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向妍燕 《绿色科技》2019,(3):9-11,16
探索了存量规划背景下社区公众参与的新方法与思路,结合实践确定了研究区社区微型公共空间规划更新内容及策略。以宜昌市西陵区为例,搭建了宜昌市西陵区社区类微型公共空间公众参与平台。该平台借助户外助手、谷歌地球软件调研,得到空间节点的地理信息;通过PPGIS平台呈现对应信息并实现与公众的信息互动,得出微型公共空间规划的策略,完成针对性微型公共空间规划更新实践。实践表明:PPGIS平台是社区微空间规划更新的技术创新,可高效搜集公众参与需求,便于采取针对性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2.
现代风景园林整体性框架背景下风景园林师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风景园林的解读,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间的不同与联系。在阐述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类型和程序步骤的基础上,对现代风景园林整体性框架作了总结与梳理。同时,根据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生态系统规划及城市规划、综合性地产开发、城市的商业和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社区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公园及娱乐设施规划设计和旅游度假设施规划设计6种类型,以及项目规划、场地分析与市场分析、景观概念设计、景观方案设计、景观初步设计、景观施工图设计和景观施工配合7个设计步骤,进一步明确了现代风景园林行业对风景园林师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据此提出加强风景园林师培养的建议,即加强专业知识的传授,建立科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培养正确的形态美学观念、环境生态观念和人文社会观念;强化资料收集与理解能力、现场调研与分析能力、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想象与创新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协调能力的训练;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培养心态端正、积极学习、了解行业、坚持付出、有社会责任感的风景园林师。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影响了各个行业,风景园林也因此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景观设计过程为主线,总结了基础数据采集、景观可视化、分析评估、参数化设计及公众参与等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实践,并探讨了数字景观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印发,标志着我国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进入了生态文明新时代。为探讨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行业未来担当的责任和使命,于2019年12月26日,以"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风景园林行业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广东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行业发展高峰研讨会在华南理工大学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5.
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下的我国自然保护地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引领的背景下,探讨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规划路径及难点对我国自然保护地规划理论与方法、规划制度确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中论述了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推进,分析了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和“三区”划定工作中综合评价、整合、归并的研究难点,厘清了从国土“三调”到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过程中的三阶段技术关键点,即编码转换和基数转换摸清本底、生态保护优先的评价技术、综合分析与三线划定;提出了我国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融入5级3类国土空间规划的路径,即应开展全国、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并对接融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分国家级、省级和自然保护地单位3个级别,详细规划应包括控制性规划、设计与施工等;通过上述探讨,明晰我国自然保护地“三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研究难点,提出自然保护地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路径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刘克华 《绿色科技》2014,(7):131-135
指出了活水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将水生态处理系统融入景观设计的实践案例。阐述了活水公园的设计源起、景观特色和使用状况,介绍了公园核心的人工湿地生态净水系统及公园的影响与推广,论述了公园在公众参与、场地设计、地域文化表达、生态技术应用、示范型景观营造以及设计过程6个方面对我国当代景观的借鉴意义,以期为我国风景园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VR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门槛不断下降,使更多风景园林工作者开始使用这一蓬勃发展的技术。文章对VR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针对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教育和风景园林研究这3个方面与VR技术结合的可能性进行了探索,探讨了如何利用VR技术来促进城市绿化设计的发展,为各位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涛 《林产工业》2023,(6):97-98
<正>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会2021年会与2022年会合并举办,称作“2021—2022年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会”。会议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分会和山东省园林绿化行业协会主办,于2022年4月24日—27日在济南市举办,大会以“风景园林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公园城市的规划、居民绿色生活的建设、城市与乡村的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城市风景名胜与自然保护区规划、风景园林设计创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绿色生态规划设计、智慧园林研究、风景园林文化传承等,其中重点揭示了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文艺开放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正风景园林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城市尺度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水景观规划设计广场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居住区/园区规划设计旅游发展规划/策划风景区/旅游区规划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虚拟现实技术属于计算机技术的重要内容,具有数据信息处理效率高、工作速度快等优势。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完成风景园林设计的输入与输出,提高风景园林设计效率及质量,而且能使设计师的设计更加直观地得以呈现。根据笔者十多年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从业经验,在对虚拟现实技术及其特点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Participation in spatial planning across Europe shows disparity between its legislative requirements and implementation, which is usually confined to practices that are devoid of influence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is research tries to deconstruct the role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creation of a spatial plan for Nature Park Medvednica - Croatian nationally protected forest area and a Natura 2000 site. As the spatial planning process lasted for more than thirty years, this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llows for an assessment of the participation practices with respect to changing socio-political factors.The research design is rooted in Grounded Theory (GT), where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evolved in parallel until theoretical saturation occurred. Data sources include 51 interviews, meeting minutes and recordings from six public hearings, historical records, project documentation and expert studies focusing on Medvednica. The theory defined in this study links participation practices to its socio-economic framework, the outcomes of the spatial planning and the perceptions on the role of actors who took part in it – all performed through the lenses of the proposed 15 assumptions and 46 formal hypotheses. The test of this theory will be its future replication in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fields and cultural settings.Results show a strong role of general socio-polit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sign of spatial planning, which in turn shapes the role of particip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general contextual factors include level of centralization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culture of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which was mostly exercised in the first process. In the last fifteen years, the participation in spatial planning for Nature Park Medvednica was mostly exercised as a legislative requirement while having very limited effect on the actual plan, and had a symbolic importance by legitimiz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the once forested area.  相似文献   

12.
