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分析了波×南一代羊、南江黄羊出生到6月龄的生长发育,190日龄的屠宰指标.结果表明在青海高寒牧区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波×南一代羔羊和南江黄羊生长发育快于藏系绵羊,6月龄公、母羊活重比藏系绵羊分别高7.4 kg、5.59 kg和3.5 kg、2.66 kg(P<0.01);体长、体高、胸围均极显著大于藏系绵羊(P<0.01);产肉性能和胴体品质明显优于藏系绵羊,波×南一代羊和南江黄羊公、母羊胴体重、屠宰率比藏系绵羊分别高6.11kg、7.52个百分点和3.13 kg、5.38个百分点(P<0.01);净肉重和净肉率分别高5.98 kg、10.72个百分点和3.39 kg、9.25个百分点(P<0.01);眼肌面积也大于藏系绵羊.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分析了陶×藏一代羊出生到 4月龄的生长发育 ,130日龄的屠宰指标。结果表明 :在青藏高原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下 ,陶×藏一代羔羊生长发育快于藏羊 ,4月龄活重比藏羊大 3.13kg (P <0 .0 1) ,体长、胸围、胸宽、胸深、十字部宽均极显著大于藏羊 (P <0 .0 1) ;产肉性能和胴体品质明显优于藏羊 ,陶×藏一代羊比藏羊胴体重高 2 .36kg,屠宰率高 3.17个百分点 (P <0 .0 5 ) ,净肉重和净肉率分别高 1.88kg和 1.89个百分点 (P <0 .0 5 ) ,眼肌面积和GR值分别高 2 .6 0cm2 和 0 .6 0cm(P <0 .0 1)。  相似文献   

3.
波尔山羊与南江黄羊杂交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测量和比较了舍饲条件下的波尔×南江(波南F1 ) 与南江黄羊初生、2月龄、4月龄、6月龄、8月龄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结果表明: 波南F1 公、母羊初生重分别比同龄同性别的南江黄羊提高了19 76%、29 56%, 差异极显著(P<0 01); 8月龄时, 波南F1公羊比南江黄羊公羊大6 14kg, 提高了36 70% (P<0 01); 母羊比南江黄羊少0 38kg, 降低了1 79%, 但差异不显著(P>0 05)。  相似文献   

4.
用肉用品种无角道赛特羊为父本,西藏绵羊为母本,进行两品种的杂交试验。结果表明:杂交受胎率为75%,产羔475只,羔羊繁殖成活率80%;F1的出生重、断奶重和6月龄重比同龄藏系羔羊分别提高8.16%、4.77%、24.70%,差异显著(P<0.05);道×藏F1的宰前活重和胴体重比同龄藏系羔羊分别提高3.69 kg和2.26kg,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提高了4.1个百分点。杂种一代羔羊早期的生长发育、产肉性能、肉质均优于西藏绵羊羔羊,杂种一代羔羊对藏东南的气候条件、饲草饲料、管理方式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初步认为,无角道赛特羊是西藏东南地区开展肉羊杂交生产较为理想的父本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藏羊的产肉性能,试验采用引进的陶赛特羊、波德代羊分别与藏羊杂交,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陶×藏、波×藏1代羊出生到4月龄生长发育指标、130日龄屠宰性能指标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西北高原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陶×藏、波×藏1代羔羊生长发育快于藏羊,4月龄活重极显著高于藏羊(P0.01),体长、胸围、胸宽、胸深、十字部宽也极显著高于藏羊(P0.01);产肉性能和胴体品质明显优于藏羊,陶×藏、波×藏1代羊比藏羊胴体重高2.36 kg、2.06 kg,屠宰率高3.17个百分点、3.01个百分点(P0.05),净肉重和净肉率分别高1.94 kg、1.56 kg和1.89个百分点、1.78个百分点(P0.05),眼肌面积和GR值分别高2.60 cm2(P0.01)、1.09 cm2(P0.05)和0.60 cm(P0.01)、0.45 cm(P0.05)。  相似文献   

6.
