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H.11648庥大面积栽培虽然有了较久的历史,但是产量还是很低,亩产纤维一般只有200公斤,还有相当大的面积,亩产不达100公斤,高的也只不过300公斤.据有关资料报道,1987年广西平均亩产纤维只有160.3公斤,广东亩产为160.7公斤,全国平均亩产只147.8公斤。而本场有一亩高产的H.11648麻,最高年亩产纤维为768公斤,亩利润1274元,全周期9年平均亩产纤维598公斤,平均亩利润912.78元。  相似文献   

2.
在我县推广的杂交水稻品种中绝大多数是中、迟熟品种,生产潜力都在600—700公斤以上。我县2008年在罗悃验收,平均亩产586.7公斤;在逢亭验收,平均亩产577.5公斤;2009年在逢亭验收,平均亩产550.9公斤,验收6个乡镇平均亩产531.6公斤;2010年在全县经多点测产验收,最高亩产670公斤,最低亩产380公斤,其中罗悃镇验收平均亩产547.1公斤。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育超稀植增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寒地水稻旱育稀植及栽培的过程 铁力市属于高寒山区、半山区,自1984年引进旱育稀植技术,试验示范105亩,获亩产403公斤,取得成功,比当时66147亩直播水稻平均亩产258公斤,每亩增加稻谷145公斤,增产36%.我市水稻旱育稀植面积迅猛发展,到1990年增加到11万亩.平均亩产430公斤.近些年来,在巩固老稻区的基础上,旱改水的面积不断扩大;到2010年,市属水田面积发展到4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亩产提高到530公斤.  相似文献   

4.
<正> 青贮饲草是奶牛的好饲料,长年饲喂青贮饲草,可保证牛奶稳产高产.过去我场种植大麦青贮和玉米青贮.由于产量低,一年生产的青贮不够半年喂.所以,成乳牛年平均产奶量仅3000公斤左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场1981年开始大搞青贮饲料生产,一年三茬种植,获得较高产量.种植大麦,青贮亩产1500公斤;玉米青贮亩产2000公斤;种丽欧高粱青贮,亩产达3250公斤.全年亩产青贮6750公斤.这样,保证了1982年全群牛全年饲喂青贮,每头成乳牛平均年产奶3945公斤,比1981年提  相似文献   

5.
日光温室番茄一年三茬高产栽培模式,年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番茄15860公斤,其中秋延后番茄亩产5625公斤,冬茬亩产5010公斤,春茬亩产4502公斤.现将其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豆超高产育种正在展开。目前全国大豆平均亩产仅120公斤,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8团大面积(86.83亩)亩产达364.68公斤,小面积亩产405.89公斤,增产潜力很大。巴西1989~1990年大豆平均亩产115公斤,2001年亩产达181公斤,11年平均单产提高66公斤。如果我国大豆平均亩产提高50公斤,则1.4亿亩大豆可年增加总产700万吨。  相似文献   

7.
水稻直播与常规栽培方式相比,是一种无需育秧、移栽,省工、省力、省秧田的低劳动力成本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本技术从2004年,经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亩产量逐年提高(从第一年的亩产400公斤到2005年503公斤,2006年,在长龙村6组开展了较大规模水稻直播栽培示范,伍昌杰的直播稻最高亩产达到了640公斤,户平亩产560公斤。2007年,示范面积继续扩大,伍昌杰的直播稻最高亩产达到了680公斤,户平亩产达到537.6公斤,与移栽稻比较,单产基本无差异。2008年,伍昌杰的4.0亩直播稻,平均亩产567.0公斤,2010年最高亩产达722公斤),现以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8.
对比试验结果2002年早造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平均亩产稻谷521.2公斤,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栽培平均亩产稻谷514.4公斤.常规翻耕抛秧栽培平均亩产稻谷488.3公斤,稻草还田免耕分别比稻草不还田免耕和常规翻耕亩增产稻谷32.9公斤和6.8公斤,增长6.74%和1.32%.观察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具有生根快,根系发达,分蘖早、茎杆粗壮,抗倒伏和成穗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农业高产开发的开展,年亩产吨粮的田块不断增加。如何培肥地力,使中产田块尽快达到年亩产吨粮、吨粮田块保持稳产略增,经三年施肥试验和示范认为:中产田要达年亩产吨粮,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氮、磷化肥。我们在年亩产(小麦和玉米)672.0公斤的地力基础上进行试验和示范,年亩施纯氮22.0公斤(小麦9.0公斤、玉米13.0公斤),五氧化二磷9.0公斤(小麦5.0公斤,玉米4.0公斤),并在麦播前底施有机肥3000公斤和4000公斤,年亩产分别达1112.5公斤和  相似文献   

