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分调控对烤烟生长、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防雨控水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调控对烤烟形态、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伸根期、旺长期、成熟期内土壤含水量下限分别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80%、70%可以保证烤烟的正常生长,伸根期低于田间持水量的45%、旺长期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将会对烤烟株高、茎围、叶面积的形成产生显著影响,旺长期适当增加水分供应更有利于烤烟产量的形成;水分调控对烤烟根部、叶片干物质积累影响作用显著;所有水分调控下均以钾的积累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成熟期水分调控下提高烤烟根部、茎部氮、磷、钾的含量作用显著,其他生育期没有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2.
王宇  魏征 《节水灌溉》2012,(8):60-62
为确定烤烟节水灌溉最佳模式,以产量、水分生产率和化学品质为指标建立评价9种烤烟节水灌溉模式的投影寻踪分类模型。结果表明,模式4(伸根期、旺长期和成熟期的灌溉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60%、80%和60%)符合烤烟各生育期需水特点,是确保烟叶"优质适产"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辽西半干旱区稻田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低下的问题,并为探明节水灌溉稻田中斜发沸石的节水减肥效应、明确其调控的氮积累过程参数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于2019年和2020年在辽西彰武县绿维农场进行了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常规淹灌(对照)、干湿交替灌溉和施加斜发沸石、干湿交替灌溉和施加斜发沸石并减氮1/4、干湿交替灌溉和施加斜发沸石并减磷1/4、干湿交替灌溉和施加斜发沸石并使用等量有机肥替代传统速效肥等5个处理,对水稻耗水量、干物质量、吸氮量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淹灌,节水灌溉条件下施用斜发沸石可以显著节水4.8%~11.4%、提高水分生产率6.2%~15.5%、减少磷肥用量25%,最高增产9.7%;水稻耗水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曲线规律,而水稻需氮规律符合Richards生长函数变化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水稻高产的3个关键因素为前期氮素积累量、氮素积累时间和积累过程的平稳性;干湿交替灌溉和施加斜发沸石并减磷1/4处理与干湿交替灌溉和施加斜发沸石处理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提高了叶片的氮素积累,继而提高了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在穗部的积累量。综上,干湿交替灌溉和施加斜发沸石并减磷1/4处理与干湿交替灌溉和施加斜发沸石处理氮素积累总量和氮素积累时效均较高,且氮素积累较平稳,是辽西半干旱地区稻田节水增效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4.
调亏灌溉对滴灌甜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滴灌条件下甜菜节水、高产、高效灌溉指标,于2016年在呼和浩特市开展了田间灌溉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对甜菜生长特性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丛快速生长期中度水分亏缺处理(50%θ_f~60%θ_f)在复水后叶面积、根部干物质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有补偿效应,重度水分亏缺处理(40%θ_f~50%θ_f)对植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块根糖分增长期的调亏灌溉对甜菜生长和生理过程影响小于叶丛快速生长期的,中度水分亏缺处理(50%θ_f~60%θ_f)在复水后根部干物质量和光合作用都有补偿效应,重度水分亏缺处理(40%θ_f~50%θ_f复水后也能恢复生长。综合考虑甜菜块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叶丛快速生长期和块根糖分增长期的适宜灌水量为1 147.78和635.54 m~3/hm~2。  相似文献   

5.
