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如皋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如皋市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为基础,在讨论其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总体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公路及河流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如皋市各镇农村居民点属于高密度地区,并呈现均匀分布格局;公路及河流两侧农村居民点比重可达到平均比重的6倍,且沿河流两侧比重更高;但公路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的影响距离要显著高于河流,其影响能力是河流的9倍,并由此导致沿公路和河流两侧的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出现差异;对于农村居民点的河流布局,交通干线是重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2.
利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综合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对九龙坡区2009~2017年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定量研究,并深入分析自然、社会经济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九龙坡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变化差异明显,其受到河流、公路和城镇的综合影响。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农村居民点呈现出向公路和城镇集聚的趋势。该研究可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景观格局指数法,运用ArcGIS和Fragstats空间分析技术对绵竹市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指数进行空间格局特征分析,并侧重分析其与自然因素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绵竹市农村居民点分布不均匀,居民点总体上呈“西北部稀疏,东南部密集”的分布状态,其数量和密度差异较大,斑块形状不规则。高程、坡向、坡度和河流等自然因素对绵竹市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分布的影响较大:居民点主要分布在东、东南和南等坡向,随着离河流距离、高程、坡度的增加,农村居民点的个数、用地面积、集聚程度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对居民点形状的影响较小。99.8%的居民点分布在498~898 m的高程带内;65.2%的居民点分布在东、东南和南坡向;92.3%的居民点分布在0~5°坡度内;51.5%的居民点分布在0~1 000 m的河流缓冲带内。  相似文献   

4.
研究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的区域差异,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农村居民点的整理,优化农村土 地利用格局,促进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以位于吉林省西部、中部和东部的通榆县、德惠市及安图县为典型 区域,运用GIS 空间分析方法中的核密度分析,基于Ripley’s K 函数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3 个典型地区农 村居民点的空间格局特征对比其差异性。结果表明:安图县的居民点呈条带状的集聚模式,德惠市与通榆县 的居民点则散布在整个区域;3 个县市居民点聚集度的排序为:安图县> 通榆县> 德惠市。对居民点分布的 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道路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辐射作用随着距道路距离的增加下降的速率不同,安图县下降 速率最快,通榆县次之,德惠市最慢;安图县的河流对居民点的影响较为显著,通榆市与德惠市的河流对居 民点分布的影响不显著。3 个县市超过90% 的居民点集中在坡度较小区域,仅安图县在各个坡度级别均有居 民点分布。  相似文献   

5.
薛海燕  张旺锋  马文亚  任晓蕾  马晓理  李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350-12352,12359
根据2011年IM影响图提取渭河流域地区的居民点、DEM、水系、道路等空间信息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分析法研究了渭河流域居民点及镇驻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渭河流域研究区内镇驻地大多分布于居民点集中的区域,居民点整体分布较为分散,在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较为集中,符合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带大散居、小聚居的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第二,渭河流域研究区内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模式与我国农村居民点分布的普遍特征类似,主要有3种:在高程低、坡度缓的区域主要表现为片状分布,道路两侧及河谷地区主要表现为带状分布,海拔较高地区主要表现为分散分布;第三,地形制约、城镇带动、交通影响、水系吸引、政策引导等因素对其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格局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居民点在高程低、坡度缓、城镇周边以及道路两侧居民点较为集中.研究结果可为居民点整合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庆安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状态及探索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绿色之乡庆安县农村居民点布局现状,结合Gis空间分析,从居民点用地布局规模、分形特征及分布状态对农村居民点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并利用缓冲区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庆安县农村居民点总面积9 771.83hm2,分形维数为1.186~1.305,斑块较简单,复杂性较低,各乡镇呈随机、均匀、聚集3种状态分布,居民点核密度值为0.082~1.227个/hm2,农村居民点分布密度较低;受地形地貌影响,庆安县中部地区农村居民点规模明显高于南部和北部,农村居民点呈大集聚特征。同时,除建制镇对农村居民点分布影响不显著外,其受农村常住人口、坡度、河流、水系等影响明显。可作为典型区域特别是农业生产力较强的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鄱阳县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数据为基础,借助GIS为工具,计算Voronoi图面积变异系数与最邻近点指数,结合GIS查询工具、缓冲分区、SQL统计等功能论证鄱阳县农村居民点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的同时,定量的研究地形、公路交通、河流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数量较大,分布相对集中。交通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分布有重要的作用,随着距公路距离越远,居民点分布逐渐减少。