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季节性变暖对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采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时空变化对季节性变暖时空变化响应事实检测的方法,系统分析和汇总季节性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影响的已有观测事实及其变化规律性,提出其影响的最新认知,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已有影响事实检测表明:暖冬可使病虫进入越冬阶段推迟,延长病菌冬前侵染、冬中繁殖时间,降低害虫越冬死亡率,增加冬后菌源和虫源基数;病虫害发生期、迁入期、危害期提前;越冬北界北移、海拔上限高度升高;持续暖冬可使冬后虫源基数显著增加。与常年相比,全国性暖冬年冬中病菌繁殖侵染率可比冬前增加50%以上、冬中害虫存活率可达常年的1-2倍,冬后菌源、虫源基数增加1倍以上;持续暖冬冬后虫源基数可达常年的5倍以上;病害始见期、虫害发生期提前5 d以上,最早可分别提前20、30 d以上;稻飞虱越冬北界北移2-4个纬度,小麦条锈病越冬海拔上限高度升高100-300 m。暖春有利于病虫害危害期提前、扩展速度加快、发生程度加重。炎夏可使一些病菌越夏的海拔下限高度增加、面积和菌量减少,一些害虫发育历期延长、死亡率增加。暖秋有利于害虫滞留危害,发生代数可比常年增加1个代次。季节性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影响的时空变化及其规律性、发生与灾变的影响预估、风险评估及适应对策将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降水变化对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采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时空变化对降水时空变化响应事实检测的方法,系统分析降水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影响的已有观测事实及其变化规律性,提出其影响的最新认知,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已有影响事实检测表明:一定区域、时段的降水偏少、高温干旱有利于部分害虫的繁殖加快、种群数量增长,降水、雨日偏多有利于部分病害发生程度和害虫迁入数量的明显增加,病虫危害损失加重;暴雨洪涝可使部分病害发生突增,危害显著加重;暴雨可使部分迁入成虫数量突增、田间幼虫数量锐减;降水强度大,可使部分田间害虫的死亡率明显增加、虫口密度显著降低。高温干旱年可使部分病虫害大发生、飞蝗可比常年多发生1代,持续多雨年可使部分病虫害发生界限北移。梅雨期长且梅雨量多的年份有利于江淮地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危害,稻纵卷叶螟迁入早的年份可比常年多繁殖1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年份有利于害虫迁入始见期提早、数量增加、范围扩大、危害加重。台风暴雨可使部分病害突发流行、田间虫口密度显著降低,台风多雨有利于害虫的迁入危害。厄尔尼诺年的当年、次年易暴发农作物病虫害。降水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影响的时空变化及其规律性、发生与灾变的影响预估、风险评估及适应对策将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受气候变暖的影响,白城市农作物病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有病虫害发生频繁,发生重,治理困难,新的重大病虫害不断出现,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害虫发生代数增加,面积扩大,危害加重等特点。笔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近50年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了1.1℃,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气候变暖将对农业生产带来重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呈加重趋势。文章论述了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作物种植品种、结构和耕作制度的改革,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的改变,目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也产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种类增加、面积扩大、危害加重、治理困难的趋势,加上当前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农业新技术推广难,病虫防治难,特别是在病虫害大发生年份防治落实到位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集专业性、技术性、时效性于一体的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防治不及时,错失良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二是盲目用药较普遍,影响了粮食产量和质量,加重了环境污染。农民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包头地区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是巨大的,直接导致大部分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越冬、危害规律产生变化。在包头地区,年平均气温逐步升高,这样的变化更加有利于蝗虫、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使其为害、流行趋势加重,给综合防治工作带来困难,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实践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变化,害虫抗药性增强,浙江省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呈现出种类增加、为害加重、治理难度加大的趋势,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由于全球化的气候变暖,致使我国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系统也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导致我国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危害农作物的再生。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越来越严重,抑制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一些病害虫会由于气候变暖的原因,使虫害能够越冬以及危害期延长。目前,病虫害问题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基于此,从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概况为出发点,对生长季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一、安阳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病虫害发生危害不断加重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因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的变化、品种抗病虫性差异、气候条件异常等综合因素影响,目前已进入新的高发周期,病虫发生总体趋势表现为病虫发生种类增多、频率加快、区域扩大、时间延长、程度趋重;同时新的病虫害不断侵入和一些次要病虫害逐渐演变为主要病虫害,增加了防治难度和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病虫危害不断加重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因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变化、品种抗性差异、气候条件异常等综合因素影响,目前已进入新的高发周期,总体趋势表现为发生种类增多、频率加快、区域扩大、时间延长、程度趋重;同时新的病虫害不断侵入、部分次要病虫害逐渐演变为主要病虫害,增加了防治成本和防治难度.