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将从野生华石斛、铁皮石斛、美花石斛及五唇兰根系中分离出的28种有益内生真菌,接种于文心兰组培瓶苗上进行共生培养,测定共生培养4个月后瓶苗的生长效果,以及瓶苗移出盆栽3个月后的生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组培瓶苗上筛选出8株对文心兰具有促生作用的内生真菌,其中1株属华石斛内生真菌,1株属铁皮石斛,3株属美花石斛,3株属五唇兰;(2)接种了促生真菌的瓶苗移出盆栽后也同样表现出促生效果。表明兰科促生真菌不存在严格的专一性,但对兰科不同种类的促生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鉴定野生兰属植物内生菌根真菌种类,以6种代表性兰属植物春剑、春兰、蕙兰、送春、建兰、莲瓣兰为材料,采用常规分离方法,从其内生菌根中分离得到30个菌株。通过菌落特征和光学显微特征观察,将30种内生菌根真菌初步鉴定为镰刀菌属、毛壳菌属、柱孢霉属和瘤菌根菌属4个种类。  相似文献   

3.
大豆内生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黑龙江省不同地点采集大豆,从不同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并用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对病原真菌做皿内拮抗试验,经过两次筛选有生物拮抗活性的内生菌菌株。结果表明,从大豆各种组织中分离得到137株内生细菌,其中2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经初步鉴定2菌株均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4.
臂形草内生真菌菌株HND5的分离、抗性评价及其初步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我国主要臂形草(Brachiaria sp.)种质内生菌进行了活体检测、内生菌分离纯化、抗性评价及其初步鉴定。利用改良的苯胺蓝染色法对臂形草内生菌活体检测结果发现,内生真菌广泛存在于供试的9个臂形草品种中;通过组织块培养法从供试材料叶片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菌株HND5;体外抗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HND5菌株对多种重要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和较强的耐盐碱性;经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半知菌类(FungiImperfecti)从梗孢目(Moniliales)从梗孢科(Monillaceae)枝顶孢属(Acremonium)真菌。  相似文献   

5.
植物内生菌种类繁多,且具有较丰富的生物学功能。从海南特有药用植物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野生植株中分离内生真菌,初步探索其组织分布特点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华石斛中分离内生真菌179株,通过ITS序列将之划为51个OTU,分属于25个属以上的类群,其中叶点霉属(Phyllosticta)为优势属。仅轮层炭壳属广泛存在于华石斛根、茎、叶中,其余类群皆存在一定的组织偏好性,其中18个类群只在一种组织中分布。叶中分离的菌株数最多,占比60.33%。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种类也存在明显差异,以PDA和华石斛粉培养基分离到的内生菌类群最多,分别为12种,各占总分离类群的48%。12属36个菌株对至少1种供试菌具有抑制效果,其中抑菌生物活性最强的菌株为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1株和蓝状菌属(Talaromyces)1株。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华石斛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部分菌株具有较强抑菌生物活性。这为华石斛内生菌资源的深入开发奠定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创制农用杀菌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叶背绿色型和叶背紫红型两种五唇兰(Doritis pulcherrima)生态型的组培苗为试材,进行叶片CO2吸收的日动态变化、气孔密度及光合色素的测定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五唇兰属于CAM(景天酸代谢途径)植物;叶背绿色型的CO2吸收速率大于叶背紫红型;两种生态型的气孔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种生态型的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Chl a)含量、叶绿素b(Chl b)含量、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也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胡萝卜素与总叶绿素(Chl)含量的比值则有显著性差异。五唇兰的光合特性及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体现了其作为一种热带兰对生长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菌根真菌寄生在活的植株上 ,耕作会影响它的群体 ,农田长期休闲也会降低它的密度。覆盖作物如绿豆、花生通过轮作在土壤中留下大量菌根孢子 ,可迁移到棉花幼苗上。澳大利亚的 Katherine研究站 (KRS)对两个抗虫棉品种 Siokra L2 3i和 Sicot2 89i在免耕条件下菌根的建成和发育进行了研究。Siokra L2 3i在收获后再生棉株四分之一的根系有菌根真菌建成 ,一个月苗龄的自生棉苗也有菌根建成 ,但比例很小 ,约五分之一。 Sicot 2 89i棉苗 1 4天后它的根系有菌根建成 ,并随着棉苗的生长菌根增多 ,42天后大约 35%的根系有菌根建成。棉苗根系上有菌…  相似文献   

