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2年5月5日,在河南省南阳市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约20余只个体的栗喉蜂虎种群,经查阅相关资料,确认该鸟为河南省鸟类分布新纪录。河南丹江湿地是目前已知的栗喉蜂虎在我国维度最高的分布地点。  相似文献   

2.
正"眼前这些色彩艳丽的小鸟是栗喉蜂虎和蓝喉蜂虎,它们每年春天会从东南亚迁徙到海南繁殖,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之所以叫蜂虎,是因为它们飞行能力卓越,擅长捕食蜜蜂、蜻蜓等昆虫……"近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为数十名小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课。  相似文献   

3.
蜂虎     
正蜂虎科是一个小科,遍布整个大陆。蜂虎色彩艳丽,以绿色为基本色。腿短;细长的弯嘴线条优雅;两翼长且尖,许多种类的中央尾羽特形延长。大多数种类为群栖性,喜开阔原野。群鸟立于光枝,跟随昆虫飞掠而过将其带回栖处并在一硬面上把猎物摔碎摔软,然后进食。朝前的三趾部分并接。蜂虎营巢于地面洞穴,卵为白色。中国境内有夜蜂虎、绿喉蜂虎、蓝喉蜂虎、栗喉蜂虎、  相似文献   

4.
蓝喉蜂虎是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其野外种群数量少,栖息地要求较为特殊。此鸟体色艳丽,受到许多鸟类爱好者的喜爱,现有的文献尚无对蓝喉蜂虎较为系统的研究报告。通过3年多的观察,初步掌握蓝喉蜂虎在延平区的分布、居留、繁殖、取食策略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在野外拍鸟是我这个典型的"85后"最快乐、最充实、最疯狂的时光。我的摄影之路从2009年拥有第一台单反相机开始,在山水之间很自然地开始了风光摄影。但有时灵动的鸟儿闯进我的镜头,也被记录了下来。时间一长,我发觉它们的美是活灵活现的,更是不为人知的。红腹角雉开启我的拍鸟之旅2013年5月1日,我在神农架"金猴岭"景区游玩。这里原始树木遮天蔽日,一条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鸟网、北京五棵松摄影器材城共同主办的"燕京飞羽·北京野生鸟类摄影展",于11月24日在五棵松摄影器材城西广场举行了揭幕仪式.影展将在五棵松器材城展出一个月。这次影展是在全国上下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形势下举办的,是鸟网及北京鸟友通过镜头践行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本次展出的100多幅鸟类摄影作品出自于活跃在"鸟网"的60多位北京鸟友。作品中的鸟都是北京地区的野生鸟类。用影像的  相似文献   

7.
我62岁时爱上摄影,摄影活动使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近,64岁那年又喜欢上观赏野鸟,并将野鸟作为自己的主要拍摄题材。我被镜头中鸟儿美丽的羽毛、矫健的身姿、特有的灵巧深深地吸引着,一发不可收。4年来,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我一有空就到野外去观鸟、拍鸟,一边观赏一边拍摄。并将拍到的鸟的图像或存进电脑或冲洗出来,再通过翻阅资料、请教内行,尽可能弄清它们的名称、习性、分布等情况。  相似文献   

8.
一本绿色封皮的书摆上了我的案头,书名与封皮色彩相协调:《绿镜头》。这是我的记者朋友汪永晨的新著,是我看到的她已经出版的作品中最引人入胜的一部。这本书的问世,使中国图书领域在拥有《红镜头》、《黑镜头》和《白镜头》之后,终于形成了中国新闻摄影作品的“镜头系列”。  相似文献   

9.
<正>"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林间自在啼"。对于鸟,我更喜欢从大自然而非动物园中去认识它们的美丽。在地球南端的阿根廷,随手拍下的那些长着翅膀的美丽精灵,带给我从视觉到心灵上的无比愉悦。阿根廷可谓一个人与鸟共享的天籁之国。在这里拍摄鸟儿,我没有超长焦镜头,不过是佳能EF70-200MM,但  相似文献   

10.
中国蜂虎     
<正>蜂虎科鸟类是大自然中十分耀眼的精灵,它们全身以绿色为基底色,周身艳丽,体态修长。蜂虎共有3属24种,中国有9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有"中国最美小鸟"之称。蜂虎大多数集群生活,喜欢开阔的原野。它们两翼长而尖,许多种类中央尾羽延长,飞行时在空中不断地划出波浪式曲线,更显出它们的优雅和美丽。它们飞行技术一流,能在空中做出急速飞行、滑翔、悬停、急速回转和仰俯等高难度动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危害程度传统指标的研究分析,经严密论证,提出了能准确反映栗瘿蜂对栗树危害程度的新指标为枝均栗瘿蜂数;详细介绍新指标的测定方法。新指标的采用对于预测预报栗瘿蜂的消长及检验栗瘿蜂的防治效果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翡翠的由来     
翡翠原是一种鸟的名字,这种鸟长着红色嘴巴,绿白色羽毛,经常在河边捕鱼,腾冲人叫它翡翠鸟,也叫它打渔郎。它的羽毛十分美丽,通常有蓝、绿、红、棕等颜色。一般雄鸟为红色,谓之"翡";雌鸟为绿色,谓之"翠","红翡绿翠"也因此得名。翡翠鸟又名翠鸟,体长约15厘米。头大、体小、嘴强而直。额、枕和肩背等被羽毛,以苍翠、暗绿色为主。耳羽棕黄,颊和喉白色,飞羽大部分黑褐色,胸下栗棕色。尾羽甚短,多栖于  相似文献   

