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发生情况,4月中旬以来,伴随着大范围的降水过程,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开始大量迁入我国南方稻区发生为害。主要表现为:华南、西南灯下稻飞虱迁入量比常年明显偏多,褐飞虱迁入期偏早、数量偏大,华南、西南中南部、江南南部田间种群密度明显高于上年;华南、江南南部稻纵卷叶螟迁入期、迁入量与上年相当,部分地区已出现较高的卷叶为害。根据水稻生长情况、气象条件等综合分析,预计2006年水稻“两迁”害虫发生形势较为严峻,5—7月,稻飞虱在华南、西南、江南中南部稻区将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在华南和江南大部、西南中东部稻区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南方稻区出现连续强降雨天气,水稻"两迁"害虫持续大量迁入,迁入虫量明显高于近年同期;加之今年水稻"两迁"害虫迁入期较上年早10-30天,发生世代相应增加,田间虫量明显偏高,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同期。据统计,截至5月28日,水稻"两迁"害虫累计发生面积3693万亩次,同比增加近35%。结合当前水稻生育期及下阶段天气情况综合预判,"两迁"害虫在南方稻区重发态势明显,各地需密切关注田间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适期指导农民开展防治。迁入虫量大5月份以来,受南方稻区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华南、西南和江南南部稻区监测到稻飞  相似文献   

3.
8月中下旬以来,受气温偏高、降雨频繁影响,南方中晚稻区“两迁”害虫发生危害日趋严重,总体重于去年同期。截至9月2日,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分别发生2.73亿和2.26亿亩次.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3.8%和1.5%。综合分析田间虫源基数、水稻生长情况和气象条件等因素,预计下阶段“两迁”害虫在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单季晚稻区、西南东部迟熟中稻区重发态势明显.华南和江南双季晚稻区田间虫量将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4.
汪洋 《中国农资》2014,(34):24-24
<正>当前,华南、江南晚稻正处于分蘖期,江南一季中稻和东北单季稻处于灌浆乳熟期,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稻处于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田间病虫害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发生程度重于上年,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发生程度轻于上年。预计下阶段"两迁"害虫、稻瘟病、稻纹枯病等病虫害重发风险仍然较大。各地需高度重视,加强监测预警,实施分类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病虫危害。以下为当前水稻病虫发生动态。1."两迁"害虫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稻飞虱在华南、西南、江南中稻区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受近期降雨偏多影响,江南稻区监测到较大诱虫峰,福建中  相似文献   

5.
<正>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调查和专家会商分析,受冬季气温偏高、土壤湿度偏大等因素影响,2017年农作物病虫害呈重发趋势,预计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9.7%。迁飞性害虫重发威胁大。水稻“两迁”害虫发生期提前、发生代次增加。稻飞虱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大部稻区偏重或大发生,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27.5%;稻纵卷叶螟在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和江南沿江湖库区偏重  相似文献   

6.
当前,南方早稻已进入生长后期,单季中晚稻大部也已栽插结束,水稻病虫陆续进入为害盛期。受多阵雨天气的影响,稻瘟病、稻飞虱以及稻螟虫等病虫害在部分地区发生严重。预计早稻后期穗颈瘟等在江南稻区将中等发生,稻飞虱等迁飞性害虫在江南及长江流域稻区将有较大虫源迁入。  相似文献   

7.
一、发生趋势:一代二化螟在沿江稻区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其它大部稻区中等发生。二、发生时间:预计一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江南、沿江稻区在5月中旬,江淮、沿淮稻区在5月下旬,比去年偏早2—4天。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华南和江南晚稻处于移栽分蘖期,田间病虫正处于发展阶段,未达防治指标。江南、西南、长江中游中稻和东北单季稻处于孕穗抽穗期,长江下游和江淮单季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田间病虫发生发展较快。其中,稻飞虱在江南、西南中稻和长江中下游、江淮单季稻区增长速度快、田间虫量大、短翅型成虫多,稻纵卷叶螟在江南西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田间虫量高,稻瘟病  相似文献   

9.
《河北农业》2014,(7):1-1
入夏以来,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多,利于病虫发生危害。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近期南方稻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峰次、迁入量明显多于上年同期,稻瘟病在东北、西南、江南等地呈流行发生趋势,粘虫雌蛾比例显著高于常年,马铃薯晚疫病流行风险高。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发生中等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现象。受此影响,将带来强对流天气频繁,水稻“两迁”害虫等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将加重发生,严重威胁秋粮  相似文献   

10.
正6月中下旬,南方早稻正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是病虫发生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重要时节。当前,稻飞虱虫量在大部早稻田得到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总体偏轻发生,江南局部发生较重;稻瘟病在早稻区发生点多面广,重于上年同期。根据当前病虫害发生基数,结合下阶段气候条件分析预判,华南、江南早稻田"两迁"害虫和稻瘟病发生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稻瘟病流行风险高。各地植保部门需加强监测,因地制宜,抢晴施药,切实做好早稻穗期病虫  相似文献   