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暖对甘肃省武威市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对甘肃省武威市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的影响。[方法]以凉州区为例,分析了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小麦蚜虫、小麦条锈病、玉米棉铃虫等生消关键期(越冬期、发生发展期)历年热量和水分条件变化,以及各气象要素与病虫害发生之间的内在相互关系。[结果]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凉州区气候变暖幅度亦逐年代加快,气温线性倾向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达到0.535 ℃/10 a,异常暖年、暖年出现几率增大,冬季气温倾向值为0.583 ℃/10 a,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病虫害发生期间(3~9月)热量条件改善,≥5 ℃积温、≥10 ℃积温增加明显 降水总体呈增加趋势,春、夏季降水增加较快,但量级较小 受气候变化影响,暖冬有利于虫卵的安全越冬,越冬基数增加,翌年发生期提前,发生面积增大。生育期间热量增加、光照充足有利于小麦蚜虫、玉米红蜘蛛的发生发展,为害期延长,世代数增加,为害程度加重。降水增多虽不利于虫害的繁殖,但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的发展蔓延有利。[结论]对于有效指导病虫害预防、减轻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专利文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时间属性、地域属性、专利权人属性和技术属性4个角度对国内外作物病虫草害检测技术进行研究,总结了该技术领域的专利技术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全球作物病虫草害检测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我国近年来在该技术领域研发成果较多;作物虫害和作物病害检测技术是该领域的重点研发技术;在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构成该领域创新主体。对该领域的专利H指数、被引频次、核心专利等质量指标分析发现:国外企业掌握了该领域核心技术,国内高校院所和企业的专利质量有待提升。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我国进一步发展作物病虫草害检测技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物病虫害预测机理与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作物病虫害防治普遍存在乱用农药等防治方法不当的情况,给粮食安全带来巨大隐患。有效的病虫害预测是提高作物植保综合防控水平的关键。综述了作物病虫害预测机理与方法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在预测机理方面,分析了包括气候背景、气象因子、病虫原分布、寄主状况以及种植模式等因素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影响机制,并根据已有研究结果详细阐述了海温、厄尔尼诺、大气环流等气候背景对病虫害的指示作用,以及温度、降雨、湿度、风、光照等气象因子对病虫害的发生时间、侵染速度、传播及分布的影响。在预测模型方面,对病虫害预测模型进行归纳和总结,分静态模型、时序动态模型和空间传播模型等类型介绍了模型对病虫害发生、发展概率、严重程度、扩散方向、流行趋势等方面的预测方法。最后,对作物病虫害预测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从数据、分析方法、尺度、研究和应用模式等方面对后续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暖加大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我国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我国作物生长、产量和农业潜在生产力等产生重要影响,对作物品质和产量带来直接影响,加剧了农业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进而加大了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同时还影响了我国农业种植制度。本研究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确保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由于近年来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不断增加,冬季气候变暖明显,导致目光温室大棚内病虫害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辽宁省喀左县冬季气候变暖进行了分析,并对日光温室大棚病虫害发生防治提出了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及适应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0年来,全球地表温度呈不断升高的趋势,且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许多自然系统和生物系统产生了可辨别的影响。农业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最直接。由于气候变化使农业气候资源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到农业种植结构、作物品种布局以及作物产量。综述了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农业气候资源以及我国农业种植制度和作物品种布局影响的研究成果,并针对未来气候变化提出农业适应措施以及选择措施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临沂市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6年临沂市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56年临沂市农业市气候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6年来临沂气候资源丰富且配置较好;日照资源丰富,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热量条件好,积温多,日较差大,无霜期长;降水量丰富,雨热同季,绝大部分的降水量在生长季,对作物生长有利。不利方面,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对长日照作物生长和设施农业生产不利;年平均气温上升明显,暖冬现象严重,病虫害的发生日益严重,春霜冻灾害加剧;夏季易出现局部内涝;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旱涝灾害频发。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产量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以及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气候变暖给东北地区农业带来的影响利弊共存,主要表现为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生长季节温度升高、热量资源增加,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期延长、适种区域扩大,为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以及产量的提高提供了潜在的可能。但由于光照及水资源的限制以及CO2浓度的增加而引发的温室效应,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农作物生态环境恶化,干旱、洪涝、盐碱化速度加快,尤其是近几年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受干旱灾害的影响最为明显。降水总量减少和降水分布不均匀,使东北地区成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和脆弱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