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为提高人工草地中黑盲蝽的综合防控水平,采用网捕法调查了重要害虫中黑盲蝽及其天敌蜘蛛在黑麦草草地及豆禾混播草地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中黑盲蝽发生动态基本呈单峰型,6-7月虫口达峰值。黑麦草草地中黑盲蝽的种群数量与天敌蜘蛛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受蜘蛛种群制约作用强,发生量较小;豆禾混播草地中黑盲蝽的种群数量与蜘蛛发生数量间无明显相关性,发生量大。  相似文献   

2.
小叶榕主要害虫与天敌的发生情况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小叶榕害虫和天敌的种类、数量、结构组成进行调查,根据主要害虫与天敌的构成、发生情况等,对主要害虫的优势种与天敌的结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蜘蛛与蓟马的关系显著,说明蜘蛛对蓟马有控制作用;而糠片蚧与蜘蛛的相关性分析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统计方法,研究菜田生态系统中天敌优势种蜘蛛星豹蛛(X1)、草间黑蛛(X2)及主要害虫菜蚜(X3)、小菜蛾(X4)组成的多物种共存系统,探讨蜘蛛对菜田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分析天敌之间、害虫之间及天敌和害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获得4个天敌对害虫的捕食量模型。对模型进行主效分析表明,害虫密度的大小对天敌的总捕食量影响较大,其中又以菜蚜密度对天敌的总捕食量的影响较大。天敌中对捕食量作用最大的是星豹蛛,其次是小狼逍遥蛛。分析天敌间的交互作用表明,2种天敌蜘蛛的种间和星豹蛛的种内干扰较大,主要原因是生态位重叠较大,种间、种内残杀较严重。而小狼逍遥蛛种内的干扰却不是很明显。最后讨论了天敌蜘蛛能有效控制害虫的最大密度,以及在该害虫密度下各种天敌密度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4.
对潜山地区不同生态系茶园主要害虫、天敌进行系统调查研究,摸清不同海拔高度茶园主要害虫与天敌的数量、结构群落差异和空间关系;重点研究了4种半翅目害虫、鞘翅目害虫与其捕食性天敌的关系;茶园三种主要害虫与蜘蛛天敌种群动态关系、茶园黄蓟马与捕食性天敌的关系。针对主要害虫进行生物农药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5.
调查结果表明,安徽沿江棉田瓢虫以龟纹瓢虫为主,蜘蛛以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为主,瓢虫、蜘蛛的数量比约为73∶;不同棉花品种间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瓢虫对棉蚜有明显的追随关系,基本能控制棉蚜的危害;对棉田天敌应采取以次要害虫养天敌,利用天敌控制主要害虫,充分利用又不完全依赖天敌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人工混播草地害虫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网捕和陷阱法研究贵州独山县豆禾混播草地昆虫群落的结构组成及其季节性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害虫类亚群落占混播草地昆虫群落的主导地位,4月各类昆虫发生量均较小,7月和8月为害虫和天敌发生高峰期,10月和11月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亚群落个体数量趋于0,而害虫类亚群落仍保持较高的个体数量。因此,7月和8月为混播草地害虫防治的重点时期,10月和11月仍需关注害虫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7.
4种杀虫剂对草间钻头蛛和三突花蛛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蜘蛛在控制害虫和发展无公害农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 。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graminicola (Sun devall)和三突花蛛Misumenopstricuspidatus(Tabricius)是农田中的优势种蜘蛛[2 ,3] 。化学防治为作物带来增产的同时 ,也给蜘蛛等害虫天敌造成了危害[4] 。为减少农药对天敌的伤害 ,应尽量选用对害虫高效而对天敌低毒或无毒的农药品种 ,因此测定农药对蜘蛛的毒力 ,对于保护天敌以及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点滴法测定了 4种杀虫剂对草间钻头蛛和三突花蛛…  相似文献   

