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三唑酮防治稻粒黑粉病,通过不同的防治适期、不同的浓度及打药次数的防效比较,确定了最佳的防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制种田母本始穗期和抽穗期,用20%三唑酮EC1200ml/hm2或15%三唑酮WPl200 g/hm2防治稻粒黑粉病的效果在90%以上,重发年份,齐穗期扬花期还需再防治一次.  相似文献   

2.
大10果桑菌核病防治适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菌核病是大10果桑的主要病害,菌核病的防治关键是确定防治适期,适期对症下药,才能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提高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对大10果桑菌核病的防治适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月28日开始,3月26日左右结束为该病防治适期,但每年气候不同,可能有所差异,以期为大10菌果桑核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用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K317株作为复合物疫苗抗原,与传染性喉气管炎抗体配制不同比例的5种抗原抗体复合物疫苗,用1周龄SPF雏鸡进行免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K317株与特异性抗体制备的复合物疫苗,可以明显降低疫苗免疫接种引起的毒副作用,复合物疫苗安全性高,免疫效果总体上较ITLK317株常规活苗更好。  相似文献   

4.
姜螟(即玉米螟)、姜瘟病是生姜生产中的大敌,在老生产基地其产量常造成30%以上的损失。本文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筛选出防治姜螟用55%特杀螟可湿性粉剂效果最佳,防治适期为姜螟发生盛期;防治姜瘟病用10%菌立克水剂效果最佳,防治适期为7月中下旬。同时研究了综合防治技术,对生姜生产提供了新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生物农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微生物农药 ,其中包括病毒农药、真菌农药、细菌农药 ;另一类是生物工程植物。从 2 0世纪 70年代起 ,应用病毒治虫已从防治森林害虫发展到防治农业害虫。巴西农民用病毒农药防治大豆作物的主要害虫豆毛虫 ,农民只需花 1美元买 1小包病毒农药粉末掺上水喷洒即可。用病毒杀虫剂比用化学杀虫剂节省开支 75 %。目前最常用的真菌杀虫剂是白僵菌和绿僵菌。前者能防治 190多种害虫 ,后者能防治 2 0 0多种害虫。菲律宾研究人员用真菌农药消灭犀甲虫的方法取得了成功。犀甲虫专吃椰子 ,1个月繁殖 4~ 5次 ,几个星期就能毁…  相似文献   

6.
小面积和大面积防治试验证明,不同浓度的NPV制剂,一旦施入林内,即可引起病毒病的流行,并显著地降低木毒蛾幼虫的虫口密度。只要喷洒量达到2.0×10~(10)PIB/亩,防治效果可达82—85%。防治的适期应掌握在5月15日至5月25日,林间4—6龄幼虫占85%左右为宜。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病毒比化学农药(80%DDVP和40%乐果)的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对于防治二化螟,不同药剂品种由于残效期不一,杀虫作用也不同,应各有不同的施药适期.1980年在二化螟不同发生程度的阜宁、东台、盐城、建湖等县,分别对几种药剂防治二化螟的适期,在苗期和穗期进行联合区试,结合大面积防治加以验证,初步取得结果.  相似文献   

8.
花生茎腐病引起的死苗对产量影响很大,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不同剂量对花生茎腐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拌种对花生茎腐病都有防效,死苗率降低,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注意施药适期 有些农友不掌握施药适期而盲目用药,认为只要施了药就保险了。其实打保险药并不一定“保险”:打药时可能不是防治适期,未施药期间有可能正是防治适期。如防治晚稻穗颈稻瘟病、稻曲病等,要在晚稻孕穗期到始穗期施药。这时叶鞘松开,包裹不紧,为病菌侵入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期施药可将病菌杀灭在侵入之前或侵入过程中。防治稻纵  相似文献   

10.
在河南省小麦生长期间,用粉锈宁防治白粉病的最佳次数为一次,防治适期是4月上旬(小麦拔节后期)。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适期为初花至盛花期。错过防治适期,防效明显降低。初花至盛花期早小麦为5~7天,迟小麦为3~5天。此时常遇连续阴雨,能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时间往往只有1~2天,甚至更短。因此争取防治速度很要紧。目前我县弥雾机还较少,手动喷雾器则较多,平均8~9亩麦田就有1台。把现有这些手动喷雾器改为低容量喷雾,不仅可以节省大量劳力,还能加快防治速度,及时控制赤霉病的危害。为此,1983年我站进行手动喷雾器低容量喷雾防治赤霉病的试验,设不同喷药量与不同用水量两组试验如表1、2。于5月7日(扬花5%)喷药,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两种杀虫剂和三种杀菌剂不同剂量及三个防治适期组合防治小麦穗期病虫,结果表明:小麦齐穗时用50%多菌灵WP 100 g·667 m~(-2)防治小麦赤霉病最佳,用30%己唑醇SE 17 m L·667 m~(-2)防治条锈病、白粉病最佳,吸浆虫防治选择高峰来临时防治最好,药剂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 20 m L·667m~(-2),兼防蚜虫。  相似文献   

13.
随杂交稻等优质稻大面积种植,总N用量提高,稻曲病在我区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所用药剂、选择的防治适期均结合稻瘟病进行,效果欠佳.本试验旨在摸索出最佳防治适期和防治药剂,以控制稻曲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不同成熟度烤烟叶片主脉叶绿体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烤烟品种K326和G80中部叶为材料,分别在打顶前、欠熟、适熟、过熟阶段取样,用丙酮浸提法测定叶片主脉叶绿素含量;用石蜡切片法制片观察和测定叶片主脉基本组织细胞中的叶绿体数量,并动态记录茎叶夹角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主脉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数量随着成熟度的提高而降低,叶绿体解体加快.K326和G80在茎叶夹角为50°左右时,处于适熟阶段.  相似文献   

15.
葡萄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总结了我县葡萄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病害的防治适期和防治关键点。  相似文献   

16.
应用蜀柏毒蛾核多角体病毒(PoNPV)进行林间防治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PoNPV悬液施入林间,可引起病毒病流行,显著降低蜀柏毒蛾幼虫的虫口密度,PIB以5×106个/mL悬液进行喷洒,喷洒量达到PIB75×1012个/hm2,防治效果可达86%以上.试验表明病毒与20%杀灭菊酯(1:3000)防治效果相近.PIB5×108个/mL、5亿/g白僵菌和20%杀灭菊酯(1:15000)的配比,防治效果最好,病毒的防治适期应掌握在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包衣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药剂包衣对马铃薯影响不同。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20%病毒A可湿性粉剂包衣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和病毒病,显著提高出苗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我区水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用常规药剂防治,往往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农户反响较大。为明确防治水稻纵卷叶螟药效高、持效期长、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实施我区优质稻米重大病虫无害化防治工程。笔者开展了锐劲特防治水稻四代纵卷叶螟不同用量、用药适期以及与其他农药混用试验。  相似文献   

19.
<正>作物病虫害的施药适期,一般是指病虫害在整个生育期中最薄弱和对农药最敏感的时期,此时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病虫害其防治适期也都不相同,施药适期的确定,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在有害生物活动中最薄弱的环节施药。一般害虫处于幼龄期,对  相似文献   

20.
水貂犬瘟热致病原具有病毒的一般性特点,适存于偏低温度,自然宿主较多,以犬科和猫科动物为主,水貂是较为常见的宿主,且其感染症状相对较为严重、危害性较大,加强对该病的预防与防治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