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疾病防治是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林蛙的一项重要工作,也一直困扰着林蛙养殖业的发展.一旦蝌蚪或林蛙发病,治疗起来非常麻烦,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严重影响蛙的生长发育,降低林蛙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本着"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结合铁力生产实践,本文先对林蛙疾病的预防措施作一阐述,然后,再对林蛙蝌蚪及幼成蛙期常见疾病的症状、成因及治疗措施进行介绍,以供广大养蚌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业发展现状,结合铁力全人工养蛙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全人工养殖林蛙过程中的幼蛙育成管理、廉价饵料繁育、林蛙越冬技术、生殖休眠期管理及疾病预防等方面内容,旨在通过“分析”和“阐述”,能为我国林蛙全人工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养殖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对林蛙在各生长发育阶段如卵的孵化、蝌蚪的饲养、幼蛙的饲养及成蛙的越冬等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蛙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林蛙是我国东北各省及内蒙古林区重要的两栖类经济动物。在养殖技术上,现在主要以半人工养殖为主。本文分析了目前林蛙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养殖技术缺乏科学性,盲目投资搞全人工养殖,加工业明显滞后。提出了发展林蛙养殖业的对策,应加强野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林蛙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普及工作,进一步搞好林蛙系列产品的深加工,促进林蛙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冬眠是中国林蛙的生活习性之一.入蛰、深眠、出蛰是越冬管理的3个重要阶段,入蛰管理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管理的好坏是全人工养殖林蛙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一直制约着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业的发展.我们对中国林蛙越冬技术的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完成,只是没被认识和推广.养殖实践表明,我们采用的全人工养殖林蛙越冬技术是科学的,符合两栖爬行动物生存规律的要求,确切的说是成熟的.其不仅适用于林蛙越冬,也可以应用其他养殖业.几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我们采用的越冬技术,使林蛙越冬成活率达到98%以上.现对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越冬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即中国林蛙入蛰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为林蛙的人工养殖越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力林蛙养殖户在人工养殖林蛙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特别是近几年,在林蛙研究所的直接参与试验研究下,人工养蛙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数量逐年增加。为使人工养殖林蛙技术逐步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由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铁力市中国林蛙研究所起草的《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经伊春市技术监督局批准,已在铁力区域范围内试行。《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对种蛙选择、蛙场建设、饲养管理、林蛙越冬、病害预防等诸方面均做了具体阐述和要求,对林蛙养殖业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林蛙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在人们生活中的实用性和稀缺性,决定了它的昂贵价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而引发了养殖的热潮。本文将全人工养殖林蛙技术引用到半人工养殖场,改变常规养殖模式,取长补短,兴利去弊,将两种养殖方式进行有效结合,期望大大提高林蛙产出数量,增加养殖收入,促进林蛙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林蛙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经济动物。林蛙油是我国名贵药材,蛙肉细嫩,味道鲜美,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但是,当前农村养殖林蛙,大部分采用半人工养殖,其缺点是蛙回收率低。章介绍了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其中包括场地选择;种蛙选择;蛙卵采集;卵的孵化;蝌蚪的饲养管理;变态期的管理;幼、成蛙的饲养管理;冬眠和越冬管理;林蛙的敌害;林蛙的病害;活饵料繁殖法等。  相似文献   

9.
蝌蚪的饲养是人工养殖林蛙的关键环节。蝌蚪饲养池应选择朝阳透光的地方建造,规格以4m×5m为宜;饵料主要有青菜、山菜、树叶、豆浆、豆饼粉、动植物粉等;投饵数量及饵料配方应根据蝌蚪的日龄科学确定。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蛙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价值的经济动物之一。其林蛙油是我国名贵药材,蛙肉细嫩,味道鲜美,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但是,当前农村养殖林蛙,大部分采用半人工养殖,其缺点是蛙回收率低。该介绍了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其中包括场地选择;种蛙选择;蛙卵采集;卵的孵化;蝌蚪的饲养管理;变态期的管理;幼、成蛙的饲养管理;冬眠和越冬管理;林蛙的敌害;林蛙的病害;活饵料繁殖法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林蛙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价值的经济动物之一。其林蛙油是我国名贵药材,蛙肉细嫩,味道鲜美,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但是,当前农村养殖林蛙,大部分采用半人工养殖,其缺点是蛙回收率低。该介绍了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其中包括场地选择;种蛙选择;蛙卵采集;卵的孵化;蝌蚪的饲养管理;变态期的管理;幼、成蛙的饲养管理;冬眠和越冬管理;林蛙的敌害;林蛙的病害;活饵料繁殖法等。  相似文献   

12.
