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划分的基础上,以吉林省汪清县为例,依托ArcGIS平台,根据不同空间功能主要限制因素初步确定适宜性等级,同时结合地类转移梯度综合确定其城市开发建设适宜程度。研究表明:(1)2017年汪清县生态空间面积为792848.98 hm~2,占汪清县国土总面积的90.54%,在各乡镇均大面积分布;生产空间面积为74457.29 hm~2,占8.50%,主要集中分布在汪清县东部及罗子沟镇;生活空间面积为8384.05 hm~2,占0.96%,主要分布在各乡镇中心地区。(2)汪清县不适宜开发建设区域居多,面积为794725.35 hm~2,其中生态空间面积最大;临界适宜空间面积为72055.08 hm~2,以生产空间为主;一般适宜空间面积为4615.24 hm~2,以生活空间为主;而比较适宜空间面积为4294.65 hm~2,也以生活空间为主。(3)汪清县各乡镇土地经改造后可用于国土空间开发建设的区域较少,占比较高的有汪清镇、大兴沟镇以及罗子沟镇,但占比均不到20%,其余乡镇比例更低,未来开发建设应着重考虑其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结合GIS技术,采用核密度、扩展强度、平均斑块面积、紧凑度等方法分析了近20多年来农村居民点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和演变过程,希望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整理与合理规划、科学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方案。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点面积由1990年的105186.71 hm2扩展至2013年的111718.61 hm2扩展至2013年的111718.61 hm2,增长了6531.90 hm2,增长了6531.90 hm2;(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点集中分布在西南、东南城市周边及环鄱阳湖东北地带;农村居民点用地初期扩展较快,且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地域分化较明显,在20102;(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点集中分布在西南、东南城市周边及环鄱阳湖东北地带;农村居民点用地初期扩展较快,且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地域分化较明显,在20102013年扩展呈减缓趋势;农村居民点规模大多分布在5.152013年扩展呈减缓趋势;农村居民点规模大多分布在5.1514.77 hm14.77 hm2之间,新建、安义、德安、永修县等地农村居民点的平均斑块面积增长显著;农村居民点面积较大的区县其紧凑度偏低,用地相对粗放,节约集约利用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开展耕地适宜评价是编制农业发展规划,优化耕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工作,以易门县耕地资源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立地因素、土壤条件、管理条件3个主导因素9个评价因子构成了该区域的评价体系。依据土地适宜性分析的数学评价模型,利用加权指数和法、限制因素法、层次分析法,并结合GIS空间分析、统计软件,得出易门县100 m×100 m栅格精度的耕地适宜性等级。分析统计了易门县各乡镇适宜耕地数量、人均适宜耕地面积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得出:在数量上,该县耕地23981 hm2中,最适宜类6956 hm2中,最适宜类6956 hm2,中等适宜类14424 hm2,中等适宜类14424 hm2,临界适宜类2162 hm2,临界适宜类2162 hm2,不适宜类439 hm2,不适宜类439 hm2;人均耕地面积为0.14 hm2;人均耕地面积为0.14 hm2,中等适宜类以上占到89%。在空间上,易门县耕地适宜性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最适宜类和中等适宜类集中分布中西部平坝地区;临界适宜类和不适宜类主要分布在南部、西北部高山区域。最后,以耕地适宜等级大小为农作物布局依据,为作物空间布局指明了宜烟草、宜林、应改良区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三生空间”用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动态变化。[方法]基于乌鲁木齐市1990、2005和2018年3期遥感解译数据,建立“三生空间”分类体系,从面积与功能值方面进行分析,再利用基尼系数、空间异质系数、社会经济调整系数、资源稀缺系数构建适用于研究区的ESV模型,分析乌鲁木齐市1990—2018年“三生空间”及ESV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1990—2018年生产空间面积表现为先增长后减少的态势,累计减少16.62 hm2;生活空间面积呈不断增长趋势,主要源于生产空间优质耕地的转移;生态空间面积呈不断减少的趋势,29年间共减少了396.65 hm2。生产空间功能总值处于增长的状态,变化幅度小,增幅17.38%;生活空间功能总值呈不断增长的趋势,2018年的功能总值是1990年的2.8倍;而生态空间功能总值为减少状态,减幅4.04%。乌鲁木齐市生产空间1990—2005年分布差距大,2018年才得以改善;生活空间分布差距悬殊;生态空间分布绝对均衡。29年间乌鲁木齐市ESV呈显著时空变化,草地、冰川雪地等高生态价值区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湖口县为例,探索分析三生空间的尺度依赖性与功能主导性,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编制与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多尺度格网分析、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结果](1)湖口县三生空间生产空间占比最大,生态空间占比第二,生活空间占比最小.生态空间主要集中分布于县域东南部和西部,生产空间主要分布于县域中部,生活空间集中分布于县域北部主城区和各乡镇镇区;(2)三生空间的地类构成呈明显差异,生态空间地类构成较为统一集中,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地类构成更为分散多样;(3)三生空间划分总体上对尺度依赖性较低,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的划分尺度依赖性较小,生活空间的划分尺度依赖性较大;(4)湖口县三生空间主导功能一般明显及以下区域面积占44.41%,而主导功能明显与极明显区域占27.58%,说明湖口县国土空间主导功能还不够显著,有较大优化空间.[结论]从土地功能视角构建三生空间评价体系,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多尺度划分三生空间,能科学揭示县域三生空间的尺度依赖性、功能主导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为例,将国土空间开发模拟为生态保护和国土开发两个过程,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构建叶城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叶城县国土开发适宜区总面积为27 359.86 km2,生态保护适宜区总面积为968.84 km2,整体呈中心发散、带状分布的格局,并将叶城县域划定为生态保护区(占比81.79%)、保护开发区(占比14.79%)、开发保护区(占比2.78%)和开发建设区(占比0.64%)。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可更贴近干旱区县域客观实情。