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研究了4月龄条石鲷形态特征的相关关系,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体质量为依变量,其他性状为自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体质量、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尾柄长、眼后头长、体高和尾柄高9个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65~0.949,大部分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各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不同,体高对条石鲷的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596,决定系数为0.3552。所测各性状对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为0.8808,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如果该阶段对条石鲷进行性状选择育种,可根据体高、全长性状进行选择育种,对体质量进行间接选择育种,从而保证选择育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旺  杨蕊  胡静  马振华  于刚  王理 《水产科学》2017,(5):591-595
对4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体宽、眼间距、眼径、吻长、尾柄高和尾柄长等12个性状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多元分析,以明确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的各形态性状间相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全长(x_4)、体高(x_5)、眼间距(x_7)、眼径(x_8)和尾柄高(x_(10))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全长的直接影响最大,而体高、眼间距、眼径和尾柄高主要通过全长间接影响体质量;这5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20,说明全长、体高、眼间距、眼径和尾柄高是影响4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回归分析建立了4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回归方程。本研究可为斜带石斑鱼的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褐点石斑鱼不同月龄形态性状的主成分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褐点石斑鱼不同月龄形态性状的生长规律特征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3月龄、8月龄和13月龄褐点石斑鱼个体全长(X_1)、体长(X_2)、头长(X_3)、体宽(X_4)、体高(X_5)、尾柄高(X_6)、眼径(X_7)、眼后头长(X_8)和体质量(Y)9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月龄褐点石斑鱼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月龄相同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存在差异。(2)各月龄第一主成分均指向褐点石斑鱼的生长发育情况;第二主成分均指向眼睛发育情况;但3月龄、8月龄和13月龄第三主成分分别指向尾部发育、体宽发育及体高发育。(3)3月龄阶段,全长、体高、体宽及尾柄高对体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8月龄阶段,全长、体宽、尾柄高及眼后头长对体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13月龄阶段,全长、体高、体宽及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并建立了3个月龄组的不同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最优回归方程。(4)褐点石斑鱼3~13月龄阶段的体长(L)与体质量(W)的关系为W=0.0378L2.873(R~2=0.9596),说明该阶段生长属于等速生长。研究表明,在褐点石斑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有所不同,建议以全长(3~13月龄)作为育种工作的目标性状,为褐点石斑鱼早期生长发育阶段的选择育种工作和测量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3 月龄施氏鲟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机选取3月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213尾,分别测定其体质量(Y)和全长(X1)、体长(X2)、头长(X3)、吻长(X4)、体宽(X5)、头宽(X6)、眼间距(X7)、体高(X8)、头高(X9)、尾柄高(X10)、尾柄长(X11)共11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施氏鲟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剔除了与体长存在显著共线性的全长、头长、吻长、尾柄长以及回归分析中不显著的体宽、眼间距、头高和尾柄高,定量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经通径分析,仅有3个形态性状(体长、头宽和体高)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624);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体长、头宽和体高的决定系数较大,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0.3894),其他2个性状主要通过体长影响体质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所选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指数R2=0.882,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经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建立以体质量为因变量(Y),体长(X2)、头宽(X6)和体高(X8)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lgY越-3.606垣1.742lgX2垣0.555lgX6垣0.319lgX8,经回归预测估计值与实际值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该方程可用于施氏鲟实际生产,为施氏鲟选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5.
黄河鲤F1代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敏  石英 《水产科技情报》2015,42(6):324-327, 333
为了更好地开展黄河鲤的选育工作,明确影响其体质量的主要外部形态指标,通过形态特征来完成对黄河鲤体质量的选育,随机选取黄河鲤F1代成鱼100尾,测量其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尾柄长、尾柄高、体厚、眼径、吻长、眼间距等11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影响黄河鲤F1代体质量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除尾柄长、体厚、眼径外,其余各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均呈极显著水平;除尾柄长外,其余各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影响黄河鲤F1代体质量的主要性状是体长和体高,体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大(0.640**),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为40.96 %;体高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小(0.395**),间接作用大于直接作用(0.509)。决定分析的结果与通径分析的变化趋势一致;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总的决定系数为0.967 6,它与相关指数R2的数值相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建立了体质量为因变量,体长、体高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2 168.111+52.017X1+113.165X2。  相似文献   

6.
