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热裂解-气相-质谱联用仪(PY-GC-MS),分析了降香黄檀心材、边材在中温快速裂解条件下的产物。对降香黄檀心材、边材的热裂解均得到了大量的小分子醛酮、酸类物质,小分子物质含量占总裂解产物的40%以上。在热裂解产物中,脱水糖类物质以左旋葡萄糖为主;苯酚类物质主要来自木质素的裂解,其中酚类物质含量分别占心材、边材总裂解产物的22.92%、24.46%。在降香黄檀心材裂解产物中含有一定量的抽提物成分,以橙花叔醇为主,而在边材裂解产物中没有发现抽提物成分。  相似文献   

2.
GC-MS分析比较琼产降香黄檀不同部位材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岛儋州10年生降香黄檀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对降香黄檀木材的心材、心边材过渡带、边材进行提取,并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提取物的成分及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溶剂对降香黄檀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物种类较完全。心材中主要含有25种化合物,萜类、醇类、饱和烷烃类物质较多,其中含量最多的成分为6α,11α-二甲氧基-6H-苯并呋喃-[3,2-c][1]-苯并吡喃(美迪紫檀素),甲醇提取液中含量高达26.07%;心边材过渡带中主要含有酯类、酚类物质;边材中主要含有烷烃类、酯类、酚类、萜类物质。在不同部位材的乙酸乙酯提取液中,发现边材和心边材过渡带也含有心材挥发油主要活性成分反式-橙花叔醇,其含量分别为5.89%、2.83%、1.96%。检索心材成分发现,7-羟基-3-(4-甲氧基苯基)-2H-1-苯并吡喃-2-酮、3,4-二氢-3-(2-羟基-4-甲氧基苯基)-2-氢-1-苯并吡喃-7-醇和7-羟基-3-(4-甲氧基苯基)-4H-1-苯并吡喃-4-酮是合成6α,11α-二甲氧基-6H-苯并呋喃-[3,2-c][1]-苯并吡喃的中间体。木材内部化合物间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逐渐累积形成心材成分。研究降香黄檀心材、心边材过渡带、边材的成分及其差异,为进一步探究心材形成的影响因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施钙对降香黄檀心材抽提物的影响,为其人工林高效培育提供参考,以6年生降香黄檀为研究对象,采用注射CaCl2溶液和填埋Ca(OH)2固体2种不同施钙方式,分析不同钙施加量对心材抽提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CaCl2溶液后,降香黄檀心材抽提率、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类化合物的含量具有明显提升,且随溶液浓度的提高,促心材抽提物效果变差;填埋Ca(OH)2固体后,降香黄檀心材抽提率基本不变,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类化合物含量降低。注射CaCl2溶液具有较好的促心材抽提物形成效果,以2%浓度为宜;填埋Ca(OH)2固体未发现有促心材抽提物形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几种烟用香精香料热裂解产物、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组合应用热裂解-冷进样-气质联用(Py-CIS-GC/MS)技术,研究12个烟用香精香料样品的有氧裂解产物,天然提取物对照其挥发性成分及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具有较强挥发性的天然提取物山苍子油、树兰净油和鸢尾浸膏的裂解产物和挥发性共有成分分别占裂解产物的含量在80%、65%、90%以上,表明主要挥发性成分原形转移进入各自的热裂解产物中;单体化合物中,易挥发的2,3,5-三甲基吡嗪和β-紫罗(兰)酮裂解产物中原形转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9%、97%,油酸在裂解产物中的含量也占到57%;天然提取物酸角提取物、山楂酊、树苔浸膏、蜂蜜的部分挥发性成分在其各自的裂解产物中的含量有所增减;单体玉米淀粉和蔗糖的裂解主要是糖类的裂解和转移,主要生成了5-(羟甲基)-2-呋喃甲醛、糠醛等产物。[结论]该研究为卷烟产品设计和卷烟加香加料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DNA分析是一种有效地鉴别木材的方法,但它要求要从木材中得到足够质量和数量的DNA。因此,本试验以降香黄檀气干材为原料,采用改良的CTAB法、QIAGEN试剂盒法和PTB法分别提取降香黄檀心材和边材部位的DNA,比较从不同部位木材组织中提取DNA的质量差异,以期为从心材和边材组织中提取DNA探寻合适的方法。结果表明,3种方法从边材和心材部位提取DNA浓度范围分别为:75.95~937.38 ng·μL-1,4.46~806.56 ng·μL-1,其中PTB法从边材和心材部位提取的DNA浓度都是最高的,试剂盒法提取的DNA浓度都是最低的。3种方法提取的边材部位DNA经纯化处理后能够满足PCR扩增目的片段的要求;只有PTB法提取的心材部位的DNA经纯化处理后能够满足PCR扩增目的片段的要求。3种方法都能够从边材组织中提取出DNA,PTB法更适合从心材组织中提取DNA。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单体香料芳樟醇的热裂解行为,为芳樟醇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分析芳樟醇在不同温度(300、400、500、600、700、800和900℃)下的热裂解行为,并根据主要热裂解产物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对芳樟醇热裂解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热裂解温度低于500℃时,90.00%以上的芳樟醇未发生热裂解;热裂解温度升至600℃时,热裂解产物增多,主要是醇和烯等物质;热裂解温度升至900℃时,30.00%以上的芳樟醇发生热裂解.芳樟醇可裂解为香叶醇、二氢芳樟醇、月桂烯、罗勒烯、8-羟基芳樟醇、顺式氧化芳樟醇和反式氧化芳樟醇等香味物质.初步推导出芳樟醇按双键断裂重排、分子内脱水、双键加成及双键被氧化等4种方式进行热裂解.[结论]芳樟醇的热裂解产物以芳樟醇类物质为主,其自身的香气特征即代表热裂解后的香气特征,可添加到卷烟中以增加花香、木香和果香香气.  相似文献   

7.
