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西藏藏北高原灌木林资源状况与保护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西藏自治区第二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西藏藏北高原灌木林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灌木林资源现状,系统总结了灌木林资源特点,探讨提出了灌木林保护与经营发展的一些建议,为促进藏北高原灌木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灌木林是乌审旗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旗各地广泛种植.灌木林不但发挥着重大的生态效益,而且在农牧民增收、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及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旗各地,特别是国家林业重点项目区所营造的灌木林,普遍存在总体质量差、经营粗放、利用不充分、科技含量低、资金投入少等问题.为充分发挥灌木林的应有作用,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根据灌木林的生物学特性,成林后每3~5年必须平茬抚育、更新复壮,这样既能促进灌木林健康生长,更能有效防治林木病虫害的危害,进一步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灌木林资源碳储量估算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回归分析、马尔可夫过程模拟预测、抽样统计等方法,对甘肃灌木林发展空间、林种面积、生产力及碳汇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到2050年灌木林发展可望达到571.5万hm2,未来灌木林发展的潜力在非林区;灌木林生产力较低,且差异较大;灌木林碳储量较丰富,2011年和2050年分别为1 140和2 310万t,平均碳密度由3.160 9 t/hm2增加到4.042 1t/hm2,碳密度的提高得益于新造生产力较高灌木林面积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充分认识灌木林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木林是森林资源的组成部分。在内蒙古加强保护、大力发展灌木林,对于加快生态建设步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历来重视灌木林的保护与发展,早在198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的全区林业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以灌木为主、乔灌结合的造林方针,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和六大林业工程的启动,我区灌木造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92年全区灌木造林仅占造林面积的20%左右,而到2001年,灌木就占到了造林面积的70%,从全区看灌木林已在生态建设中占了主体地位。然而,时至今日,社会上有些人还把灌木不当成树…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分析了川西亚高山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是上层大于下层。在0~10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表现为灌木林地落叶松林地退耕还林地云杉林地农田;10~20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表现为灌木林地落叶松林地云杉林地退耕还林地农田。上下层平均值来看灌木林地有机碳含量最高为79.86g.kg-1,是云杉林地的2.85倍,是落叶松林地的1.49倍,是退耕还林地的1.62倍,是农田的3.34倍,表现为灌木林地落叶松林地退耕还林地云杉林地农田。上下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表现为灌木林地落叶松林地退耕还林地云杉林地农田;上下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落叶松林地灌木林地云杉林地退耕还林地农田。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地区灌木林的生态功能、经济价值及灌木林发展的阐述,说明了灌木林在本地区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安全及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针对本地区灌木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集约经营历史板栗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演变规律,在浙江省安吉县采集了集约经营历史分别为5、10和20 a的板栗林土壤样品,并与灌木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集约经营5、10和20 a的板栗林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平均含量分别下降了15.89%、49.16%和55.31%,并均具有显著差异.与灌木林相比,集约经营5、10和20 a的板栗林表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14.79%、32.18%和49.31%.板栗林集约经营初期(5 a),土壤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比率与灌木林无显著差异,到集约经营10 a后,比率显著下降.水溶性碳占总有机碳比率灌木林和集约经营板栗林间无显著差异,随着集约经营历史延长,比率也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灌木林,充分发挥灌木林在生态建设中的优势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科尔沁左翼中旗采取有力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布局,多树种、多林种结合,乔、灌、草合理配置扩大灌木林,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9.
柴永煜 《林业调查规划》2015,40(1):19-21,26
基于野外采样、室内实验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资料,研究了青海省湟水河流域灌木林地固碳释氧价值。结果表明,青海省湟水河流域灌木林地固碳价值为1 945.795 7亿元,释氧价值为36.621 3亿元,固碳释氧总价值为1 982.417 0亿元。  相似文献   

10.