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国土空间开发工作对生态环境影响大,应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高国土空间开发质量,落实耕地保护并进行土地改良,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不断优化开发格局,推动适宜性评价、适宜区功能与规划建设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从生态敏感性角度,研究区高度脆弱和极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56.50 hm2和773.58 hm2,占比之和>50%,主要集中分布于北部和中部,而主要影响要素为土壤侵蚀强度,其次为距水源距离;2)从生态恢复力角度,研究区不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77.71 hm2和676.73 hm2,占比之和>50%,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和西南部,主要影响要素为生物多样性,其次为植被覆盖度;3)从生态压力度角度,研究区不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分别为551.33 hm2和1 205.12 hm2,占比之和>60%,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及东部,而主要影响要素为GDP密度和人口密度;4)研究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高,中度及以上脆弱性面积之和达到67.72%,主要集中于研究区的中部和北部,其中生态敏感性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最大,说明研究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强,应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促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和张掖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的开展,本文收集统计了张掖市6类13处保护地的数据信息,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对张掖市保护地的空间分布以及交叉重叠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张掖境内13处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张掖市13处自然保护地相互重叠面积为11 842.06 hm2,扣除交叉重叠面积后,净面积为82 000.48 hm2;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北侧、东南侧和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台段正义峡区域以及沿线典型湿地区域存在5 267.56 hm2自然保护地空缺,此3处保护价值相对较高的地带应纳入自然保护地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背景】 呼伦贝尔草原作为我国温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生态及气候特点、代表性的生产方式决定其在草原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我国北方的绿色生态屏障,发挥着生态缓冲区功能。草地作为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农牧业生产、生态及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 明确不同草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为草地研究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呼伦贝尔草原区不同草地及地物类型为研究对象,以1992年、2015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支持向量机、面对对象分类法获得研究区地物类型空间分布数据,以地统计方法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结合植物-生境学分类法划分地带性草地类型潜在分布、社会统计数据、地物类型转化过程分析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草地类型分布的影响。【结果】 研究区耕地、林地、沙地碱地、人工表面4种地物类型面积增加,草地、水体面积减少。草地作为研究区最大的覆盖类型,1992年、2015年分布面积为7 601 258 hm2、7 148 085 hm2,减少幅度5.96%。研究区分布典型草原、草甸草原、低地草甸、山地草甸及沼泽,前3种草地类型分布面积较大,共占研究区总面积70%以上,后2种草地类型分布面积相对较少,占2%左右。除典型草原面积增加外,其他草地类型面积减少,典型草原面积增加283 790 hm2,增加幅度7.12%;草甸草原减少面积最大,减少563 439 hm2,减小幅度28.72%。研究区水分状况相对较湿润的草地类型向相对干旱的类型转换占据主导地位,1992—2015年转移面积466 687 hm2,水分状况相对较干的草地类型向相对湿润的类型转移面积212 330 hm2。【结论】 呼伦贝尔草原区不同草地及地物类型空间分布变化较为剧烈,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趋势性、长期性、难恢复性,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破碎性、可逆性、易恢复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以小农经营为主,为解决浙江省细碎化经营带来的收益和资源利用效率低、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浙江耕地分布格局,量化浙江农地规模化潜力和空间优化路径,结合农田氮平衡和成本收益分析,评估农地规模化对浙江农业生产和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耕地平均田块面积为0.4 hm2,面积低于0.6 hm2的耕地占70%。通过土地整理,73%的耕地连片面积在16 hm2以上。耕地连片规模化经营可以使氮肥投入减少53%,促进氮素利用效率从38%增加至56%。农业劳动力需求从每公顷4人减少至1人,农业投入成本降低77%,劳动力农业年均收入可提高9 457元。浙江省推动实施农地规模化具备良好的资源条件,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有助于发挥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和环境资源保护作用。政府应当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财政支持、推动农业转型,以农地规模化提升浙江农业可持续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1.
Space     
  相似文献   

12.
Space     
  相似文献   

13.
Space     
C LJ 《Science (New York, N.Y.)》1973,179(4073):551-552
  相似文献   

14.
Space     
  相似文献   

15.
凤县县城绿地系统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凤县县城绿地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城市生态和景观规划相关 理论,以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关规范为依据,在该县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县城绿地系统 规划。对县 城区绿地系统结构、布局及分类绿地进行规划和控制,提出一带三片,组团隔离;绿心北 距,绿廊导 风;公园棋布,森林围城的规划布局模式。至2020年规划期末,该县城区绿地率为40.34 %,人均 绿地面积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可为38.42 m 2 和14.31 m 2 。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we characterize the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Bloch space (little Bloch space) and the weighted BMOA (M_a) (VMOA (m_a), a>-1) space.  相似文献   

17.
18.
Space physics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