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橡胶园生产动态管理SD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System Dynamics,简称SD)与方法,以海南农垦国营西庆农场为实证,设计了针对橡胶农场或胶园经营单位等由不同龄段组成的胶园生产动态系统管理SD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对胶园结构以及胶园生产在人力、物质、资金与产出能力等方面进行年际变化预测,并通过系统动力学模拟软件STELLA对某国营农场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比较符合当前胶园管理实际.  相似文献   

2.
“八一”总场是海南农垦的产胶大户,橡胶一直是该场的支柱产业,多年来产胶量名列海南垦区前茅。特别是1999年-2003年短短4年时间里,八一总场依靠“早抓、严管、科学、实干”的胶园管理,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99年实现干胶总产8800吨,2001年突破9000吨,2002年产量达9518吨,一年  相似文献   

3.
金联加工厂前身为海南美联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9月,是海南农垦实行区域化天然橡胶集中加工的试点单位,2005年重组后并入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加工厂位于儋州市海南农垦西部工业城,占地293亩,现有员工305人。加工厂现有乳胶加工车间、标准胶加工车间、胶清胶加工车间,年综合加工能力6.6万吨(折干胶),能生产高品质浓缩  相似文献   

4.
为了客观评价海南垦区胶园耕地的地力,笔者使用K-Means,Two-Step,Kohonen和TwoStep-AS等4种聚类算法,对海南农垦胶园测土调查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轮廓系数(Silhouette Coefficient)的大小,确定TwoStep-AS聚类模型对海南农垦橡胶园耕地地力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经过反复迭代,最终将海南农垦橡胶园耕地划分为3种类型,并筛选出5个对海南垦区胶园耕地类型有影响的地力指标,即年平均降雨量、有效土层厚度、全氮、北纬和成土母质。  相似文献   

5.
正海南农垦蓝洋农场有限公司前身为海南省国营蓝洋农场,有土地15万亩,其中:森林公园8.49万亩,胶林4.2万亩,自营林地1万余亩。改制前,蓝洋农场因无支柱产业,主要经济来源靠1万余亩的自营林地租金收入和上级拨款,连年亏损。2016年9月组建海南农垦蓝洋农场有限公司后,农场公司积极培育支柱产业,与2015年相比当年减亏650万元,2017年不仅能扭亏,而且预计盈利500万-800万元,成为市场经济中有竞争力的经营主体。经过  相似文献   

6.
正据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农产品生产者价格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海南橡胶价格同比上涨20.0%。其中,一、二、三季度分别上涨31.2%、16.2%和11.7%,涨幅逐渐放缓。据介绍,自2016年四季度开始,海南橡胶价格指数持续上行,但胶价仍处于低位。由于市场饱和,海南胶价连续5年下跌,胶农割胶积极性持续下降,农民弃管弃割现象普遍,劳动力流失严  相似文献   

7.
《中国热带农业》2009,(5):I0005-I0005
海南省国营畅好农场位于风景秀美、四季如春、气候宜人的五指山市,年平均气温23℃左右,是理想的避寒避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之地。五指山素有“海南屋脊”、“海南之肺”之称,是中国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生物基因多样性较为丰富、较为完整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海南三大河(南渡江、  相似文献   

8.
海南天然橡胶林下经济发展迅速,由于胶地降雨、地形、气温、坡度等因素的不同,各地区天然橡胶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也不一样。本文选取海南干旱地区为例,认为胶蕉间种模式是发展天然橡胶林下经济的最佳模式,并从模式的操作层面提出建议,提高整个胶蕉间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海南农垦胶园土壤养分现状及平衡施肥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报道了1996年海南农垦胶园的土壤养分含量情况。海南农垦胶园肥力普遍低。1号区土壤氮素含量较丰富,其它3个区土壤氮素含量均较低;4号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都很低;2号区、3号区全钾含量较高,1号区、4号区则很低。4号区土壤的速效钾都很低;3号区、4号区缺硼。垦区胶园土壤速效氮、磷、钾比例不平衡。结合土壤因素及垦区胶园施肥状况,阐明由于施肥量不足引起胶园土壤肥力降低和科学施肥的重要性。通过2a的试验表明,根据土壤类型肥力状况及橡胶树营养规律进行配方施肥,在等价条件下,橡胶专用肥效果明显优于进口复合肥,2a单株平均增产8.44%。  相似文献   

