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哈萨克牛因长期闭锁繁育,个体生产性能难以提高的情况,塔城地区通过引入新疆褐牛改良当地哈萨克牛项目的实施,引进新疆褐牛对哈萨克牛进行杂交改良,其改良效果明显,尤以体重、肉用性状、乳产量表现最为明显(P0.01)。  相似文献   

2.
新疆褐牛对哈萨克牛改良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哈萨克牛因长期闭锁繁育,个体生产性能难以提高的问题,塔城地区通过引入新疆褐牛改良当地哈萨克牛项目的实施,其改良效果明显,尤以体重、肉用性状、乳产量表现最为明显(P<0.01)。  相似文献   

3.
国家《引进美国褐牛冻精和胚胎及杂交改良》项目(简称"948"项目)的实施,解决了新疆褐牛种质资源贫乏的问题,拓宽了选种选配渠道。乌鲁木齐市种牛场新疆褐牛繁育中心有幸实施了此项目,使用优质美国褐牛冻精,改良新疆褐牛良种繁育场的产奶性能,以提高新疆褐牛原种牛的产奶量。自2001年开始使用到2011年期间改良效果显著,在乳脂率、乳蛋白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仅对产奶量提高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新疆博尔塔拉州本地土种黄牛多为蒙古牛和哈萨克牛,土种黄牛体格小,生长发育慢,产奶产肉少,生产性能低,经济效益差。博州畜牧兽医站从1999年开始引进荷斯坦牛细管冻精技术对当地黄牛进行大规模杂交改良,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快,体格增大,产奶产肉多,经济效益高,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1引进新疆褐牛前的准备(1)确定隔离场点。牧民从伊犁、塔城引进新疆褐牛,首先要选好隔离地点,各乡镇的畜牧站应协助牧民在离居住地1km以上的地方设置隔离点,并报请县卫生动物监督部门审查通过。(2)备案。选好隔离点后,牧民须经乡畜牧站开具证明,并由乡畜牧站配备随行兽医,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备案、审批。(3)品种。品种的选择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新疆褐牛是以本地的哈萨克牛为母本,以引进的瑞士褐牛为父本,经过长期杂交、改良和选育而成。在选择时  相似文献   

6.
新疆褐牛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新疆褐牛概况 新疆褐牛是我国于1983年育成的乳肉兼用牛.本品种是以前苏联、奥地利、西德等国外引入的瑞士褐牛、阿拉托乌牛、科斯特罗姆等种牛为父本对本地黄牛进行3代以上杂交改良,经长期选种选配,培育而成.其毛色为褐色,深浅不一,体型较大,体质结实健壮,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较高,耐粗饲,抗寒、抗病力强,适应山地、草原放牧,在新疆地区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7.
新疆褐牛生产性能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褐牛属于乳肉兼用品种,主要产于天山北麓伊犁地区和准葛盆地塔城地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早在1935~1936年间,伊犁和塔城地区就曾引进瑞士褐牛与当地哈萨克牛杂交。1951~1956年间,又先后从原苏联引进几批含有瑞士褐牛血统的阿拉塔乌牛和少量的科斯特罗姆牛继续进行改良。历  相似文献   

8.
新疆褐牛是以引进瑞士褐牛、本地哈萨克母牛分别为父本、母本,经长期杂交改良选育而获得的新型乳肉兼用品种,具有较强适应能力。本文以新疆褐牛犊牛为研究对象,从新生期、哺乳期、断奶期等犊牛不同生长阶段,对新疆褐牛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进行了简单探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为今后新疆褐牛品质选育提高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伊犁新褐种牛场和伊犁尼勒克县牧强新疆褐牛种畜场的牛群进行体型外貌鉴定,测定1~10岁纯种新疆褐牛和美国瑞士褐牛冻精冷配改良后代母牛关新F1、F2代的生长性能指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美新F1、F2代不同生长阶段各生长性能指标均显著(P<0.05)或P<0.05的高于纯种新疆褐牛.[结论]美国瑞士褐牛优良基因对提高新疆褐牛体尺和体重等指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新疆博尔塔拉州本地土种黄牛多为蒙古牛和哈萨克牛,土种黄牛体格小,生长发育慢,产奶产肉少,生产性能低,经济效益差。我们从1999年开始引进荷斯坦牛细管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大规模杂交改良,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快,体格增大,产奶产肉多,经济效益高,表现了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1.
12.
种牛场牛腐蹄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2年对种牛场42头肉用种公牛进行了腐蹄病的预防研究,对不同品种、不同年龄阶段的牛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患有腐蹄病的牛有9头,发病率为21.4%,在发病期间严重影响了种公牛采精、冷冻精液的生产及其质量,影响了优秀种公牛生产性能的发挥。经研究发现发病率主要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并与品种、季节和牛舍卫生条件等因素十分相关。经3年的防治研究,种牛场每年牛腐蹄病发病率逐年减少,分别为21.4%,9.5%,0,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腐蹄病总治愈率为84.6%,其中,急性腐蹄病的总治愈率为100%,慢性腐蹄病的总治愈率为60%。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根据中兽医学理论和牛羊生理特点 ,以陈皮、柏香子、鸡矢藤、马钱子、虎杖、辣蓼、青蒿、元明粉、生石膏等为原料经过加工精制而成的牛胃药散剂 ,经试验表明 :对牛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追踪调查的 4 14头牛的前胃弛缓、消化不良、瘤胃积食及便秘治愈率分别为 96 .6 %、95 .2 %、91.0 %和 86 .6 %。对追踪调查的 75只羊的消化不良治愈率为 96 %。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Extract

It has previously been shown that vaccination protected against natural Vibrio fetus infection in cattle (Te Punga, 1962 Te Punga, W.A. 1962. N.Z. vet J., 10: 8989. [Taylor &; Francis Online] [Google Scholar]). However, these results were achieved using only a small number of animals, and a three-dose schedule of vaccination that would be impracticable under field conditions, particularly in the beef breeding areas of New Zealand where husbandry is extensive rather than intensive. Initial attempts to evaluate a range of single-dose, saline-in-oil vaccines under closely-supervis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re found to be impracticable, partly because of low infection rates and partly because of the large number of animals that would be required to detect even large variations in th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types of vaccine.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