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比较了蛛虫速灭、鱼虫恨和强力混杀3种渔药对桡足类和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蛛虫速灭对桡足类的96h半致死添加量为0.011mL/m3,鱼虫恨为0.036mL/m3,强力混杀精为0.014mL/m3,蛛虫速灭对桡足类的杀灭能力最强;对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Ⅰ期的急性毒性鱼虫恨最大,蛛虫速灭最小。蛛虫速灭在0.18~0.20mL/m3的剂量下,对溞状幼体毒性低,幼体能正常变态,可用于蟹苗池桡足类的控制。强力混杀精对桡足类和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的毒性很接近,鱼虫恨对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的毒性大于对桡足类的毒性,两者均不适宜在中华绒螯蟹生态池控制桡足类。  相似文献   

2.
敌百虫对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成曙  朱玲 《水利渔业》2007,27(6):90-91
采用实验室小型水族箱,每组设1个空白对照、2个平行组,研究敌百虫对中华绒螯蟹不同生长期幼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Ⅱ期蚤状幼体(Z2)24 h和48 h LC50分别为0.0052和0.0045 mg/L,安全浓度为0.00101 mg/L;Ⅲ期蚤状幼体(Z3)24 h和48 h LC50分别为0.0061和0.0051 mg/L,安全浓度为0.00262 mg/L;Ⅳ期蚤状幼体(Z4)24 h和48 h LC50分别为0.0053和0.0039 mg/L,安全浓度为0.00063mg/L;大眼幼体(M)24 h和48 h LC50分别为0.0104和0.0087 mg/L,安全浓度为0.00202 mg/L。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三疣梭子蟹幼体的发育,其半致死质量浓度以及安全质量浓度呈上升趋势。三疣梭子蟹Ⅰ期溞状幼体24 h LC50和48 h LC50分别为0.0095 mg/L和0.0082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18 mg/L;三疣梭子蟹Ⅱ期溞状幼体24 h LC50和48 h LC50分别为0.019 mg/L和0.01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38 mg/L;三疣梭子蟹Ⅳ期溞状幼体24 h LC50和48 h LC50分别为0.085 mg/L和0.04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43 mg/L;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24 h LC50和48 h LC50分别为0.085mg/L和0.05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52 mg/L。  相似文献   

4.
镉、汞单独及联合胁迫对中华绒螯蟹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体外暴露法,根据Cd2+和Hg2+的24h全致死和无死亡质量浓度区间,按等对数间距设立6个质量浓度组,即Cd2+为25.00、52.23、109.13、228.00、476.37、993.27mg/L,Hg2+为3.00、7.26、17.58、42.57、103.06、249.53mg/L,研究了Cd2+和Hg2+对体质量48.58~87.09g的中华绒螯蟹的急性染毒;以Cd2+、Hg2+的96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一个毒性单位,按照毒性比1∶1设置5个质量浓度组研究了镉-汞联合毒性。4d的试验结果表明,Cd2+对中华绒螯蟹的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54.226、192.429、70.767、40.279mg/L;Hg2+对中华绒螯蟹的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64.157、19.214、6.738、3.641 mg/L,Hg2+对中华绒螯蟹的毒性比Cd2+明显。Cd2+、Hg2+对中华绒螯蟹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4.994mg/L和0.079mg/L。Hg2+和Cd2+联合作用对中华绒螯蟹24、48、72、96h的相加指数分别为4.291、4.587、3.367和2.003,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水稻种植过程中常用除草剂草甘膦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性作用,通过48 h半静水法测定草甘膦对中华绒螯蟹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并据此结果设定28 d慢性试验浓度,测定中华绒螯蟹的死亡率、蜕壳率和平均蜕壳天数,以及肝胰腺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中,草甘膦12、24、36、48 h对中华绒螯蟹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8.91、16.67、13.99、12.09 mg/L,安全浓度为1.9 mg/L;慢性毒性试验中,相比对照组,试验组草甘膦浓度达到0.6 mg/L后中华绒螯蟹的死亡率显著升高,草甘膦浓度达到0.3 mg/L时中华绒螯蟹的蜕壳率显著降低,各组间平均蜕壳时间统计学显示无明显差异,但组织学试验表明,中华绒螯蟹长时间暴露于低于安全浓度的草甘膦中依然会造成肝胰腺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郑串  潘连德 《水产科学》2017,(4):403-410
水温(20±1)℃下,采用静态生物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过氧乙酸对中华绒螯蟹Ⅲ期仔蟹、幼蟹、日本沼虾及伊乐藻、金鱼藻和苦草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过氧乙酸对中华绒螯蟹Ⅲ期仔蟹的24、48、72h和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9.36、34.36、30.55mg/L和28.05mg/L,安全质量浓度为7.86mg/L;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24、48、72h和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3.55、40.70、36.53mg/L和31.60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0.67mg/L,过氧乙酸对日本沼虾的24、48、72h和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7.14、14.98、12.02mg/L和9.50mg/L,安全质量浓度为3.43mg/L。根据安全质量浓度可知,对过氧乙酸的耐受性顺序为中华绒螯蟹幼蟹Ⅲ期仔蟹日本沼虾。过氧乙酸对伊乐藻、金鱼藻和苦草的96h半有效质量浓度分别为20.13、39.78mg/L和33.67mg/L,因此,在蟹塘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时,用量需控制在3.43mg/L以下,防止过氧乙酸的药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聚维酮碘对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对大眼幼体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36.661 mg/L,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为29.105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5.519 mg/L;对Ⅰ期仔蟹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35.467 mg/L,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为19.88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876 mg/L。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对聚维酮碘的耐药性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质量浓度为10、13 mg/L的条件下能分别促进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的蜕皮变态,提高蜕壳后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水体中悬浮物对中国明对虾不同幼体期生长的急性毒性效应。以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为试验生物,设置不同悬浮物质量浓度的试验组,并对死亡幼体进行计数,建立死亡率和悬浮物质量浓度对数的响应关系,求解中国明对虾幼体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值。试验结果表明,悬浮物对中国明对虾4个时期幼体的生长均具有显著影响(P0.01),悬浮物质量浓度与幼体死亡率呈线性关系,死亡率随悬浮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的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741.31、457.09、912.02mg/L和1023.29mg/L,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1、0.9753、0.9859、0.9798。4种幼体中溞状幼体受悬浮物影响最大,仔虾受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三种常用农药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0-23℃、pH7.5条件下,采用半静态法研究了阿维菌素、毒死蜱和三唑磷对体质量(6.3±0.9)g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幼蟹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26.02、95.82、82.74、73.44mg·L^-1;毒死蜱对幼蟹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73、0.65、0.56、0.49mg·L^-1;三唑磷对幼蟹24、48、72、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5.56、4.49、3.88、3.62mg·L^-1。三种药物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毒死蜱〉三唑磷〉阿维菌素。  相似文献   