公众参与式规划作为环境设计的趋势,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20世纪90年代起,公众参与开始在我国规划业中兴起,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结合人们对公众参与的理论解析,以河南省许昌市紫云镇为例来探索适合我国村镇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模式,并提出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从健康视角对乡村公共空间规划设计进行系统整合研究,探究健康乡村公共空间的内涵,从生理、心理及社会层面全面分析健康服务功能的内容。进而阐明乡村公共空间的健康影响机制,明确健康功能实现的方法路径:促进保健活动,减少疾病发生,保持愉悦心情,促进心理恢复,增加社会参与及提升文化归属感。并提出营造健康的物理环境,提升空间的复合功能,促进空间综合提质等健康乡村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借鉴国际森林风景管理系统构建和应用实践,是提高中国森林风景资源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公众对森林游憩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文中概述了美国森林风景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结构内容、特点、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该系统以科研成果和近40年的实践经验为依据,主要包括调查分析、规划设计、方案实施、监测评估4个步骤,强调融入生态系系统管理思想和公众参与,将在生态美学、城郊风景、场所感、动态管理、可视化和视觉模拟等方面不断优化发展。我国森林风景资源管理的观念、理论和技术基本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从中国实际出发、积极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加快中国森林风景资源管理系统研发步伐,对于提高我国森林风景资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英国国家公园公众参与机制建设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众参与是国家公园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英国国家公园属于半乡村型国家公园,内部有大量人口和社区,决定了其在管理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多方共同参与。文中对英国国家公园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从法律支持体系、管理机构及制度、多元主体协作体系、规划阶段的公众参与程序、平台与反馈机制5个方面对其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借鉴其成功经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家对本国珍贵、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的一种保护地模式——国家公园,已被国际社会广泛采用和推广。目前,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也已步入正轨。文中基于前人研究,从明确建立主体、完善法律系统、创新管理体制、拓宽资金渠道、严定准入标准、规范规划体系、平衡保护与开发、维护社区利益和推动公众参与等9个层面回顾并探讨了构建中国国家公园体系的相关策略,以期为后期我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建立提供综合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园林规划设计中的3S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性和空间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固有特征,3S技术是空间技术的综合,将3S技术应用到园林规划设计中,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该文讨论了3S技术与园林规划设计的关系;详细阐述了3S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基础信息调查与存储管理、园林规划设计分析、设计效果模拟、园林系统的动态监测与管理、园林规划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等方面的应用;指出基于3S技术的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实践证明,拓展和加强3S技术的应用将会促进园林规划设计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有林经营规划公众参与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阐述美国国有林经营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及法律基础,详述美国进行国有林经营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相关考虑因素、参与对象、参与途径及步骤等,总结其公众参与的特点,提出对我国进行国有林经营规划过程中加强公众参与的启示:1)健全公众参与国有林经营规划的法律法规;2)扩展公众参与途径;3)完善国有林经营规划的公众监督机制;4)提高公众对国有林经营规划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A method is introduced in which qualitative information obtained in a public participation process is transformed into quantitative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for forest management planning. In the first phase, qualitative analysis is implemented by using the tool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analysis. Then, a method is developed whereby it is possible to connect the expressed opinions to certain locations, to weight these opinions in a sensible way, and then to combine them in the form of a score map. In this phas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preference analysis tools were used. The case study, carried out in the area managed by the Finnish Forest and Park Service, illustrates how to pack huge amounts of unstructured public feedback as decision support. The result of the analysis was a score map ranking pixels in the study area according to the aggregated preferences and norms expressed by public.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experiences, it was concluded that most of this kind of public feedback can be illustrated for decision makers by using a few score maps.  相似文献   

20.
何远光 《绿色科技》2014,(3):118-120
系统梳理了美国环境规划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分析了美国环境规划存在的关键问题,同时总结出了美国环境规划在法律保障、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公众参与等方面值得借鉴的经验,为完善我国的环境规划制度、促进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