对安图境内的极北鲵卵袋与黑龙江林蛙卵团进行人工采集及孵化,将黑龙江林蛙预设为极北鲵的唯一天敌。通过设置不同密度的天敌与极北鲵蝌蚪进行混合饲养试验,研究黑龙江林蛙蝌蚪通过捕食和竞争影响极北鲵蝌蚪的生长发育规律;探讨极北鲵蝌蚪在不同天敌密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极北鲵蝌蚪期生长发育规律与天敌密度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极北鲵在蝌蚪期的生长发育与天敌密度呈负相关,在人为将黑龙江林蛙蝌蚪作为极北鲵蝌蚪唯一天敌的情况下,天敌比例为25.0%时影响不显著;天敌比例为50.0%时影响显著;天敌比例为75.0%时影响极显著。极北鲵蝌蚪40日龄后,因天敌逐渐变态,对极北鲵蝌蚪影响的强度逐渐减弱。天敌对极北鲵蝌蚪捕食造成对其存活率降低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同时还造成极北鲵蝌蚪变态期的延后。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林蛙是东北林区的重要经济动物,经1984~1989年在西丰县和隆林场进行半人工饲养试验,基本掌握了求偶、交配产卵、孵化、蝌蚪,变态、林中生活及越冬等7个阶段的生活习性及发育特点。其人工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孵化池要选在水源充足、背风向阳处;蛙卵期要适时疏散卵团,严防低温危害;蝌蚪期的密度保持在2000只/m~2;蝌蚪变态期应补喂饲料,中期40g/万只·日,后期70~80g/万只·日,以切碎的野菜或蔬菜与玉米面和豆饼配制而成。经5年养殖,现有林蛙的价值相当于总投资的11.7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几年林蛙全人工养殖经验的总结,又经试验和野外环境对比,分析出了影响林蛙越冬的环境因子,确定了林蛙越冬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形成了一整套林蛙人工养殖的安全越冬的管理技术模式。养殖实践证明,采用该模式,林蛙人工越冬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郝伟 《防护林科技》2016,(1):104-105
文章从自然资源、产业发展、地域特色、市场前景等4个方面介绍了辽东地区养殖林蛙的优势,并从3项技术、3个改变、控制3个最佳密度、控制3个生长时期、最佳适宜水温与培养水质、科学搭配饲料等几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如何依靠先进的林蛙养殖技术来推进林蛙产业的发展。并简要地说明了控制蛙卵变态措施及蝌蚪的安全移植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在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饵料饲喂充足,林蛙排出的粪便、尿液等排泄物相对较多,而林蛙的放养密度又很大,活动空间较小,如果不能适时清除和处理林蛙的排泄物,其生活环境将被严重污染,病原体会大量滋生,林蛙的患病率倍增,对林蛙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威胁。本文结合铁力区域人工养殖实践,归纳总结了关于处理林蛙排泄物的技术措施,供养殖业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山区林蛙半人工养殖的生产实践,总结了林蛙的养殖的基本条件和养殖主要技术方法,可供林区从事林蛙养殖的生产技术人员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林蛙养殖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在林蛙养殖中几种常见疾病的症状、病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林蛙野外养殖环境条件下,采用不同温度梯度、不同控温时间和控温方法进行林蛙雌雄分化试验,结果表明:从蝌蚪后肢芽长出呈子弹头状(第29期)开始进行控温处理,到变态期口裂超过鼻孔(第42期)时结束控温处理,雌蛙分化比例最高,平均为92.5%,比对照高出37.5%;蝌蚪完成变态时间、体重与对照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0.
林蛙是延边地区重要的两栖类经济动物,养殖林蛙是一项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兼优的养殖业,经过几年的沟系承包,现在半人工养殖技术已经形成,将成为延边林业二次创业的支柱产业。1延边地区林蛙养殖业前景展望延边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北纬41°51′47″~44°30′42″,东经127°27′43″~131°18′33″。全州有林地面积3 131×106hm2,区内山多林密,灌草丛生,百川竟流,沟溪纵横,泡沼池塘星罗棋布,共有大小河流487条,其中10km以上的河流362条,分属图们江、第二松花江、牡丹江、绥汾河等四大水系。气候温和湿润,植被茂盛,为林蛙的栖息和繁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