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指出了创新创业教育是构建全新教育路径的发展诉求,也是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有力措施。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以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为例,对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做了梳理,提出了风景园林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在三大课程群中的融合点,为风景园林专业优化双创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探索高等农林院校育人新模式,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根据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构建“通识教育+完满教育+专业教育”(简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首先,在阐释以知识传授为基础、能力建设为核心、人格养成为根本的内涵意蕴的同时,明确“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构建应遵循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同等重要、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等三大原则。其次,从3个方面对“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建构进行了实践探索。一在通识教育方面,创新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由“人文精神与生命关怀”“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交流表达与理性评价”“社会变迁与文明对话”“道德承担与价值塑造”等6大课程板块构成的基础课程体系;专门成立通识教学部,建设知识面广、课堂教学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多角度思维的高水平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加强与国内外高校、企事业单位和地方社区的合作以及产教融合,通过依托国际合作项目和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建立双校园制和书院制等,拓展办学空间,在通识教育中组织实施研学实践,并力求把通...  相似文献   

3.
首先梳理了当前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机遇,基于整合与协同视野引入城市设计教学理念、方法和课题,提出风景园林研究生设计教学改革的目标、原则、方法、路径和架构。通过设置强调真实场域、调研体验和系统设计的综合型城市设计题目,强化学生的规划逻辑思维、形态设计素养、团队组织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基于此进一步提出风景园林研究生设计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探索“开放协同+学研互动+校企联动”的设计教学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风景园林类高等学校开办城市规划专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突出重点、保持特色。该文以北京林业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改革为例,探讨了城市规划教育改革的重点,包括教育方向、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提出了以生态大学的办学思想为指导,以风景园林优势学科群为依托,建立特色鲜明的城市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同时,提出了城市规划教育的特色体现在4个方面:形态规划与城市景观设计是本专业的基础;注重城市规划的生态化是本专业的特点;强调城市规划的综合研究分析能力;创建社会融合与价值多元的宜居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5.
《广东园林》2019,(3):9-9
2019年5月11-12日,由广东园林学会园林教育信息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办、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承办的“2019广东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在广东海洋大学成功召开,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内开设有风景园林相关专业的高校负责人和教师代表、风景园林企事业单位代表近百人参会。大会以“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为主题,旨在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高度竞争力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促进教育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推进风景园林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美国风景园林教育代表着世界园林教育的先进水平,虽然仅有一百多年历史,却已为城市环境建设、自然生态保育、人居环境设计等方面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美国不同学校的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特色,可为我国探索和发展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提供参考。可借鉴的地方包括:我国风景园林教育应加强新技术的应用、重视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文化、人文历史、哲学、景观工程技术类的教学,重视实习,增加职业实践类课程并转变授课方式。  相似文献   

7.
西藏林长制工作通过借鉴江西省和安徽省的典型经验与做法,完善组织体系,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推动林长制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地开展。结合西藏本土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多措并举,以“点”带“面”,在促进森林、草原和湿地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同时带动绿色产业增值增效。通过创新探索以“林长+”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技术建立数字林长信息平台,助推西藏数字林草和林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提出新工科理念以来,风景园林学科内涵、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等产生了变化,而现有风景园林研究生职业课程教学体系对于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较为薄弱,亟待提升。以华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研究生职业课程为例,探索面向新工科的“校企地”思政融合育人课程模式。课程围绕建立“校企地”合作平台和引入“专业型-实践型-思政型”多元师资,构建匹配职业发展多样化的“校企地”多元师资体系。围绕思政要素的渗透、思政模块的教学内容和思政模块的实施方式,形成适应行业发展与时代变革的思政融合育人模块。课程模式充分回应了面向新工科建设对于强化专业的应用性与思政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风景园林类高等学校开办城市规划专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突出重点、保持特色。该文以北京林业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改革为例,探讨了城市规划教育改革的重点,包括教育方向、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提出了以生态大学的办学思想为指导,以风景园林优势学科群为依托,建立特色鲜明的城市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同时,提出了城市规划教育的特色体现在4个方面:形态规划与城市景观设计是本专业的基础;注重城市规划的生态化是本专业的特点;强调城市规划的综合研究分析能力;创建社会融合与价值多元的宜居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时期,中国林科院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林草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林草重点领域和前沿需求,优化学科体系布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人才队伍和科技平台建设,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为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规划》提出,在原创性、基础性、前沿性、优势和特色领域实现原始创新,不断强化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研究、林草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研究、重大工程精准监测与动态评估研究和林草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等,为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安全、生物安全、生态保护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创新动力和支撑保障。《规划》明确,要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围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中央对林草工作要求、“十四五”林业草原规划纲要对科技支撑的需求,集中力量办大事。  相似文献   