利用波尔山羊、南江黄羊与綦江本地山羊进行了杂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一代具有与双亲相似的外貌特征,表现出肉用体型,杂种优势明显,尤以波杂羊更为明显。南杂一代各阶段体重明显的高于本地羊(P<0.05),波杂一代各阶段体重极显著地高于本地羊(P<0.01),其中6月龄南杂一代公羊体重18.74kg,比本地羊提高31.97%,日增重提高32.93%;6月龄波杂一代公羊体重30.04kg,比本地羊提高111.5%,日增重提高116.8%。屠宰测定表明,杂一代羊产肉性能均高于本地羊,其中波杂一代羊屠宰率49.5%,比本地羊高3.37个百分点,净肉率35.65%,比本地羊高5.5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24月龄丹巴黄羊与藏山羊的屠宰性能,屠宰了24月龄丹巴黄羊羯羊、藏山羊公羊及母羊各3只,测定其屠宰性能、胴体形态及胴体分割等指标。结果表明:丹巴黄羊羯羊的宰前活重、体长、胸围、体高和管围显著高于藏山羊公、母羊(P0.05);羯羊的胴体重、净肉重和骨重等指标显著高于藏山羊公、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率、肉骨比、净肉率及胴体产肉率等指标与藏山羊公、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羯羊的胴体长、胴体深、胴体胸深、胴体后腿围、胴体后腿长和胴体后腿宽等指标显著高于藏山羊公、母羊(P0.05);羯羊的后腿肉重、腰肉重、肋肉重、肩胛肉重及胸下肉重等指标显著高于藏山羊公、母羊(P0.05)。  相似文献   

8.
波尔山羊、南江黄羊与綦江本地山羊的杂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波尔山羊、南江黄羊与綦江本地山羊进行了杂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一代具有与双亲相似的外貌特征,表现出肉用体型,杂种优势明显,尤以波杂羊更为明显.南杂一代各阶段体重明显的高于本地羊(P<0.05),波杂一代各阶段体重极显著地高于本地羊(P<0.01),其中6月龄南杂一代公羊体重18.74 kg,比本地羊提高31.97%,日增重提高32.93%;6月龄波杂一代公羊体重30.04 kg,比本地羊提高111.5%,日增重提高116.8%.屠宰测定表明,杂一代羊产肉性能均高于本地羊,其中波杂一代羊屠宰率49.5%,比本地羊高3.37个百分点,净肉率35.65%,比本地羊高5.5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12月龄丹巴黄羊与藏山羊的屠宰性能,屠宰了丹巴黄羊公、母羊和藏山羊公、母羊各3只,测定其屠宰性能、胴体体尺及胴体分割等指标。结果表明:1)丹巴黄羊公、母羊的宰前活重、体长和体高等指标显著高于藏山羊公、母羊(P0.05),胸围和管围等指标高于藏山羊公、母羊;2)丹巴黄羊公羊的胴体重、净肉率及骨重等屠宰指标显著高于丹巴黄羊母羊、藏山羊公羊及母羊(P0.05),屠宰率、肉骨比、净肉率和胴体产肉率等指标在公母羊间及类群间差异不显著(P0.05);3)胴体体尺指标除大腿肌肉厚在公母羊间及类群间相对一致外的7项指标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丹巴黄羊公羊的胴体分割的5项指标均显著高于丹巴黄羊母羊、藏山羊公羊及母羊(P0.05)。  相似文献   

10.
