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报导桑蚕在蛹期进行卵巢移植试验的成功,并调查了卵巢移入雄蛹后的生物学效应。明确了血液中卵黄原蛋白向卵巢移行的时期是在蛹期。试验表明:蛹龄2h的雌、雄蛹在低温抑制后进行移植为适宜;卵巢植入雄蛹后受体发育良好,羽化率达82.5%~100%;雄蛹内卵巢能形成成熟卵,但卵大小、重量和卵肉蛋白质、核酸含量以及卵超微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用人工单性生殖方法处理雄蛹内的发育卵,得到14.2%~16.0%的成胚率,进一步研究可望获得后代。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应用组织切片法探讨了体内正常生理条件下昆明白小鼠卵巢内卵丘扩展与卵母细胞成熟的关系。初情期前小鼠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48 h后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于注射HCG后不同时间取出卵巢进行组织切片。注射HCG后1 h,卵丘细胞开始扩展,此时卵母细胞核膜完整,即未发生生发泡破裂(GVBD);注射HCG后3 h,大部分(>70%)大有腔卵泡中卵母细胞发生GVBD,此时卵丘处于2级扩展状态。卵丘完全扩展发生在注射HCG后9 h,而PB1的排出是从12 h开始的。结果表明在小鼠体内,卵丘开始扩展先于卵母细胞成熟,但卵母细胞成熟并不需要卵丘完全扩展;促性腺激素能促进卵泡发育及卵母细胞成熟,同时也具有促使卵泡退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自197O年Adiaodi发现甲壳类动物眼柄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种卵巢抑制激素(gonad-inhibitinghorme,GIH)能影响卵巢的发育和成熟,并在一种长臂虾(LeaderSe。tUS)证实了这一点以来[AdgodKG和AdigodiRG1983],一些学者[Lin和Ting1986]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进行了切除眼柄实验研究。发现这种手段能够诱导虾的性腺成熟和提早产卵,但产卵量低和死亡率高。因此,有人「Yao1989,虞冰如等199O,赵维信等1996」利用外源性激素诱导虾的卵巢发育成熟或者用外源激素激光照射青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或者罗氏沼虾…  相似文献   

4.
三实验应用组织切片法探讨了体内正常生理条件下昆明白小鼠卵巢内卵丘扩展与卵母细胞成熟的关系。初情期前小鼠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48h后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于注射HCG后不同时间取出卵巢进行组织切片。注射HCG后1h,卵丘细胞开始扩展,此时卵母细胞核膜完整,即未发生生发泡破裂;注射HCG后3h,大部分大有腔卵泡中卵母细胞发生GVBD,此时卵丘处于2级扩展状态。卵丘完全扩展发生在注射HCG后9h,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70年代以来有关外源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家蚕的生理效应及其在蚕业上用扩的研究进展。包括外源激素对蚕体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对生长发育、食物的食下与消化、转氮酶活性、丝腺细胞的超微结构、后部丝腺中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以及丝蛋白基因的表达等生理生化过程的调节机制。同时还分析了应用激素增丝的作用机理,包括一般效应、特殊效应、直接效应及间接效应等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开展了不同外源激素、剂量、注射针距以及环境因子对鳗鲡卵巢发育的影响的研究,在所试验的外源激素中,HCG和PT对鳗鲡卵巢催熟效果较好,LHRH-A和TOP则无明显效果。外源激素注射剂量越高,卵巢发育所需时间越短,但注射剂量过低,催熟率则急剧下降,采用注射剂量为0.5mgPT+150IU HCG/500g。在外源激素总剂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注射针距7-15d,除卵巢发育所需时间随针距而延长外,总催熟率不变。超过15d,则催熟率下降,研究认为,鳗鲡卵巢成熟所需外源激素最低总剂量为3.5-4.5mgTP 1050-1350TU HCG/500g。试验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盐度,钙镁比以及PH,除温度高于24℃对卵巢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外,其它因子在试验范围内对鳗鲡卵巢的发育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外源激素及环境因子对日本鳗鲡卵巢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开展了不同外源激素、剂量、注射针距以及环境因子对鳗鲡卵巢发育的影响的研究,在所试验的外源激素中,HCG和PT对鳗鲡卵巢催熟效果较好,LHRH-A和TOP则无明显效果。