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室内循环水和池塘养殖四指马鲅(Elen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体质量和12个形态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个养殖群体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并且两个养殖群体各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室内循环水养殖群体体质量相关程度较大的形态性状依次为叉长、体长、头长、尾柄高和全长;与池塘养殖群体体质量相关程度较大的形态性状依次为全长、尾柄高、叉长、体长和体高。通径分析表明,体长、体高、头长、体宽和眼径对室内循环水养殖四指马鲅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以上形态性状的直接和间接决定系数总和为1.418;全长、尾柄高、体高、躯干长、头长对池塘养殖群体的体质量直接作用均达显著水平(P0.05),以上形态性状的直接和间接决定系数总和为0.968。结果表明,池塘养殖环境鱼体的变异系数较大有利于良种选育,而室内循环水养殖规格较均匀利于生产。不同养殖模式下,四指马鲅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可为其规模化养殖和选育技术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卵形鲳鲹不同月龄选育群体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跟踪测量了1月龄,4月龄,7月龄,10月龄和13月龄个体的全长(x1),体长(x2),体高(x3)和体质量(y),共测量2 635尾。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以体质量为因变量,其他形态性状为自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剖分各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建立最优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在不同生长阶段,4个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在0.017~0.960之间,除4月龄个体体高与其他性状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月龄群体各性状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1月龄和4月龄个体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7月龄、10月龄和13月龄个体则是体高对体质量的影响最大;各性状对体质量决定程度分析与通径分析变化趋势一致,各月龄群体全长、体长、体高估算体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度良好(86.9%~90.6%)。研究表明,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因素已找出,选育时期不同,所选择的形态性状也应有所差异,为卵形鲳鲹选择育种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8.
对翘嘴鳜(♀)和斑鳜(♂)杂交F1代进行程序性的驯化,挑选出易驯化和不易驯化的2组。采用一维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易驯化和不易驯化杂交鳜的形态差异;对易驯化杂交鳜全长、体长、体宽、体高、吻长、头长、眼径、眼间距、尾长、尾柄高、尾柄长和体质量等12个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所选易驯化杂交鳜F1代体长、体高和眼径3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达0.435;所选3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r2=0.949,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体质量为依变量(Y),体长(X2)、体高(X4)和眼径(X7)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Y=-15.527+0.127 X2+0.344 X4+0.903 X7。试验结果说明,翘嘴鳜和斑鳜杂交F1代存在易驯化和不易驯化个体的食性分化;用体长、体高和眼径估计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易驯化杂交鳜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3月龄牙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机选取3月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100尾,分别测量全长(X1)、体长(X2)、头长(X3)、体厚(X4)和体高(X5)共5个形态学指标和体质量(Y)。通过SA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分别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进而对各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进行剖分。明确影响3月龄牙鲆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为牙鲆选育提供数据支持和理想的测度指标。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间及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P0.01)。体长、体厚和体高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P0.01);所选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R2=0.945,表明所选形态性状是影响3月龄牙鲆体质量的主要性状。通过对各形态性状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剔除不显著的性状自变量后,建立最优的多元回归方程:Y=-4.988+0.763X2+2.997X+1.089X,各偏回归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0.
许氏平鲉不同月龄选育群体形态性状的主成分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许氏平鲉不同月龄选育群体性状的生长规律特征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12月龄、15月龄和18月龄许氏平鲉个体的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和体质量8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月龄许氏平鲉性状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其中以全长与体长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各月龄许氏平鲉的第一主成分均指向增长、增重因子;第二主成分有所不同,12月龄未提取第二主成分,15月龄和18月龄第二主成分分别指向躯干因子、尾柄因子。12月龄和15月龄许氏平鲉体长和体高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均最大(0.340、0.314和0.347、0.324),18月龄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498),各性状对体质量决定程度与通径系数变化趋势一致。各月龄的不同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最优回归方程的建立,能准确预测体质量的变化。研究表明,由于许氏平鲉生长阶段的不同,各性状的生长速率及所选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均存在一定差异,建议把体长和体高(12~15月龄)、全长(18月龄)作为育种工作的目标性状,达到有效提高选育效率的目的,为许氏平鲉的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1.
4月龄泥鳅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选取305尾不同家系的4月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测量其体重、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体厚共8个性状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泥鳅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揭示影响4月龄泥鳅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长、体高、头长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其中,全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548),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0.3003),其他性状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较小,主要通过全长间接地影响体重。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以全长(X1)、头长(X2)、体高(X3)、尾柄高(X4)和尾柄长(X5)建立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Y=-4.515+0.255X1+1.744X2+1.966X3+1.422X4+0.511X5。在泥鳅选育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该方程对泥鳅体重进行预测和控制,主要用泥鳅全长指标进行选择,以达到间接选育体重、优化其生长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哲罗鲑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20个全同胞家系中随机测量了900尾哲罗鲑(Hucho taimen)幼鱼(1+龄)的体重、全长、体长、叉长、体高、体宽、头长、头高、头宽、眼径、眼间距和吻长等11个形态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分析,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为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分析了哲罗鲑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  相似文献   

13.
