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研究中针对杂交构树和饲料桑含可发酵物质较少,自然青贮品质较差这个问题,通过在青贮杂交构树和饲料桑中接种不同活菌数量的复合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1:1)的方法来改善杂交构树和饲料桑的青贮发酵品质,根据测量接种后青贮杂交构树、饲料桑的感官(色泽、气味和质地)、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变化,证明复合乳酸菌接种量为1×...  相似文献   

2.
刘悦  字学娟  陈婷  孙蓉  李茂  汤凯 《草地学报》2022,30(10):2819-2826
为筛选适合热带牧草的高温发酵优良乳酸菌,改善青贮发酵品质,本试验从海南岛不同气候区采集野生草本植物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蔓生莠竹(Microstegium vagans)和木本植物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青贮60 d后分离纯化乳酸菌,以培养36 h条件下最终发酵液pH≤4且OD(Optical density,吸光度)≥2作为条件初筛乳酸菌。用温度T=40℃,45℃,50℃和pH=3.0,3.5,4.0,6.0,8.0,9.0进行复筛,选取OD值较高的菌株作为优势菌株,再对其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生长和产酸速率测定以及生理生化实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共分离到98株天然乳酸菌,经筛选得到4株优良乳酸菌(15B,10D,13C,14B)。经鉴定,10D,13C,14B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5B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菌株15B,10D,13C,14B均耐酸、耐高温、且生长及产酸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青贮潜力并对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作为热带地区制备青贮添加剂的备选菌种。  相似文献   

3.
研究从青贮饲料中分离筛选获得3株乳酸菌,通过产酸试验、不同温度和pH培养试验及对糖类利用及抑菌试验,筛选出1株适合作为青贮接种剂的优良菌种,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最终确定菌株P1为乳酸片球菌,为青贮接种剂提供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4.
杨杨  石超  郭旭生 《草业学报》2014,23(1):266-275
 本试验对青藏高原藏北嵩草附着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并利用传统培养法和16SrRNA序列分析对分离乳酸菌进行了鉴定,以期探讨高寒地区乳酸菌的发酵生物学特性并分离筛选优良发酵乳酸菌。试验共分离得到17株乳酸菌,其中有6株菌为食窦魏斯氏乳酸菌(Weissella confusa),其余均为融合魏斯氏乳酸菌(Weissella cibaria)。分离出的融合魏斯氏乳酸菌菌株均能在4℃条件下生长,其中有5个菌株能在pH值为3的培养基中生长,且分离的食窦魏斯氏乳酸菌均能利用半乳糖,10株融合魏斯氏菌均能够发酵利用阿拉伯糖。体现出高寒地区分离出的融合魏斯氏乳酸菌菌株具有耐低温,耐酸性强和发酵利用碳源广泛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筛选和鉴定适用于低可溶性糖含量的牧草青贮中的优良乳酸菌。将上海地区35个苜蓿样品中分离得到的67株乳酸菌进行抑菌活性检测和产酸性能的测定,分离菌株在葡萄糖浓度为0.5%的MRS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发酵试验,并对发酵苜蓿粉的性能进行检测,从中筛选出优良乳酸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RNA序列分析对筛选优良乳酸菌进行鉴定。发现其中ZZU A95、ZZU A101、ZZU A104和ZZU A105菌株的抑菌活性较强、产酸速率较快,能于24 h内将培养基p H值降至4.0以下。筛选出的优良乳酸菌ZZU A95在低可溶性糖条件下发酵产酸性能较好,被鉴定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研究表明,菌株ZZU A95在低可溶性糖含量的牧草青贮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株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乳酸菌分离专用培养基-MRS培养基从发酵40 d的酸菜汁中分离得到一株乳酸菌,利用经典分类法对所分离的乳酸菌菌株进行了系统的细菌学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该菌株被鉴定为乳杆菌属、植物乳杆菌。对其进行生长曲线、pH及酸度的测定,结果显示分离乳酸菌的对数生长期较长;培养以后pH下降达到稳定;酸度较高的产酸时间为前20 h。抑菌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由于该菌具有生长快、产酸量高并具有抑菌活性等特点,因而适合作为微生态制剂的优良菌种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布氏乳杆菌对杂交构树青贮品质以及杂交构树青贮替代不同比例花生藤对湖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杂交构树青贮试验设置2组,对照组为新鲜的构树枝叶经机械粉碎后添加玉米粉10%、糖蜜2%~4%、尿素0.5%,含水量约为60%;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5×109 CFU/g布氏乳杆菌,每组3个重复,发酵10~15 d。体外发酵试验设置4组,杂交构树青贮替代花生藤比例分为0 (G0组)、30%(GS30组)、60%(GS60组)、100%(GS100组),每组设10个重复。结果显示,试验组杂交构树青贮具有较强的酸味和芳香味,呈黄绿色,质地松散,感官品质为良好。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杂交构树青贮的总能、pH值、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丁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体外发酵24 h,GS60组和GS100组产气量均显著高于G0组(P<0.05)。体外发酵24 h,GS60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G0组和GS30组(P<0.05);各试验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  相似文献   

8.