8.
绥宁县稻田害虫天敌有260种,其中寄生性天敌昆虫3目19科83种,捕食性天敌昆虫5目17科52种,蜘蛛24科125种,叙述了主要害虫稻飞虱及其主要天敌蜘、肩绿盲蝽的消长动态,并了保护稻田害虫天敌的一些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9.
不同遮荫管理对茶园主要天敌与害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不同遮荫管理下茶园主要天敌与害虫是有差异的,其群落种数之比依次为1∶1、1∶1.25和1∶1.57,个体数之比依次为1∶0.97、1∶1.04和1∶1.03;其中,高遮荫度茶园与无遮荫茶园中主要天敌蜘蛛的个体数量表现出差异显著性;高遮荫度茶园中蜘蛛与假眼小绿叶蝉的个体数量显著相关,对假眼小绿叶蝉等害虫控制作用尤其明显。结果表明,茶园禁用农药且茶园中植物相丰富,形成遮荫环境,有助于涵养天敌,增加蜘蛛等天敌数量和种类,有利于减轻假眼小绿叶蝉等害虫暴发。  相似文献   

10.
多物种共存系统中蜘蛛对稻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统计方法 ,选择稻田生态系统中天敌蜘蛛优势种拟水狼蛛 (Piratasubpirati cus)、粽管巢蛛 (Clubionajaponicola)、锥腹肖蛸蛛 (Tetragnathajaponica) 及水稻主要害虫褐飞虱 (Nilaparvatalu gens) 和稻赤斑沫蝉 (Callitettixversicolor) 组成多物种共存系统 ,探讨蜘蛛对稻虫的控制作用 ,分析天敌之间、害虫之间以及天敌与害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获得了 6个天敌对害虫的捕食量模型。对模型进行主效分析表明 ,害虫密度的大小对天敌的总捕食量影响较大 ,其中又以褐飞虱对捕食量的影响最大。天敌中对捕食量作用最大的是拟水狼蛛 ,其次是锥腹肖蛸和粽管巢蛛。分析天敌间的交互作用表明 ,天敌个体大、活动能力强、生态位窄及其重叠值高、捕食量大 ,它们的种内种间干扰程度也大 ,特别是粽管巢蛛和锥腹肖蛸蛛各自的种内干扰、拟水狼蛛与粽管巢蛛的种间干扰作用十分明显。最后讨论了天敌蜘蛛能有效控制害虫的最大密度 ,以及在该害虫密度下各种天敌密度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稻田蜘蛛生态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报道中国稻田蜘蛛发生的多样性、种群结构、生态分布与保护利用意见。通过1976~1991年的研究分析,中国稻田蜘蛛有372种,隶属109属22科,其中三爪类蜘蛛最多,二爪类蜘蛛次之,新筛器蛛最少;有17个优势种,主要分布于华中和华东稻区。按动物区系与省区的蜘蛛种群生态分析,稻田蜘蛛主要分布于水稻主产区与动物区划的东洋界;稻株上不同蜘蛛种群分布的格局不同;不同类型稻田蜘蛛群落多样性有明显差别。这充分表明,稻田蜘蛛资源丰富,中国稻田蜘蛛有保护利用良好的物质条件,均有保护与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承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64-7065
采用扣网和陷阱法采样,对山东省曲阜孔林蜘蛛进行调查。结果共采集到蜘蛛标本1562只,隶属于2亚目15科35属42种,其中山东省新记录种7种。  相似文献   

