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耐低钾和钾高效型甘薯品种(系)的筛选及评价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薯植株生长和块根形成与钾营养吸收利用密切相关。本研究以31份不同类型优质甘薯品种(系)为材料, 利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田2个钾肥水平处理(氮磷处理与氮磷钾处理), 探讨耐低钾与钾高效型甘薯材料的筛选及评价指标。结果表明, 该试验条件下, 不同甘薯品种(系)块根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供试材料的钾敏感指数变幅在0.40~0.98之间, 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经聚类分析, 可分为低敏感型、适度敏感型、敏感型和高度敏感型; 品种(系)两处理下钾累计量与钾浓度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氮磷钾处理下, 块根钾利用效率与整株钾利用效率变幅分别为58.92~384.9 g g–1和42.03~ 165.52 g g–1, 品种(系)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 相关性分析显示, 不同甘薯材料间整株总钾累积量、钾浓度、产量性状指标、钾利用效率与钾敏感性间均有一定相关性。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田可用于不同钾营养效率甘薯品种(系)的筛选, 块根钾利用效率与钾敏感性可作为筛选耐低钾与钾高效利用型甘薯材料的2个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砂姜黑土地区甘薯钾肥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商薯19淀粉含量高、食味优、产量高,具有适合食用及加工的双重性能,是当前安徽省砂姜黑土地区甘薯主栽品种。甘薯为喜钾作物,根据土壤钾素含量状况,经济合理施钾肥,是甘薯栽培高产高效的基础。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对甘薯产量、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块根产量、植株钾素累积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高产量施钾量为266.98kg/hm2,最佳经济施钾量为161.75kg/hm2。甘薯钾素生理效率、钾素利用效率、钾肥农学利用率、钾肥效率和钾肥利用效率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施钾量为K2O 75kg/hm2时,甘薯钾肥利用效率最高。综合产量水平、经济效益、土壤钾素含量状况,在砂姜黑土区甘薯栽培上K2O用量为75150kg/hm2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滇南地区冬播亚麻氮、磷、钾合理施用技术,采用“3414”试验方案,在云南省勐海县进行田间试验,对冬播亚麻主要经济性状、原茎产量与氮、磷、钾施用量的效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磷、钾肥能有效改善纤维用亚麻的株高、工艺长度、茎粗、每蒴果种子粒数、千粒重等主要经济性状,显著提高亚麻原茎产量和种子产量;3种肥料对亚麻原茎产量和种子产量的提升效应氮肥最大,磷肥次之,钾肥最低;根据氮、磷、钾施用量与原茎产量的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典型模型分析,在勐海县试点地区冬季栽培亚麻原茎最佳产量为7605 kg/hm2,相应的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分别为纯氮272.86 kg/hm2、五氧化二磷77.48 kg/hm2、氧化钾128.67 kg/hm2,平衡施肥的养分配比为1.00:0.28:0.47。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不同玉米自交系间氮效率差异特征,筛选优异的氮高效种质,改良玉米的氮素利用效率,为玉米氮高效育种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以平均产量和氮效率为评价指标并结合抽雄期、散粉期、成熟期、株高、穗位等二级性状,对25份目前在黄淮海应用的核心种质和自育玉米自交系材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及氮利用效率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氮效率在2种不同的氮处理条件下与散粉-吐丝间隔期、平均产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即3个性状可作为评价玉米自交系材料氮效率高低的指标.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低氮和高氮条件下,散粉-吐丝间隔期、平均产量及株高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将高氮条件与低氮条件下的平均产量进行分析并结合株高和散粉-吐丝间隔期等二级性状,鉴定出郑58、WK858和9058这3个玉米自交系材料可在氮高效育种中作为供体亲本来改良玉米的氮素利用效率.丰富了氮高效种质资源,评价了不同玉米材料的氮素利用效率,揭示了不同材料对氮素的反应程度,为氮高效育种提供材料以及自交系的选育和合理的利用肥料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棉花苗期钾营养高效品种筛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砂培条件下,对47个棉花品种进行了钾高效基因型品种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的耐低钾能力不同,其中602、新陆早6、角棉、18 3、新海13号等品种的钾利用效率较高,具有低钾条件下钾积累能力强、钾利用指数高等特点;石K7、新陆早10号、新海14号为钾低效基因型品种,具有低钾下干物质积累较少、吸钾能力相对较弱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揭示亚麻木酚素含量的遗传机制,对220份亚麻核心种质进行2 a 2点重复检测木酚素含量,通过关联分析挖掘木酚素含量相关的SSR标记,为高木酚素含量的亚麻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结果表明,220份亚麻种质木酚素含量变幅为3.24~11.76 mg/g,变异系数为20.34%,广义遗传率61.03%,2 a 2个环境条件下重复检测筛选出7份高木酚素含量亚麻品种。30个SSR引物扩增出203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扩增率为56.28%,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1.41,引物多态性含量平均值0.43。群体结构K=4时,220份亚麻种质分为4个群体。203个SSR多态性位点和220份亚麻木酚素含量的关联分析,在GLM模型分析共检测到18个SSR位点,表型解释率为2.07%~13.18%。MLM模型分析共检测到16个位点,表型解释率为3.06%~15.03%,其中LU_83b位点在GLM(13.18%)和MLM(15.03%)下表型解释率均较高,LU_203、LU_661和LU_330位点2个环境条件下均检测到。  相似文献   

7.
