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栽培林下参的试验中,通过对天然林和人工林、不同坡度和坡向、不同土壤容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林与人工林冠下栽植林下参均可,但是人工林下栽植林下参的产量明显高于天然林下。林下参的保存率及产量与坡向、坡度有明显的影响关系。土壤密度不同,林下参的保苗率有明显差异,林下参生长的最佳容重范围为0.85~0.95。  相似文献   

2.
对近年来在推广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林下参高效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过程中取得的经验进行整理,同时结合山参的生长习性,归纳了当前落叶松林下成功培育人参实用技术。着重从选择林地、清理林地、播种、参地管理等四个落叶松林下培育人参环节进行了阐述,以指导参农生产,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人参种植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参林下栽培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在保护天然林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天然林的林地资源,走一条林下发展多种经营之路,是林业部门在新形势下重点研究的课题。中结合当地林下参栽培成败的经验及教训,重点论述了利用天然林林地栽培人参的技术要点,如选种、催芽、选地、种植方法、参地管理等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根系分布特征,采用根钻法以及Win RHIZO根系分析系统测定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地落叶松林、红松林、天然林、灌木林0~60 cm不同土层的根系条数、长度和表面积。各样地在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根系密度依次为灌木林天然林红松林落叶松林;根质量密度依次为红松林落叶松林天然林灌木林;根表面积密度分布特征所有样地都表现为灌木林大于乔木林。  相似文献   

5.
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按照其生长和种植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3种:野山参、园参以及林下参。林下参在东产地区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以往参农在种植林下参的时候,多选在天然林下。近些年东北各地林业推广部门(特别是抚顺地区)在现代林业政策的指导下,引导广大参农在人工落叶松下种植林下参,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简要总结了人工落叶松下种植林下参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探索出了落叶松林下培育人参的技术,该项技术打破了只能在阔叶林下和针阔混交林下繁育人参的传统摸式。文章重点阐述了落叶松林下培育人参的林地选择、场地的清理、人参品种选择与处理、播种、田间管理、鼠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生长抚育保留林下植被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纯林松落针层难于分解 ,使土壤酸化。通过保留落叶松林下植被的试验 ,结果表明 ,落叶松纯林保留林下植被 ,加快了养分循环速度 ,使土壤的腐殖质层厚度增加 ,增强了土壤自肥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找到林下参适宜的生长环境,该文对林下参栽培的立地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与人工林冠下均可栽植林下参,而人工林的产量高于天然林;在东北坡,坡度24°、土壤容重0.80~1.00 g·cm-3的立地条件下,可以提高林下参的保存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找到林下参适宜的生长环境,该文对林下参栽培的立地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与人工林冠下均可栽植林下参,而人工林的产量高于天然林;在东北坡,坡度24°、土壤容重0.80~1.00 g·cm-3的立地条件下,可以提高林下参的保存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0.
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纯林林下植被的影响,对河北省木兰林管局600,900,1 200,1 500株/hm2共4种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平均高度、平均盖度、平均密度、植物多样性指数随着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密度600株/hm2和900株/hm2落叶松林下植被的各项指标都相接近,与其它2种密度林下植被相差较大;较小密度之间的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相似程度较大,较大密度和较小密度落叶松之间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差异较大;40 a生左右、平均高为11m、密度为1 500株/hm2的华北落叶松间伐保留密度为900株/hm2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辽东山区落叶松林达几十万公顷以上,有些林下空地适宜穿龙薯蓣生长,其栽种发展潜力巨大。文章从林地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移栽、苗期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落叶松林下栽植穿龙薯蓣技术。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发展落叶松人工林林地经济的重要意义,列举了抚顺地区发展落叶松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研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旨在为抚顺市发展落叶松林下经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兴安落叶松落叶量和幼苗发生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化成  杜亚娟 《林业科学》1993,29(4):298-306
采用野外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原始老龄林下兴安落叶松的更新条件。在所研究的四种林型的兴安落叶松原始老龄林之间,更新差别表现在下种、发芽和存活三方面。种子年时,老龄林下种量每平方米达到300-1000粒,各林型落种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赤杨落叶松林→丛桦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一年中的幼苗发生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种子萌发主要在6月,幼苗死亡主要在7月,而8月份幼苗种群变化较小。从有利于落叶松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方面来说,各林型的顺序是:丛桦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赤杨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这个顺序主要取决于土壤表层的湿度,即土壤湿度越大,发芽数和存活数越多。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整地方式对兴安落叶松及樟子松天然更新的影响,我们于1988年5月22~25日在阿木尔林业局兴安林场四类林地、即Ⅰ草类落叶松林,Ⅱ杜鹃落叶松林,Ⅲ杜香落叶松林,Ⅳ阳陡坡樟子松林,进行了人工促进更新的模拟试验,同年秋和第2年春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倒木养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内选择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鹃-兴安落叶松林3个典型林型,按照不同树种对倒木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依据现有的资料,结合研究对象实际,制定了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原始林落叶松和白桦倒木的腐朽等级划分标准。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内不同树种倒木有机C、全K、全Na,以及Ca和Mg的含量随着倒木的不断分解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全N含量均有增加的趋势;全P均保持相对稳定。对3个林型内兴安落叶松倒木的各养分含量之间进行对比,有机C、全K、全P百分含量均为杜鹃-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全N、全Na和Ca百分含量均为杜鹃-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Mg百分含量为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鹃-兴安落叶松﹥杜香-兴安落叶松。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东部山区,约有落叶松人工成林200万亩,其中林龄40年左右的约占20%。这些林分,主要是长白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经过多次间伐和早期落叶病危害,郁闭度0.5以下的不断增加,林地生产力逐渐下降。按林业部颁发的森林采伐更新规程,此类林分均属于采伐对象。但是,为了发挥其防护作用及其他效能,分布在陡坡和铁路、公路干线附近的落叶松林,不宜皆伐更新。所以,急待解决落叶松人工林的适宜更新方法。为此,我们在天然林中云、冷杉能够天然更新的启示下,又据我们1956年落叶松林  相似文献   