10.
国营橡胶是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主力军,为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以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岭分公司为例,对比分析海南国营橡胶生产成本在2005—2007年的变化趋势,并与2008年以来的生产成本情况进行了对比,与民营橡胶生产成本进行了比较,以探讨金融危机下提高我国国营橡胶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海南民营橡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海南省民营天然橡胶种植历史,从种植、加工、销售和对农民的增收作用等4个方面概述了海南民营天然橡胶发展现状,剖析了海南民营天然橡胶产业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海南民营天然橡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气象信息服务对提升天然橡胶产业防灾减灾能力有着重要价值。2011年海南橡胶气象台积极与海胶集团合作,陆续建设了海南省橡胶气象服务监测网、橡胶气象信息发布平台、基于web的橡胶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和手机短信息发布平台,开发了多种橡胶气象服务产品,为胶农及时有效的提供割胶天气预报,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了雨冲胶的次数,为胶农适时进行割胶补刀作业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对橡胶生产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气候区的植胶区橡胶树根际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差异以及环境因子相关性,为橡胶林高效种植管理及增产提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海南和西双版纳植胶区橡胶树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橡胶树根际土壤样品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分析两地橡胶树根际真菌的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及主要驱动因子,并对其进行功能预测。【结果】海南和西双版纳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根际真菌组成及群落结构存在差异,西双版纳的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高于海南,但其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的相对丰度低于海南。降雨量和铵态氮(AN)对海南橡胶树根际真菌群落组成变异的解释率最高,速效钾(AK)和全钾(TK)对西双版纳橡胶树根际真菌群落组成变异的解释率最高。优势菌门中,子囊菌门与土壤有机质(SOM)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担子菌门与SOM呈正相关被孢霉门与SOM、AK呈显著负相关。在OTU水平上,海南植胶区橡胶树根际真菌的Shannon指数高于西双版纳,差异极显著(P<0.01);两地橡胶树根际真菌的β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海南植胶区橡胶树根际真菌的γ多样性更大。海南橡胶林根际真菌中内生菌—凋落物腐生菌—土壤腐生菌(Endophyte-litter saprotroph soil saprotroph)、真菌寄生菌(Fungal parasite)和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西双版纳橡胶林根际真菌。【结论】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橡胶树根际真菌的最主要原因,西双版纳的SOM高于海南,从而导致西双版纳担子菌门相对丰度较高,子囊菌门较低,且西双版纳的AK也高于海南,故西双版纳的被孢霉门相对丰度也较低。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海南橡胶园土壤化学肥力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掌握海南岛橡胶园土壤肥力状况,科学管理胶园,以海南省主要植胶市县144份土壤样品的数据为基础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5项因子(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为评价指标,对胶园土壤化学肥力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主要植胶市县土壤化学肥力综合得分(IFI)为?9.08~16.79,依据综合得分...  相似文献   

15.
运用多元线性模型对海南农垦天然橡胶生产进行经济分析,揭示其产业发展状况,为海南省及热带地区的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海南民营橡胶单产超农垦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海南橡胶发展趋势分析出发,比较农垦与地方的橡胶单位面积产量,发现地方的橡胶单产于2004年超过农垦。从民营橡胶生产管理技术角度分析,认为海南民营橡胶单产超农垦并不是民营橡胶生产技术进步的结果,而是大量农垦橡胶流失地方所致,并初步估计流失量占海南农垦总产量9.8%左右。  相似文献   

17.
橡胶经济是海南农垦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对橡胶木综合管理利用意义的分析,提出了几点进一步加强海南农垦橡胶木材综合管理与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掌握中国橡胶种植区橡胶产胶能力的差异,基于2000-2015年MODIS NPP数据,通过橡胶产胶能力模型得到了橡胶主产区全年橡胶产胶能力,并结合影响橡胶产量的气象灾害(风害、寒害)、气候适宜性等因子,分析了其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中国橡胶主产区云南、海南、广东的橡胶产胶能力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云南橡胶的年平均产胶能力最高,海南次之,广东最低;橡胶产胶能力多年平均值为云南124.59×104 g·hm-2,海南93.28×104 g·hm-2,广东63.07×104 g·hm-2。从时间看,整个橡胶主产区橡胶产胶能力在波动中呈增加趋势,增加趋势不显著;分区域看,海南和广东年产胶能力线性增长率分别为0.24×104、0.3×104 g·hm-2,而云南年产胶能力有微弱下降趋势,年线性减少率为0.07×104 g·hm-2。气候差异以及风害、寒害等的影响是导致橡胶产胶能力分布产生差异的主因,其中海南橡胶种植区的产胶能力变化受风害影响为主;广东橡胶种植区的产胶能力受风害和寒害共同影响,同时气候适宜性也限制其种植范围的北扩;云南橡胶种植区的产胶能力受寒害影响,气候适宜性限制橡胶种植区域的范围。该研究结果对橡胶生产决策服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海南农垦天然橡胶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产业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和特征,探讨了海南农垦天然橡胶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采用模糊综合指数法对该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海南农垦天然橡胶产业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只要措施得力,管理到位,该系统可提供稳定的生态服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是全国遭遇热带气旋次数最多的省份。介绍了2005年18号台风“达维”的登陆地点、影响范围、强度等基本情况;并调查了它对海南垦区橡胶的破坏程度及造成的经济损失。调查发现,已开割树受害率(3级损害以上)50.9%,未开割树受害率33.9%,橡胶种植业经济总损失达24亿元;针对台风“达维”所造成的危害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产业布局的不合理、科技投入的不足、胶园管理水平低等,提出了灾后重建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