11.
水稻螟虫是福建省水稻的重要害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1].其中闽南稻区以三化螟为主,闽东稻区以二化螟为主,闽中、闽西、闽北以二化螟和三化螟混合为害.20世纪70年代三化螟发生重于二化螟[2-3];80年代后期,因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改变、品种的更换、防治措施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等,水稻螟虫种群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二化螟已上升为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其发生区域由纯单季稻区或单双混栽区向双季稻区、从高海拔稻区向平原稻区、从闽西北和闽东稻区向闽南沿海稻区扩展,其发生量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探讨水稻螟虫在我省越冬的特点及原因,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发生趋势以及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研究.  相似文献   

12.
稻纵卷叶螟难治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纵卷叶螟为迁飞性害虫,在苏北沿海中部的大丰市稻区,通常是三个代次和两个代次发生危害。经调查,从近20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看,1991、1997年大发生,其中六(四)代(国内六代本地四代,下文同)重发生,2000年后发生频率变高,2003、2005、2006、2007年均达到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已由偶发性害虫变为常发性害虫,且大发生几率变得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3.
于家鑫 《新农业》2022,(6):15-16
近年来,二化螟、稻水象甲、潜叶蝇等害虫在东北稻区发生较为普遍,严重影响水稻生产.本文对东北稻区主要虫害发生特点、流行规律、危害症状及综合防控策略进行了探索,以求提高防治效果,保证水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豫南稻区水稻主要害虫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蓟马、褐飞虱、白背飞虱、中华稻蝗的发生时期。确定了适合豫南稻区的化防防策略、防治适期、防治指标和施药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吉林省西辽河稻区主要害虫种类、种群发生规律及为害情况,为西辽河稻区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14~2016年间通过性诱剂、粘虫板及盘拍法对吉林省西辽河稻区水稻主要害虫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内,害虫的种类及为害部位各有不同,在插秧期至分蘖期,主要有稻潜叶蝇(Hydrellia griseola)、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等害虫为害水稻叶片;在分蘖期至孕穗期,主要有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黏虫(Mythimna separate)、稻飞虱等害虫为害水稻茎秆及叶片;在孕穗期至收获期,主要有稻飞虱、黏虫、尺蠖(Geometridae)等害虫为害水稻叶片及茎秆.所调查的害虫中稻潜叶蝇在田间呈随机分布;水稻二化螟成虫有两个发生盛期,表明水稻二化螟可以在该地区完成两个世代的发育;稻飞虱分为灰飞虱(Laodelphax stiatellu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两种,以灰飞虱为优势种,两种飞虱种群的成虫和幼虫虫龄结构相似,并且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6.
褐稻虱是水稻穗期的暴发性害虫。我省近九年来,由于栽培制度的改革,复种指数的增加,气候条件的异常,大发生的频率很高,1968、1970、1972、1973、1975等五年均属大发生年,而且受害面积很广,长江南北稻区均受波及,可见褐稻虱已上升为影响我省多数稻区夺取水稻高产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7.
稻飞虱是一种不完全变态的同翅目、蝉亚目、蜡蝉总科、飞虱科世界性远距离迁飞性农业害虫 ,具有虫体小、繁殖快、数量多、种群强、范围广、来势猛、为害重、损失大等特点。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已上升为水稻的头号害虫 ,大发生的频率很高 ,周期缩短 ,是水稻生产的一大生物灾害 ,1987年该虫在江西特大发生 ,早稻暴发1113万亩 ,占早稻面积的48 %;1991年又在全国稻区大暴发 ,发生面积3.5亿亩 ,危害范围推进到北纬40度以上的天津稻区和渤海稻区 ,全国实际损失稻谷25亿公斤 ,加上防治用工和农药投入 ,直接经济损失50亿…  相似文献   

18.
我市地处闽东南沿海,位于台湾海峡西岸,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水稻种植面积11.94万hm^2,其中早、晚季为10.1万hm^2,单季稻为1.84万hm^2。稻纵卷叶螟为水稻重要害虫之一,在泉州市一年发生6~7代,2004年第4、5、6代在双晚稻区大发生,其发生程度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佳多频振式诱蛾杀虫灯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杀虫灯能诱杀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粘虫一:化螟、稻叶蝉、稻蝽类和金龟子等水稻上主要害虫,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分别占诱杀主要害虫数量的66.19%和30.88%平均每天每盏灯诱杀水稻主要害虫61.96头。灯挖区较非灯控区加权平均施药次数减少1.87次,减少成本投入457.24元/hm^2加权平均产量为8715.75kg/hm^2,较非灯控区平均单产7918.05kg,hm^2缩值后增加638.16kg/hm^2,增产10.08%。灯控区危害程度明显减轻,高峰期危害时间相对缩短,损失降低。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华南、西南、江南中稻和东北单季稻处于齐穗至灌浆乳熟期,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晚稻处分蘖至拔节期,江淮单季晚稻处拔节至孕穗期。稻飞虱短翅型成虫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晚稻区田间虫量增长较快,重发威胁大;稻纵卷叶螟在江南、长江中下游晚稻区世代重叠严重,呈加重发生态势;稻瘟病在西南局部,华南、江南晚稻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