17.
为弄清间伐对落叶松人工林内环境因子,进而对落叶松林内天然更新的影响,在辽东山区对4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5种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分别为0%、10%、20%、30%和40%)。间伐后,对环境因子和更新状况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林冠开阔度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间伐后其林冠下光量子数量、地表平均温度、不同层次土壤平均含水量与空隙度大小成线形关系;落叶松人工林间伐一年内,更新树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变化,而更新密度和更新频度都明显增加(p<0.05)。更新树种数量增加与树种特性有关,增长幅度为阳性树种>耐荫树种。所有的更新树种中,对林冠开阔度变化响应最大的是黄波罗(Phellodendronamurense)。实验结果证实了辽东地区落叶松人工林间伐后,更新数量变化与周围保留的树种分布、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有关。图9表2参43。  相似文献   

18.
典型黑土区水土保持林土壤结构性特征的对比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长婷  王恩妲  谷会岩  陈祥伟 《林业研究》2010,21(2):151-154,I0004
以典型黑土区水曲柳林、落叶松林、樟子松林、云杉林及撂荒地为对象,通过对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NCP/CP)、广义土壤结构指数(GSSI)的测定、计算与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人工水土保持林对土壤结构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0-30cm土层范围内,水曲柳林和落叶松林在降低土壤容重方面略好于樟子松林和云杉林,降低幅度为8.04%-1 1.01%,落叶松林与云杉林和樟子松林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而水曲柳林仅与云杉林差异显著(p0.05);林地土壤的平均NCP/CP值均显著高于撂荒地(p0.05),增加幅度范围为59.75%~128.82%,土壤透气性、透水性能力提高,并以落叶松林提高幅度最大;各林地的平均GSSI值均显著高于撂荒地(p0.05),增加幅度范围为2.98%-4.36%,说明林分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使其能够更加接近旱地土壤理想结构,以水曲柳林和云杉林改良效果相对较强,但实现趋近理想土壤结构的途径、即相态的变化方式有所不同。研究结果可为科学评价典型黑土区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和深入系统研究水土保持林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图3表2参17。  相似文献   

19.
在冀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通过对比华北落叶松[Larixgmellini(Rupr.)Rupr]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油松(P/nustabulaeformiscarr)林不同坡位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建立生长过程曲线方程并拟合树高与胸径之间的关系,分析两种林型内乔木树种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材积连年及平均生长速率排序为:坡底落叶松〉坡中落叶松〉坡顶落叶松。(2)天然次生油松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材积平均生长量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油松标准木的生长过程基本相同,且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但坡中油松立木材积平均生长量高于坡地和坡顶。(3)相同坡位样地内人工林与天然林间的连年生长曲线存在明显差异性。油松林生理年龄高于落叶松林,标准木达到材积数量成熟的年龄比落叶松大,单株立木材积量较大。(4)人工落叶松林和天然油松次生林内乔木树种的胸径与树高问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均达到0.9以上。  相似文献   

20.
林火对森林虫害发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海清  郭福涛 《林业科学》2006,42(12):77-82
对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黑河、伊春、牡丹江等林区近5年的火灾过火林地进行森林虫害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及黑河林区森林过火后主要虫害为天牛和小蠹类;伊春林区食叶害虫种类较多,但危害较轻;牡丹江林区落叶松毛虫发生程度严重.森林火灾后林内蛀干害虫大量发生,树干熏黑高度是影响虫害发生数量的一个重要因子.火烧强度与虫害发生数量呈正相关性;天牛及小蠹类虫害发生数量与树干熏黑高度线性关系明显;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白桦林的虫害发生数量与树干熏黑高度相关性较高,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