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辣椒是云南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病毒病尤其是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发病严重,影响了辣椒产量和品质。利用RT-PCR技术对从云南辣椒主产区采集的疑似感染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25份辣椒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12份样品检测出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检出率为48.0%,其中6份是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orthotospovirus (TSWV),检出率为24.0%;5份是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orthotospovirus (TZSV),检出率为20.0%;有1份是TSWV和TZSV复合侵染,检出率为4.0%,这是在云南辣椒生产上首次发现TSWV和TZSV的复合侵染。通过鉴定,初步了解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在云南辣椒生产中的发生情况和种类,为制定云南地区该属病毒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由番茄斑萎病毒引起,是世界农业生产上一大病害,在我国局部烟区为害严重,被认为是我国烟草生产的重要潜在病害之一。结合烟叶生产,介绍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为生产中烟草番茄斑病毒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世界性重要检疫性害虫之一,不仅直接取食危害作物而且传播病毒,从而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西花蓟马在我国具有广泛的适生范围,随其入侵我国并随之传播的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已在我国不同地域发现,对经济作物已形成严重威胁。本文综述了西花蓟马对番茄斑萎病毒的获取、携带和传播扩散过程及其病毒在蓟马体内的循环过程和机理,总结了影响西花蓟马传播番茄斑萎病毒效率的因素,并评述了西花蓟马-病毒-植物这一互作系统及其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适合度的影响,以期为我国西花蓟马传播番茄斑萎病毒的基础研究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云南省昆明市露地栽培条件下番茄斑萎病毒病的发生流行特征,于2014—2015年采用病害系统调查法结合病毒ELISA及RT-PCR检测方法研究露地栽培条件下由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引起的病毒病发生规律及其重要寄主种类,并研究利用防虫网隔离蓟马对番茄斑萎病毒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番茄斑萎病毒病在露地番茄主要种植期3—10月普遍发生,番茄苗期和移栽初期是该病毒病防控的关键期,带毒种苗调运是该病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田间多种茄科和菊科植物是TSWV的重要中间寄主。在田间,菊科寄主植物油麦菜、莴苣、鬼针草、牛膝菊上TSWV的检出率均较高,在42.53%~81.63%之间;茄科寄主植物中辣椒上TSWV的检出率最高,为41.99%,其次为马铃薯,TSWV检出率为27.78%,在番茄上TSWV的检出率为19.02%,因此生产中应对这些TSWV重要中间寄主给予更多关注和防控。应用防虫网能有效隔离蓟马,使番茄斑萎病毒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对照分别降低了6.44个百分点和5.31,可有效降低番茄苗期及定植期斑萎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西花蓟马传播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目前在69个国家和地区已有报道。西花蓟马能以持久性的方式传播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的病毒,所传播病毒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大于其本身所造成的损失。因此,许多学者对西花蓟马及其传播的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西花蓟马传播病毒的种类、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结构以及西花蓟马的传毒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发现番茄斑萎病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采用特异快速试纸条以及进一步的RT-PCR和序列测定证实,在北京局部地区的辣椒和茄子上已发生番茄斑萎病毒,这两种作物上同时发生的蓟马种类主要为西花蓟马,并且携带该病毒。番茄斑萎病毒病是极其危险的一种病害,可对作物造成毁灭性灾害。建议有关部门立即采取相应的预防与管理措施,防止其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7.
为了快速、准确地鉴定番茄斑萎病毒,根据GenBank中韩国的番茄斑萎病毒株系(序列号:KC261961)ss RNA-S基因组编码保守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TSWV 5F/5R,建立了番茄斑萎病毒RT-RPA检测方法。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仅番茄斑萎病毒样品扩增出215 bp目标条带,而其他4种病毒样品无扩增出目标条带。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番茄斑萎病毒RPA检测方法可以达到10-5 cDNA稀释度。  相似文献   

8.
莴苣类蔬菜是常见的食用蔬菜。近年在云南发现生菜、莴笋、油麦菜有症状表现为叶片黄化、褪绿、坏死斑的病害流行危害,为确定其病原,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回接试验、ELISA检测、病毒基因分析,在典型症状病样组织粗汁液和超薄切片中均观察到有类似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粒体,该病毒粒体为球形,直径80~85 nm; ELISA检测和病毒基因分析显示,侵染莴苣类蔬菜的病毒为番茄斑萎病毒。  相似文献   

9.
昆明蜘蛛兰和喜林芋上发现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可引起烟草、蔬菜和花卉等多种作物发生严重病害,导致世界范围内重大农业经济损失~([1]).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园林花卉发生一种新的病毒病,症状表现为系统坏死、褪绿、黄斑和叶片畸形,与Tospovirus属病毒引起的症状非常类似.本研究针对该病害进行了调查和鉴定.  相似文献   

10.
莴苣类蔬菜是常见的食用蔬菜。近年在云南发现生菜、莴笋、油麦菜有症状表现为叶片黄化、褪绿、坏死斑的病害流行危害,为确定其病原,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回接试验、ELISA检测、病毒基因分析,在典型症状病样组织粗汁液和超薄切片中均观察到有类似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粒体,该病毒粒体为球形,直径80~100nm;ELISA检测和病毒基因分析显示,侵染莴苣类蔬菜的病毒为番茄斑萎病毒。  相似文献   

