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选设调查样方,调查了中国林蛙在自然下的栖息生及分布;确定了中国林蛙在吉林省的地理分布区和动物生态地理群。通过对中国林蛙在自然条件下生境选择的研究,确定了人工养殖林蛙的最适宜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2.
<正> 开发辽东山区小流域的内在潜能可发挥小流域森林生态的自然优势,发展林蛙养殖又是农民看好的主要项目。但是,林蛙的养殖往往受天敌和气候等相关因子的制约,从而严重影响了林蛙的产量。通过几年来对林蛙产值和相关因子调查分析,总结出了林蛙在森林生长周期中,除受林内温度、湿度及大气干燥度的影响以外,还与昆虫的滋生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摸清林蛙生长发育与相关因子的关系,可为今后林蛙的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几年林蛙全人工养殖经验的总结,又经试验和野外环境对比,分析出了影响林蛙越冬的环境因子,确定了林蛙越冬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形成了一整套林蛙人工养殖的安全越冬的管理技术模式。养殖实践证明,采用该模式,林蛙人工越冬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作者于2010年对辽宁省中国林蛙驯养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全省中国林蛙种群数量3.9亿只,主要分布在辽东山区;全省现有驯养繁殖单位9957个,年产商品蛙约2亿只。总结出目前中国林蛙养殖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辽宁省发展中国林蛙驯养繁殖的有利条件;提出了6项措施,促进中国林蛙驯养繁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东北三省中国林蛙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中国林蛙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查清了东北三省中国林蛙资源的种群数量、分布区域和生境状况,分析了影响中国林蛙资源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林蛙在我国一直以原始自然状态存在, 以后有些地方开始尝试养殖,但未成功。近年来,由于森林大量被砍伐,中国林蛙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加之中国林蛙及其制品倍受人们偏爱,致使林蛙、林蛙油等的价  相似文献   

7.
2010年以来,作者对辽宁省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现状,分析了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辽宁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种类包括毛皮动物、鹿类、中国林蛙、野猪、野禽和观赏展演动物6大类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具有自然条件优越等3大有力条件,存在养殖方式落后等6个问题,提出了今后应采取规模养殖等6项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林下养殖中国林蛙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7年林下养殖中国林蛙技术的研究,确定林蛙养殖区应具备①森林植被较好,林木以阔叶为主,郁闭度0.6以上;②水源充足,四季长流,无污染;③昆虫资源丰富;④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森林环境条件。掌握了森林经营技术和林蛙池建设、种蛙管理、蛙卵与孵化管理、蝌蚪与变态幼蛙管理等系列生产技术措施。试验期间,林蛙资源增长为投放数的83倍,年均公顷林地实现利税1691元。为辽东山区发挥林地三维空间潜力,实行立体经营,最大限度获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山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探索出一个优良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林蛙南移广东粤北山区全人工养殖,在当地优越条件下,当年就能快速生长到32g。研究表明,粤北山区的温度条件与食物多样性是促进林蛙快速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是根据林蛙的生物学特性,人工模拟林下生态环境条件,使其整个生活史完全在人工条件下进行.对于这种养殖模式,为林蛙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关于场址的选择和建造,我们在铁力做了大量的对比试验,已取得一定成果,并在养殖户进行了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林蛙是东北林区栖息的重要野生经济动物,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项目。根据延边地区的森林环境和野生中国林蛙资源状况,将该区域适宜林蛙养殖的林地划分为6类,对人工放养量提出了参考数据,并应用电脑技术制作了分布图。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酸水解法提取林蛙、青蛙和蟾蜍输卵管中的脂肪酸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3种蛙输卵管中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3种蛙输卵管中均含有丰富的脂肪酸,林蛙与青蛙输卵管中的脂肪酸类物质含量基本一致,哈蟆油中必需脂肪酸含量较高,是青蛙油的1.72倍,是蟾蜍油的1.15倍。  相似文献   

13.
自1997年延边林区全面推行林地沟系承包经营以来,中国林蛙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延边林区林地经济的主导产业。本文就该地区林蛙产业现状、地域优势以及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提出了林蛙产业发展的设想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蛙性别控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林蛙胚胎发育的适当时期。用化学、物理和激素等因子控制林蛙性别分化。增加雌蛙的发生率。提高林蛙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尾两栖动物食物中鞘翅目、膜翅目昆虫和节肢动物中的潮虫所占比例较大,泽蛙、中国林蛙和四川湍蛙的食物多样性较高、食谱较宽,华西蟾蜍则对鞘翅目偏好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采用InVEST模型,选取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风险两个指标,分析北京市延庆区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特征;通过莫兰指数与ArcGIS软件结合,揭示两个生境指标的冷热点覆盖区;探究生境质量、生境退化风险与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延庆区生境质量东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西南部部分区域生境质量较低,生态退化风险从东北向西南呈升高趋势,各类自然保护地生境质量指数均高于0.9,且均高于全区均值(0.834 2);自然保护地内生境热点较少,生境退化风险热点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城区,东北和东南部也有零星分布;不同类型保护地之间生境退化风险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湿地公园退化风险高于其他类型,需要强化对湿地公园的规划和管理,减少人为活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江南油杉种质资源与苗木繁殖研究动态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与收集,对江南油杉在我国天然种群资源的分布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江南油杉自然繁衍对生境的需求、过度砍伐利用是导致其濒危的原因,分析自然种群生境、染色体核型研究、育苗技术和引种驯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实现江南油杉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并进一步研究江南油杉的人工林栽培技术和高效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技术对黑龙江省8个地区野外采集的中国林蛙(Rana c hensinensis)个体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区域分化的初步研究。实验筛选出的10个RAPD引物 共扩增出78条DNA多态片段。用NJ(Neighbor-Joining)方法分析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树。 结果表明,中国林蛙(R. chensinensis)在8个不同采样地区已经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化,且不 同地区的中国林蛙之间存在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不相吻合。根据地理、地质学资料初步推论 ,黑龙江省中国林蛙(R. chensinensis)的中心发源区很可能位于松花江和黑龙江两江下游 的丘陵地区。并主要依靠松花江水系从三江平原进入松嫩平原,在方正地区形成向西扩散过 程中的次中心发源区。  相似文献   

19.
通过1991年至1996年间对聊城地区两栖类、爬行类资源的系统调查,了解到聊城地区有两栖类1目2科5种,爬行类2目5科11种。优势种有中华大蟾蜍、无蹼壁虎、丽斑麻蜥、白条锦蛇、虎斑颈槽蛇;常见种有黑斑蛙、中华鳖、赤链蛇等;黄脊游蛇为稀有种。各种群的数量有减少趋势,主要原因是栖息地面积的减少、栖息地结构简单化和环境的污染,特别是水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