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阐述了PPP模式的涵义及其理论背景,然后进一步阐明了我国农村的环境治理现状和困境,引出了PPP模式在我国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最后论述了PPP模式下农村环境治理的模型和公私部门的职能分工。  相似文献   

2.
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国内外对PPP模式也有一些相关研究。现就农村退耕还林工程现状进行分析,构建PPP合作模式,指出我国农村退耕还林PPP项目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PPP模式在农村退耕还林中应用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础设施在实现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现阶段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还相对落后,较发达国家差距相当大,主要表现在投资不足,投融资渠道狭窄、资金保障不到位等方面。因此,PPP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在农村地区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国内外PPP模式应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现状,从农村基础设施和PPP模式的含义出发,论证农村基础设施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重点介绍PPP模式的运作思路及操作流程。提出PPP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适用领域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农村生活环境治理,我国的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不同国家的污染治理模式有不同的适用体制,同一个国家内部的治理模式也不同。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不同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发展背景、基本架构和模式效益,总结出这些模式对我国农村生活环境治理的启示,对于推进我国农村生活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河北农业科技》2022,(1):105-106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深,环境治理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考验各国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环境治理中的难题在农村,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备受关注,一时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重点。R村于2015年10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美丽乡村广西乡村建设领导小组评为“绿色村屯”,并于2017年达到了“宜居乡村”的水平,被当地政府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典型。由此,本文选取该村作为实地考察点,分析当地人居环境治理模式取得成效的原因,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PPP模式目前成为各级政府推进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所采用的主要方式,由于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存在量大、边界复杂、区域差异较大等特点,在推进PPP时需要因地制宜。本位主要探讨了农村污水治理PPP项目在编制实施方案阶段常见的问题和对策,为各地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乡镇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发生极大转变。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现状显示,传统单一的环境治理模式并不能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因此,本文运用自治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为例,分析其现有经验。探讨现存农村环境自治治理模式的不足和原因,寻求合理对策,构建长期有效的农村环境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8.
胡友芬 《乡村科技》2023,(11):123-126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在资金、技术模式、主体、制度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应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合理应用治理技术模式,推进“互联网+”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健全治理制度,完善长效机制,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9.
在养老需求快速扩大且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下,养老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模式乃大势所趋.将网络治理理论与养老服务PPP模式相结合,通过对湖北省农村养老PPP模式分析,发现目前农村养老服务PPP项目还存在市场主体背离公益性初衷、PPP项目合同本身存在缺陷和风险...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自十九大提出以来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由于农村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自身经济的局限性,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文章从农村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对我国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实地调研和相关文献的探索创新,在广泛汲取村民生产生活经验的前提下,提出了以"城市—农村"物质能量循环和"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循环为基础的农村环境治理双循环模式,并由此引出农村环境治理适宜性技术,从而为我国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和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