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促农民增收。同时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最终以实现农村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电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国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农村电力的建设与管理,以适应农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农村党支部作为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农村政策凝聚力的体现,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贫困山区,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必须依靠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去实现。由于党支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辉南县紧跟发展形势,紧扣时代脉搏,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以此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而实现了农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提升了农村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要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保证农田的稳产高产、旱涝保收。以扶持农民为重点对象,按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效益的统一。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农业的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为主要研究内容,综合探讨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建立农业市场经济机制,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如何组织和引导农民放开经营手脚,自觉走向市场,则是实现上述机制转换过程中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五寨县右所村农民不等不靠不保守,大胆开拓致富路,以兴办加工业起步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全面振兴,为贫困山区发展经济走向市场提供了成功借鉴。  相似文献   

6.
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就要在新时代条件下通过构建价值体系复兴乡村文明,为此有必要通过相应的调研,从发展的历史脉络中系统地把握乡村文明“繁荣—衰落—复兴”的发展趋势及其“传统到新生代的”建构的规律。乡村有广阔的文化培养土壤,乡村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发行对于激发乡村振兴的农民主体性能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动力。贵州富含丰富的文化资源,乡村文化是贵州经典的文化资源,以农村广阔天地的文化为背景,以乡村核心的文明为抓手,做到以文化价值聚合主体力量,以经济发展为再生动力助力贵州发展。  相似文献   

7.
脱贫攻坚关系人民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着党的执政基础、农村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本文根据贫困山区现状,从实施易地搬迁、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教育脱贫、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组织保障五个方面,对山区县农民脱贫路径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技管理》2015,(6):61-63
根据河北省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要求,对邢台西部山区典型贫困村——泽算村进行了全面调研,发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并存在农民文化水平低、耕地少、农民增收难和经济基础薄弱等问题。文章从山区区位优势谋发展的角度,提出贫困山区应因地制宜发展板栗等特色经济作物、进一步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等发展对策,以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从而为贫困山区农村建设及脱贫致富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靠近城区、接轨城市的城郊农村经拆迁后,被纳入城市范围。城郊农民的文明素质虽然有一定进步,但依然有很多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下面以江苏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民集聚区为例,探讨如何实现农民向社区居民的转型过渡。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靠近城区、接轨城市的城郊农村经拆迁后,被纳入城市范围。城郊农民的文明素质虽然有一定进步,但依然有很多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下面以江苏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民集聚区为例,探讨如何实现农民向社区居民的转型过渡。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要走科学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种业》2006,(1):1-1
1月12日,农业部召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农业部部长杜青林主持会议并讲话,他指出,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以亿万农民为主体,以实现全部农民的幸福富裕为目标,努力创造一个文明祥和、民主和谐与科学发展的农村新环境。  相似文献   

12.
乡风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在农村建设科学、文明、健康、进取、奋斗、创业、和谐的新风尚、新习气、新面貌,这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建设坚持的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原则,突出的是农民实践主体性,乡风文明重在建设,贯穿着实践的价值取向,乡风文明建设重在实践.  相似文献   

13.
柳琦  曹慧丽 《农业考古》2012,(4):337-339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村环境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农村环境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民既是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参与者,亦是农村环境保护的最终受益者。在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同时,很容易忽视农民权利的存在,混淆环境保护的真正主体,因此,厘清农民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权利模式、权利范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贫困山区农村金融抑制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交易费用过高。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应该建立一个以服务农户为宗旨、赢利性为次要目标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5.
农村科普是创新“三农”的基础工作之一,农村科普是当代中国“三农”不可跨越的永恒主题,是农民把握创业、创新方向,实现自身价值的智慧库。农村科普是创新农民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是创新农业产业结构转型调整的内驱力,是创新农村增收致富的根本选择。农村科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小康社会推波助澜,终将酿就一个文明和谐与科学民主的“三农”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李树荣 《甘肃农业》2011,(12):40-42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为基础脆弱的贫困山区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为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贫困山区农业转型发展搭建了牢固的平台,为贫困山区发展现代农业带来了希望。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小康农村的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特别是土地治理项目的支撑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实践和体会,就贫困山区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难点及对策作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17.
农民法律意识的落后,不仅影响了农村法治化的进程,而且也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要实现"以农民为本"根本要求的农村和谐目标,必须大力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在当前多种因素影响农民法律意识提高的前提下,必须正确认识到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探索多种有效途径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8.
自建党以来,我党取得了一个个历史性进步,尤其是在广袤的农村,构建了以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栽勺基础的农民社会保障体制。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民工荒的出现,大量土地经营权流转或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大批失地农民丧失了安身立命之本,农民社会保障缺乏,农民权益受传统二元模式影响受到侵害,农村面临着极不稳定因素.如何更好的觯决土地流转下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健全保障农民权益的法律法规,使土地流转不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而是和 “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国家和谐稳定紧密相关,我们必须在逐步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下,探索建立具有市场经济特征的新型社会主义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的富足、农业生产力的进步是构建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通过对长期制约农村和谐社会建构的障碍性因素的探讨.就如何以农村为依托,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以乡村土地为实践平台,以政策战略为思路设计,农民群众作为乡村主体,其道德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乡风文明的程度以及乡村振兴的进程。乡村振兴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现实价值主要表现为:打破"农民——农村"的话语规定,树立新时代农民形象,促进"农民——农村"的"五位一体"建设。乡村振兴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途径应该是:坚持农民主体,村委直接领头,基层党委和政府部门规范谋划、监督问责,高校研究团队、乡贤、大众传媒充分发挥优势,共同维护农村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