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亚热带重要的常绿经济果树,但是荔枝落果现象非常严重,平均最终坐果率5%左右。综述了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荔枝落果依品种不同有3~4次高峰;荔枝开花习性的缺陷是落果的主要原因,而胚与胚乳及果柄发育的不完善和矿质元素、碳水化合物、激素及多胺含量的不充足是落果的内在原因,不利环境因素(低温寡照、阴雨连绵)进一步诱发荔枝幼果脱落;有关荔枝落果分子生物学研究较少,相关研究也不够深入;培养健壮充实的结果母枝是保证花穗正常发育,减少早期落果的基础,花果期进行适当的环割、环剥及恰当的水肥管理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减少中后期落果的有力手段。并根据现阶段荔枝落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解决办法,以期为荔枝落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不环剥为对照,跟踪研究冬季环剥荔枝叶片和花穗中矿质营养、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探讨环剥对果实产量及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剥不同程度降低荔枝叶片在开花前不同时间内的N、P、Ca、Mg、B含量,对K含量没有影响,明显提高叶片Mo含量。环剥荔枝花穗硝态氮、铵态氮和K含量显著提高,但Ca、Mg、Mo含量显著降低,N、P、B含量变化不大。叶片和花穗中多种养分含量的下降,是环剥导致荔枝开花期花量明显减少的重要原因。同时,环剥明显提高叶片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明显降低花穗ABA、IAA含量,但提高花穗GA3和ZR含量,有利于减少落果,从而使果实增产57.9%,产值提高260.3%。环剥对果实品质和风味影响不大,但对香气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同荔枝品种进行促花和保花保果试验研究,为荔枝生产中促进成花坐果和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环剥对三月红、妃子笑和桂味荔枝进行促花试验,采用环割和打孔处理三月红荔枝,采用SOD喷施鸡嘴荔。[结果]10月16日至11月16日对三月红、妃子笑和桂味荔枝进行环剥处理,其末次梢成花率分别达到68.27%、9.41%~50.52%、58.99%~83.61%,比对照分别提高了4.00、0.59~7.56、4.57~6.89倍;初花期对三月红进行环割和打孔处理后的每穂平均果数达到6.0~6.3,比对照提高了1.22~1.33倍,环割、打孔不影响果实的正常生长发育;小果期喷施0.25%~0.50%SOD后7~15 d能减少鸡嘴荔的落果,处理后15 d果穗平均小果数为8.5~10.6个,处理比对照提高了0.37~0.71倍。[结论]荔枝花芽生理分化期及之前环剥可明显提高成花,初花期环割和打孔能明显提高坐果,小果期喷施SOD能减少落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荔枝产量,研究了海南省儋州市妃子笑荔枝果实生长发育和座果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海南儋州,妃子笑荔枝从谢花后果成熟需要历经60多d;在花后一个月内是果实增长最快时期,一个月后增长速度减缓;果实发育的落果高峰在果实纵径1.0cm以前,当果实纵径超过1.0cm时,落果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2009年广西钦州市妃子笑荔枝异常落果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9年钦州市各大果园的妃子笑荔枝落果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2009年钦州市妃子笑荔枝异常落果的原因是外在因素(气候条件)及内在因素(树体营养积累水平)共同影响下的混合性落果。提出加强果园和树体管理,培养健壮植株和优良花序,以减轻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等减少妃子笑荔枝落果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荔枝果实发育期间内源激素含量动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研究测定了荔枝果实发育期间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结果表明果实发育前期细胞分裂素(CTK),生长素(IAA)含量较高;中期乙烯(Eth),赤霉素(GA),的含量较高,这与果实的生长发育及落果有密切相关。同时,果实发育前期应用外源CTK、中期应用GA、处理果穗可显著提高产果率。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泸州市属于荔枝生长次适宜区,气候因子的影响更加显著,产量极不稳定。去除栽培管理因素,气候是影响产量的限制性因子,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但相关研究甚少。本文通过2009—2013年连续5年大红袍荔枝花果发育及相关气候的分析,初步探明各个关键时期气候的影响程度,对荔枝生产与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大红袍荔枝的花芽诱导与温度、降雨和光照有关;2荔枝开花期与开花持续时间与降雨和日照有关;3荔枝生理落果与果实发育时间与降雨和日照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10年生A4无核荔枝树为试验材料,谢花后对其果实生长发育的生理落果状况进行定期观察,以探索A4无核荔枝生理落果规律。结果表明:(1)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A4无核荔枝存在4次落果高峰期,分别出现在谢花后9~12 d,21~27 d,39~42 d和51~60 d(采收前)。(2)4次生理落果中,第1次落果数量显著高于其他3次,但采前落果期的落果率高达69.84%,显著高于其他3次。(3)4次生理落果期果实脱落的部位均一致,都是在果柄末端的小花穗轴与支轴结合部位脱落。(4)采前落果期单果脱落量比对果高出20%,转黄果(果皮颜色刚转黄)的脱落量比转红果脱落量高出3.65倍,且脱落的转黄果横、纵径及单果重均小于转红果。由此可见,采前落果是造成A4无核荔枝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在果实刚转黄时的小果更容易脱落,在今后生产栽培中应调控后2次落果期尤其是防治采前落果。  相似文献   

9.
钾素对荔枝光合性能,碳水化合物积累及座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钾对叶片单位面积的叶绿素含量增加虽无显著效应,但在氮磷营养配合下,施钾能明显增强光合效能;提高净光合速率,降低暗呼吸速率、光呼吸/净光合比值及光补偿点和CO_2补偿点。 结果树雄钾能明显促进荔枝秋梢叶片中钾和碳水化合物积累,提高开花座果期间叶片的钾和淀粉水平,降低相对落果率.花后叶片中钾和淀粉含量显著减少.试验认为,荔枝花后树体钾素营养的不足和果实中钾浓度的下降可能与第一次生理落果有密切关系,而果实发育中后期的碳水化合物的不足则成为影响荔枝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化学调控剂对桂味和怀枝荔枝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晚熟荔枝品种桂味、怀枝为试材,在盛花后50 d分别用Glu 、PP333、TDZ和6-BA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化学调控剂对荔枝果实着色、花青苷、叶绿素、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有机酸、Vc含量及果实落果率和单果重的影响.[结果]Glu和PP333处理能提高果皮的花青苷含量,促进果皮叶绿降解,增加果实着色面积,其中1500 mg/L的Glu处理两个荔枝品种的果实花青苷含量最高,达11.86和12.46 U/gFW;TDZ和6-BA处理能降低果皮花色苷含量,抑制叶绿素降解,延缓果实转色,减少着色面积,其中2.5 mg/L的TDZ处理桂味和怀枝的花青苷含量仅为3.59和5.24 U/gFW.Glu和PP333处理能提高两个荔枝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促进果实总糖积累,降低有机酸含量.TDZ、6-BA和Glu处理均能减少两个荔枝品种落果,但PP333增加怀枝落果率.TDZ和6-BA处理降低两个荔枝品种可溶性同形物及总糖含量,而果实有机酸、Vc含量和单果重增加.[结论]Glu(1500 mg/L)和PP333(300 mg/L)能促进桂味和怀枝荔枝果皮着色,提早成熟;TDZ(25 mg/L)和6-BA( 100mg/L)能抑制荔枝果实着色,延迟成熟.生产上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化学调节剂进行调控,实现提早或延缓荔枝成熟采收,以减轻荔枝销售压力,增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