虫大多在上午前羽化,活泼,善于短距离飞翔,对黑光灯无趋光性,但对黄色光谱敏感,有较强的趋性。主要的活动盛期在白天,以早晨到11时最盛,午后活动减弱,晚上在植株的叶背栖息。活动区域随植株的不同高度而变化,以植株的中下部为多。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的迁入越来越多,如水花生、加拿大一枝黄花、烟粉虱、美洲斑潜蝇、食人鱼等,可谓植物、昆虫、鱼类应有尽有。外来有害生物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如何继续生存繁衍,其制约因素又是什么,本文以美洲斑潜蝇为例进行探讨。1发生历史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为双翅目潜蝇科植潜蝇亚科斑潜蝇属害虫。我国于1993年12月在海南省三亚市首次发现,1994年迅速将其列为国内检疫对象,但后来短短几年即扩散到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对各地的蔬菜生产造成极  相似文献   

11.
<正>1番茄斑潜蝇1.1危害特点:幼虫孵化后潜食叶肉,呈曲折蜿蜒的食痕,苗期2~7叶受害多,严重的潜痕密布,致叶片发黄、枯焦或脱落。虫道的终端不明显变宽,是该虫与线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美洲斑潜蝇相区别的一个特征。1.2防治方法:①加强检疫,疫区蔬菜、花卉严禁外  相似文献   

12.
美洲斑潜蝇是为害蔬菜、瓜果、花卉等经济作物的检疫性害虫。我市于1995年发现该虫为害,此后相续查明了其在蔬菜上的为害期(6—11月)和盛发期(8-10月)。为了进一步摸清其发生规律,作者于1997年对该虫春季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研究方法 (一)田间调查 对我市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的大棚、露地栽培的各种蔬菜及田边杂草进行实地踏查,并选择生态条件基本一致的非蔬菜生产乡镇作对比调查,对有潜叶蝇为害的叶片进行初步鉴定,被害叶片隧道中粪便为黑色条纹状、无蛹苞蛹者为美洲斑潜蝇。然后确定寄主植物,调查其发生规律。 (二)室内饲养观察;将确定为美洲斑潜蝇的带  相似文献   

13.
王淑英  仵均祥 《北方园艺》2012,(18):147-149
通过调查青海西宁地区温室内番茄百叶潜道数,从而掌握温室中美洲斑潜蝇发生动态,并利用6种生物农药对美洲斑潜蝇做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每年5~6月和9~10月为美洲斑潜蝇2个发生高峰期;对美洲斑潜蝇的田间防治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阿维菌素、阿·辣椒碱、苦参碱、印楝素、藜芦碱、鱼藤酮。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斑潜蝇的危害及其在我国分布的种类,对番茄斑潜蝇、美洲斑潜蝇及其防治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平凉市美洲斑潜蝇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美洲斑潜蝇在平凉地区的寄主与危害、发生规律、生活史及习性、传播扩散方式、主要影响因子。提出加强植物检疫及相应的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于2009~2011年采用室内饲养观察及田间调查的方法,对鄂西北地区美洲斑潜蝇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在鄂西北地区1 a可发生8~10代,基本上不能以蛹的形态在大多数正常耕作的蔬菜地中越冬、羽化寄主范围广,可危害10科以上近50种植物.其发生主要受寄主植物、气候、天敌的影响,防治方面应采用农业防治、药剂防治以及利用天敌等综合防治措施,可达到较好防效.  相似文献   

17.
王惠霞 《长江蔬菜》2002,(10):38-38
经调查发现,拉美斑潜蝇在我市危害的寄主植物有豆科、葫芦科、十字花科、茄科、菊科、藜科、百合科、伞形科、旋花科、苋科等蔬菜,其中以豆科、葫芦科、茄科等蔬菜受害严重.目前拉美斑潜蝇已成为我市蔬菜生产的重要害虫,为此对该虫在西宁地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Blanchard),属双翅目,潜蝇科,斑潜蝇属,是一种体形微小,潜入植物叶片中取食叶肉的双翅目昆虫,其繁殖力强,寄主范围广。该虫危害日趋严重。1危害症状南美斑潜蝇常沿叶脉形成潜道,可与美洲斑潜  相似文献   

19.
美洲斑潜蝇,据有关报道,我区于1993年12月在海南省三亚地区发现,是危险性检疫害虫,现已到严重发生阶段。该虫属于双翅目斑潜蝇属,主要危害双子叶植物。而赤峰地区近郊乡镇于1996年初发现,1997年8月份以后在日光温室大量出现,被害双子叶植物的叶片,...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在冷冬条件下,美洲斑潜蝇仍可安全越冬,但其在春季的发生推迟。冷冬对美洲斑潜蝇夏秋季发生趋势无影响。入梅的早迟,雨量的大小,雨日的多少,作物布局及长势,栽培方法等,是影响其夏秋季发生为害的主要因子,可在测报与防治上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