王宇 《节水灌溉》2012,(3):36-39
为探寻烤烟节水灌溉优化模式,采用避雨控水试验研究9种灌溉模式对烤烟不同生育期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伸根期灌溉控制下限为60%田持能显著提高该期烤烟净光合速率,并能显著促进烤烟旺长期净光合速率提高;成熟期灌溉控制下限为60%田持较70%田持更有利于提高该期烤烟净光合速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推断"伸根期-旺长期-成熟期"灌溉下限为"60%-70%-60%"田持的灌溉模式在9种模式中为提高烤烟全生育期净光合速率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肥耦合条件下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9年5—9月在湖北省灌溉试验中心站以优质水稻新两优香4为材料,采用长期淹灌和间歇灌溉2种灌溉模式,结合3种施肥(氮及磷肥)水平F1、F2、F3,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条件下水稻产量形成过程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下水稻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相似,分蘖前期水稻干物质的积累量随施肥的增加而上升,到一定程度则会下降,不同灌溉模式间的差别不明显。从分蘖后期到抽穗开花期,不同水肥处理水稻干物质的积累总量均明显增大,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F1、F2、F3处理抽穗开花期间歇灌溉模式干物质积累量比淹灌模式分别大12.1%、22.1%、61.9%。间歇灌溉模式水稻干物质净积累量(NDMA)和群体生长速率(CGR)峰值随施肥量的增加发生改变,由出现在低肥水平(F1)的抽穗开花期至乳熟期转变为高肥水平(F2,F3)的分蘖后期至拔节孕穗期,且NDMA和CGR显著增大。不同水肥处理水稻黄熟期干物质在各器官间的分配不同,但均表现出相同趋势,即由高到低依次为籽粒、茎、叶、根。不同灌溉模式水稻的收获指数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淹灌模式下收获指数下降明显,相对F1处理,F2、F3处理下分别下降12.4%、17.9%。干物质积累过程的拟合结果表明,三次曲线模型比Logistic模型的拟合精度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田滴灌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水肥供应对滴灌施肥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大田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W1(60%ETc)、W2(80%ETc)和W3(100%ETc)以及3个施肥水平(以氮、磷、钾施肥量计)F1(100-40-150 kg/hm~2)、F2(175-60-225 kg/hm~2)和F3(250-80-300 kg/hm~2),共9个处理,分析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等指标对不同灌水量和不同氮、磷、钾施用量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灌水量和施肥量均对马铃薯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肥料偏生产力(PFP)、不同块茎质量和经济效益有显著影响。马铃薯生长量、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高水(W3)处理更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但W3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低于W1和W2处理,W1处理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比W2和W3处理高5.83%和13.05%;生长量和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产量在高水中肥(W3F2)处理获得,为59 394.98 kg/hm~2,且F2水分利用效率明显大于F1和F3处理。通过线性拟合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增加具有正相关性。综合分析可知,适宜的灌水量和氮、磷、钾施用量不仅能维持马铃薯较好的生长特性,还能获得较大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从产量和节水节肥的角度考虑,W3F2处理(100%ETc,175-60-225 kg/hm~2)可作为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插入式地下滴灌和地表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下限对温室新乡糙青茄(Solanum melongena L.)的生长、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2种灌溉方式:插入式地下滴灌(SDI-R)、地表滴灌(DI)。灌水下限设置4个水平:开花坐果期60%θF、成熟采摘期60%θF(F60M60);开花坐果期60%θF、成熟采摘期70%θF(F60M70);开花坐果期70%θF、成熟采摘期60%θF(F70M60);开花坐果期70%θF、成熟采摘期70%θF(F70M70),处理简称为T1(DI,F60M60)、T2(SDI-R,F60M60)、T3(DI,F60M70)、T4(SDI-R,F60M70)、T5(DI,F70M60)、T6(SDI-R,F70M60)、T7(DI,F70M70)、T8(SDI-R,F70M70)。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温室青茄的株高、根干物质、产量、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SDI-R处理的青茄株高和总根干质量均高于DI处理的;SDI-R处理的总耗水量和各生育阶段的耗水量均小于DI处理的,2种灌水方式中T7处理和T8处理总耗水量最大,分别为338.09 mm和331.25mm,4种灌水下限下,DI处理较SDI-R处理分别高2.06%~16.67%;SDI-R灌水方式中的T4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分别为56 046.30 kg/hm~2和20.43 kg/m3,DI条件下T7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51 546.30kg/hm~2和15.24 kg/m3,T4处理显著高于T7处理(P<0.05)。【结论】插入式地下滴灌相对于地表滴灌能达到增产节水的目的,且插入式地下滴灌开花坐果期和成熟采摘期的灌水下限宜分别设为田间持水率的60%和70%。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肥处理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苹果树的最佳灌溉施肥模式.以7a生苹果树为研究对象,不同灌水下限和施氮量为控制变量[3个灌水下限处理:50%θc(W1)、60%θc(W2)、80%θc(W3);3个施氮量处理:50 kg/hm2(F1)、100 kg/hm2(F2)、200 kg/hm2(F3)],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施肥灌溉模式下的果实品质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MATLAB软件,构建了GC-ITOPSIS果实评价模型,进而确定最佳灌溉施肥模式.①灌溉施肥模式为W2F2处理时,果肉硬度、固形物含量、果形指数、单果重最大;灌溉施肥模式为W3F1处理时,果皮硬度和果肉细度最大;灌溉施肥模式为W2F1处理时,果皮脆性最大;灌溉施肥模式为W1F1处理时,酸度最大.②经过GC-ITOPSIS模型的综合评价,发现灌溉施肥模式为W2F2处理时,综合贴近度越大,果实品质最优.③经过相关性分析,采用GC-ITOPSIS模型确定的苹果品质综合排序与大多数单一品质排序结果基本一致,即GC-ITOPSIS模型完全可以用于果实综合品质的评价.果园滴灌灌水下限为60%θc、施氮量为100 kg/hm2时,果实品质最佳,即中水中肥的灌溉施肥模式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水分调控对超级稻根系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究土壤中不同含水率对超级稻节水率以及节水条件下根系生长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的土壤含水率,以占田间持水率比例进行划分:A处理(90%~100%)、B处理(80%~90%)、C处理(70%~80%)、D处理(60%~70%),并以充分灌溉为对照(CK),测算了超级稻全生育期灌溉耗水量,并测试了超级稻不同生长阶段根系相关特征指标。【结果】土壤水分调控处理比CK节水15%~30%。土壤水分调控处理能够增加超级稻根系平均直径24.67%、总根体积4.80%。在超级稻生长阶段的颖花结实期和成熟期,土壤水分调控处理组根系活力高于CK。B处理根系生长优于其他土壤水分调控处理,另外B处理超级稻平均根系干物质积累量为92.36 g。【结论】土壤水分调控处理能减少超级稻灌溉水量,促进根系发育,提高耐旱性;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率的80%~90%时,超级稻根系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11.