高寒牧区放牧条件下萨福克羊与藏羊杂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北高寒地区放牧条件下进行了萨福克羊与藏羊的杂交试验。结果表明:萨藏F1的断奶体重高于藏羊(P<0.05),8月龄体重显著高于藏羊(P<0.01);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尻宽和管围显著高于藏羊(P<0.01)。8月龄屠宰测定表明,萨杂F1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净肉重分别为27.55kg,12.13kg和9.47kg均显著高于藏羊(P<0.01),屠宰率为44.03%,胴体净肉率为78.07%,眼肌面积为10.75cm2,GR值为13.33mm,骨肉比为1.0∶3.55,均优于藏羊。杂种羊产肉性能和肉用品质显著提高,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波尔山羊、南江黄羊与綦江本地山羊的杂交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了解良种山羊经济杂交效果,綦江县从2002年起,开设了波尔山羊、南江黄羊与本地山羊的杂交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杂交一代具有与双亲相似的外貌特征,表现出肉用体型,杂种优势明显,尤以波杂羊更为明显。南杂一代各阶段体重明显地高于本地羊(P<0.05),波杂一代各阶段体重极显著地高于本地羊(P<0.01),其中6月龄南杂一代公羊体重18.74kg,比本地羊提高31.97%,日增重提高32.93%;6月龄波杂一代公羊体重30.04kg,比本地羊提高111.5%,日增重提高116.8%。屠宰测定表明,杂一代羊产肉性能均高于本地羊,其中波杂一代羊屠宰率49.5%,比本地羊高3.37个百分点,净肉率35.65%,比本地羊高5.5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用陶赛特公羊改良山西本地绵羊,杂种羊与本地羊在同样饲养管理条件下,陶×本一代8月龄羔羊的宰前活重较同龄本地绵羊高13.68 kg,胴体重高7.04 kg,净肉重高6.15 kg,差异均极显著(P<0.01).陶×本一代胴体重达到国外上等羔羊肉胴体重标准,羊肉干物质、蛋白质和熟肉率分别比本地绵羊高5.81、1.53和1.65百分点.每只杂种羊仅产肉一项比本地羊多收入100元,经济效益明显.说明利用陶赛特公羊改良山西本地绵羊,对提高产肉性能、改善羊肉品质和增加养羊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白萨福克羊为父本,藏系绵羊为母本,通过白藏杂交提高产肉性能。在自然放牧条件下,经测定,12月龄白-藏羊活重比藏系绵羊高6.82%,差异显著(P0.05),胸围极显著大于藏羊(P0.01);胴体重提高12.36%,净肉重13.28%,净肉率提高6.02%,屠宰率提高7.50%,差异显著(P0.05);眼肌面积提高1.65%,差异不显著(P0.05);GR值差异极显著(P0.01);后腿肉重提高18.02%,胸下肉降低21.13%,颈肉重提高95.24%,差异均极显著(P0.01);腰肉提高4.08%,肋肉提高6.90%,肩胛肉重提高6.30%,差异显著(P0.05)。大腿肌肉厚提高58.54%,腰脂厚降低23.08%,差异均极显著(P0.01);背脂厚度、胴体长、胴体深、胴体胸深、胴体后腿长、胴体后腿宽、腰部肌肉厚均差异不显著(P0.05)。白-藏羊与藏系绵羊相比,剪切力、失水率、熟肉率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云南红骨绵羊是在青藏高原区域畜禽遗传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地方绵羊品种。为分析云南红骨绵羊的屠宰性能,选择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17只红骨绵羊(7只周岁羊、10只成年羊),测定其屠宰性能及体尺指标,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成年红骨绵羊公羊和母羊的宰前体重、胴体重、屠宰率分别为40.25 kg、19.40 kg、47.67%和34.19 kg、14.20 kg、41.94%,周岁红骨绵羊公羊和母羊的宰前体重、胴体重、屠宰率分别为29.20 kg、13.63 kg、47.00%和28.13 kg、12.23 kg、43.79%。成年红骨绵羊的宰前活重、肝脏重、肺脏重和胃重显著高于周岁红骨绵羊(P0.05),大肠重和大肠长度极显著高于周岁红骨绵羊(P0.01)。红骨绵羊公羊的屠宰率和蹄重极显著高于母羊(P0.01),净肉率、骨重和额长显著高于母羊(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周岁和成年红骨绵羊的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周岁羊的胸深与活重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成年羊的体长与活重、净肉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体长与胴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胸深与活重、胴体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胸深与净肉重、体高、体长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周岁和成年红骨绵羊的心脏重与活重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头重与蹄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云南红骨绵羊是属于生长发育较快和产肉性能较好的地方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放牧条件下引进的萨福克羊对河谷型藏绵羊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的改良效果,试验选取体况、体型基本一致的3月龄萨福克羊与河谷型藏绵羊杂交F1代(以下简称萨藏杂交羊)公羔与河谷型藏绵羊公羔各50只饲养至18月龄,测定初生及3,7,18月龄体重,计算日增重;分别选择体重接近试验羊群体重平均值的7,18月龄萨藏杂交羊、河谷型藏绵羊各10只屠宰,测定屠宰前的体尺指标和屠宰性能指标,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萨藏杂交羊初生及3,7,18月龄羔羊体重及初生~3月龄、4~7月龄、8~18月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河谷型藏绵羊(P<0.05)。