外源激素注射剂量越高,卵巢发育所需时间越短,但注射剂量过低,催熟率则急剧下降,采用注射剂量为0.5mgPT+150IU HCG/500g。在外源激素总剂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注射针距7-15d,除卵巢发育所需时间随针距而延长外,总催熟率不变。超过15d,则催熟率下降,研究认为,鳗鲡卵巢成熟所需外源激素最低总剂量为3.5-4.5mgTP 1050-1350TU HCG/500g。试验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盐度,钙镁比以及PH,除温度高于24℃对卵巢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外,其它因子在试验范围内对鳗鲡卵巢的发育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无滞育多化性家蚕品种‘MF'体外注射滞育激素(DH)后不能产下滞育卵这一现象是否与DH诱导的下游信号通路受阻有关,丰富鳞翅目昆虫的滞育发生机理,本研究从滞育激素信号接受器——滞育激素受体(DHR)人手,从该家蚕‘MF'品种中克隆了DHR基因的全长cDNA,结构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其他家蚕品种存在差异。运用半定量RT-PCR及qRT-PCR技术检测滞育激素受体基因在不同家蚕品种蛹期的血液和卵巢以及同一家蚕品种‘MF'5龄幼虫的不同组织(血液、头部、脂肪体、丝腺、中肠及卵巢)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DHR在家蚕‘MF'品种幼虫的5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在血液和卵巢组织中表达较高;另外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不同化性家蚕品种存在差异,即使在同为无滞育多化性的2个品种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在‘MF'品种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尼斯塔里'。推测滞育激素受体的表达量不足可能与‘MF'品种蛹期注射滞育激素不能产生滞育卵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外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诱导黑边石斑鱼(Epinephelus fasciatus)排卵的影响。【方法】以成熟的黑边石斑鱼为研究对象,测量其体长、体质量和肥满度后,在2018年7—8月,使用HCG激素(剂量为200 IU/kg或500 IU/kg)注射分别对6尾雌鱼进行成熟诱导。【结果】在200 IU/kg HCG处理中,注射24 h前有5尾雌鱼的卵母细胞处于第三次卵黄球前期阶段;注射48 h后2尾雌鱼出现核移动卵母细胞,1尾雌鱼的卵母细胞为第三次卵黄球后期阶段;注射60 h后1尾雌鱼出现排卵现象,其余5尾雌鱼均为第三次卵黄球后期阶段。在200 IU/kg HCG处理的排卵个体中,注射时其卵母细胞直径为477.0 μm,注射后60 h卵母细胞的直径增加至624.4 μm。此外,经催产、排卵、受精和孵化后共获得总卵数16 906粒,受精率为68.7%,孵化率为43.0%。而500 IU/kg HCG处理的黑边石斑鱼排卵失败。【结论】使用剂量为200 IU/kg的外源HCG激素可诱导黑边石斑鱼成熟且排卵,但为了提高排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其注射剂量和效应时间还需要进一步调节。  相似文献   

10.
寄生蜂卵成熟动态影响其产卵决策行为,因而对于认识寄生蜂搜寻行为生态学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菜粉蝶(Pieris rapae)为模式生物,首先连续3周每隔24 h详细观察子代蜂幼期不同发育阶段的体型、卵巢管以及寄主蛹的外部形态,以此为基础观察了低温处理(模拟越冬温度)被寄生蛹对子代蜂成熟卵数量动态的影响.蝶蛹金小蜂胚后发育历时约2周,其中卵期1d;幼虫历期约7d.初孵幼虫体透明;胚后第3-6天体积快速增大,然后减缓,体色由绿变黄;胚后第8天进入预蛹,第9-12天蛹淡色,复眼由淡黄变为深红,第13-14天蛹暗黑色,并逐渐带有金属光泽.卵巢管在羽化当天即开始沉积卵黄,并在羽化后1-4 d连续增加直到出现卵吸收;羽化后5-6 d成熟卵数量增速不明显甚至略有减小.寄主蛹随子代蜂从卵发育至幼虫再到蛹体色从绿色变为灰褐色再到土黄色.低温处理被寄生的寄主蛹(寄生蜂处于老熟幼虫或蛹期)后,羽化成虫的卵巢管略细,成熟卵数量较少.成熟卵数量的变化不仅受低温处理的影响,而且受雌蜂体型大小和日龄的影响;低温处理明显减缓卵成熟速率,各日龄期成熟卵数量均明显减少;适温下成熟卵数量于羽化后第4天达到峰值,而低温处理下成熟卯数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延迟至第7天.研究表明,越冬低温对来年羽化的蝶蛹金小蜂卵成熟动态具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