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杂种优势可定义为杂种1代(F1)与纯合亲代均值间的差数。杂种优势取决于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即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而与加性效应无关。显性效应是同一基因座位上2个基因的特殊组合效应,在杂种优势中起决定作用。而上位效应是指不同基因  相似文献   

2.
杂交,是我国乃至世界养猪业中普遍采用的提高养猪生产水平的有效手段。在很多国家,几乎所有的商品猪群都是杂种。猪杂交优势的利用应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个体杂种优势和亲本杂种优势。个体杂种优势指的是杂种仔猪本身所表现的在生活力和生长势等方面的优势;亲本杂种优势又包含了母本杂  相似文献   

3.
生猪生产的发展要面向市场和人类健康,要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在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扩大加工,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商品猪占饲养总数的90%左右,养猪所需费用中,饲料费用占到80%左右。因此,养好商品猪,对缩短肥育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一、杂交在商品猪生产中的作用养猪业发达国家生产的商品猪90%以上是杂种或杂优猪,通常将品种间杂交生产的商品猪叫杂种猪,品系间杂交生产的商品猪叫杂优猪,杂种或杂优猪已成为商品猪生产的重要途径。理想的商品猪应具备:生长速度快,达屠宰体重日龄小;单位增重耗料量少;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高,…  相似文献   

4.
一、杂交育种的过去和现在杂交猪也叫杂优猪,是杂交品系间杂交而产生的商品肥育猪。它与品种间杂交产生的杂种猪不同。在养猪业生产中,较长时期采用品种间杂交生产杂种猪,利用杂种优势,公认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随着育种科学技术的进展,逐步认识到,大多数品种在其培育过程中都是注意综合性状的选择,具体到每一个性状,就难以是最佳效果。品种又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个体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用于杂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我国瘦肉猪生产中不能持续合理利用地方猪种的问题,以山东莱芜猪为例,提出一种能够持续利用地方品种猪的终端一轮回杂交繁育体系。该杂交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莱芜猪、大约克、长白猪三品种组成的轮回杂交体系,用于繁育杂交母猪;二是杂交母猪与终端公猪组成的终端杂交体系,用于生产杂优商品猪。并从生产实践和理论角度分析了该杂交繁育体系的利弊、对莱芜猪保种的影响以及繁育体系建立和运行中的相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该终端一轮回杂交繁育体系具有简便高效的特点,总体优于土洋品种猪多元经济杂交,繁殖性能和肉质等方面优于洋三元猪生产模式,并有利于地方猪种合理持续利用,适合在我国农村建立的瘦肉猪繁育体系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猪肉肉质的好坏是遗传与环境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包括品种、杂交组合、氟烷基因和酸肉基因等主效基因的效应;环境因素包括应激因素(如气温变化、运输、禁食等)、宰前处理和屠宰工艺(如电击、淋浴等)等诸多因素,研究这些因素有利于在育种和生产中采取相应措施来有效提高猪肉品质。目前在我国养猪业发达的一些地区,通过杂种优势提高商品猪生产性能和胴体性能的技术已得到普遍应用。试验拟通过在外来猪种纯繁及外来猪种间杂交所产生的纯种猪及杂种猪之间进行肉质方面的对比分析,以期为生产中制定杂交生产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1材…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以来,世界上养猪业发达的国家,不是直接利用纯种生产商品猪,而是采用多元杂交与合成杂交,获得杂种优势,生产杂种猪作商品用。其中的四元杂交猪是广为推行的形式。所谓猪的四元杂交就是用2种不同的二元杂种公母猪进行交配以生产商品肉猪。由于商品代的父母本都是杂种,所以从理论上讲能充分利用个体、父本和母本的杂种优势。另外,四元杂交又比三元杂交能使商品代猪更好地利用互补性。这种杂交方式在商品猪生产中日益显示其优越性而被西欧、北美等广泛采用。 美国经过正反杂交试验,找出产仔多、耗料少、生长快的特优组合“杜…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我国瘦肉猪生产中不能持续合理利用地方猪种的问题.以山东莱芜猪为例,提出一种能够持续利用地方品种猪的终端——轮回杂交繁育体系:该杂交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莱芜猪、大约克、长白猪三品种组成的轮回杂交体系.用于繁育杂交母猪与终端公猪组成的终端杂交体优商品猪。并体系的利弊、运行中的相关交繁育体系具杂交母猪:二是系.用于生产杂从生产实践和理论角度分析了该杂交繁育对莱芜猪保种的影响以及繁育体系建立和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该终端——轮回杂有简便高效的特点,总体优于土洋品种猪多元经济杂交.繁殖性能和肉质等方面优于洋三元猪生产模式,并有利于地方猪种合理持续利用,适合在我国农村建立瘦肉猪繁育体系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的猪相互交配叫杂交(如长白猪与东北民猪交配),所生后代称为杂种猪。两个品种互交称为两元杂交,若三个品种杂交,即两个品种杂交所产生后代再与另一品种杂交叫三元杂交。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实践证明,在养猪生产上合理地利用杂种优势,能最有效地挖掘物种的遗传潜力,最充分地利用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从而提高商品猪生产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外畜牧业发达国家,大都采用品种间、品系间杂交,以至专门化品系杂交来  相似文献   