8.
香蕉内生细菌分离、活性评价及数量分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从香蕉健康植株的根、假茎、叶柄、叶片等组织中分离获得386份内生细菌分离物。通过体外活性评价筛选出对9种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一定抗性的内生细菌分离物28份,占总分离物的7.25%,其中对香蕉枯萎病菌抑制率达到80%~100%的分离物有9份。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分离物的基础生物学特性的分类地位初步归属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和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细菌。9份分离物与病原真菌菌丝体对峙培养镜检结果表明,供试的9种病原真菌菌丝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与断裂。内生细菌在香蕉植株体内的数量分布分析发现,内生细菌在根、假茎、叶柄、叶片等组织中的数量分布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酸性赤红壤条件下,通过对大田甘蔗施用不同的化肥量和接种AM菌剂的试验,分析不同施肥水平对甘蔗根系内生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根系内同时存在两种内生真菌,即丛枝菌根(AM)真菌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通过对甘蔗根系进行染色观察后发现,凡是施复合肥的处理,在甘蔗根系中除了存在丛枝菌根(AM)真菌,还检测到较多的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的菌丝和微菌核。大田甘蔗施用AM菌剂影响土著AM真菌种群。  相似文献   

10.
采集广西山口8种红树林植物的多个部位,采用2种培养基分离培养红树林内生真菌;采用挖块法和琼脂扩散法对4种细菌和3种真菌进行抗菌试验。结果显示,从8种红树植物的根、茎、枝和叶上分离出104株内生真菌,叶片中共分出43株菌,数量最多。从白骨壤上分离得到菌株20株,占总菌株数的19.23%,比例最高。根据形态观察,内生真菌隶属8个类群及不产孢类,其中不产孢类46株,数量最多,其次是青霉属。抗菌试验筛选出20株内生真菌对至少1种指示菌具有抗菌活性。表明红树林内生真菌菌种资源丰富,这些菌株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用木薯淀粉作主要原料制备保水促根剂,进行一品红扦插及甜竹空中压条试验。结果表明:保水促根剂处理的一品红插条扦插成活率达到90%,为对照处理的4.5倍。甜竹生根压条数、平均生根数/压条、移栽成活率等多项指标的SAS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保水促根剂与ABT生根粉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丛枝菌根真菌诱导玉米根系形态变化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京华  刘青  李晓辉  曾任森  骆世明 《玉米科学》2013,21(3):131-135139
以高油115和正大619为实验材料,分别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接种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对玉米根系形态和根系内源生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形成菌根后根系形态明显改变,根条数显著多于对照,并且接种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随菌根侵染率的上升而加大,差异极显著。生长60 d时,有菌根的玉米单株总根长度为788.61 cm,根系重量达8.26 g,均显著高于无菌根的对照。根系生长素含量随菌根侵染率上升而增加,并且显著高于不接种的对照。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可以促使玉米根内生长素含量上升,根条数增多,增加吸收面积,促进玉米生长。  相似文献   

13.
从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的共生营养关系、兰科植物菌根的营养效应和营养特性三方面对近年来兰科植物菌根营养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兰科植物菌根营养机理、菌根菌剂研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兰科植物菌根生物资源应用于兰科植物的园艺生产和保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中苎1号、湘苎3号、多倍体一号(Tri-1)和新品系R057四个苎麻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扦插密度对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成苗率、单株根干重、主茎高度增加量及分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个处理间,4个苎麻品种(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成苗率、主茎高度增加量和单株根干重都表现为差异显著,且分枝数、最低和最高分枝位长也表现...  相似文献   