11.
林科高等教育是高等农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服务重大国家战略、草原与林业工作深度融合、推进教育现代化、适应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和使命。"新林科"建设既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高等教育和林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新林科"建设的愿景目标包括推进林业草原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整体构建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草原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和专业体系。劳动教育是林科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要求。文中在分析林草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课程体系单一且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内容浅显且教育形式窄化、课程效果有限且考核机制功利化等问题的基础上,以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为例,提出"新林科"背景下林草高校劳动教育可通过构建"劳动教育+"四维培养体系,即"思政劳育" "专业劳育" "实践教育""课程劳育"的多样化组合方式,不断深化大学生劳动认知,提高大学生劳动素养,切实培养出符合"新林科"要求的高素质复合人才。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劳动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专业情怀日趋坚定,就业竞争力逐渐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优化人居环境发展的重要专业,如何把课程思政可持续的落实和融入园林专业教学是实现专业思政的关键问题。以浙江农林大学园林专业本科教育为例,在分析园林本科教学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风景园林学的独特思政优势,从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两方面构建可持续融入性策略,即“课程启蒙——理论融合——实践巩固”三个阶段,完成课程知识传授与思政价值引领的特色教学模式。提出了园林专业课程思政的思考和建议,以期对园林专业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秦皇岛滨海地区野生药用盐生植物园林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颖  彭红丽  徐迎碧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4):117-120,126
以秦皇岛滨海地区野生药用盐生植物资源调查为基础,对其中23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的植物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形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野生药用盐生植物构建多层次稳定的植物景观,探讨了特色景观建设的几种模式,可为滨海特色景观建设和实现景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风景园林遗产进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是国家关注的重点。然而,风景园林专业学生作为未来遗产保护的专业技术人才,普遍存在对遗产的属性理解浅显、价值认识不足、保护意识不够和保护经验缺乏的问题。通过剖析问题成因,并结合风景园林遗产的自然和文化基本属性特征与课程知识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显性与隐性思政教育目标。然后,从遗产保护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方面,探讨了显性和隐性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5.
结合生物制药专业认证要求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制定了符合《普通高等学校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对生物制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修读要求等进行了论述,构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应用型生物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期培养高素质、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生物制药专业毕业生。  相似文献   

16.
归纳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风景园林教育当前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安排、人才培养定位、招生现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特点,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建议。以期让社会更了解广东高职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并为高等职业院校风景园林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做些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7.
自然教育是研学旅游营地的重要建设内容,利用城市棕地开展自然研学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响应城市双修的直接表现。以曾为采石场的武汉古姆山为例,基于对场地现状的解读和使用群体的调研,从营地构成要素出发,引入采石文化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从资源再生、景观空间和研学旅游3个方面提出修复自然环境、传承采石文化、塑造自然教育空间、选择生态环保材料、设计近自然式游学设施、路径科学化和课程全龄化设计策略,实现自然教育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为各年龄层人群提供本土、多样化、专业化的自然研学体验。  相似文献   

18.
刘克华 《绿色科技》2014,(7):131-135
指出了活水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将水生态处理系统融入景观设计的实践案例。阐述了活水公园的设计源起、景观特色和使用状况,介绍了公园核心的人工湿地生态净水系统及公园的影响与推广,论述了公园在公众参与、场地设计、地域文化表达、生态技术应用、示范型景观营造以及设计过程6个方面对我国当代景观的借鉴意义,以期为我国风景园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及应用型本科仍在探索办学之路的背景下,以安徽省黄山学院园林专业为例,对照德国 FH 模式,从生源、师资和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剖析。认为目前应用型本科园林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的关键是加强学生专业情感的培养,做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提高校企合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