在奶牛饲料中添加优良的乳酸菌微生物制剂对于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奶牛肠道中的乳酸菌本身已适应奶牛肠道中的环境,并且与奶牛肠道中的致病菌长期拮抗竞争,因而是奶牛饲料中添加益生菌株的最佳来源。本试验利用改良MRS培养基从20头健康的荷斯坦泌乳牛粪便中进行菌群的分离鉴定,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对分离的乳酸菌进行鉴定。最终获得瘤胃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等18株乳酸菌。该试验中分离得到的乳酸菌为多角度开发我国乳酸菌资源和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木本饲料凭借其高蛋白含量的优势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乳酸菌添加剂可以加快植物材料青贮过程中pH值下降速度,有助于长期保存植物饲料。研究使用5种不同来源的乳酸菌,包括三株植物乳杆菌:a214(分离于苜蓿表面)、S37(分离于饲料桑表面)、F1(分离于荷斯坦奶牛瘤胃)和两种商业复合乳酸菌剂:FG1(日本Chikuso-1公司菌剂)、GFG(高福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菌株)作为添加剂,分别添加到刺槐、饲料桑和杂交构树中。结果表明:三种材料都具有高粗蛋白质(19.19%DM~20.92%DM)含量、低可溶性糖(1.70%DM~2.15%DM)含量的特征,较难青贮。添加乳酸菌后可降低青贮pH值、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提高青贮品质。但不同来源乳酸菌添加剂对不同木本饲料的作用效果有差异,F1对提高青贮刺槐和杂交构树青贮效果较好、FG1对提高饲料桑青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诊某猪场患病猪的病原菌,找到防控办法,对死亡猪肺脏、气管液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经过生化试验、药敏试验、体外抑菌试验、动物试验等,得知:分离菌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特性与巴氏杆菌基本一致;分离菌高敏药物为头孢氨苄、头孢曲松等,低敏药物为青霉素G、林可霉素等;乳酸菌对巴氏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攻毒小白鼠48 h内全部死亡。结论: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病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巴氏杆菌病,乳酸菌配合高敏药物能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合于青藏高原青稞秸秆青贮用的优良乳酸菌菌株,研发新型青贮添加剂。分离了青藏高原青稞(Hordeum vulgare)秸秆青贮饲料中的乳酸菌,利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和16S rRNA序列分析法对乳酸菌进行鉴定,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优良的乳酸菌菌株。共分离获得4株同型发酵乳酸菌菌株,其中HG24,LH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 lantarum),LH9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acidi lactici),LH7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p entosaceus)。分离出的乳酸菌菌株均能在5~30℃,pH 3.5~7.0及3.0%和6.5% NaCl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其中HG24,LH2在pH值为3的培养基中仍能生长,体现出分离的乳酸菌菌株具有耐低温、耐酸性和耐盐性强的特征。4株乳酸菌菌株中HG24和LH2产酸能力强、生长速率快,最适宜于用作青贮乳酸菌菌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对葡萄枝叶青贮饲料中天然附着优势乳酸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为葡萄枝叶资源的饲料化利用提供可靠的乳酸菌资源。利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法(16S rDNA序列分析)与传统的微生物鉴定法对分离出的乳酸菌进行鉴定,最终得到5株乳酸菌菌株,其中Q1菌株鉴定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ica),Q2和Q5菌株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Q3菌株鉴定为铅黄色肠球菌(Enterococcus casseliflavus),Q4菌株鉴定为海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所筛选出的乳酸菌除L.mesenterica在pH为9时不能生长,其余菌株均能在pH 3~9,4℃~45℃,3%和6.5% NaCl浓度环境下生长;其中E.hirae菌株在培养至24 h后其菌液pH可达到4.11,OD值为1.42,表现出最强的生长及产酸能力。  相似文献   

13.
