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弋阳县全力挖掘雷竹产业潜能,开展产业创新升级,探索出一条高效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深入分析了弋阳县雷竹产业在产业扶贫、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要优势及存在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地促进弋阳雷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竹产业是全球公认的绿色产业,建立完整的竹产业循环经济链条,有助于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以安徽泾县为例,分析了其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徽泾县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与竹产业模式,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探讨了泾县竹浆纸产业发展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蕲竹生物特征与主要价值概况,分析了蕲竹文化遗产资源,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蕲竹文化遗产传承与产业振兴的策略,并提出了9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竹产业是一项生态经济型产业,也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霍山县发展竹产业,有利于促进当地林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林农收入。本文介绍了霍山县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促进霍山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根据雷竹自然生长习性,结合多年从事林业工作的经验,从城固雷竹"种竹选用、栽植时间、林地选择、栽植技术、虫害防控"等多方面实施农艺综合措施,将雷竹亩产鲜笋由1 500 kg/hm~2,提高到5 025 kg/hm~2,鲜笋的经济效益在1.4万~5.0万元/hm~2之间,发展前景极为可观。因此,在陕南秦巴山区推广雷竹高产栽培技术,以雷竹产业引领群众发家致富,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长效产业机制进行了创新性探索。  相似文献   

6.
乡村民宿旅游开发能有效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运用田野调查法及访谈法,以温州泰顺畲族左溪村和竹里村为例,分析其民宿旅游经营现状及其产业发展难题,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要求,提出"民宿 + "的乡村民宿旅游开发路径:"民宿 + 生态环境"、"民宿 + 文化传承"、"民宿 + 运动休闲"、"民宿 + 健康养老"、"民宿 + 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7.
竹子是我国重要的生物、生态、产业和文化资源,雷波竹资源丰富,竹产业在雷波县具有巨大潜力。然而,通过对现有竹资源和基地的调查表明,雷波竹产业发展中仍存在竹龄老化、密度大、竹杆细弱、产笋量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态、经济效益的发挥。因此,通过对人工栽植、低效林提质增效改造、抚育管护等竹产业基地建设规划的思考,以指导区域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达到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正竹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被称为"世界第二大森林"。在全球气候变暖、森林面积急剧下降、木材短缺的背景下,竹产业作为全球公认的绿色产业,拥有巨大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竹产国,素有"竹子王国"之誉,竹类资源、竹林面积、竹材产量和竹产品对外贸易均居世界首位。近年来,我国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从竹林资源培育、竹产品加工和贸易到竹休闲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完整产业链,开始实现三产跨界融合发展。各地区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竹休闲产业,在乡村振兴、绿色制造和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蔡毅 《新农村》2024,(1):52-53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乡村文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之源。竹文化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象山县西周镇有悠久的竹文化历史,社区学院要从社区教育着手,帮助打造竹文化品牌、整合竹文化资源、宣传竹文化精神、开发竹文化人才等,赋能乡村振兴,融合创新,使竹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60-261
"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而乡村产业、乡村环境、乡村人才、乡村文化、乡村组织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这其中乡村产业振兴处于核心地位,产业振兴则需要土地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而将土地整治作为一种平台恰恰具备了支持农村产业振兴的潜力,因此土地整治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1.
依据大蒜的生物学特性,选取宜阳县1959—2008年气温、降水和日照这3个对大蒜种植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分析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气温升高、日照时数增多是宜阳县发展大蒜种植的有利因素。大蒜在宜阳县生长发育关键期温度适宜,蒜头发育期光照充足,花芽分化期水分充足,非常适宜大蒜的种植,并针对该地区幼苗冻害、膨大期旱害、生长期病害等情况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夏婵 《现代农业科技》2012,(10):302-304
通过对朝天椒大田生产的气候、生态环境特征的分析,选取气温、降水、日照和相对湿度这4个对朝天椒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分析各因子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和日照增加有利于朝天椒的种植发展,但降雨量减少会影响朝天椒的生产。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如温棚育苗、提早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做好人工增雨和蓄水准备,以应对气候变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仕贤 《现代农业科技》2012,(15):213-214,216
选取气温、降水、日照3个对烤烟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分析1961—2010年其在宜阳县的变化特点,与优质烤烟所需气候特征相比,得出该县气候变暖向有利于烤烟种植的方向发展,应选择适宜播期,使季节气候与烟草气候最佳配置,并加强烟田建管,做好人工增雨和消雹准备,则在宜阳县发展优质烤烟生产有着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益阳市南县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分区指标体系,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选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南县土地利用分区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南县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对分区方案做对比分析与定性分析,最终确定土地利用分区结果,同时表明层次聚类分析法在土地利用分区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杨仕贤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6):184-186,190
通过对河南宜阳朝天椒大田生产的气候生态环境特征的分析,选取宜阳近5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和相对湿度4个对朝天椒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分析其变化特点,并对朝天椒所需适宜气候特征做了相似性分析,得出气候变暖和日照增加向有利于朝天椒种植的方向发展,但降雨量减少会影响朝天椒的生产,由此提出了采用温棚育苗、提早播种、加强田间管理以及做好人工增雨和蓄水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遥感技术以其能够实现大尺度的快速、实时监测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态环境领域,成为评价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手段。为探究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完善的优化设计方案,本文以弋阳县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开展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并基于多期数据判断生态质量稳定性,选取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构成“点-线-面”要素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弋阳县2010、2015和2019年RSEI均值分别为0.820 3、0.846 6和0.734 9,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生态质量处于良好稳定状态。识别出17个生态源地、35条一般廊道、13条关键廊道和46个生态节点,共同构成弋阳县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后的生态安全格局新增3个生态源地,总面积为21.40 km~2;新增10条生态廊道,总长度为137.48 km;新增24个踏脚石斑块以及10处生态节点;依托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等核心要素,形成“一带两区多轴”生态安全战略布局框架。研究结果可为生态功能区的划定、完善提供科学支撑,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过程中生态源地的识别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选用5个早稻和5个晚稻品种,研究其在益阳地区的双季超级稻生产中的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在益阳地区生产中,早稻品种产量最高的为中嘉早32,2 a平均达567.7 kg/667 m2,晚稻品种产量最高的为协禾7号,产量达454.5kg/667m2,2品种搭配全年产量达1 022.2 kg,667 m2.因此,在益阳地区的双季超级稻生产中,推荐早、晚稻分别为中嘉早32和协禾7号,选用这2个品种能够获得全年的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益阳市地处洞庭湖南部,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水网密织,水产资源极为丰富,是湖南省水产品重点产区和全国重要的淡水鱼商品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近  相似文献   

19.
为摸清益阳市花境植物在道路绿化中的应用现状,先查阅文献资料,然后结合实际进行调查。从应用种类与频度、植物生态适应性与观赏性等方面,调查与分析了益阳市花境植物应用情况。结果表明:益阳市花境植物材料共58种,涉及40科52属;花境植物以灌木、多年生花卉运用比例较高,一、二年生花卉明显偏少。调查的植物中,芒萁的应用频度占比最高,其次是紫娇花、黄金菊等。观花植物有58种,以红色系植物占比最高,春夏两季开花植物较多,少有全年开花植物。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益阳市花境存在管理养护不到位、植物种类选择设计较为单一等情况。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如注重季相色彩设计,考虑高低搭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