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番茄(Lcopersion esculentum Mill.)茎叶提取物对菜粉蝶(Pieris rapae L.)生物活性的影响,为建立菜青虫生态调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番茄茎叶中提取其挥发性物质,并测定了1 000、500、250 mg/ml 3种浓度番茄提取物在室内对3龄菜青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活性及对成虫菜粉蝶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产卵忌避作用。[结果]番茄粗提取物对菜青虫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且非选择性拒食作用均大于选择性拒食作用;番茄提取物对菜粉蝶的产卵具有较强的忌避作用。[结论]番茄茎叶提取物对菜粉蝶生物活性有一定影响,作为拒食剂和产卵驱避剂进行开发具有较好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中药植物鸦胆子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拒食活性,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鸦胆子甲醇提取物进行萃取,采用非选择性叶碟法测定各萃取物对小菜蛾的拒食活性.[结果]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鸦胆子甲醇提取物的萃取率分别为0.50%、0.73%、2.10%;在10 mg/ml质量浓度下,氯仿萃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活性明显高于其他组分萃取物,其24、48h的拒食率分别为91.95%和92.61%.[结论]试验结果为鸦胆子各种杀虫活性成分的进一步分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紫茉莉茎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茉莉茎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菜粉蝶(Pieris rapaeL.)、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用茎氯仿提取物处理菜粉蝶卵5 d后,对其具有较强的杀卵作用,校正死亡率达82.76%;氯仿提取物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产卵驱避作用,3 d后的驱避率为87.40%;紫茉莉茎石油醚提取物对4龄菜粉蝶幼虫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在取食3 d后的校正死亡率达85%,取食5 d后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在取食第3 d与第5 d后,茎氯仿提取物对4龄菜粉蝶幼虫均表现出较强的拒食活性,拒食率分别为96.80%与99.67%。4龄菜粉蝶幼虫在取食氯仿提取物处理的甘蓝叶碟7 d后的毒杀效果为87.50%。  相似文献   

4.
楝科植物对几种害虫的拒食和忌避作用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本文报道了楝科植物(印楝、川楝、苦楝)杀虫剂对几种害虫的拒食、忌避作用室内的测定结果。用叶碟法测定了对三种夜蛾幼虫的拒食作用,结果表明,各种供试样品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均表现出强烈的拒食活性。5%苦楝种核乙醇提取物对小水稻叶夜蛾5龄幼虫拒食率高达99.8%。2%印楝油对白脉粘虫5龄幼虫拒食率达92%。用枝条选择着落法测定了对柑桔蚜虫的忌避作用,供试的楝科植物样本对桔蚜均表现出强的活性,但对桔二叉蚜则较差。苦楝种核乙醇提取物和印楝油对红脚异丽金龟(虫甲)有拒食作用,但苦楝种核石油醚提取物却表现出明显的引诱取食活性。3%的印楝油对卵圆鳃金龟(虫甲)表现出拒食作用,但1.4%的浓度却刺激此虫大量取食,苦楝种核粉石油醚提取物对此虫又有强的拒食活性。这可进一步说明昆虫对拒食剂表现出复杂的取食和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5.
<正>黄足黄守瓜属鞘翅目叶甲科害虫,别名瓜守、黄虫、黄萤等,主要为害南瓜、黄瓜、丝瓜、苦瓜、西瓜、甜瓜等瓜果类植物,还可为害十字花科、茄科、豆科等蔬菜。一、为害特点黄足黄守瓜成虫和幼虫都可为害寄主植物。成虫主要取食植株的叶、嫩茎、花及幼果。成虫在为害叶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14种植物95%乙醇提取物及其相关混配物对水稻褐飞虱的驱避活性。结果表明,毛竹乙醇提取物40mg/mL对褐飞虱若虫的拒食率最好,24h的拒食率可达47.67%;水葫芦乙醇提取物80 mg/mL次之,24h的拒食率为35.67%;胡椒乙醇提取物80 mg/mL第三,24h的拒食率为34.38%。花椒和葱2种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雌成虫取食和产卵忌避作用明显。在80mg/mL的浓度涂抹下,24h的拒食率和产卵忌避率均达到69%以上。在混配实验处理中,花椒80mg/mL和水葫芦80 mg/mL按1∶1混配对褐飞虱取食和产卵忌避作用效果最好,对若虫和雌成虫的拒食率分别为85.4%和61.2%,对雌成虫的产卵忌避率为83.1%。  相似文献   

7.