11.
李甲贵  李忠吉 《养猪》1991,(4):29-31
本试验为汉中白猪作母本,与杜洛克猪、大约克夏猪及长白猪的二元、三元杂交组合的重复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以及最佳组合的评定。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和部分生产应用的资料,充分证明汉中白猪不仅是良好的生产商品猪的猪源,而且与瘦肉型品种猪杂交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和  相似文献   

12.
三品五元杂交商品猪配套系之构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喻传洲  李文献 《猪业科学》2010,27(10):88-89
<正>在全世界的商品猪生产中,杂交配套系已经是通用模式。杂交猪与纯繁猪比较,除了两者都具有基因的加性(育种值)效应(即性状本身的性能)外,前者比后者还多有基因非加性效应,包括显性效应(即杂交优势效应)和互作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实践证明,在养猪生产上合理利用杂种优势,能够有效地发掘物种的遗传潜力,充为利用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从而提高商品猪生产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利用引入的国外肉用型父本猪进行二、三元或多元杂交,提高商品猪的肥育性能和  相似文献   

14.
通过6对微卫星DNA标记对湘西黄牛及其与安格斯、夏洛来、利木赞和西门塔尔牛的杂交牛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了解湘西黄牛及其杂交牛的群体遗传结构和育成情况.通过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杂合度(H),评估湘西黄牛遗传变异和各杂交品种间遗传相关.结果表明,6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5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67个;6个微卫星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在0.6858~0.8576间.表现出较为丰富的信息含量;4个杂交品种与湘西黄牛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620~0.2554;杂交牛与湘西黄牛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率的相关系数为0.9142,平均基因杂合度与杂种优势率的相关系数为0.8517,呈高度正相关.结果表明,有效微卫星标记的利用能有效的测定湘西黄牛杂交牛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无论在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上,还是在适应性、生活力、生产性能和抗病力等方面均可表现。杂种优势产生的遗传机制主要有显性学说和超显性学说。杂种优势利用是一项持续性的系统工程,首先要确立杂交亲本,对杂交的效果进行预测,对亲本种群进行选优和提纯,还要进行种群间的配合力测定;其次,要采用灵活的杂交方式,可采用二元、三元、轮回和双杂交等,并建立健全杂交繁育体系。要有严密的组织管理作保证,要有先进的技术作支撑,要有广泛的群众参与作基础,这样才能确实提高杂种优势利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群的生猪杂交产生的杂种,往往能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一定程度上优于纯繁群体,这就是生猪的杂交优势现象。我国在杂交优势利用方面正由“母猪本地化、公猪良种化,肉猪一代杂种化”的二元杂交向“母猪一代杂种化,公猪高产品系化、商品猪三元杂交化”的三元杂交方向发展。生猪杂种优势利用中主要包括以下6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一、配套系育种的概念 70年代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开始专门化品系培育,通过选育、杂交检验、配合力测定,育成了许多杂种优势明显,生产性能高且能稳定遗传的杂优猪。杂优猪比杂种猪具有更高的杂种优势,一般平均日增重800克以上,瘦肉率65%以上,饲料转化率2.4:1,背膘厚15-20毫米,并特别重视氟烷基因的排除和肥育猪的整齐度,产品的标  相似文献   

18.
在养猪生产中,合理进行品种和品系间杂交,广泛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本文就猪的杂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陈自峰 《猪业科学》2006,23(3):72-75
所谓二元杂交母猪,即长白公猪与大白母猪或者是大白公猪与长白母猪杂交所产生的一代杂种(长大或大长)母猪。如果再与杜洛克杂交,所生产的杜长大或杜大长叫三元杂交商品猪,由于二元杂交猪的父母属于国外引入品种,在饲养管理上有其独特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实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增加经济收益的有效措施。从五十年代开始,国外采用多品种杂交的方法,选择和培育具有不同性能的高产品系、综合品系间的优点,生产商品“杂优猪”。近年来,国内也在开始做这方面的尝试。我省经过10年左右的杂交和培育杂种猪的实践,己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