商薯19淀粉含量高、食味优、产量高,具有适合食用及加工的双重性能,是当前安徽省砂姜黑土地区甘薯主栽品种。甘薯为喜钾作物,根据土壤钾素含量状况,经济合理施钾肥,是甘薯栽培高产高效的基础。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对甘薯产量、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块根产量、植株钾素累积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高产量施钾量为266.98kg/hm2,最佳经济施钾量为161.75kg/hm2。甘薯钾素生理效率、钾素利用效率、钾肥农学利用率、钾肥效率和钾肥利用效率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施钾量为K2O75kg/hm2时,甘薯钾肥利用效率最高。综合产量水平、经济效益、土壤钾素含量状况,在砂姜黑土区甘薯栽培上K2O用量为75~150kg/hm2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8.
江苏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氮、磷、钾肥料优化配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江苏省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合理的施肥技术体系。【方法】2017―2018年在江苏省滨海棉田,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量对棉花生物量、养分累积与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3因子对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棉株地上部氮和钾素累积量及皮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氮肥>磷肥>钾肥。施N 150~225 kg·hm-2、P2O575 kg·hm-2下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氮和钾累积量及皮棉产量较高。钾肥因子对生殖器官生物量和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钾肥因子对氮、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氮肥和磷肥,氮肥因子对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磷肥和钾肥,施K2O 75~150 kg·hm-2氮、钾素利用效率较高、施氮225 kg·hm-2磷素利用效率较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棉田的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和150~225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棉株氮、钾素累积量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江流域棉区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利于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最佳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75 kg·hm-2。  相似文献   

9.
氮钾配施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际生产中氮钾肥投入不平衡严重限制了氮肥肥效及作物的产量潜力。为了探明不同施氮量下钾肥施用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于2016—2017年及2017—2018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采用氮钾两因素完全试验设计,设氮0、90、180、270 kg N hm-2和钾0、60、120、180 kg K2O hm-2各4个水平。在油菜成熟期取样测定产量、地上部氮钾积累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在钾供应不足时(K0和K60),冬油菜施用氮肥的平均增产率为113.7%,而在钾供应充足的条件下(K120和K180),施用氮肥的平均增产率高达172.9%;与K0处理相比, K120处理冬油菜氮肥回收利用率平均提高了16.6%,继续增施钾肥对不同施氮量下冬油菜氮肥回收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无显著影响;达到区域平均产量时,钾供应充足较低钾(K60)投入平均降低33.9%的氮肥用量。综上所述,氮钾配施显著提高了冬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在冬油菜实际生产中除了重视氮肥施用外,应增加钾肥投入,通过优化氮钾肥配施比例可进一步提高油菜产量,实现冬油菜高产和养分高效。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钾肥分期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确定减氮条件下冬小麦高产高效的钾肥运筹方案,本试验选用高产强筋冬小麦品种藁优5766作为试验材料,于2018—2020年度冬小麦生长季,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施氮水平:常规施氮水平(240 kg hm–2, N1)、减氮20%(192 kg hm–2, N2)、减氮40%(144 kg hm–2, N3),两种钾肥运筹方案:钾肥全部底施(K1)和分期施钾(底施50%、拔节期追施50%, K2)。结果表明,相同钾肥运筹方案下, N2处理的籽粒产量与N1处理无显著差异, N3处理的籽粒产量比N1处理显著降低,降幅达9.0%~11.6%。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分期施钾可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与K1处理相比, K2处理显著抑制硝态氮向深层土壤的淋溶,增加冬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提高旗叶光合速率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籽粒灌浆速率、穗粒数和千粒重;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在常规施氮水平下两年度分别提高21.7%和20.2%,在减氮20%水平下两年度分别提高26.9%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