放线菌Lj20发酵液杀虫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抗生素类药剂的开发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辣椒根部分离得到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研究其发酵液对小菜蛾幼虫、朱砂叶螨成螨及产卵的杀虫活性。[结果]处理24 h后,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的发酵原液对小菜蛾幼虫的选择性拒食率、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5.45%9、7.84%,处理48 h后分别为81.55%、96.51%;对朱砂叶螨成螨的校正死亡率最高,为54.51%,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校正死亡率逐渐降低。发酵原液和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液对朱砂叶螨都具有较强的产卵忌避活性,处理24 h后原液的产卵忌避率高达90.24%。[结论]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的发酵液对小菜蛾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对朱砂叶螨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和产卵忌避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芹菜茎叶提取物对菜粉蝶拒食作用和产卵行为的影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芹菜中提取其挥发性次生物质,以菜粉蝶成幼虫为供试昆虫,测定芹菜提取物对幼虫拒食作用和对成虫产卵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芹菜茎叶提取物对幼虫具有显著的拒食作用,对成虫具有一定的产卵忌避作用。当提取物质量浓度为1 000g/L时,处理24、48和72h对幼虫的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62.5%、77.7%和84.3%,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65.4%、76.5%和82.5%,对成虫的选择性忌避率分别为86.8%、75.2%和58.5%,非选择性忌避率分别为72.6%、64.4%和43.4%。  相似文献   

9.
植物内生放线菌St24发酵液杀虫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番茄植株根茎接合部分离得到1株有杀虫活性的植物内生放线菌St24,其发酵液对小菜蛾幼虫具有较强的拒食作用,选择性拒食率和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100%和97.86%。并对朱砂叶螨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和产卵忌避作用,发酵液处理24h后成螨死亡率达55.9%,产卵忌避率为74.19%。  相似文献   

10.
番茄茎、叶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取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有效控制小菜蛾的危害,研发新型、高效植物源杀虫剂,[方法]用95%乙醇为溶剂对番茄茎、叶分别进行索氏提取,并以叶片浸渍法就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的取食进行测定。[结果]结果表明,番茄茎、叶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均有明显的拒食作用,且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升高,拒食率增加。在茎、叶提取物浓度均为100g·L~(-1)下,处理24h后小菜蛾幼虫拒食率为70.70%和63.54%。[结论]番茄茎叶提取物可用于小菜蛾的防治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最佳苦瓜黄酮吸附剂,并对其动态吸附性能进行考察。[方法]选择AB-8、DM-130和WX-I 3种大孔吸附树脂,分别测定其对苦瓜中黄酮的吸附率和解吸率。[结果]AB-8树脂对苦瓜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纯化后,苦瓜黄酮含量达28.1%,洗脱率达84.5%。光谱分析发现,苦瓜黄酮主要为黄酮甙类。[结论]AB-8大孔树脂适合苦瓜黄酮的分离提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的苦瓜中降糖多肽-P含量的基本特性,采用福林酚法测定了14种不同品种苦瓜果实和种仁中降糖多肽-P粗提物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苦瓜果实中降糖多肽-粗提物含量不同,含量最高的品种为189-4,含量最低的品种为221-2,前者含量约为后者的7倍,所有品种降糖多肽-P粗提物含量平均值为0.541 mg/g FW;不同品种苦瓜种仁中降糖多肽-P粗提物含量也不同,含量最高的品种为226,含量最低的品种为175,前者含量约为后者的15倍,所有品种降糖多肽-P粗提物含量平均值为40.42 mg/g FW。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基因型苦瓜离体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不同基因型苦瓜的离体植株再生体系。[方法]以大顶、英引和绿宝石苦瓜品种的子叶节为试材,探讨了不同苗龄、不同激素与浓度配比组合以及不同基因型对苦瓜离体形态发生的影响。[结果]在用苦瓜外植体直接诱导产生不定芽时,苗龄的影响最大,通过培养天数结合子叶颜色判断苗龄,发现培养10 d左右的苦瓜幼苗最适宜进行丛生芽的诱导;6-BA、ZT和NAA对丛生芽的诱导效果显著,仅在低浓度的配比就可获得良好诱导效果,以MS+6-BA 0.5 mg/L+NAA 0.2 mg/L和MS+ZT 2.0 mg/L+NAA 0.1 mg/L的诱导效果较好;不同基因型苦瓜的丛生芽诱导情况虽有差异,但差异不大,以绿宝石的有效苗率最高。[结论]综合培养天数和子叶颜色判断外植体的苗龄有助于选择适宜外植体进行高效率的苦瓜丛生芽诱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合适的苦瓜多糖脱蛋白方法。[方法]比较了Seveage法、酶法、酶-Seveage结合法、三氯乙酸法以及盐酸法对苦瓜粗多糖的脱蛋白效果。[结果]酶-Seveage结合法的脱蛋白效果最佳,木瓜蛋白酶用量为1.25%(V/V),pH 6.5,温度60℃,时间为2 h,再用Se-veage试剂脱蛋白1次,蛋白质去除率达77.2%,多糖损失率仅为19.3%。[结论]酶与Seveage结合法是一种有效的脱蛋白方法,此法可以较好地脱除游离蛋白,并使多糖损失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苦瓜叶片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对小菜蛾生长的抑制效应。[方法]采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苦瓜叶片乙醇提取物中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苦瓜叶片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的抗虫作用。