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家探索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优化的背景下,阐述了宝鸡市涉秦岭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宝鸡市涉秦岭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发展的优势,提出了宝鸡市涉秦岭重点生态功能区可以通过一体化联合发展、提升特色农业及生态工业水平、强化生态旅游发展等途径,达到功能区产业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宝鸡市发展地理标志产品产业不但有地域生态优势,也有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是调整经济结构,发挥传统资源优势的有力抓手.简述了宝鸡市地理标志产品产业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产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泉州市为例,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泉州市主体功能区进行了划分,进而以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为底图,叠加地形图等相关图件,考虑泉州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规划,探讨了主体功能区战略指引下的城镇发展、农业生产以及生态保护空间划分。结果表明:泉州市优化开发区为鲤城区、丰泽区;重点开发区包括了石狮市、晋江市、洛江区、泉港区、南安市、惠安县以及永春县、安溪县、德化县等的部分乡镇;其余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城镇发展空间主要集中在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农业生产空间为部分重点开发区,生态保护空间主要布局在重点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固原市原州区元宝枫的种植状况,结合原州区发展全域旅游、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降水量400 mm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形成了元宝枫树种发展南部、整合中部、开发东部、打造西部全方位发展建议,以期为原州区元宝枫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罗卫涛  董亮  朱佳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08-16209,16247
以陕西省宝鸡市凤县为例,在新农村发展热潮的背景下,分析了凤县的区位特色与环境优势,介绍了其打造"大秦岭的会客厅"的独特发展模式,重点分析了凤县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策略,进而将旅游文化与经济的发展相结合,转变经济结构,创新形式,将羌文化融入产业当中,依托政府的支持走出一条生态示范县的道路,对全国各地县城、乡村都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在产业兴旺,关键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佛山市三水区的乡村产业融合应着眼城乡空间融合、要素资源融合、产业生态融合三方面,即:优化城乡空间融合,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促进城乡市场一体化发展;优化产业要素资源融合,以三产联动带动乡村多元化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文化融合互补,打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乡村。  相似文献   

7.
安徽大别山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层面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既影响其辐射范围内生态产品的供给,更扩及相邻省市地区的生态安全。在合理规划该区域发展定位基础上,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旅游业、红色影视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借以畅通融资渠道,优化产业布局,落实转移支付,创新培养机制,扩大公众参与,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宝鸡市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宝鸡市小杂粮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玉溪市种植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玉溪市种植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自然基础和社会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出:玉溪市种植业属于人多地少型,社会发育水平不高,土地过度开发和生态问题突出是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在发展对策上,应结合玉溪市实际,稳定发展主导产业,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合理优化产业布局,确保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种植;重点推进蔬菜、水果、药材和花卉等4个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机理及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客观要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转变增长方式,寻求新的驱动力,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健康发展。以生态保护为价值取向的生态脆弱山区工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和禁止,而通过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共生耦合、延伸产业链可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效益。从生态学视角,以产业共生理论、产业链理论分析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机理,并通过陕南产业发展论证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