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成功的棉籽皮袋栽黑木耳于1983年通过省级鉴定后,两年多来在本省示范推广,栽培350余万袋,成功率为90.2%,平均百千克料产干耳8.5千克,至1985年经济效益已达200余万元。如万全县1985年有1100户栽培黑木耳235万袋,产千耳5.88万千克,产值132.7万元,每个种植户平均收入达1206元。1986年已有一千多农户签订合同1300万袋,预计产值500万元;阳原县1985年有52户种木耳28万袋,产干耳5600千克,收入8万4千元,  相似文献   

2.
张子荣 《食用菌》2014,(4):48-49
<正>近年来,福建省埔城县的毛洋村、高溪村等大规模栽培黑木耳新科5号,该菌株具有耳片大、单生、抗逆性强等特点,且可露天栽培,减少了建棚等繁琐工序,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成本。以袋栽新科5号黑木耳为例,55 cm×15 cm的栽培袋成本大约2.0元,平均每袋可产干木耳100 g左右,以60元/kg计算,每袋可获纯利4元左右。667 m2可栽培7 500~8 500袋,可获利3万元左右。但是,黑木耳新科5  相似文献   

3.
龙泉市从2002年开始发展代料黑木耳生产,至2009年,黑木耳年生产量已超过1亿袋,已成为龙泉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黑木耳生产每年产生1.5万~2.4万吨干菌渣,如不能及时有效利用,不仅会成为害虫、杂菌的滋生源,严重影响下一季食用菌生产,而且也破坏了环境。利用黑木耳废菌渣生产毛木耳,平均每袋(15厘米×55厘米)成本只需0.7元,产毛木耳125克,每千克价格在20~30元,平均袋产值2.5~3.7元,净产值1.8~3.0元。且毛木耳生产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1994,(2)
用稻草、木屑大田栽培黑木耳,每10平方米农田空地,用200~250公斤稻草和木屑,另加少量其它辅料,投资100~120元,在60~90天内可收干木耳20~24公斤,产值1200~1500元。一个劳力可管理1亩地,每亩地可栽1万余袋,春秋可栽两季,效益可观。凡  相似文献   

5.
承德市滦平县付营子乡王营子村的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区总占地100(亩),连续几年来利用日光温室每年以甜瓜为主茬生产甜瓜、越夏硬果番茄、小菜,形成周年高效生产模式,平均(亩)产甜瓜2000千克,纯收入2万余元,(亩)产番茄6400千克。纯收入5000元,产奶油生菜1500-2000千克.(亩)产值2000元以上,纯收入三茬合计(亩)纯收入2.7万多元。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布利塔茄子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朝阳县日光温室栽植布利塔茄子200(亩),平均(亩)产1.4万千克,(亩)产值1.9万元,(亩)经济效益1.65万元,最高(亩)经济效益达2.2万元。日光温室布利塔茄子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1985~86年进行了整玉米芯栽培黑木耳实验,获得了成功。整玉米芯栽培黑木耳,发菌速度比用棉籽皮栽培的慢7~10天,出耳时间迟15天,但出耳多1~2潮,每袋可产干耳65~75克,产量提高,成本降低,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杜庭树  赵传孝 《食用菌》1995,17(2):29-29
近年来,代料栽培黑木耳已成为北方农民治穷致富的门路之一。榆树县土桥乡王显宝组织本地农民,利用杂木屑、玉米芯等农副产品资源,袋栽黑木耳800000袋,接种后60天左右开采,每袋可收干耳30~50g,当年收黑木耳28000kg,收入达120000元。七队农民王季燕栽培黑木耳8000袋,当年收干耳300kg以上,纯收入达12000元。现将袋栽速生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疆玛纳斯县兰州湾镇依托科技特派员项目,技术人员通过与福建援疆专家紧密合作,开展了制种玉米套种大球盖菇栽培技术引进与推广示范,目前小面积试种取得成功。按目前长势,初步测算每亩(667平方米,下同)产菇3吨,按鲜菇市场价最低每千克5元计算,亩产值达1.5万元,除去成本亩纯收入达l万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辽中县推广了圆葱与西兰花复种技术,农民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平均(亩)产圆葱5000千克左右,产值3500元,纯效益在1500元左右;下茬种植西兰花,(亩)产量1000千克左右,(亩)产值2500元左右,(亩)纯效益1500元左右,上下两茬(亩)纯效益3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丰产林、栗园间作黑木耳高产栽培.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获得成功.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和推广价值的高产栽培模式。它具有光线适宜、空气凉爽湿润、氧气充足、杂菌污染少、不占用耕地.土地利用率高等优点。莒南丰产林、栗园面积35万亩.经调查可用来间作黑木耳的就有10万亩之多.每亩投料2500kg,可产千耳250kg,按40元/公斤计.每亩可增加纯收入6000~7000元。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应忠 《食用菌》2012,(2):43-44
2008-2010年,连续三年笔者在那坡县进行了桑枝屑栽培黑木耳试验。夏伐和冬伐600kg/667m2桑枝可栽培黑木耳300袋(每袋2kg干料),平均每袋产干黑木耳0.13kg,总产干黑木耳量约为39kg/667m2,产值约1404元/667m2。桑枝是蚕桑业废弃物,利用桑枝条栽培木耳等食用菌,  相似文献   