烤烟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水的生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我国干旱烟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现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分析了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水对烤烟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水量达到对照灌水量的2/3处理,烤烟干物质重减少15%,而耗水量下降了33.3%,水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节水效果明显;灌水量为对照灌水量的1/2时,节水效果不好,其水分利用效率低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12.
循环曝气地下滴灌下温室番茄生长特性与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循环曝气地下滴灌不同肥气耦合处理对作物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规律,以番茄(京鲁6335)为研究对象,利用循环曝气装置实现水肥气一体化灌溉,设置4个曝气量(高曝气O1,中曝气O2,低曝气O3,不曝气S,掺气比例分别为16.25%、14.58%、11.79%和0),3个施肥量(高肥F1,中肥F2,低肥F3),采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沟灌方式下不同灌水处理对夏玉米主要性状及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物元模型,以大田夏玉米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常规沟灌(conventional furrow irrigation,CFI)和宽垄沟灌(wide-ridge furrow irrigation,WFI)种植下3种灌水水平(土壤水分控制下限分别设置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和80%)对夏玉米形态指标(株高、叶面积)、产量性状(穗长、穗粗、百粒质量、产量)以及水资源利用效率(灌溉利用效率、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水分处理下,夏玉米WFI灌溉组合方案优于CFI灌溉组合方案;对于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建议采用WFI-70%θ灌溉方案,对于水资源相对匮乏地区建议采用WFI-60%θ灌溉方案;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物元模型较CRITIC法的模糊物元模型评价效果更好,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物元模型对沟灌夏玉米主要性状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该研究为沟灌夏玉米合理灌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灌水控制下限条件下日光温室芹菜的外观形态,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耗水规律,灌溉指标以及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根据芹菜的生理特性及耗水特性确定其适宜的土壤水分控制下限为T70(占田间持水率的70%),在T70条件下的芹菜植株生长健壮,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最大,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此指标作为灌溉水分控制下限,利于温室栽培芹菜的发育,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溉处理对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温室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处理对玉米的生长状况,生理特性及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充分灌溉处理(FI)的植株株高、茎粗与叶面积长势优于其它处理,而地上部分及根系的干物质累积量低于其它处理。相同的灌溉量条件下,分根交替灌溉处理(PRD)的植株产生的脯氨酸含量高于调亏灌溉处理(DI),说明PRD处理能够使植株提高渗透调节能力。在产量构成中,FI处理的植株产量最高,PRD 75%(灌水量为充分灌溉的75%)处理的植株产量略低于FI处理,二者差异不显著,其次为D I75%处理(灌水量为充分灌溉的75%)。尽管FI处理的植株绝对产量最高,但是以牺牲水分利用率为代价的,而其它处理尽管绝对产量较FI处理略低,但由于其耗水量也低,水分利用率反而高于FI处理。特别是PRD 75%处理的植株绝对产量和水分利用率都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2种施肥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对烤烟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烟叶氮(N)、钾(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伸根期和成熟期APRI不但对烤烟植株有明显的增高作用,而且能显著提高烟叶中N、K含量。与常规灌溉(CI)相比,低肥时伸根期和成熟期APRI的株高、烟叶N含量、K含量分别提高5.19%、9.16%、6.42%和14.02%、28.03%、28.13%;高肥时分别提高9.11%、23.71%、18.75%和16.55%、38.57%、50.84%。可见在较高肥条件下,烤烟伸根期和成熟期进行分根区交替灌溉是烟叶适产优质生产中一种较好的水分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