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立法是国家为协调经济运行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早在先秦之时,已有经济方面的立法,比如井田之制、贡彻之条,进入封建社会,经济立法越来越多。在出土的汉简中,常有“能书会计知律令”文字。农业是汉代封建社会主要的经济部门,汉代治国以重农为一贯指导思想,经济立法中有专门法令对农业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这就是本文所说的汉代农业经济管理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了农业生产与汉代乡里基层社会治安秩序之间的关系及影响,讨论了汉代乡里基层社会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所采取的各种制度与措施,希望在农业生产与社会治安的问题上做些有益的探讨,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了农业生产与汉代乡里基层社会治安秩序之间的关系及影响,讨论了汉代乡里基层社会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所采取的各种制度与措施,希望在农业生产与社会治安的问题上做些有益的探讨,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汉代稻作遗存和稻作农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兴林 《农业考古》2005,(1):197-200
汉代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汉代农业考古资料的出土一直伴随着今天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是田野考古资料中的大宗。单就水稻来说,其种植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社会地位上升等等,都有充分的考占资料来说明。出土材料无疑对深化汉代稻作的研究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仅就汉代稻作考占资料的出土情况作一初步梳理,对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值得注意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以及汉代稻作的专用农具提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从汉代画像石看汉代的牛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燕 《农业考古》2006,(1):132-135
两汉时期是我国封建时代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时期。推动这一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铁犁和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乃至基本上普及于全国。铁犁和牛耕技术结合形成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这一社会生产力是两汉时期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了两汉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汉代重视葬俗,视死如生,所以。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多为表现人们生前活动的画面,其中,牛耕图在农业生产活动画面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汉代人们田间耕作场景和牛耕技术,本文拟就目前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的牛耕图来探讨两汉的牛耕技术。  相似文献   

6.
从画像砖、石看汉代农业经济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画像砖、石看汉代农业经济特点中国农业博物馆林正同汉代画像砖、画像石是附在建筑墓穴壁面和楣楹碑阙上的装饰性艺术品。画像砖石墓大体上从西汉中晚期开始出现,流行于东汉而衰弱于魏晋时期(1)。砖石画像是我国古代社会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是窥探汉代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东北地区出土的战国两汉铁器看汉代东北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王朝为了稳定和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在西汉初年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劳动人民争得了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能够辛勤地从事农业生产,使一度衰退了的社会经济又很快恢复和发展起来。尤其在“文景之治”以后,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封建的汉王朝开始呈现出繁荣景象。中原的汉人在燕、秦、汉时大量移入东北,同时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了东北。从东北地区特别是汉代郡县所辖的地域,出土的铁器农业生产工具,就能反映出汉代东北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研究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农业发展情况,主要是研究那个时期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何。看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必须与当时的生产关系联系起来进行探讨。可是要探讨汉代东北的农业发展,很难在史籍上找到有关东北地区生产关系的记载。因此,我们不得不更多地借助于地下出土的铁制农业生产工具等遗物来探讨汉代东北农业的发展,以及汉人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对兄弟部族与部落的推动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农业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包括汉代画像砖石在内的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艺术.而对汉代画像砖石中农业图像的独特艺术价值至今尚无人专题论及.汉代画像砖石中的远古先民农业生产与生活的鲜活图象其造型剔具匠心,是我国传统艺术之瑰宝,蕴涵了独特而深刻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科技》2011,(9):74-77
本文讨论的主题是汉代的农业,尤注目于集约精耕与人口增殖的关系。精耕制与以销售为部分目的的农户经营,由汉代以至近世,始终是中国农业经济的特色。兹先由汉代政府对农业的政策开始讨论。  相似文献   

10.
汉代广东农业生产初探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秦汉时代是广东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史记》和《盐铁论》等书在谈到江南或楚越之地时,都认为是”火耕水耨”的落后地区。解放后在广东地区发现汉代遗址和大量的汉代墓葬、其中以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广州、佛山、南海、增城等县市为最多,其次是粤北的韶关市、英德县一带,粤西有一些,粤东则较少发现。这些汉代墓葬和遗址中出土的文物表明,广东的农业生产在汉代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