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山地农业景观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云南山地农业景观的特征、山地农业景观的种植模式及其构建原则,并对山地区域发展的瓶颈,提出了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山地农业景观资源、统筹规划农业布局,以及探索了一些适合云南山地农业景观发展的种植模式,以提高山地农业效益和山地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甘薯产业在云南山地农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多山,其农业是典型的山地农业,发展重点以畜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种植业为宜。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甘薯种植国。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比较,对甘薯在云南山地农业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云南甘薯种植面积约7万hm2,为全国第15位,约70%的薯块用于饲料。在云南山地农业中,甘薯具有一定的优势,未来将会有一定的发展。建议以市场为导向,抓住云南畜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抓住甘薯产业由东向西转移的机遇,促进云南甘薯种植业发展,在云南农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国家山地面积大,山地农业发展较慢,山地稻种植高度依赖自然条件,管理粗放,产量极低,迫切需要一种既能解决粮食问题,又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山地资源的高效种植模式。阐述了复合稻的概念及研究意义,论述了东南亚国家山地概况及其利用情况,提出了东南亚基于山地粗放农业的复合稻生产模式,对东南亚国家开展山地复合稻生产模式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房山区山地农业景观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房山区山地农业景观的实践经验,梳理山地农业景观的基础条件、规模分布、生产条件、主推作物、重点技术和发展模式等现状,分析目前房山区山地农业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构建山地农业景观建设技术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云南山地农业开发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加强投入;加快土地流转,壮大优势产业;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科学开发山地农业;对提高云南山地农业生产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稳步推进,烟草农业的现代化成为了引领大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的独具特色的推动力量。针对山地烟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立足巫溪烟区生产实际,阐述了现代烟草农业的概念、本质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指出了在规模化种植条件下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独特优势及发展方向,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探讨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山地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受地形地貌限制,我国山地丘陵区多采取“多品种、小规模”种植方式。传统农业监测装置体积庞大、安装繁琐且价格高昂,不利于山地丘陵区大力推广。随着智能化的普及,农业种植也越来越依赖大数据支撑。本文设计了轻量化的农业监测装置,利用窄带物联网技术及传感器技术对农业种植数据进行采集,并实现农业数据处理和分析,以期助力山地丘陵区细碎化农业种植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彬  沈梅 《北京农业》2013,(9):252-254
近年来,云南省农业系统以优势特色产品为主导,通过采取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和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等措施,大力发展"高原粮仓、特色经济作物、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和开放农业",进一步推进了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未来10a,是云南农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云南高原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立足高原特点、结合云南特色、体现现代农业特征,加快推进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八至十九世纪,马铃薯由原产地南美洲传入云南,很快成为云南山区主要农作物和山地居民的主粮。马铃薯的引进种植和广泛传播在云南农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现在,以马铃薯为代表的云南薯类产业,已不再停留于满足群众果腹需要的阶段。随着甘薯、马铃薯、木薯、山药以及芋类等薯类作  相似文献   

10.
乡村休闲旅游中景观农业的分类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梳理乡村休闲旅游及景观农业的发展轨迹,将乡村休闲旅游中的景观农业分为7类,包括农业种植景观、健康养殖景观、农业循环景观、农业工程景观、农业节庆景观、农业文化景观、农业民宿景观。笔者认为:景观农业将为农业生产及休闲观光提供稳定的生态环境,为乡村经济发展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找到一条较为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