15.
假鳞茎在兰科植物中扮演着水分和营养贮藏器官的角色,对植物体的生长和存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探究假鳞茎对华石斛生活史不同阶段的影响,对华石斛种群动态研究和保育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样带调查法对海南省霸王岭国家自然保护区东五地区的华石斛种群进行2年的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假鳞茎与华石斛生长、存活、开花和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华石斛开花和结果数均与当年假鳞茎的个数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华石斛死亡主要发生在拥有较少、较小假鳞茎的幼苗个体中,而具有4个假鳞茎以上的华石斛个体基本稳定,死亡率较低.研究认为,假鳞茎作为华石斛的克隆分株,能有效地降低个体死亡率、整合资源和贮藏营养,对个体的营养生长和有性繁殖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对珍贵树种植物 N、P、K 和土壤因子的影响,本文以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和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为研究对象,接种不同地区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CE1,CE2)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1,FM2)4 个菌株,苗木培养 4 个月后收获测定其根、茎、叶营养元素及栽种土壤的化学性质。结果表明:① 接菌提高土沉香和降香黄檀全株 N、P、K 含量吸收。接种 FM 菌株促进土沉香幼苗对 N 和 K 含量的吸收,表现为叶部>根部>茎部,P 含量在根茎叶分配差异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接种 CE 菌株促进降香黄檀幼苗对 N、P 含量的吸收,且主要体现在叶片的 N 含量上。② 接种 AM 真菌促进两种珍贵树种的土壤肥力,土沉香以接种 FM 菌株最佳,降香黄檀以接种 CE 菌株最佳。③ RDA 结果表明,土沉香和降香黄檀植物根茎叶 N、P、K 含量与土壤因子间呈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以中苎1号、湘苎3号、多倍体1号和新品系R057苎麻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插条粗细对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成苗率、单株根干重、主茎高度增加量及分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苎麻品种(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成苗率、主茎高度增加量和单株根干重都表现为扦插粗细0.6 cm〉0.8 cm〉0.4 cm,且不同插条粗细处理间差异显著;分枝数、最低和最高分枝位长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综合考虑,在进行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培育时,扦插苗的粗细以0.6 cm较为理想。虽然不同品种在各个性状上表现各不相同,但从成苗率、单株分枝数和最低分枝位这3个最关键的性状上看,新品系R057表现最好,多倍体1号次之。  相似文献   

18.
以11个木薯品种(品系)组培苗的单芽茎段为组培材料,研究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除草剂Basta对木薯组培苗发根、茎伸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asta浓度的升高,木薯发根数、生长量和存活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浓度为0.9 mg/L时,华南124的发根数为1.06条/株,株高为1.3 cm,存活率为74%,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表现出优于其他品种(品系)的耐Basta能力;Basta对国内几个常见木薯品种(品系)组培苗筛选浓度为0.6~0.9 mg/L.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黑毛石斛×鼓槌石斛杂交种蒴果为外植体,通过对种子无菌萌发和原球茎诱导、原球茎增殖及丛生芽诱导、生根壮苗以及移栽驯化研究,建立杂交石斛兰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最适合种子无菌萌发和原球茎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3 mg/L+琼脂6.8 g/L+蔗糖20 g/L+马铃薯50 g/L;原球茎增殖及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6-BA 1.0 mg/L+NAA 0.2 mg/L+KT 1.0 mg/L+蔗糖25 g/L+琼脂6.8 g/L+碳粉1.0 g/L+马铃薯50 g/L+香蕉50 g/L,继代培养50 d,增殖系数达6.19;最佳生根壮苗培养基为1/2 MS+6-BA 0.2 mg/L+NAA 0.5 mg/L+花宝1号0.5 g/L+蔗糖25 g/L+琼脂6.8 g/L+碳粉1.0 g/L+马铃薯50 g/L+香蕉50 g/L,培养2个月后,平均株高达7.14 cm,平均根数6.17条,平均根长6.46 cm,生根率达100%。体积比为单一松树皮和松树皮∶兰石=1∶1适于移栽,移栽65 d成活率分别达到96.32%和96.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