11.
花生病毒病是世界性的花生重要病害。在世界范围内,经济上重要的、侵染花生的病毒有9种,包括主要发生在美国的花生斑驳病毒(PMV)和番茄斑萎病毒(TSWV),在印度和南亚国家花生上发生的花生芽枯病毒(PBNV)和印度花生丛矮病毒(IPCV),在非洲国家发生的花生丛簇病毒(GRV)和花生丛矮病毒(PSV),以及我国花生上发生的条纹病毒(PSt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花生矮化病毒(PSV)。在过去的十余年内,国外对花生病毒的研究迅速深入到分子生物学的水平,不仅加深了对病毒自身的认识,也提高了病毒检测、病害诊断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近年来相继在国内一些省份发现。利用 TSWV 的通用引物 NF302/NR575对从山东烟台地区收集的15份疑似感染番茄斑萎病毒病的番茄样品进行检测;进一步对特异引物 TSWV-NF2037/TSWV-NR2825扩增的 TSWV 的 N 基因序列克隆、测序,并对 N 基因片段编码氨基酸进行遗传距离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5份疑似样品中有4个样品扩增得到 TSWV 病毒片段;基于 N 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山东 TSWV 番茄分离物与云南 TSWV 番茄分离物(AEI70836.1)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8%,且与云南 TSWV 番茄分离物聚为一支。这是山东地区首次利用分子标记证实番茄斑萎病毒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广州辣椒上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是一类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辣椒感染病毒后,对其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可侵染辣椒的病毒至少有45种,其中包括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的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凤仙花坏死病毒Impatiens necrotic spot virus(INSV)、番茄褪绿斑病毒Tomato chlorosis spot virus(TCSV)以及辣椒褪绿病毒Capsicum chlorosis virus(CaCV).  相似文献   

14.
在广东发现了可能被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侵染的西瓜,采用ELISA和RT-PCR法对该西瓜病样进行了检测,西瓜病叶粗汁液不与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和西瓜银斑驳病毒(Watermelon silver mottle virus,WSMoV)的血清发生反应;利用引物J13/UHP通过RT-PCR可以扩增出约1400 bp的基因片段,该片段包括一个840 bp的核衣壳蛋白ORF,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Melon yellow spot virus(MYSV)NP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率都为99%,进化树分析表明侵染广东西瓜的病毒(命名为MYSV-GZ)属于Tospovirus的MYSV血清组。  相似文献   

15.
根据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的保守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基于SYBR Green I的ToBRFV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特异性、灵敏度检测,对自然感染ToBRFV的番茄、辣椒种子进行了检测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ToBRFV阳性的番茄种子总RNA和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低限分别为0.2 ng/μL和50.0拷贝/μL,均为普通RT-PCR检测灵敏度的100倍;对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MV)、番茄环斑病毒(tomato ringspot virus,ToRSV)、番茄黑环病毒(tomato black ring virus,TBRV)、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  相似文献   

16.
鸢尾黄斑病毒是番茄斑萎病毒属一种新近检测鉴定的病毒。本文对该病毒的理化特性、传播方式、寄主范围和危害症状、检测方法和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广西烟草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和病原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1年对广西百色市、河池市和贺州市的主要烤烟产区进行烟草病毒病发生情况和种类调查。结果显示,广西烟草病毒病以由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花叶类型症状为主,一般发病率1.0%~10.0%,个别严重发病田块发病率达到82.0%~100.0%;马铃薯Y病毒病、番茄斑萎病毒病和曲叶病则为局部发生病害,其中马铃薯Y病毒病在靖西县、南丹县、富川县和钟山县零星发生,发病率0.1%~5.0%,个别田块达到20.0%;番茄斑萎病毒病主要在靖西县、隆林县、田林县和南丹县发生;曲叶病仅在靖西县、隆林县、田林县和乐业县等百色市烟区发现。采用间接ELISA、PCR和RT-PCR等方法对田间采集的185个各类疑似病毒病样进行病毒种类检测,其中145个样品检测出病毒,分别是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番茄环纹斑点病毒、中国番茄曲叶病毒和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以及分别由上述2种病毒与云南辣椒曲叶病毒重组而来的2种重组病毒,其中以TMV的检出率最高,占检出样品的86.7%,是广西烟草病毒病的优势病原病毒。  相似文献   

18.
成都、渡口两市番茄中检出番茄斑萎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斑萎病毒(TSWV)能对许多植物造成严重危害。1944年魏景超等在四川的调查曾指出番茄上有TSWV存在,但我国至今还没有在番茄中存在的实证。  相似文献   

19.
根据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中6种病毒S RNA上的N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可同时检测这6种Tospovirus病毒的多重PCR体系。多重PCR扩增结果显示,番茄环纹斑点病毒(776 bp)、甜瓜黄斑病毒(505 bp)、鸢尾黄斑病毒(296 bp)、凤仙花坏死斑病毒(221 bp)、番茄斑萎病毒(175 bp)和番茄褪绿斑病毒(110 bp)均出现清晰的目标条带,各病毒的特异性引物不会对其他病毒产生非特异性扩增。本研究建立的6种Tospovirus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目标病毒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20.
<正>0引言西瓜银斑驳病毒(watermelon silver mottle virus,WSMoV)是番茄斑萎病毒科(Tospoviridae)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病毒,主要通过蓟马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1-2]。WSMoV病毒粒子球状,外具包膜,基因组为三分体负单链RNA,分别为L RNA、M RNA和S RNA[1,3]。1982年IWAKI等最先在日本冲绳县发现WSMoV为害西瓜,在叶片上产生银色斑驳症状,遂命名为西瓜银斑驳病毒[4];随后,中国台湾、泰国、印度等地陆续报道该病毒[1,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