10.
甲醛对合浦绒螯蟹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4~30℃、溶解氧5mg/L及pH 8.5~8.8条件下,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含量甲醛对质量约16g的合浦绒螯蟹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48h以内,甲醛质量浓度低于500mg/L对合浦绒螯蟹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96h以内,甲醛质量浓底低于250mg/L对合浦绒螯蟹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甲醛对合浦绒螯蟹的12、24、36、48、60、72、84、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991.788、1644.522、1273.757、1724.642、1177.963、1147.138、963.129、873.590mg/L,安全质量浓度为87.359mg/L。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株细菌感染中华绒螯蟹Ⅰ期溞状幼体的方法筛选出2株病原菌,它们对幼体的72 h致死率为100%;获得有益菌1株,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中华绒螯蟹Ⅰ期溞状幼体的变态率近50%,该菌株有望成为中华绒螯蟹幼体的益生菌株.根据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将其初步鉴定为节杆菌属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四种稻田农药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静态方式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了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敌百虫、稻瘟灵、毒死蜱、阿维菌素四种稻田杀虫剂对克氏原螯虾( Procambarus clarkii)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敌百虫、稻瘟灵、毒死蜱、阿维菌素对体重为(34.43±7.04)g克氏原螯虾的24 h半致死浓度(24 h LC50)分别为65.07、42.16、0.71、1.23 mg/L,48 h半致死浓度(48 h LC50)分别为35.75、33.49、0.59、0.84 mg/L;96 h半致死浓度(96h LC50)分别为12.54、18.83、0.45、0.37 m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3.24、6.34、0.122、0.117 mg/L。根据国家标准和本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敌百虫和稻瘟灵对克氏原螯虾中毒,毒死蜱和阿维菌素对其高毒。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石油烃对海洋生物的毒性影响,采用半静水法探究了0号柴油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红螺(Rapana bezona Linnaeus)、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的急性毒性影响和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三种酶活性的慢性毒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号柴油对大泷六线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4.27、18.79、12.02和4.50 mg/L,对红螺的48 h、72 h、96 h的LC50分别为595.6、232.2和102.3 mg/L,0号柴油对大泷六线鱼、红螺的安全阈值分别为0.45和10.23 mg/L。对三角褐指藻的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13.43、10.47、5.32、4.05、3.48和3.00 mg/L。研究得出海洋生物对0号柴油耐受性的大小顺序为贝类>鱼类>浮游生物。通过石油烃对缢蛏的30 d慢性毒性试验研究发现,石油烃对缢蛏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整体上呈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随着时间延长抑制效应增加的规律,其中AKP对石油烃的反应最为敏感,抑制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14.
在水温(23±1)℃下,研究辛硫磷、敌百虫和甲苯咪唑等3种常用水产杀虫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敌百虫对大型溞24h和48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70.13μg/L和22.96μg/L,安全质量浓度为0.74μg/L;辛硫磷对大型溞24h和48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93μg/L和0.24μ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48μg/L;甲苯咪唑对大型溞24h和48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04.31μg/L和27.56μg/L,安全质量浓度为0.58μg/L。3种杀虫剂对大型溞的毒性:辛硫磷敌百虫甲苯咪唑,均属于剧毒,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5.
硫酸锌对4种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试了硫酸锌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yprinus carpiovar.singuonensis♂)幼鱼及田螺(CipangopaludinachinensisGray)4种常见淡水经济养殖动物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仔蟹24、48、72、96 h LC50(Zn2+)分别为18.39、11.10、7.63、5.84 mg/L;克氏原螯虾幼虾分别为84.48、16.50、4.78、2.60 mg/L;异育银鲫幼鱼分别为46.51、33.43、23.86、19.58 mg/L;田螺分别为89.34、56.33、38.90、34.23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58、0.26、1.96、3.42 mg/L。实验过程中,随着实验水体中锌浓度的增加,4种动物表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死亡率增加;同一浓度,死亡率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增高。另外,相对异育银鲫幼鱼和田螺,中华绒螯蟹仔蟹、克氏原螯虾幼虾对硫酸锌毒性较敏感。  相似文献   