在黄土丘陵区选择从耕地、草地、灌木林到乔木林样地,不同样地内设立1 m × 1 m(乔木10 m×10 m)的样方,分析样方内凋落物积累量、碳氮含量、土壤有机碳(SOC)和可溶性碳(DOC)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天然草地、灌木林、乔木林凋落物积累量依次为5.3,12.1和32.4 t·hm-2;但人工灌木林和乔木林的凋落物积累量分别为6.7和11.4 t·hm-2,分别是天然灌木林和乔木林的1/2和1/3.随着植被的恢复,天然植被凋落物的C/N高于人工植被(刺槐林除外).与耕地SOC(4.67 g·kg-1)相比,天然灌木林地SOC提高5.9倍,人工灌木林地提高1.8倍;天然乔木林地提高8.0倍,而人工乔木林地仅提高4.0倍.凋落物积累量与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2>0.83),但20 cm以下线性相关关系不显著.凋落物积累量与0~10 cm土壤可溶性碳含量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2>0.893),与10~60 cm土层线性相关关系不显著,与80~100 cm土壤可溶性碳存在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双碳"目标背景下,充分挖掘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发挥自然碳汇作用,是未来我国应对碳达峰、碳中和最经济且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对于自然碳汇的布局处于起步阶段,在制度体系方面还不成熟。基于此,文中在梳理美国曼哈顿城市公园系统和澳大利亚草原生态系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上海市绿色城市建设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建设的进展与不足,归纳总结基于自然解决方案进行生态建设的经验,并从树立系统思维、完善生态监测系统、搭建大众参与平台等方面为我国进行生态建设、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开展林业和草原碳汇监测工作,对内蒙古建设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文章简述了国际、国内相关情况,对内蒙古自治区森林和草原开展碳汇监测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期望为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碳汇监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与平衡中具有极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森林面积806.37万hm2,森林覆盖率80.20%。丰富的碳汇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蓄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以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的碳汇价值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森林蓄积换算因子法,推算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碳汇价值:1986年碳汇价值10.110 3亿美元,1990年碳汇价值10.630 1亿美元,1995年碳汇价值10.266 3亿美元,2000年碳汇价值8.980 1亿美元。研究还表明,阔叶林和针叶林是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重要碳库树种,为发展森工林区林业碳汇将起到重要作用。在开采利用天然林资源的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保持和发挥现有天然林的生态效益,才能达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西藏自治区森林碳密度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实测样地及样木数据,结合相对树高曲线,构建生物量-蓄积量模型,解决了模型与各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的衔接问题,可应用于西藏自治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目测与遥感样地生物量估算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生物量估算等。根据计算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各样地生物量密度,结合树种面积数据及含碳率,估算全区森林碳密度,并初步探讨了森林碳库地带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柳树在西藏广泛种植,占人工林的30.10%,发挥了固碳释氧等生态功能。以柳树为研究对象,研究柳树人工林的分布、碳累积规律及影响碳密度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树种、林龄对柳树碳密度均有显著影响。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柳树碳累积速率大。柳树碳汇与林龄、经度呈正相关,与纬度、海拔、距农田的距离、距水域的距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提出"把内蒙古建设成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的目标,经过京津风沙源工程的综合治理,生态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原有植被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沙源工程区已由最初的沙源加强区变为减弱区,绿色生态屏障功能日益显现。森林覆盖率增幅在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的全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中是最高的,京津风沙源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建设的难度较大,构筑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7.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出。如何利用有限的城市绿地空间资源更大地发挥绿色碳汇效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从植被碳汇、土壤碳汇、水体碳汇3个方面分析城市绿色碳汇效能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从绿地三维生态特征和绿地使用维护特征2个角度探讨城市绿地特征与绿色碳汇效能的相关性及其规划导控要点,提出绿色碳汇效能优化策略,旨在为城市绿地建设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是我省林业综合监测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研究我省体系建设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方法,对实现林业碳汇监测体系建设和监测工作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测准算清我省林业碳源/汇量,逐步建立起在国家体系框架内的与国际接轨,符合山东实际,内涵全面,数据权威,参数合理,模型可靠的山东省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体系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目的和任务、计量监测范围、内容、架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我省林业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将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Carbon sequestration is important in studying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budget. Here, we used the National Forest Resource Inventory data for China collected from 2004 to 2008 and forest biomass and soil carbon storage data obtained from direct field measurements to estimate carbon (C) sequestration rate and benefit keeping C out of the atmosphere in forest ecosystems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s. Between 2004 and 2008, forests sequestered on average 0.36 Pg C yr?1 (1 Pg = 1015g), with 0.30 Pg C yr?1 in vegetation and 0.06 Pg C yr?1 in 0–1 meter soil. Under the different forest categories, total C sequestration rate ranged from 0.02 in bamboo forest to 0.11 Pg C yr?1 in broadleaf forest. The southwest region had highest C sequestration rate, 30% of total C sequestration, followed by the northeast and south central regions. The C sequestration in the forest ecosystem could offset about 21% of the annual C emissions in China over the same period, especially in provinces of Tibet, Guangxi, and Yunnan, and the benefit was similar to most Annex I countrie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fores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the increase in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in China, and forest C sequestr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forest area,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it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0.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在新疆生态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占有极为主要的地位。目前该草原沙化、退化、盐碱化面积已达67.33万hm2,并继续扩展。超载过牧、生态破坏是其主要原因。改变这种状态要采取加强牧草地建设、加强林牧结合、开展草原蓄牧科技推广及实施贸易兴牧等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