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中心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依托,也是发达国家统筹布局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探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在深入论述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分析了国内外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现状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存在问题,从统筹总体布局、明确功能定位、突出设施引领、创新体制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为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京津冀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是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但当前京津冀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长效联动机制尚未形成。探究了美国密苏里州和法国奥罗阿大区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成功经验,为京津冀区域农业创新中心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建设协同创新的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并加强国际合作是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因素。京津冀地区应从建立分工明确、协同创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涉农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机制、促进国际合作方面着手,全面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进而带动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整体进步,为京津冀区域农业协同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3.
浅议地市农业科研院所发展定位与方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地市农业科研院所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支重要支撑力量。文章在借鉴国内先进院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出地市农业科研院所是公益性农业事业单位、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重要基层单元等发展定位;应坚持"以农业和农民需求为导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举,服务地方农业与服务产业大局并重"等发展原则;应遵循"人才为本,创新为纲,服务为旨,突出优势,协调发展"的总体发展方略,着力实施人才推动、产业促动、平台带动等举措。  相似文献   

4.
正11月15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的新高地、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平台、各类创新要素紧密结合的好载体,推动农业科技领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撑。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是  相似文献   

5.
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新时期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一项重大创设,对于推动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以及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梳理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现状,总结了典型做法,分析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健全市场化成果转化机制、增强先进要素集聚能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层农业科研院所担负着区域农业发展的重任。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全面总结了该所通过科技创新、人才保障和成果转化推动区域农业发展的做法与经验,针对服务力量不足、服务针对性不强、服务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对新形势下基层农业科研院所进一步强化科技服务工作、助推区域农业发展提出了调整科研工作重点、培养科技服务团队、创新科技服务体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指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培训体系;必须搭建好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服务中心、区域农民培训中心和科技创新与服务重点实验室,同时要加强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示范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现行体制下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制约问题,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模式和实践效果进行了研究,提出以组建股份制科技企业为纽带,技术、资金入股并参与经营;以共建研发中心为平台,技术依托、技术入股、资金三管齐下;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创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农业新技术服务;以产业发展为前提,技术与资金参股,共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以建设农业园区为载体,整合相关科技资源等五种模式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有效途径。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及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开发市场创新、成果产业化管理等创新的研究,加速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建设豫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科技管理》2015,(4):11-14
文章阐述了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探讨了其技术原创性、创新集成性、示范综合性、区域主导性和影响全国性等基本特征及服务和示范、支撑和引领、集聚和融合、辐射和带动等主要功能,介绍了豫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基础和模式类型,并研究了其节点、学科、阵地和体系优势,最后提出了建设豫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任务及实行省级统筹、加大创新投入、设立平台专项和整合创新力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农村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研究在对相关概念内涵、推进路径等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高校发展的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提升需要智慧支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新要求;产业融合政策机制创新探索迫切需要深入研究;产业融合中新产业新业态需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思路。研究提出农业高校服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强化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突出农业高校科研与产业变化融合;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高地。  相似文献   

11.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是由农业部主导成立,中央级、省级和地市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涉农农业高校、涉农企业等共同参与,着力解决农业全局性重大战略与共性技术难题和区域性农业发展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开展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与转化应用的非法人合作组织。文章通过研究分析创新联盟成立的背景,发展历程与工作实践,并结合当前的国家需求,提出了推动创新联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技园区是一种新兴的农业产业形式,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为例,阐述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定位,探讨了园区有效运行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岩  马晶  杜勇  魏政  刘荣志 《农学学报》2020,10(12):11-13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11月20—21日,2020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南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特别设置院士专场报告会,邀请知名院士专家,围绕水稻种业发展、油料高质量发展、水产养殖技术模式革新、细菌耐药性防控以及当前科技发展环境、需求与趋势等战略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交流新理念、提出新思路、研讨新策略,多层次、多角度论道科技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4.
梁铮  周军  陈洁洁  孙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45-5547
以苏州五峰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例,在分析基地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色,提出了规划思路,即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农业生产、景观营造和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模式。对苏州五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规划设计,似期为可持续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总结了辽宁省农业科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建立健全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农业创新管理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体持续稳定增加农业科研投入的长效机制、打造高水平的农业科研团队、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推进新兴学科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快辽宁省农业科技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Science data are very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innovative research in all scientific disciplines.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ST)of China has launched a comprehensive platform program for supporting scientific innovations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database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project is one of the activities under this program supported by MOST.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d the achievements of theAgricultural Science Data Center Project.  相似文献   

17.
2017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任务“丹江口水源涵养区绿色高效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正式启动。项目在农业绿色高效生产、种养耦合、生态循环、面源污染控制、多功能田园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按照单一技术规范化、复合技术集成化、体系技术系统化的思路,任务创新集成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利用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主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绿色高效生产、种养循环新模式、生态型高效设施农业、农村生活污染物控制等环节的十大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一套水源涵养区绿色高效农业全域综合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为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示范样板,为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推动水源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农民增收及区域脱贫攻坚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叶春光 《农业科技管理》2012,31(1):28-29,34
高校图书馆对区域经济的振兴和腾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结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图书馆充分发挥信息科技优势、强化信息枢纽作用、主动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工作实际,提出了将文献信息资源优势用于生产,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地方经济技术水平、产业经济效益等拓展区域经济服务职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