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优良菌株筛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研究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的分类及形态学与生理生化特性,从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及玉米(Zea maysL.)青贮饲料中分离得到5株乳酸菌。经16S rRNA序列分析,2株(GI7,GI24)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其余3株(GI11,GI44,GI62)分别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5株菌均为同型发酵乳酸菌,除弯曲乳杆菌GI44在pH3.0,4.0,8.0等条件下不能生长外,其余菌株均可在5,10,40,45℃等不同温度条件下、pH3.0~8.0等环境下以及3.0%和6.5%NaCl溶液中良好生长或微弱生长。同时,通过产酸速率和生长曲线等指标筛选出产酸较快、生长迅速的GI62可作为制备乳酸菌青贮饲料添加剂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4.
山竹岩黄芪青贮中优质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山竹岩黄芪(Hedysarum fruticosum Pall.)青贮饲料中分离到3株乳酸菌(HF84,HF69,HF49)。经传统鉴定方法及16SrRNA序列分析,菌株HF84为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ii),菌株HF69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菌株HF49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3株乳酸菌均为同型发酵乳酸菌,蒙氏肠球菌在pH 3.0条件下不能生长,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在pH 3.0、温度5℃时及6.5%NaCl溶液中不能生长,植物乳杆菌均可在试验设定条件下生长。通过测定3株乳酸菌的生长曲线和产酸速率,菌株HF49生长速度快、产酸性能好,可作为制备乳酸菌青贮饲料添加剂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5.
高静  郭旭生  王国成 《草业科学》2013,30(8):1266-1271
本研究以藏北嵩草(Kobresia littledalei)上附着的乳酸菌为研究对象,分离得到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两株,融合魏斯氏菌11株,食物魏斯氏菌6株,然后对这3种试验菌进行不同温度及pH条件下的生长试验、耐盐试验及糖发酵试验等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条件下分离得到的相同菌株相比较,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中分离的魏斯氏乳酸菌和明串珠菌株都能在4~40 ℃的条件下生长,部分融合魏斯氏菌还可在50 ℃下微弱生长;耐酸碱试验表明,魏斯氏乳酸菌株都能在pH值为3.0和9.5的条件下生长;在耐盐性方面,部分魏斯氏菌可以在18%的NaCl下生长;在碳源利用方面,本研究提取的食物魏斯氏菌可利用半乳糖;融合魏斯氏菌可利用阿拉伯糖、蜜二糖、甘露醇。因此,藏北嵩草中所分离的乳酸菌比常规环境中的乳酸菌有较强的耐温性和耐酸碱性,而且能更广地利用碳源,从而为其在饲料青贮、酸奶发酵等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西藏地区豆科牧草青贮饲料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以期得到优良的乳酸菌菌株。以苜蓿和箭筈豌豆青贮饲料为试验材料,共分离得到6株同型发酵乳酸菌,经传统微生物培养和16S rRNA序列分析,3株(LCG9,CG35和AG11)为戊糖片球菌,2株(LCG3和LAG1)为植物乳杆菌,1株(LA3)为弯曲乳杆菌;除AG11和LAG1在5℃,LCG9和AG11在pH 3.0和8.0生长微弱外,其余乳酸菌菌株均在5~20℃,pH 3.0~8.0及3.0%和6.5% NaCl培养液中生长良好。从耐低温特性、产酸能力和发酵速率3个指标考虑,植物乳杆菌LCG3最适宜用于西藏青贮饲料生产的乳酸菌菌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限制性培养方法,以温度和pH值为限制因素筛选耐低温菌株;并利用生理生化及16S rDNA同源序列分析方法综合鉴定筛选菌;将筛选菌分别添加于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新鲜和晾晒青贮原料中,观察其在低温条件下的青贮发酵效果。结果表明:LT1,LT2及LT3均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可在10℃,pH4.0下生长。单纯晾晒可提高黑麦草的青贮品质。15℃条件下,无论是否晾晒,添加3株耐低温乳酸菌均可促进乳酸发酵,降低pH值,减少蛋白质或氨基酸的分解,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效果优于对照菌,而2个对照菌对晾晒的黑麦草无效果。  相似文献   

18.