DNA分析是一种有效地鉴别木材的方法,但它要求要从木材中得到足够质量和数量的DNA。因此,本试验以降香黄檀气干材为原料,采用改良的CTAB法、QIAGEN试剂盒法和PTB法分别提取降香黄檀心材和边材部位的DNA,比较从不同部位木材组织中提取DNA的质量差异,以期为从心材和边材组织中提取DNA探寻合适的方法。结果表明,3种方法从边材和心材部位提取DNA浓度范围分别为:75.95~937.38 ng·μL-1,4.46~806.56ng·μL-1,其中PTB法从边材和心材部位提取的DNA浓度都是最高的,试剂盒法提取的DNA浓度都是最低的。3种方法提取的边材部位DNA经纯化处理后能够满足PCR扩增目的片段的要求;只有PTB法提取的心材部位的DNA经纯化处理后能够满足PCR扩增目的片段的要求。3种方法都能够从边材组织中提取出DNA,PTB法更适合从心材组织中提取DNA。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幼龄降香黄檀心材形成的影响,以6年生幼龄降香黄檀为试材,采用树体注入的方法,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ETH)和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其树高、胸径、心材形成和挥发油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进行1年之后,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下,幼龄降香黄檀树高和胸径的变化均不显著,但均可促成幼龄降香黄檀形成颜色不均匀的深红褐色或紫红褐色心材,这与自然条件下较为一致。各处理促进形成的心材面积有差异,依次为2%乙烯利(E1)处理4%6-BA(B2)处理=2%乙烯利+4%6-BA(E1B2)处理4%乙烯利+4%6-BA(E2B2)处理2%6-BA(B1)处理2%乙烯利+2%6-BA(E1B1)处理对照处理(CK)4%乙烯利(E2)处理=4%乙烯利+2%6-BA(E2B1)处理;除E1、B1、B2处理之间的心材挥发油相对含量差异不显著之外,其余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除B2、E2B2、E1B2和E1、B1以及E2、E1B1、E2B1处理之间的心材挥发油绝对含量差异不显著之外,其余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E1B2处理的心材挥发油含量最高,对照处理的心材挥发油含量最低。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处理促进幼龄降香黄檀生成的心材挥发油主要组分进行综合评价,E1B2处理与33年生的标准品质量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9.
陈山红心杉主要化学组成的株内纵向变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陈山红心杉的心、边材的主要化学组成沿树高方向的株内纵向变异进行了研究。主要测定指标为木材p H值、综纤维素、纤维素、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1%Na OH抽提物、木质素、灰分含量等。研究结果揭示了陈山红心杉的心、边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在纵向上的变异规律:陈山红心杉心、边材的p H值均较低,红心杉心、边材呈酸性,边材p H值均高于心材,并且心、边材的p H值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升高;陈山红心杉心、边材的综纤维素、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含量均为边材高于心材,但在沿树高方向的纵向变化规律各异;陈山红心杉心、边材的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苯醇抽出物、灰分、1%Na OH抽出物含量均为心材高于边材,且陈山红心杉心、边材的这5种化学组成含量沿树高方向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检索“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和科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中检索“Dalbergia odorifera”相关文献为数据源,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结合数据库自带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分析2000—2019年国内外对降香黄檀的研究动态和研究热点。结果表明,降香黄檀的研究可以分为3个阶段,心材形成及木制品、药用活性成分分析、栽培与石漠化治理为降香黄檀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