10.
<正> 新郑县是黄淮海平原的重点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长期以来是以小麦为主,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为了打破粮食生产长期徘徊的局面,从1987年起,我们在县农技中心试验站和城关乡贾庄村分别开展了10亩小麦—玉米年亩产吨粮攻关试验研究和百亩吨粮综合栽培技术研究,通过系列化、模式化栽培和科学化管理,夺得了两季高产。1987年攻关试验亩产1044.8公斤(小麦413.4公斤,玉米631.4公斤);百亩连片(107亩)亩产930公斤(小麦450公斤,玉米480公斤)。1988年攻关试验亩产1039公斤(小麦400公斤,玉米636公斤);百亩方亩产1003公斤(小麦494.5公斤。玉米508.5公斤),1989年攻关试验年亩产1040.7公斤(小麦420.5公斤,玉米620.2公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业》2007,(9):41-42
1.石家庄8号 石家庄市农科院培育,2001年河北省审定,2003年国家审定。适宜在冀中南麦区水地、半干旱地及肥力较好的旱地种植。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3公斤,最高亩产598公斤;国家区试平均亩产498.7公斤,最高亩产605.59公斤。2004年在沧州吴桥高产示范,春浇2水亩产648.2公斤。2001—2006年在河北辛集市马兰农场,全生育期一水不浇,干旱年亩产380-430公斤,平水年亩产440—500公斤,丰雨年500公斤以上。该品种具有抗病、抗干热风、熟相好、籽粒饱满、光泽好等特点。具体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12.
<正> 赵庄位于渑池县南大岭果元乡,全村1064人,耕地3896亩,95%是旱地,只有少量水浇地。由于机渠不配套,而且很少利用,是渑池县有名的小麦低产村之一。据资料,小麦亩产五十年代30多公斤,六十年代40公斤,七十年代160公斤左右,1973年亩产最低为45.3公斤,1976年亩产最高为65.5公斤。土地实行承包以后,小麦产量有了新的发展.据村委会1980~1982年统计,三年平均亩产80公斤,人均生产小麦117公斤。  相似文献   

13.
南京14号(原名南京3714)是江苏省农科院最近育成的一个高产、优质、抗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的中籼稻新品种,自1984年引进种植以来,单产均名列我区籼稻品种之首。1987年在气候条件恶劣,病虫危害猖獗,水稻大幅度减产的情况下,我区2万多亩南京14号平均单产473.1公斤,比汕优63亩产471.95公斤亩增1.15公斤,其中亩产超600公斤的占25%,亩产超650公斤的占7%。现将近几年来南京14号亩产600公斤以上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板栗速效高产栽培技术即:第一年栽植,第二年嫁接,第三年结果,第五年亩产50公斤,第七年亩产100公斤,第十年亩产200公斤的新技术,其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15.
早果性强。2年即可开花结果。丰产稳产。3年生亩产可达1500公斤,盛果期亩产30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可达5000公斤。  相似文献   

16.
丽水,古称处州,因荷塘环城,故有“莲城”之称。所产莲子称“处州白莲”,因其色白、粒大、脆绵、品质好而闻名全国。处州白莲一般每三年栽种一次,栽种当年亩产35~50公斤;第二年生长旺盛,亩产60~75公斤;第三年亩产50~60公斤;第四年亩产降至50公斤以下;最高亩产可达91.6公斤。目前市场价每500克15元左右,平均每亩年产值1500~2000元。如莲田养鱼,田边套种  相似文献   

17.
“Ⅱ优辐819”是南平市农科所选育的杂优新组合,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2002年在浦城县永兴镇的永平、炉铺、永兴等村示范135亩,表现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米质优、抗稻瘟病。永平村曹友兴6亩单晚实割平均亩产527.5公斤,其中在2亩田中进行品种对比,“Ⅱ优福819”亩产533公斤,汕优63亩产408公斤,汕优桂32亩产388公斤,“Ⅱ优福819”比汕优63亩增125公斤,比汕优桂32增145公斤。炉铺村杨汉兴8亩豆后作实割平均亩产585公斤,全镇示范片平均亩产509公斤。该组合丰产性、抗病性均比  相似文献   

18.
<正> 1981年,豫西水稻麦后旱种面积350亩,亩产平均205公斤,至1984年种植面积3.9万亩,亩产263公斤,其中亩产在400—500公斤的4010亩。临汝县杨楼乡叶庄村2亩地,亩产545.5公斤,偃师县城关镇后庄村185亩,亩产526公斤。从以上的产量看,在豫西实行水稻麦茬旱种,不仅可行,且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1983~1986年,我们在海头镇连续三年进行了千亩小麦、玉米丰产试验,年亩产依次为1020.9公斤(小麦464.8公斤,玉米556.1公斤)、1004.72公斤(小麦452.52公斤,玉米552.2公斤)、1023.5公斤(小麦454.78公斤,玉米568.72公斤),年年亩产超吨粮,现将其生物学指标及栽培技术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20.
二、试验结果1.产量从去年10月上旬开始拉网起捕,至2006年元月中旬清塘结束,共生产鱼虾1548.3公斤,其中赤眼鳟1126公斤,亩产375公斤,平均规格0.43公斤/尾,成活率97%;斑点叉尾(鱼回)90公斤,亩产30公斤,平均规格0.6公斤/尾;花白链285公斤,亩产95公斤,平均规格1公斤/尾;青虾47.3公斤,亩产15.8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