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兽药饲料添加剂》2007,12(6):32-32
扬州大学动科学院李碧春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已将抗禽流感的基因成功转入供实验的真核细胞内,并证明该细胞可抗鸡瘟病毒。这为抗禽流感的基因最终转入普通鸡体内“消灭”禽流感奠定了基础。李碧春介绍说。该科研小组的实验方式是将能产生病毒抗体的基因从鸡体内克隆出来。通过人工方法对其进行体外诱变。使之成为有禽流感抗性的基因,  相似文献   

2.
据彼特·拜斯特报道,英国剑桥大学兽医学院分子生物学高级讲师劳伦斯.泰勒博士和苏格兰爱丁堡·罗斯林大学海伦·桑博士联手,正在开展抗禽流感鸡的培育研究。他们采用天然抗病基因选育及改基因培育两种方法齐头并进。改基因方法是将对禽流感病毒具有高度抵抗力的小鼠MX蛋白基因(MX1)  相似文献   

3.
科技动态     
正鸭RIG-1具有抗禽流感病毒活性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检测了金定鸭RIG-1(视黄酸诱导基因蛋白1)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水平和体外抗禽流感病毒(AIV)活性。研究采用RT-PCR方法扩增鸭RIG-1基因并克隆于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血凝抑制试验(HI)、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基因测序等方法,对广东省某活禽交易市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获得的两株非H5、H9亚型禽流感病毒65株和C7株进行了亚型鉴定。结果表明这两株病毒均具有血凝活性,且能被抗H6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阳性血清特异性抑制。用针对禽流感病毒的M基因、H6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N2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特异性鉴定引物对65株和C7株进行RT-PCR扩增,分别获得特异性目的片段。测序及BLAST分析表明两株分离株与H6N2亚型禽流感广东分离株的HA基因和NA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高达95%以上。将该两分离株鉴定为H6N2亚型禽流感病毒,并命名为A/Chicken/Guangdong/65/2009、A/Chicken/Guangdong/C7/2009。  相似文献   

5.
为了较全面地了解禽流感病的研究现状,本文综述了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NA基因、NF基因,通过从病人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基因组与人流感病毒基因组比较,结果表明禽流感病毒感染人;RT-PCR方法用于建立禽流感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已逐步成熟,该技术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禽流感病毒重组禽痘病毒rFPV-HA-NA活载体疫苗和H5-HA质粒的核酸疫苗对预防禽流感病可能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禽流感来势汹汹,大家除了靠疫苗打救,吃米饭也可能是一条出路。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以基因改造技术研发“抗禽流稻米”,实验证明带有中药玉竹基因的稻米,可抵御禽流感病毒。专家预计此稻米未来5至10年可广泛使用于鸡只饲料,  相似文献   

7.
从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的生物安全性、对鸭的毒副作用以及对鸭禽流感疫苗免疫增强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TB制品中未检测到自身编码基因和抗性标记基因残留;高剂量LTB能诱导产生抗LTB自身抗体,并与剂量呈正相关;当使用剂量增大至50 mg/kg时,试验鸭表现出一定的神经症状及组织学病变;肌肉注射1 mg/kg LTB可显著提高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鸭的血凝抑制(HI)抗体滴度。研究表明LTB具有增强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潜力,且对鸭的安全使用剂量不超过50 mg/kg。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构建了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禽痘病毒转移载体,经转染、蓝斑克隆、筛选和纯化,获得了遗传性状稳定的HA基因重组禽痘病毒。提取感染重组病毒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DNA进行PCR扩增,获得1.7kb的携带有外源目的基因片段。收集纯化的重组病毒CEF细胞,用H9亚型禽流感病毒多克隆血清作一抗,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鸡IgG为二抗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重组痘病毒能在体外的CEF细胞表达HA糖蛋白。  相似文献   

9.
正香港大学医学院针对目前抗流感病毒药物的耐药性,研发一款双重抗病毒机制,采用"以毒攻毒"概念,将缺陷基因导入细胞"欺骗"病毒,令病毒无法复制,以抑制病毒生长。研究已在小白鼠身上证实,新法可100%预防H_7N_7家禽流感,对预防人类甲型流感H_1N_1的成功率为50%。港大医  相似文献   

10.
据新华社东京1月10日电讯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渡边智正教授日前开始一项试验,计划通过筛选出有较强抗禽流感病毒能力的种鸡并让其繁殖产生后代的方法,培育出抗禽流感病毒的鸡。据《朝日新闻》报道,此前有研究发现,一些动物体内有一种名为“Mx”的基因具有特殊的抑制病毒增殖的能力。而渡边教授则发现,鸡的“Mr基因会因为种类不同等因素而表现出个体差异,其结构不同,抗病毒能力也不同。初步试验显示,当鸡体内的这一基因抗病毒能力较强时,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禽流感病毒的增殖。根据上述结果,从家畜改良中心冈崎牧场挑选出1000只种鸡,它们…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从广东某地送检的病死天鹅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禽流感病毒,用血凝抑制试验(HI)、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等对其进行了亚型鉴定。结果表明,此分离株具有血凝活性,且H5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阳性血清能对其产生特异性抑制作用;分别用针对禽流感病毒M基因、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N1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特异性引物对该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均获得特异性目的片段;测序及BLAST分析表明HA基因与A/chicken/Viet Nam/Ncvd8/2003(H5N1)的HA基因同源性为98%;NA基因与A/swine/Fujian/1/2003(H5N1)的NA基因同源性为98%,由此该分离株鉴定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按照国际流感病毒系统命名原则将该病毒株暂命名为A/Swan/Guangdong/197/2004。  相似文献   