13.
<正>栗瘿绿色长尾小蜂Torymus(synto maspis)SP.(俗称栗瘿长尾小蜂或长尾小蜂),属膜翅目,小蜂总科,长尾小蜂科。是栗瘿蜂的主要天敌。近年来,板栗产区栗瘿蜂发生普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栗瘿长尾小蜂,以控制栗瘿蜂的为害,我们对栗瘿长尾小蜂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Rasumatsu)俗称栗猴。属膜翅目,瘿蜂科。主要为害茅栗、板栗的叶片和新梢,使树势衰弱,产量下降。1980~1981年,我站进行了栗瘿蜂及其天敌的初步研究。为了保护天敌,控制栗瘿蜂为害,1982年我们又进行了修剪、摘瘿和药剂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不同海拔锥栗林分和锥栗品种受栗瘿蜂危害的情况,研究海拔对锥栗抗栗瘿蜂性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海拔不利于锥栗抗栗瘿蜂性的表达;品种抗栗瘿蜂性在不同海拔地区的表达程度与品种抗性大小有关,品种抗性越高,其抗虫性表达受海拔的影响越小,在高海拔地区越能体现其对栗瘿蜂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秋之绿     
<正>《绿化与生活》杂志绿镜头栏目,旨在用镜头记录美丽北京,欢迎广大摄影师踊跃投稿。投稿邮箱:lvhuayushenghuo@126.com《绿化与生活》杂志绿镜头栏目,旨在用镜头记录美丽北京,欢迎广大摄影师踊跃投稿。投稿邮箱:lvhuayushenghuo@126.com  相似文献   

17.
<正>1生活形态栗瘿蜂是板栗生产的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兴隆县、迁西县板栗产区;河北省邢台、山东省也有分布。属膜翅目、瘿蜂科,又称栗瘤蜂。以幼虫在栗树  相似文献   

18.
栗瘿蜂的研究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su)属膜翅目瘿蜂科,是我国板栗的主要害虫。此虫在我县普遍发生,严重地为害着栗树的生长和结实。为了大力发展板栗生产,于1980-1983年我们对栗瘿蜂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进行了研究,现将四年来试验研究情况整理如下。一、为害情况栗瘿蜂主要为害栗树树冠中下部的发育枝和结果枝的第1-5腋芽,细弱枝受害后不能抽生新梢,枝条当年即枯死;中庸枝和结果枝受害后有的虽能抽生弯曲的枝条,长出细窄的小叶片和雄花序,但由于栗瘿生长,消耗营养  相似文献   

19.
正9月22-26日,随着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瓮安"在贵州省瓮安县的隆重举行,绿色中国行主题摄影联盟的摄影家们走进了瓮安县的山山水水,进行了主题摄影创作活动。瓮安,一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以金秋的热情欢迎了绿色中国行主题摄影联盟的摄影家们。于守山、高勇、龚文基、李建波、王梅卿、张洁、隋捷、李福惠几位摄影家在这片神奇的红色大地上,用镜头记录下了美丽瓮安的山山水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锥栗瘿蜂在主要锥栗产区的分布、危害特征及天敌种类,比较近缘种栗瘿蜂的形态特征,为控制其危害提供基础。【方法】于福建、浙江及湖南主要锥栗产区采集瘿蜂虫瘿,调查锥栗瘿蜂及其天敌种类和危害情况。【结果】锥栗瘿蜂虫瘿形态与栗瘿蜂相似,以成虫中胸侧板斜纵刻纹、并胸腹节背板侧隆线等特征可与栗瘿蜂相区分。锥栗瘿蜂分布于福建省周宁县、建瓯市、政和县、寿宁县及浙江省庆元县。多与栗瘿蜂混合发生,混合发生地锥栗瘿蜂羽化成虫的数量比例为0.6%~86.0%。调查地有虫株率100%,锥栗瘿蜂的危害枝率为17.9%~32.9%,每虫瘿内虫室数3个左右。植株的东南西北方位皆可致瘿,于树冠上部形成的虫瘿数显著低于中下部,与栗瘿蜂占据着类似的生态位。调查地锥栗瘿蜂的寄生性天敌种类主要有日本大痣长尾小蜂、栗瘿啮小蜂、栗瘿长尾小蜂、栗瘿旋小蜂及黑褐宽缘广肩小蜂,其中日本大痣长尾小蜂和栗瘿啮小蜂为其优势天敌,对锥栗瘿蜂种群数量起到了明显的自然控制效果。【结论】锥栗瘿蜂分布于福建省周宁县、建瓯市、政和县、寿宁县及浙江省庆元县,在锥栗林与栗瘿蜂占据着类似的生态位。主要寄生性天敌种类为日本大痣长尾小蜂、栗瘿啮小蜂、栗瘿长尾小蜂、栗瘿旋小蜂及黑褐宽缘广肩小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