16.
高锰酸钾对虎斑乌贼胚胎和幼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高锰酸钾对虎斑乌贼胚胎和幼体的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虎斑乌贼胚胎24h和48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4.150、50.433mg/L,安全浓度为9.3513mg/L。高锰酸钾对虎斑乌贼幼体的24h、48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5343、0.4897mg/L,安全浓度为0.1234mg/L。虎斑乌贼在胚胎期与幼体期对高锰酸钾的敏感性强度为:幼体期〉胚胎期。  相似文献   

17.
用配制海水进行中华绒螯蟹人工繁殖的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乃刚 《水产学报》1980,4(1):95-104
本文报道了用人工配制的海水繁殖中华绒螯蟹的试验。介绍了人工配制海水的总盐度、各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水温、溶氧量、饵料等,对中华绒螯蟹交配、产卵、孵化、骚状幼体的发育的影响。据试验,总盐度在10‰到17‰对中华绒螯蟹的促产是比较适宜的。其中钙的含量在144mg/L至335mg/L之间时,都有可能将潘状幼体育成大眼幼体,而且在此幅度内随着含量的提高育成率也有提高的趋势。镁的含量以461mg/L到935mg/L之间比较适宜。钾的适宜含量约在200mg/L到400mg/L之间。铁的适宜含量是0.02mg/L到0.05mg/L。铜的需要量似乎极微,即使缺无也无明显影响。水温变化对蟹卵的孵化及骚状幼体的发育有影响。中华绒螯蟹产卵时的适宜温度在14℃以上,蟹卵在21.1~26.9℃条件下,约需13—27天孵化,潘状幼体的发育的适温似乎比孵化时的适温要稍稍高些。中华绒螯蟹骚状幼体对缺氧的忍受度远较鱼类低,当溶氧量在2mg/L时引起骚状幼体大量死亡,下降至1.4mg/L可引起立即死亡。骚状幼体正常发育所需的溶氧量在4mg/L以上.盐水丰年虫的无节幼体是培育中华绒螯蟹的骚状幼体理想的饵料。  相似文献   

18.
张萍  乔振国 《海洋渔业》2002,24(2):68-69
采用静水试验法,用PVP-碘对南美白对虾无节幼体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PVP-碘对南美白对虾无节幼体的24h及40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737mg/L及6.512mg/L,其安全浓度为0.65mg/L。  相似文献   

19.
在盐度28.0~29.0、水温23—24℃和pH8.6~8.7条件下,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甲醛溶液(37.O%~40.0%)对中华虎头蟹(Orithyia sinica)Ⅱ期溢状幼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甲醛溶液对溢状幼体的24h、48h,及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31.0μL·L-1、110.3μL·L-1,及98.7μL·L-1;安全浓度为23.4μL·L-1。  相似文献   

20.
Hg2 的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大于Cr6 。Cr6 对克氏原螯虾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35.48 mg/L、165.23 mg/L、117.51 mg/L、92.52 mg/L;Hg2 对克氏原螯虾24 h、48 h、72 h、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85 mg/L、0.65 mg/L、0.35 mg/L、0.08 mg/L。Cr6 、Hg2 对克氏原螯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9.25 mg/L、0.008 m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92.5倍和16倍,表明克氏原螯虾具有强的耐Cr6 和Hg2 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