13.
黄背木耳是四川省80年代初从台湾引进的一个优良新品种,比毛木耳生活力强、朵大、肉厚,具有清香脆嫩、产量高的特点。主要适宜棉籽壳、锯木、玉米芯、稻草等原料进行袋栽,每袋可产干耳150—250克。由于时间短,效益高,销售好,发展非常迅速。四川省目前黄背木耳又发展到50多个县,主产于简阳、金堂、中江、合川、剑阁等县,91年全省黄背木耳产量达5000多吨,产值1亿多元。黄背木耳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与黑木耳基本相同,而价格低于黑木耳的一半,深  相似文献   

14.
195年,我们在宝鸡县周原旱地进行了玫瑰牛奶葡萄早果丰产试验,1996年试验园平均每亩产果810千克,产值2726元,1997-2000年,平均每亩产果1860千克,产值7484元,最高收入达10560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试验所得的主要栽培技术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稻耳轮作模式 ,是一项利用冬闲田作场地 ,在开展袋料栽培黑木耳的同时 ,兼顾水稻生产的高产高效新技术。其主要内容是 :室内培养菌袋 ,利用冬闲田搭制荫棚 ,吊袋栽培 ;出耳完毕后 ,拆除荫棚 ,翻犁耳场 ,以废弃菌料作基肥 ,种植水稻 ,实行一耳一稻轮作制。1995~ 1998年 ,我们在本县金鸡岭村进行了为期 4年的试验示范 ,每年示范面积 130~ 15 0m2 ,累计栽培黑木耳 4 785 0袋 ,产出干耳 1132 5kg ,收获水稻 388 5kg ;共投入成本 32 191 6元 ,总产值69 0 92 2元 ,投入产出比为 1∶2 15。按 666 6m2 (1亩 )计算 ,产值 80 689元 ,利润 4…  相似文献   

16.
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近年来,朝阳地区大力种植业结构调整,地膜土豆套大葱高产高效栽培就发展高效农业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朝阳县羊山镇为中心的产业基地,年生产面积超千(亩),而且还有扩大的趋势。据统计,平均土豆(亩)产1500千克,(亩)产值2000元,大葱(亩)产4000千克;(亩)产值2000多元,合计(亩)产值达到4000多元。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黄瓜-大根萝卜 三茬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城市高家岭乡位于兴城西南部。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十分优越,土壤植被好,适宜多茬作物栽培。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作物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高家岭乡已形成了以头茬马铃薯为主的三茬作物生产基地,规模也在逐年扩大,效益逐年提高。春季地膜加小拱棚覆盖马铃薯,从种到收仅65天,(亩)产可达2500千克,产值2000-2500元。中茬种植夏黄瓜,最高(亩)产1500千克,产值2400~3000元。下茬大根萝卜,(亩)产5000千克,产值800~1200元。实现了一年三熟,(亩)产值超过5000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平和县位于闽南金三角地带的山区,东半县有9个乡镇适宜种植香蕉,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如果在香蕉园内种蘑菇,至少每亩可栽300m~2,拿总种植面积的5%来套种蘑菇,全县套种100万m~2,以每m~2产菇10.5kg计,产值60元/m~2,扣除成本20元,净收入40元,亩净收益12000元,加上香蕉亩净收入6000元,每  相似文献   

19.
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靖江县西来乡副业场,利用当地资源丰富的棉籽壳、木屑等作培养料,于1983年开始进行袋栽黑木耳试验,获得百斤干料产干耳5.5斤的好收成。在这基础上,1984年春进行扩大生产试验,采用规格为45×12厘米的塑料袋栽培黑木耳2200袋,每袋装干料9两,从6月下旬开采到10月初结束,共产干耳239.58斤,百斤干料产干耳12.1斤,总产值2395.8元,经济效益显著。总结两年来的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20.
塑料大棚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县塑料大棚辣椒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2005年我们选择了由辽宁省喀左县辽西蔬菜科研所,采用三系配套的育种方法,选育的三系杂交的新品种堪特牛腿椒。采取统一育苗,分户栽植的办法,在南公营子、白塔子两镇冷棚中,示范推广160万株苗,面积533(亩)。获得最高(亩)产11000千克,平均产量8000千克/(亩),总产量4264吨。由于该品种果个大、顺直、辣度适中、品质好,深受市场欢迎,平均每千克售价达0.8元,最高(亩)产值8800元,平均(亩)产值6400元。其主要栽培措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