18月龄时,萨藏杂交羊体高、腹围、胸围、臀高显著高于河谷型藏绵羊(P<0.05),体长、胸深、胸宽、臀长、臀宽、管围、前肢长、后肢长、头长、头宽、耳长二者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7月龄时,萨藏杂交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长、眼肌面积、左半骨重、左半净肉重均显著高于河谷型藏绵羊(P<0.05),骨肉比、屠宰率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8月龄时,萨藏杂交羊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长、左半净肉重均显著高于河谷型藏绵羊(P&l...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生态因子对中国地方绵羊品种生产性能的影响,采集了42个中国地方绵羊品种的生产性能指标及其所在地的生态因子数据,建立了中国地方绵羊品种生态因子对生产性能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年均日照时数是影响地方绵羊生产性能最主要的生态因子,年均降水量、无霜期和平均海拔对地方绵羊的生产性能有一定影响。年均日照时数极显著影响公母羊成年体重、成年体高、成年体长、成年胸围、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和初生羔重(P<0.01);年均降水量极显著影响公母羊成年体长、屠宰率、净肉率,母羊成年体高和成年胸围(P<0.01),显著影响公羊成年胸围和宰前活重(P<0.05);无霜期极显著影响公羊成年体高(P<0.01),显著影响公母羊成年胸围、公羊屠宰率和母羊成年体高(P<0.05);平均海拔显著影响公羊宰前活重和胴体重(P<0.05)。研究结果对于中国地方绵羊的遗传育种与开发利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无角道赛特羊和特克塞尔羊与藏系羊杂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寒农区放牧加舍饲条件下,分别采用优良肉用无角道赛特、特克塞尔公羊与当地藏系羊杂交,利用杂交优势进行羔羊肉生产。道藏 F1和特藏 F1羔羊平均初生重分别为3.40 kg 和3.35 kg,3月龄重分别为11.45 kg 和12.32 kg,6月龄断奶重分别为28.24 kg 和27.67kg,6月龄羯羊胴体重分别为14.65 kg 和14.24kg,屠宰率分别为51.34%和51.1%,净肉率分别为76.45%和76.27%。两品种肉羊与当地藏系羊杂一代羔羊的肉用生产性能显著高于藏系羔羊(P<0.01)。  相似文献   

18.
从2001年起,威宁县开始引入波尔山羊对本地黑山羊进行杂交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杂交一代公母羊初生、4月龄、6月龄、12月龄、成年体重,公羊依次提高44.26%、12.75%、17.97%、25.22%、51.93%,母羊依次提高39.66%、17.42%、27.28%、27.53%、26.73%,差异显著(P<0.05);杂交一代周岁羊胴体重17.07kg,比同龄本地黑山羊提高25.42%,差异显著(P<0.05);杂交一代羊产羔率178.72%,比本地黑山羊提高29.97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以引进的乌骨羊为父本与湖羊进行杂交,通过分析乌湖杂交一代羊的体貌特征、抗逆性、生长发育、屠宰性能以及繁殖性能,对其杂交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显示:乌湖杂交一代羊体貌特征趋向于父本乌骨羊;抗逆、抗病能力强;初生、1月龄、2月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体重及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乌骨羊(P<0.01);初生体高、胸围均极显著高于乌骨羊(P<0.01),体斜长差异不显著(P>0.05);3月龄、6月龄、12月龄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极显著高于乌骨羊(P<0.01);性成熟较乌骨羊早1~2个月,初配年龄早2~3个月,受胎率差异不大,产羔率提高72.5%,初产母羊胎次产羔数达1.7只;宰前活重、胴体重、骨重、净肉重、尾脂重均极显著高于乌骨羊(P<0.01);屠宰率、净肉率均显著高于乌骨羊(P<0.05);肉骨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乌湖杂交一代羊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好、肉用体型佳,杂种优势明显,可作为理想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20.
杂交肉羊育肥性能及肉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以农户放牧为主的饲养条件下 ,对波×本F1、波×南F1、波×南本F1从出生至 8月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其三个组合 8月龄体重分别为 3 3 83kg、3 2 2 1kg和 3 1 2 8kg。出生~ 8月龄 ( 2 40天 )日增重依次为 13 4 17g、12 7 42g和110 92g。波×南×本 8月龄阉羊 (挑选育肥群中的小个体 )的屠宰率为 46 5 4% ,净肉率为 63 64 %。试验表明 ,以波尔羊为父本与南江黄羊和本地羊杂交 ,其后代具有较优的生长育肥效果 ,两个二元杂交组合具有制种成本低的优势 ,而波南本三元杂交组合则具有很高的产肉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