河流对农村居民点分布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当地鄱阳湖湖泊水面特殊情况,制约湖泊周边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科学辨识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和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选取赣东北低山丘陵区——贵溪市为研究区,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标准距离、标准差椭圆及核密度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全面分析了贵溪市2005—2015年农村居民点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5年贵溪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模式的全局Moran’s I指数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集聚态势;近10年来,农村居民点主要以东南-西北轴为扩展方向,东南、中部、西北3个方向为2005—2015年重点发展方向,西北方向最为突出,新增农村居民点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西北部区域;对比分析2005年和2015年农村居民点核密度分布情况,两个时期贵溪市农村居民点有集中收缩的趋势,均呈现"东南-西北密,西南-东北疏"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形态表现为"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特征。2005—2015年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海拔低、坡度缓、近河流、沿交通道路、距城镇近、无土壤侵蚀和地质灾害的区域。分析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是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居民点受到高程、坡度、河流、地质灾害、水土流失、交通道路、城镇、政策与规划导向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交通道路、城镇、政策与规划导向是影响贵溪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赣江新区是长江中游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对于进一步促进城乡统筹、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城区具有重要意义。以赣江新区201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和坡度图矢量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空间分析、核密度估算与变异系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究赣江新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赣江新区整体Voronoi图的变异系数(CV值)为279.75%,赣江新区16个乡(镇)Voronoi图的CV值均大于64%,居民点空间分布都呈现出集聚状态;基于核密度估算分析可知,赣江新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南北密,中部疏"的空间格局,平均密度为6.06个/km~2;赣江新区农村居民点受高程、坡度、河流、公路、建制镇和地质灾害分布的影响较强,近79%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在较低高程(≤40 m)、平坡(≤5°)、低易发地质灾害区、距离公路2 km内、距离河流0.5 km内、距离城镇2 km内。研究结果可为赣江新区农村居民点规划、整治及模式探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口的重要聚居方式,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深入揭示其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对科学规划农村居民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农村居民点作为研究对象,借助Arc GIS10.2软件,研究农村居民点密度和用地比重的空间差异性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密度和用地比重来看,研究区不同等级的农村居民点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出北部密度和用地比重较大,而南部总体偏小,局部密集,用地比重较大的特点;(2)从地形因子来看,研究区分布在海拔800 m以下及坡度6~25°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密度在20个/km2以上,用地比重多在1.5%以上,属于农村居民点较密集区。总体上,奉节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与其自然地理环境有直接关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的地区,农村居民点密度大且用地比重大,反之,地势陡峭,土地承载力低的地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分散,用地比重较小。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4.
陈勇 《广西农学报》2007,22(1):30-31,56
动物疫病是畜牧业生产的大敌,要发展畜牧业生产就要防治动物疫病。但在疫苗接种时,经常出现正常反应外的其他不利于机体的反应,如废食、皮疹、休克、死亡等,正确处理或避开这些问题,对推行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实施强制免疫,保护人畜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板栗属壳斗科栗属(Castanea mollisima Blume),其种子属于顽拗型种子,不耐贮藏。基于近年来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成果,从合理采收、贮前处理、贮藏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预测厚胶合板弹性模量,通过简化层合板理论,该文建立了胶合板弹性模量预测模型,并以单板条、经过涂胶热压处理的单板条和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板层积材的弹性模量,采用4种不同铺层方式的19层桉树胶合板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3种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趋势一致,相关系数R2顺纹在0.86以上,横纹在0.88以上,但是精度不同。采用单板条弹性模量预测的胶合板弹性模量比实测值偏低;采用经过涂胶热压处理后的单板条弹性模量预测的胶合板弹性模量比实测值偏高;采用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板层积材弹性模量预测的胶合板弹性模量与实测值偏差较小,顺纹平均误差为4.64%,横纹平均误差10.94%。因此,采用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板层积材的弹性模量来预测胶合板的弹性模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赵经华  张春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80-4481
分析了入世4年来,我国水果出口在量上实现了突破,但并没有实现质变的主要原因,指出我国水果业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引进外资对发展我国水果业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9.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设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古代创造了麦草覆盖生产韭 黄及泥碗护苗等传统设施农业技术,至今仍然受到农民欢迎,在 甘肃省中部应用面积约5万多hm2。建国后,甘肃设施农业获得 了新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应用北京改良式 温室阶段,时间在20世纪50-60年代;第二个阶段为塑料拱棚 与地膜覆盖栽培阶段,时间在20世纪70-80年代:第三阶段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