13.
稻田蜘蛛和害虫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主要蛛虫的时间生态位、空问生态位及时间-空间二维生态位的研究发现,蜘蛛的生态位宽度值随害虫生态位宽度值的增减而增减,蜘蛛对目标害虫具有跟随现象.晚稻田的蛛虫生态位宽度值及蛛虫生态位重叠指数值一般大于早稻田的蛛虫生态位宽度值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值.在水稻的不同发育期,蜘蛛的生态位宽度值及蜘蛛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值的大小均有更替现象.并对这种跟随现象和更替现象作出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4.
调查表明荆州涝渍地稻田蜘蛛计24种,分属9科18属,蜘蛛在中稻不同生育期的时间生态位及在稻株不同部位的空间生态位均表现出显著差异。7月中、下旬,随着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虫口密度急增,蛛量亦大幅上升,至7月28日达顶峰;8月上、中旬,第4代褐飞虱大发生,蛛量随之出现一个高峰;8月下旬以后,中稻成熟,褐飞虱种群密度减少,蛛量也明显下降。蜘蛛在稻株上的垂直分布多集中在中、下层,与上层蛛量分布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Iwao法及F测验等方法,对菜缢管芽天敌─油菜田间蜘蛛的空间分布型进行分析,得出其分布为聚集分布。由于所有的种群群聚均数都小于2,说明油菜田间蜘蛛的聚集分布是受蚜虫分布的影响,而不是蜘蛛才身行为所决定的。同时本文对蜘蛛的田间抽样技术也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合理利用天敌资源,科学防治蚜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笔者开展稻田蜘蛛研究的起因,江苏稻田2003—2017年害虫发生种类、危害状况和防治措施,江苏稻田蜘蛛主要发生种类、消长规律和部分生物学特性,稻田蜘蛛的保护措施、控虫应用及其出现的问题,利用稻田蜘蛛防控水稻害虫无需增加任何投入,简单、易操作实施,与传统的生物措施防控水稻害虫相比具有巨大优越性,并对稻田蜘蛛控虫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浙江省部分地区森林蜘蛛种类、分布、发生量以及生态环境,阐述影响森林蜘蛛种群数量的因素和蜘蛛对林木害虫的抑制作用,并提出保蛛治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聚集度指标的方法,对草地和莴笋地蜘蛛优势种的内分布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测定结果表明其内分布型与栖境的异质性大小有关。为蜘蛛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害虫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管理方式对茶园蜘蛛类群结构及时空分布的影响,了解蜘蛛在茶园绿色集约化管理中的作用,于2015—2016年通过拍打法(茶丛)和陷阱法(地面)对常规无间作的1#茶园、植被覆盖度深且人为干扰较少的2#茶园和无植被覆盖且定期施药锄草的3#茶园的蜘蛛及叶蝉数量进行为期2年的研究。结果显示,3类茶园的蜘蛛个体数表现为2#茶园>1#茶园>3#茶园,差异显著(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表现为2#茶园>3#茶园、1#茶园,差异显著(P<0.05)。蜘蛛主要分布于茶丛,地表较少。茶园叶蝉和蜘蛛数量在2年间基本保持一致,其中3#茶园由于定期施用化学农药,蜘蛛和叶蝉的数量波动最小;2#茶园的蜘蛛数量波动较大;且蜘蛛对叶蝉存在明显的调节效应。2#茶园周围植被丰富,且茶园均匀间种台湾相思树、中间种植落叶乔木,生境结构相对复杂,植被覆盖度深,形成了一定的缓冲带,对茶园小气候具有改善作用,增加了蜘蛛类群多样性。由此表明,构建合理的缓冲带、增加茶园四周及内部植被覆盖深度、减少人为干扰可更好地优化蜘蛛群落时空结构分布。  相似文献   

20.
祁门县七里桥茶厂茶园害虫天敌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祁门县七里桥茶厂3块地势不同的茶园进行了害虫天敌种群数量的调查,初步调查出该地区茶园捕食性天敌有19科57种。尤其对捕食性天敌蜘蛛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共发现茶园蜘蛛12科39种(未定名在内),其种群数量大,占捕食性天敌的90%左右。优势种群主要是微蛛科,占各科总数的25.9%,其次是跳蛛科,占各科总数的21.9%,另外,还有球腹蛛科、管巢蛛科等等,它们对茶园害虫起到了主要的生态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