3月龄卵形鲳鲹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分别测定其全长(TL)、体长(SL)、头长(HL)等11个形态学指标和体质量(BW)。分别计算形态性状测量值和体质量数值之间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分析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关联程度。分析结果显示,卵形鲳鲹被测量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系数皆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通径分析中,3月龄卵形鲳鲹仅全长、体宽、体高和尾柄高的形态性状测量值对幼鱼体质量数据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可将其确定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其中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P_2=0.493 6);决定系数分析显示,全长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达到24.39%。卵形鲳鲹的4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性状的相关指数大小为R~2=0.888 1,说明该被选性状是与体质量关联的主要性状。设全长(X_2)、体高(X_3)、体宽(X_4)和尾柄高(X_(10))为自变量,设体质量(Y)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32.217 8+0.252 4X_2+0.378 2X_3+0.440 8X_4+0.634 1X_(10),回归预测的估计值与实际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故该方程可被用于卵形鲳鲹的实际生产。本研究可为卵形鲳鲹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从20个全同胞家系中随机测量了900尾哲罗鲑(Hucho taimen)幼鱼(1+龄)的体重、全长、体长、叉长、体高、体宽、头长、头高、头宽、眼径、眼间距和吻长等11个形态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分析,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为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分析了哲罗鲑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11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性水平(R0.05),去除体长、叉长及头长这三个与全长共线性的性状后,进行通径分析,发现眼径和吻长对体重的作用不显著,在剩下的6个性状中,全长对体重的决定作用最大,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影响体重,其直接作用系数为O.5549,且大于其它5个性状的直接作用之和。这6个性状对体重的复相关系数为0.9643,表明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以体重为依变量,全长、体高、体宽、头高、头宽、眼间距为自变量的通径方程:log(体重)=-3.9130+1.7039log(全长)+0.2626log(体高)+0.2740log(体宽)+0.1765log(头高)+0.3460log(头宽)+0.262410g(眼间距)。以上通径方程为哲罗鲑亲本的选择和表型性状的理想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长时期黄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月龄和18月龄不同生长阶段的黄姑鱼体质量等9个表型性状的相关关系,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体质量为依变量,其他性状为自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对线性方程加以回归。结果表明,不同的生长阶段体质量的变异系数均为最大;2月龄的全长(0.576)与18月龄的体高(0.558)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2月龄的全长与躯干长共同(0.4250)和18月龄的体高(0.3114)是决定体质量的主要性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建立了体质量为因变量,2月龄黄姑鱼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y=-0.964+0.724x4+0.289x1(r2=0.957);18月龄黄姑鱼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y=-600.412+54.162x7+18.03x1(r2=0.943);如果在这两个生长阶段对黄姑鱼进行性状选择育种,可以重点根据全长、躯干长、体高性状进行选择育种,对体质量进行间接选择育种,从而保证选择育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选取了初孵仔鱼90日龄的大菱鲆114尾,测定了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体重等8项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剔除了与体长有共线性的自变量全长,计算了以测量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建立测量性状对体重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大菱鲆7个测量性状均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体高和尾柄高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所选测量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0.895,是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体长(X2)、体高(X5)和尾柄高(X6)对体重(Y)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7.
随机选取305尾不同家系的4月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测量其体重、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体厚共8个性状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泥鳅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揭示影响4月龄泥鳅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长、体高、头长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其中,全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548),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0.3003),其他性状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较小,主要通过全长间接地影响体重。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以全长(X1)、头长(X2)、体高(X3)、尾柄高(X4)和尾柄长(X5)建立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Y=-4.515+0.255X1+1.744X2+1.966X3+1.422X4+0.511X5。在泥鳅选育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该方程对泥鳅体重进行预测和控制,主要用泥鳅全长指标进行选择,以达到间接选育体重、优化其生长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15尾14月龄的长吻鮠,测定其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体高(X3)、体宽(X4)、头长(X5)、头高(X6)、头宽(X7)、吻长(X8)、尾柄长(X9)、尾柄高(X10)和躯干长(X11)共12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1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长、头宽、体长、吻长和尾柄高5个性状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全长、头宽、尾柄高、体长和吻长的共同决定系数总和为0.911,说明这5个性状是影响长吻鮠体质量的主要因素;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以体质量(Y)为因变量,全长(X1)、体长(X2)、头宽(X7)、吻长(X8)和尾柄高(X10)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方程:Y=–301.368+5.888X1+5.988X2+21.482X7+16.408X8+34.878X10。本研究可为长吻鮠生长相关性状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在长吻鮠优良个体选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罗氏沼虾形态性状对体长的影响,随机选取391尾5月龄罗氏沼虾,对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第1腹节长、第2腹节宽等10个形态性状进行测量;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各性状指标间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和共同决定系数;选取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的形态性状计算复相关指数,确定影响体长的重点性状;应用逐步回归...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杂交石斑鱼[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赤点石斑鱼(E.akaara)♂]与其亲本的生长差异。采用形态学测量方法,分别测定了3种石斑鱼体质量和7个形态性状,对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进行通径分析,并分析杂交子代杂种优势。结果显示,3种石斑鱼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体质量与全长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0.932,杂交子代体质量与尾柄高的相关性最高(0.955),与全长的相关系数为0.927;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斜带石斑鱼保留体长、体高、尾柄高和体厚,赤点石斑鱼保留全长、体高和尾柄高,杂交子代保留全长、体高、尾柄高和体厚。对杂交子代杂种优势进行分析发现,体质量平均杂种优势为3.43%,体长平均杂种优势为3.02%,杂交子代同时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和负向超亲优势。该研究表明杂交子代(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的差异要小于赤点石斑鱼,杂交子代形态性状更偏向于母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