[结果]苦瓜叶片乙醇提取物中共含有81种化学成分,占总成分的90.86%,主要成分为(Z,Z)-9,12-十八碳二烯酸、百里酚和棕榈酸,分别占总出峰面积的24.48%、18.23%和13.24%;首次发现苦瓜叶片中含有百里酚和龙脑。该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具有较强的抑制生长的作用,对试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也产生明显影响,表现出较强的抗虫作用。[结论]为苦瓜叶片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超声-微波法连续提取苦瓜皂苷和多糖的优化工艺,并评价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超声-微波法连续提取苦瓜中皂苷和多糖的工艺条件,采用4-硝基酚-2-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测定皂苷和多糖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结果】以含水质量分数13%的苦瓜干为原料,先提取皂苷后提取多糖的条件为,将其粉碎至200目后,以体积分数75%乙醇为溶剂,料液比     1﹕18,超声-微波协同萃取(50 W,20 kHz)16 min,在该条件下,皂苷提取率达2.51%。提取皂苷后的残渣,继续以水为溶剂,料液比1﹕14,pH 8.0,时间23 min,温度84℃,超声-微波协同萃取(50 W,20 kHz)20 min,多糖提取率达12.86%。苦瓜皂苷和多糖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IC50 分别为1.03 mg•mL-1和10.73 mg•mL-1,苦瓜皂苷的抑制效果显著强于多糖的(P<0.05)。【结论】采用超声-微波协同作用连续提取苦瓜皂苷和多糖工艺,可有效利用原料、提高产出和效率,所得苦瓜皂苷和多糖提取物对α-糖苷酶均表现抑制作用,显示一定的降糖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激素组合对苦瓜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激素处理对苦瓜不定芽诱导的影响。[方法]在3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的组织培养中,将苦瓜无菌实生苗长度为1 cm左右的顶芽或带芽茎段分别接种于不同激素组合的MS+蔗糖30 g/L+琼脂5.5 g/L的培养基中,研究细胞分裂素(BA、KT、ZT)和不同生长素(NAA、IBA、2,4-D、IAA)组合对苦瓜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不同激素组合及浓度对不定芽诱导均有很大影响。在BA-Auxin组合的各处理中,不定芽再生率和不定芽平均高度均最高,分别为41.92%、1.5 cm,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BA和IBA组合效果最好,苦瓜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2 mg/LBA+0.01 mg/LIBA。[结论]该研究为建立优良品种高效、实用的离体再生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爱江  张敏  辛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18-12019
[目的]为开发食用方便且具有独特风味的天然苦瓜食品。[方法]用新鲜苦瓜、甜菊苷、柠檬酸和食盐研制苦瓜汁饮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配方,研究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结果]最佳配方是苦瓜汁36%,甜菊苷7%,柠檬酸0.5%,食盐0.2%,制成的苦瓜汁饮料淡咸香型,淡黄绿色,质地均匀、细腻,具有苦瓜特有的风味,酸甜适宜,清爽润喉,无异味。总酸0.3%,总糖3.4%~3.5%,pH值4.2~4.3。细菌总数≤85个/ml,大肠杆菌≤2个/100ml,致病菌未检出,常温下保质期为6个月。复合护色剂(TKH02)0.1%护色效果最好。[结论]该配方制成的苦瓜保健饮料风味优良,口感细腻,别具特色,而且工艺流程简单可行,成本低,为苦瓜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饮料新品种的开发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乙烯利和赤霉素对苦瓜种子发芽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凤银  陈禅友  张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04-2305,2369
[目的]探讨乙烯利和赤霉素对苦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与苦瓜品种的关系。[方法]以蓝山大长白苦瓜和广西大肉1号苦瓜为供试品种,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乙烯利及其混合液浸泡苦瓜种子,观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在不同品种中,150 mg/L乙烯利和200 mg/L赤霉素均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且两者的作用差异不大;150 mg/L乙烯利和200 mg/L赤霉素对发芽势的影响作用与品种有关。150 mg/L乙烯利更能促进幼苗根的生长,而200 mg/L赤霉素更利于幼苗茎的伸长;用150 mg/L乙烯利或200mg/L赤霉素浸种比用150 mg/L乙烯利+200 mg/L赤霉素或75 mg/L乙烯利+100 mg/L赤霉素浸种更能提高发芽率。[结论]赤霉素和乙烯利对苦瓜的种子发芽力均有促进作用,但其最适浓度依品种而定;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瓜幼苗生长(根茎比除外)也有促进作用,但与品种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苦瓜子衣色素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能力,为天然色素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乙酸乙酯法提取苦瓜子衣色素,双水相法提取苦瓜子衣色素蛋白,经DEAE-52阴离子层析、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得到纯化蛋白,参考芬顿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确定苦瓜子衣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0℃,料液比1∶40(g∶m L),时间30 min,该条件下提取率最高,为45.54%。双水相法中硫酸铵质量分数为35%,聚乙二醇质量分数为30%,提取得到苦瓜子衣色素粗蛋白,经过层析得到分子量为74.10 k D的纯化蛋白。抗氧化试验表明,纯化苦瓜子衣色素蛋白具有抗氧化能力,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抗氧化性增强。[结论]该试验采用新兴的双水相法提取苦瓜子衣色素蛋白,简化了提取工艺,减少了蛋白质的流失;抗氧化试验为从天然色素中制备高品质无污染的抗氧化制剂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