植物乳酸菌和贮藏温度对辣木叶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辣木叶青贮中筛选分离出4个乳酸菌菌株,鉴定后分别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Lactobacillus farciminis(LF),Weissella thailandensis(W)和Lactococcus lactis(E)。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温度下添加植物乳酸菌对辣木叶青贮的青贮品质、营养成分和单宁含量的影响。采用双因素(温度×植物乳酸菌)完全随机设计,两个温度组为15和30 ℃,乳酸菌处理组为CK,LP, LF, W和E。在青贮第60天时开袋取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辣木叶原料粗蛋白质含量为25.31%,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为7.53%,添加乳酸菌可以显著降低pH,增加乳酸和乙酸含量,同时使乳酸菌数量和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贮藏温度在15 ℃时,乳酸菌数量,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30 ℃(P<0.05)。同时,非蛋白氮、氨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在15 ℃的贮藏温度时都显著低于30 ℃(P<0.05)。青贮后,各处理组的单宁含量都有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辣木叶蛋白质丰富,易于调制青贮饲料,较低的贮藏温度和添加植物乳酸菌对辣木叶青贮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对降解单宁含量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分析方法对玉米(Zea mays)秸秆和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尾菜混贮料中的乳酸菌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以温度和p H为限制因素筛选优良乳酸菌菌株。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2株乳酸菌分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片球菌属(Pediococcus)。其中,1株(LB-1)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6株(LB-2、LB-4、LB-7、LB-8、LB-9和LB-11)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3株(LB-5、LB-6和LB-12)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2株(LB-3和LB-10)为类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菌株LB-3和LB-8表现出优良的耐高温、耐酸碱特性,且具有较强的产乳酸能力,二者可作为青贮饲料的乳酸菌添加剂。  相似文献   

20.
陈龙  魏炳栋  郑琳  张莹  闫晓刚  于维 《中国畜牧兽医》2020,47(10):3103-3113
试验旨在筛选长白山原始森林土壤中耐胁迫生长能力强、产酸能力强、体外抑菌特性好的耐低温乳酸菌,并对其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为东北地区寒冬季节低温青贮提供优良乳酸菌菌种资源。采用低温(10℃)进行耐低温乳酸菌初筛,经不同pH、温度及盐度等条件下进行乳酸菌生长特性测定后,进行候选菌株的种属鉴定,并对候选菌株进行生长曲线、产酸曲线、耐酸和耐胆盐性能、抑菌性能测定及小鼠饲喂试验。结果显示,通过10℃低温条件培养,初筛获得11株能够良好生长的耐低温乳酸菌,其中C37、C34和C4212经16S rRNA测序分析后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在培养7 d时,pH均可下降至4.25以下,均能够在4℃、45℃、pH 3.0、6.5% NaCl等条件下良好生长。生长曲线分析发现,3株乳酸菌均在4 h达到对数生长期,10~12 h后进入生长稳定期。在培养24 h时,C37、C34和C4212可将pH分别降至4.04以下,在pH 3.0条件下,C37和C4212具有较高的存活率,且对0.5%胆盐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其存活率均在80%以上。对常见病原菌体外抑菌表明,3株乳酸菌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炎沙门氏菌均有抑制作用,小鼠饲喂试验表明生物安全性好。本试验结果表明,从长白山原始森林土壤中筛选和鉴定出的乳杆菌C37、C34、C4212可作为东北地区寒冬季节低温青贮优良乳酸菌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