12.
在广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从鹦鹉采集的拭子样本中分离到一株禽流感病毒,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血凝抑制试验(HI)和基因测序等方法技术对其进行了亚型鉴定。结果表明,此分离株具有血凝活性,且被H5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阳性血清特异性抑制;分别用针对禽流感病毒的M、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NA基因特异性鉴定引物对该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均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测序及BLAST分析表明其与H5N2亚型禽流感美国分离株的HA基因和NA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7%以上,由此该分离株鉴定为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并命名为A/Parrot/Guangdong/268/2005。  相似文献   

13.
近日,农业部禽流感专家组成员、广东省禽流感科技攻关负责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辛朝安透露,农业部禽病重点开放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禽病研究室目前已成功解析出禽流感病毒100%基因图,在禽流感病原学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一是已成功分离与鉴定了最新的禽流感病原,通过血清学等对病毒进行鉴定,证实其病原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二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设计多对特异引物,通过扩增、测序后,获得该病毒100%基因图。这一成果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禽流感病毒的演化过程:它可能是从哪里来的、目前的致病率到…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视黄酸诱导基因蛋白Ⅰ(RIG-Ⅰ)的结构、对病毒的识别机制、抗禽流感病毒与新城疫病毒的先天免疫作用,为其抗病毒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饲料工业》2004,25(3):56-56
世界卫生组织传染病专家伊莎贝尔·纳托尔1月29日透露,世卫组织对瑞士罗氏制药公司研制的抗流感药物泰米弗氯(Tamiflu)进行了检测,认定此药对预防禽流感或禽流感病毒传染到人体初期具有疗效。罗氏制药公司指出,最近对泰米弗氯药进行了抗禽流感病毒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该制药公司还说,尽管目前尚未得到此药对防治禽流感的任何临床资料,但试验结果表明它是可以抗击H5N1禽流感受病毒的。世卫组织鉴定“泰米弗氯”具有抗禽流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掌握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变异情况和流行规律,作者汇集了我国部分省市的63株H9N2亚型禽流感毒株,采用RT-PCR技术对其N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对所得序列进行同源性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在87.4%~99.5%;52株NA蛋白颈部63—65位点缺失了T、E、I 3个氨基酸,属于Y280-like分支,11株没有发生缺失,属于G9-like分支,没有发现G1-like分支和Y439-like分支的NA基因毒株;唾液酸结合位点(HB)和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发生了明显的变异;酶活性位点处的氨基酸非常保守,没有发生与抗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塞米韦和扎那米韦相关的氨基酸突变;36/63毒株失去了402位点处的潜在N-糖基化位点;而28/63毒株新出现了264位点处的潜在N-糖基化位点。本研究提示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商业鸡群流行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分为2个差异较大分支——Y280-like分支和G9-like分支,而Y280-like分支仍是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动物检疫》2005,22(10):29-29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称,他们通过基因分析发现,H5和H9两种类型的禽流感病毒抗药性正在增加。在亚洲一些国家,病毒抗药性的增加速度明显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美国孟菲斯圣祖德儿童研究医院的科学家警告说.病毒对常用抗流感药金刚烷胺的抗药性增加。尤其在亚洲部分国家,为了防治禽流感而在家禽中大量使用金刚烷胺.将对防控禽流感造成极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信息撷采     
美国科学家称亚洲禽流感病毒抗药性在增加美国研究人员2005年9月9日称,他们通过基因分析发现,H5和H92种类型的禽流感病毒抗药性正在增加。在亚洲一些国家,病毒抗药性的增加速度明显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美国孟菲斯圣祖德儿童研究医院的科学家警告说,病毒对常用抗流感药金刚烷胺的  相似文献   

19.
农业部禽病重点开放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禽病研究室目前已成功解析出禽流感病毒100%基因图,在国际禽流感研究领域又取得新的进展。该课题组在禽流感病原学研究方面已取得新的突破。一是已成功分离与鉴定了最新的禽流感病原,通过血清学等方法对病毒进行鉴定,证实其病原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二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设计多对特异引物,通过扩增、测序后,获得该病毒100%基因图。这一成果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禽流感病毒的演化过程:它可能是从哪里来的、目前的致病率到了何种程度,并反映致病率的强弱以及…  相似文献   

20.
H5亚型禽流感为人兽共患病,可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直接对样品进行禽流感病毒靶向全基因组测序、系统进化分析,对于揭示禽流感病毒分子特征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第三代靶向纳米孔测序技术,对1份禽流感病毒阳性拭子样品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序列鉴定结果显示,病毒为H5N5亚型禽流感病毒,序列覆盖度达96.44%,仅PB1基因约480 bp的序列未被测出;HA蛋白裂解位点含有5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具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子特征,未发现向SAα2-6 Gal受体基因转变的氨基酸突变;HA基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病毒为2.3.4谱系,NA基因为欧亚谱系。本研究采用靶向纳米孔测序技术,成功对灭活禽泄殖腔拭子中的禽流感病毒进行了基因组测序,证实该技术快速、便捷,可直接用于拭子样品的病毒全基因组测序,适用于动物流感病毒的快速分子鉴定与溯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